高中旅遊地理課件
高中旅遊地理課件
高中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
第一章 現代旅遊及其作用
1.現代旅遊的發展特點
☆旅遊主體的大眾化 ☆旅遊形式的多樣化 ☆旅遊空間的擴大化 ☆旅遊目的的娛樂化
2.現代旅遊的基本要素及其關係
基本要素:食、宿、行、遊、購、娛
關係:總體:相互聯絡、相互作用
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旅遊交通
旅遊六要素的核心:遊
增加旅遊收入的重要途徑:購、娛
※3.現代旅遊對區域發展的意義
(1).旅遊業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積極作用
帶動區域相關行業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提供就業的機會和崗位
為國家創匯、創稅和回籠貨幣
消極影響
旅遊業的不穩定,導致區域經濟的不穩定
旅遊業的發展導致消費品和房地產價格上漲
(2).旅遊業的發展對區域社會、文化的作用
積極作用
有助於文化的交流,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消極影響
有利於旅遊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促進城市衛生的改善和基礎設施的建設
給旅遊區的社會治安帶來隱患
一些旅遊專案的開發,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傳統文化價值
對旅遊區居民健康、生活的不良影響
(3).減少旅遊業負面影響的措施:
①使旅遊業發展規模、增長速度與旅遊區的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相適應。
②加強管理,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統一。
(4).旅遊活動和景區建設對環境的主要影響:
不利
砍伐樹木——影響生物多樣性
對動植物 垃圾汙染土壤——影響植物生長
野生動植物捕食能力下降,繁衍規律破壞
汙染水體:旅遊垃圾;酒店汙水;遊艇
汙染大氣:交通工具;廚房油煙;寺廟香火
磨損、破壞旅遊吸引物:題刻、撫摸、踐踏、呼吸、汗氣
破壞旅遊景觀不合理開發——破壞旅遊景觀和諧,如小賣部;
不合理開發——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如開山闢路、亂填湖泊、圍墾造田
有利:旅遊對環境保護具有促進作用(促進歷史古蹟、古建築、紀念館的修復)
4.有關“旅遊業”的幾種正確評價
1旅遊業是“朝陽產業”。
2旅遊業基本上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
3旅遊業是綜合性和關聯性很強的產業。
4旅遊扶貧工作的重心是開發式扶貧。
第二章 旅遊資源
5.旅遊資源的內涵
1旅遊資源形成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
a.對旅遊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遊者得到一定的物質享受和精神滿足。
b.具有一定的經濟、社會、文化價值,能給旅遊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
2旅遊資源的核心是對旅遊者的吸引力。
6.旅遊資源的分類(型別)
1分類(見下圖)
2自然旅遊資源主要由地貌、水文、氣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組成,其中地貌要素處於相對重要的位置。
7.旅遊資源的特性
人教版:1多樣性(表現在:a.內容上的多樣性b.空間分佈上的廣泛性)
2非凡性
3可創造性
4永續性(相對的:只有在適度開發和保護的條件下才能實現)
中圖版:A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B空間的地域性
C季節的變化性D美學上的觀賞性
E吸引力的定向性F利用的永續性和易損性
旅遊資源的價值
科學價值、經濟價值、歷史文化價值、美學價值
8.評價旅遊資源開發的條件
1資源價值a.美學價值(景區對遊客產生吸引力,最根本的原因是它們具有美學價值)
(包括:在山水風景、動植物、變化萬千的氣象、氣候上的季節變化中體現的動與靜、剛與柔、曠與幽等不同美感)
b.科學價值(指:在地學上往往具有某種典型性)
c.歷史文化價值(歷史上的社會、經濟、文化藝術、工程建築等的價值)
d.經濟價值
1旅遊資源的組合狀況,以景觀群為宜
2旅遊資源的特色和叢集狀況
2地理位置與交通(重要條件之一)
3客源市場(對客源市場的分析與評價,是進行旅遊資源開發的前提)
主要指標:a.(基本指標1)客源地(其形成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多是經濟發達
的國家和地區)
b.(基本指標2,重要因素)客源地與旅遊地之間的距離(靠近主要客源地的旅遊資源,其開發和利用的價值高)
c.遊客的相關情況d..遊客量的季節變化與停留時間
4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地區接待能力、遊環境承載力
9.我國的旅遊資源概況[3]
1我國的自然旅遊資源,以山水風光最為重要(如:五嶽、四大佛教名山等)。
2我國的人文旅遊資源,以古代文化藝術寶藏和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風土民情最為重要。
3其他:現代工程建築、小鎮風光、地方土特產和工藝品、中醫和養生之道、菜餚等。
10.我國發展“紅色旅遊”的意義
對國家:1是促進中國旅遊業更大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2是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的需要
3是幫助革命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需要
4是推進中西部旅遊,進一步增強中國旅遊業發展後勁的需要。
對遊客:1學習了革命歷史知識,接受了革命傳統教育
2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
11.我國的世界遺產概況
1我國於1985年加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公約》,到2009年6月已經有38個專案被列入《世
界遺產名錄》,數量僅次於西班牙和義大利,居世界第三位。
2我國的世界遺產分佈(見下圖)
12.我國的世界遺產價值
1資源價值上: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載體和人類歷史發展的見證。
2具有時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
3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展示了我國獨特的地質地貌和生物資源。
4環境效益上:開發旅遊的同時,考慮對它們的保護。
(在加上旅遊資源的四個價值)
認識研究世界遺產的價值:(中圖版)
提高和深化公眾對世界遺產的認知程度和主動保護意識
提高旅遊業管理者與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水平
第三章 旅遊景觀的欣賞
13.旅遊景觀的審美特徵
1自然美:a.形象美(是旅遊景觀最顯著的特徵)(具體表現:地貌是自然景觀的構景基礎。如:山的.雄、奇、險、秀、幽等特徵;大漠煙波之曠;秘洞之奧;叢林荒原之野等)
b.色彩美(特徵:豐富且富於變化。如:時間變化、季節變化、天氣變化)
c.動態美(特徵:動靜相對,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如:山為水動、風吹林動、流水飄煙、飛禽走獸等)
d.朦朧美(如:煙、雨、雲、霧、晨曦、暮靄呈現出的美)
2人工美:a.古典園林美(表現在:山、水、花木、建築<橋、亭、廊等>組合之美)
b.古建築和古遺蹟美(表現在:序列組合、空間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樣、色彩裝飾等方面)
c.民俗風情美
d.書畫藝術美
e.雕塑藝術美
3名人軼事和民間傳說營造的情趣意境之美
14.旅遊景觀的欣賞方法
1瞭解景觀資訊(瞭解景觀特點,抓住景觀特色)(在景觀觀賞前,應透過檢視有關資料,對景觀加以全面瞭解:瞭解主要景點及其分佈,確定旅遊路線;瞭解景觀形成原理,景觀的美學價值或者歷史文化價值等)
2選擇觀賞位置(確定好觀賞距離、觀賞角度和選擇是否動態觀賞)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不同
比較小的湖泊、沼澤、池塘,近距離觀看(低臨水面的廳、榭、廊)西湖
江河曲線、湖海曠景,遠距離俯視(位置較高的亭臺樓閣)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距離
山水組合,乘船動態 桂林山水
峽谷、洞、一線天近距離觀看,置身其中
瀑布適當距離仰視
3把握觀賞時機(如:時間、天氣、季節的變化)
季節性的景觀:我國的名山——多夏季;哈爾濱冰燈——冬季;香山紅葉——秋季
特定時間的特定景觀:日出、日落、雲海——雨過天晴;錢塘大潮——八月十八;潑水節——陽曆四月十三至十五日;青海湖鳥島——5月;大理雲南蝴蝶會——農曆4——5月;海市蜃樓、佛光、日出——巧遇
4抓住景觀特色(在觀賞的過程中,觀賞專案,活動方式,觀賞速度等方面應保持一定的節奏)
5領悟自然與人文的和諧(提高審美素質):自然風景區的人文景觀主要有寺、廟、亭、閣、塔、摩崖石刻等。
其和諧可表現在:a.人文景觀佈局設計因勢、得體,與自然協調,突出自然美。
b.透過文學藝術形式渲染自然景觀。
c.民俗風情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結果。
6以情觀景(方法:a.綜合感受,動用感官b.發揮想象c.移情於景,情景交融d.登山涉水,求質求真)
15.園林的構景手法[4]
1主配(即主景和配景)2層次3框景4借景
16.著名旅遊景區景觀的特點及其成因
旅遊景區景觀特點的描述方法:①旅遊資源是否豐富、多樣;②景觀的主要型別;③景觀有何地方特色、審美特色;④景觀品位的高低:是世界級、國家級還是地方級的。
(1)山地景觀——黃山
旅遊資源豐富。
以自然景觀為特色的山地旅遊風景名勝區。
景觀特點
72峰:崔巍雄渾、峻峭秀麗、錯落有致,天然巧成。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四絕名冠於世。
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
成因
花崗岩斷塊山,節理髮育。
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植被茂密,化學、生物風化作用顯著,常出現雲海景觀。
1奇松:黃山松是黃山特有樹種,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懸崖峭壁上,其生長條件如下:
a.懸崖絕壁的生存條件(岩石堅硬、土壤貧瘠)
b.黃山松根部釋放酸性物質,溶解、侵蝕花崗岩體
c.植物向陽的特性
d.黃山山谷風大的影響,雲霧變換多端。
2怪石的成因:在奇峰的基礎上,透過外力的風化和侵蝕作用而形成的。
3雲海的成因:a.黃山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
b.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時間短→溼度大,水汽多,容易成雲致霧
c.峰頂和谷底、向陽處和背陰處溫差大,以及受山谷風的影響→水分蒸發速
度不同。
為何冬季雲海?夏季受副高控制,下層氣溫高,對流強,雲層不穩定
4溫泉的成因:地表水下滲受熱,或地下水與地下熾熱的巖體相接觸,變成地下熱水或蒸汽。地下熱水沿著斷層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了溫泉。
(2)海域景觀——美國夏威夷
旅遊資源豐富,由8個大島和100多小島組成。
景觀特點:熱帶海域風情和火山景觀聞名於世。世界罕見的休憩風景勝地。
成因:由火山寧靜式的爆發形成,盾形火山利於觀賞和考察;
地處熱帶,受海洋環抱,氣候適宜,雨量豐富,植物茂盛;
多種文化融合:海島文化、移民文化
(3)歷史遺產——中國長城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景觀特點 中國人文景觀第一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世界奇觀。
建築年代之久、規模之大、歷史價值之高舉世無匹。
成因:古代軍事防衛工程。
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體現因地制宜思想,與自然環境和諧;是自然地理界線(中段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
隨坡就勢。長城修在山脊處,烽火臺分佈在山頂,交通要道口(河谷口)為關隘
400毫米年降水為哪些地理事物的界限?
從地形看: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的分界線,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分界線
從氣候看:西北乾旱半乾旱和東部季風區的界限
從植被看:溫帶落葉闊葉林和溫帶草原帶的界限
從農業方式看:北方遊牧民族和漢農耕民族的界限
(4)城市景觀——法國巴黎
巴黎景觀主要為人文景觀。
巴黎景觀主要沿塞納河兩岸分佈,成因:河流具有供水、運輸、防禦功能。
城市景觀反應了城市發展的歷史。
(5)澳大利亞大堡礁風景區
1大堡礁分佈在澳大利亞東北海岸離岸16-240千米的珊瑚海上,綿延2000餘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距今至少有3000萬年的歷史了。
2大堡礁的形成原因:a.大堡礁附近海域為熱帶:水面溫度高達21-38℃
b.溫度的垂直變化和季節變化都比較小。
c.平均鹽度高,達3.5%
d.海水清晰度高
e.水面較平靜
f地殼緩慢下沉
由上,海域環境適合珊瑚蟲繁衍。
3大堡礁的位置和分佈(見下圖)
4景區內的其他特色:a.熱帶風光的大陸性島嶼b.土著部落
(6)雲南元陽梯田景區
1地理位置:位於雲南省南部,與昆明相距290千米。
2元陽梯田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哀牢山區一年四季有來自印度洋的水汽,附近元江水汽
蒸騰昇空,形成了連綿雨水。
人為原因:當地人修建水渠網路,引山泉溪流進田,解決水源問題。
(7)法國巴黎塞納河畔的古城區
1塞納河概況:由東南向西北穿過巴黎,水位穩定,少洪澇,全年不凍,利於航行。被法國人稱作“母親河”。
2塞納河畔的建築藝術和名勝古蹟:埃菲爾鐵塔、戴高樂廣場、愛麗捨宮、盧浮宮、巴黎聖母院等。
第四章 旅遊開發與保護
17.旅遊規劃的基本內容
1旅遊發展的基礎方面:a.開發地目前的社會經濟狀況
b.開發地的旅遊資源和旅遊活動
c.交通條件
2旅遊具體規劃方案:a.客源市場和導向
b.基礎設施的建設(住宿設施、其他旅遊設施和服務、其他基礎設施)
c.所需的自然、文化和社會經濟環境的發展
3旅遊活動三要素:旅遊者(主題)、旅遊資源(客體)、旅遊業(媒介)
18.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意義
1旅遊景區規劃以旅遊資源調查與評價為基礎
2以旅遊者對旅遊過程中的食、宿、行、遊、購、娛的需要為導向
3以旅遊審美原理為指導
4對提升旅遊景區的品位,擴大旅遊景區的規模,提高旅遊景區的效益,意義十分重大
19.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原則(中圖版)
(1)突出景觀特色:如泰山雄偉、華山險要、峨眉俊秀、衡嶽煙雲。
(2)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統一:如江西廬山的白露洞書院以獨特方式融匯在廬山自然美中。
(3)維護生態平衡:如杭州西湖,湖沼之地→人間天堂。
(4)最佳綜合效益:最大限度發揮景點的綜合使用價值。如甘肅蘭州興隆山瞭望塔:防火護林、鳥瞰全景。
20.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內容(中圖版)
(1)景區形象:景觀特色是決定性因素。例:P60平遙古城的形象設計:理念、行為識別、視覺識別。
(2)功能分割槽:常見的功能區有服務區、遊覽區和保護區。
交通線:①便捷、經濟、安全、可靠;②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
(3)空間佈局
服務設施:①與交通線相連;②在旅遊區附近選址;③集聚與分散需具體分析
對某旅遊景區的交通、服務設施進行規劃設計。
21.旅遊地點和旅遊線路的確定(中圖版)
(1)查詢、收集旅遊資料與資訊:圖書、報刊、廣播、電視、國際網際網路、旅行社、與親戚朋友交談是獲取旅遊資料與資訊的渠道。
(2)選擇旅遊線路:出發點是用最少的時間,花最少的費用,獲取最豐富的旅遊體驗,達到最滿意的效果。
①旅遊線路的設計原則:突出特色;講究韻律——保持興奮度;“冷熱”兼顧——“以熱帶冷”;發展創新——適應需求;安全可靠。
②選擇線路要注意的問題:突出主題;儘可能使景區串聯,避免形成重複;合理安排時間和活動內容;根據經濟條件選擇交通方式和食宿條件。
22.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流程
1對旅遊景區進行實地考察,收集大量的有關資料
2還要對旅遊景區開發的外部條件加以調查和評估分析
3要對旅遊景區的發展進行總體定位
4根據總體定位對旅遊六要素進行具體的安排和設計
5對景點的規劃設計最為重要(根據景點區位、開發性質和規模,規劃設計旅遊交通和各項服務設施)
23.影響旅遊安全的因素(中圖版)
自然因素:自然災害;傳染病、核輻射等
社會環境:戰爭、恐怖主義、社會動亂、火災、旅遊設施管理不當的損害等。
24.旅遊事故的防範措施(中圖版)
(1)增強安全意識;
(2)消除不安全因素;
(3)控制不安全行為:①限定遊客活動範圍,設定安全警告標誌;②加強巡視;③及時獲得天氣預報,預防自然災害;④加強遊客安全教育。
(4)加強救援,在發生意外事故時為旅遊者提供緊急救護和援助。
25.旅遊景區開發中的不和諧音及其啟示[4]
不和諧音:1品牌之爭2重複開發現象嚴重3低水平開發屢見不鮮4不顧市場需求,盲目開發
啟示:旅遊景區不做規劃,只會造成旅遊資源的浪費、旅遊環境的破壞、旅遊景區的低效益
26.旅遊開發中的環境問題
1對自然環境的破壞:a.汙染
b.對生物的危害(捕獵野生動物、採集野生植物、干擾生物的生活習性、阻斷生物的遷徙路線、甚至導致某些珍稀物種的滅絕)
c.開發建設和遊人對地表環境、自然資源的破壞(如: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結、滑坡、雪崩等)
d.對視覺效果的破壞
2對社會環境的破壞:a.對傳統社群文化的破壞
b.對文物古蹟的破壞
c.旅遊熱點地區過度城市化造成的一系列城市問題(如:城市景觀破壞、建築物過於密集、交通擁擠等)
27.旅遊環境容量(或稱旅遊承載能力,簡稱旅遊容量)
1定義:指對某一旅遊開發地域而言無害於其可持續發展的旅遊活動量。
2旅遊開發地域及級別排列:旅遊景點<旅遊景區<旅遊地
3意義:旅遊環境容量的合理測算,是旅遊景區規劃的科學依據,是旅遊景區可持續發展的
保證。
4表示:遊客流量
5分類:a.旅遊極限容量(達到旅遊極限容量稱為飽和)
b.旅遊合理容量(或稱:旅遊最適容量或旅遊最佳容量,指旅遊環境處於最佳狀態)
28.旅遊環境保護的措施[9]
1政府:a.建設排汙處理設施b.倡導綠色旅遊c.建設各種環境保護區
2旅遊研究和教育專家:a.評價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b.普及旅遊環境保護教育
3旅遊開發商和經營者:a.評定旅遊環境容量b.禁止破壞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的工程
4立法機關:a.編制旅遊開發規劃中的環境保護和法規b.健全旅遊環境保護法規
29.“綠色”的旅遊六要素
餐飲、住宿、交通、遊覽、商品、娛樂都不造成環境汙染和生態環境退化,實現物質和能
量的可迴圈利用。
第五章 做一個合格的現代遊
30.設計旅遊活動的步驟[4]
1瞭解旅遊者的主觀願望和能力a.考慮主觀因素[個人的興趣(即旅遊動機)和愛好(即旅遊偏好)的不同。其中,旅遊動機是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心理要求,是直接推動和指導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內在原因或動力]
b.考慮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和閒暇時間的限制
2收集旅遊地的資訊(主要包括旅遊資源的特色、旅遊地的時空可達性、旅遊服務設施和
條件,以及大致的旅行費用等)
3確定旅遊目的地,選擇旅遊線路a.選擇最有名的旅遊地
b.選擇與居住地環境差異較大的旅遊地
c.選擇最小旅遊時間比
4保證旅遊安全a.考慮旅遊地的自然環境條件(如:地形、氣候、水文等)
b.考慮旅遊硬體設施情況(如:交通等)
c.考慮當地的社會文化環境
31.旅遊者的行為對旅遊區的影響[5]
1合理行為:a.對於保護旅遊區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b.為旅遊區的文化建設作貢獻。
2大量遊客的到來帶來的環境問題:a.環境破壞
b.環境汙染
c.對正常社會秩序造成衝擊
32.生態旅遊[5]
1定義: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
2特點:認識自然、保護生態環境
3物件:自然景觀;與自然和諧的文化景觀
4要求:旅遊者約束自己的行為,保護旅遊資源和旅遊環境,提倡每個人都應為可持續發展盡其所能
5評價:生態旅遊的產生是人類重新認識自然、重新審視自我行為的必然結果,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價值的綜合體現。
33.旅遊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中圖版)
(1)提高旅遊區規劃、建設的環境意識,加強環境監測,加大旅遊區的環境保護力度;
(2)運用法律法規,健全旅遊環境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