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地理中亞課件
區域地理中亞課件
區域地理中亞課件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知道中亞的地理位置和中亞五國的名稱。
2、使學生理解中亞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特徵對自然環境各要素的重要影響。
3、使學生明確中亞地區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
(二)能力訓練點
學會分析本區農牧業生產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三)德育滲透點
1、使學生認識加強我國與中亞各國友好合作關係的重要意義
2、通過了解人類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鹹海環境變化的根本原因,初步使學生懂得“人類活動應該遵循自然規律”的道理。
(四)美育滲透點
透過分析中亞地區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感受“人地協調”的和諧美。
二、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各類地圖,透過閱讀、討論、思考,不斷進行綜合歸納,進行師生互動,學生互動地學習。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中亞的地理位置以及與我國相鄰的國家名稱。
2、深居內陸的自然環境。
(二)難點
1、乾旱、半乾旱氣候對一系列地理要素的影響。
2、鹹海環境的變遷,指導學生了解鹹海的變化,瞭解環境的變化及其成因,討論改善環境質量的措施。
(三)解決辦法
透過識圖、填圖,運用因果分析法解決問題。四。課時安排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1、教材、地圖冊、投影片(①“中亞地形”圖 ②“亞歐大陸橋”圖、填充圖冊。
2、地圖:“亞洲地區”圖、“亞洲地形”圖、“中亞政區、地形”圖。
3、圖片:
①“俄羅斯、烏克蘭、維吾爾等民族人物服飾”圖。
②“伊斯蘭教穆x林、清真寺”圖。
③“塔什干城市景觀”圖。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影印放大“中亞的國家和地區”圖,事先剪好,製成拼圖,讓學生進行拼圖訓練。
2、量算中亞四至到海洋的距離,訓練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3、看“中亞主要礦產和農業生產分佈”圖,說出中亞的煤、鐵、石油、銅、棉花、小麥、畜牧區主要分佈在哪裡?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知道中亞的地理位置和範圍,中亞是亞歐大陸的重要通道;記住中亞五國的名稱及分佈,哈薩克的首都阿斯塔納。
2、理解乾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記住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圖蘭平原、裡海、鹹海、阿姆河、錫爾河、卡拉庫姆運河。
3、使學生理解中亞地區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密切關係:(1)自然條件與農業分佈:灌溉水決定農業分佈——農牧業重點分佈於河流沿岸;(2)資源分佈與工業生產:①農牧業原料:棉花、羊毛一棉毛紡織、地毯編織、畜產品加工工業;②礦產原料(煤、石油、有色金屬)一採礦、冶金、軍事工業(工業接近原料產地)。
(二)整體感知
中亞位於亞歐大陸中部,這種深居大陸的.地理位置對形成中亞地區自然方面、經濟方面一系列獨特的地理特徵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中亞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對人類活動並不利,可是人們古代就把這裡開闢為“絲綢之路”,今天又興建了亞歐大陸橋,顯示了人類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偉大成就。
“深居內陸的自然環境”一段課文,主要介紹了兩方面的內容:(1)自然環境和地理要素之間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的關係;(2)“內陸乾旱環境”是中亞地區的區域特徵。
“居民和經濟”一段課文中的居民以兩個“多”(多民族、多信奉伊斯蘭教)作了簡要介紹,重點放在了灌溉農業和牧業部分。其中,尤以棉花生產最為突出,細毛羊、紫羔羊也馳名於世,在此基礎上又發展了棉毛紡織工業;教材也講到中亞礦產資源豐富,發展了採礦、冶金、軍事等工業。
本章最後簡要介紹了中亞的三個城市——塔什干、阿拉木圖和阿斯塔納。
(三)教學過程
[板書] 1、深居大陸內部的位置
(1)引導學生閱讀“亞洲政區”圖,明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的方位。在圖上指出中亞的範圍和國家。請一個學生上臺,在地圖上指出與我國相鄰的中亞國家名稱。
請學生進行拼圖練習,要求學生記住與我國相鄰的中亞國家名稱及其空間位置。
(2)在“亞洲地形”圖上指導學生量度並計算中亞東距太平洋(約3750千米)、南距印度洋阿拉伯海(約1100千米)、北達北冰洋(約1600千米)、西到黑海最近約1100千米,由學生得出中亞地理位置的特點:距海較遠,深居內陸。
(3)在“亞洲政區”圖上繪出古代“絲綢之路”的路線,指出“絲綢之路”的起點、經過地區和終點,說明中亞是古代交通要道。
出示“亞歐大陸橋”投影片或看第2頁圖11、3,指出“亞歐大陸橋”的起點,沿途鐵路線、經過國家和終點,說明中亞是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陸橋的必經之地和現代交通要道。
總結以上兩點,得出中亞地理位置的第二個特點:交通要道。
[板書] 2、深居內陸的自然環境
(1)指導學生閱讀“中亞地形”圖,依據海拔高度,啟發或幫助學生識別各種地形型別,得出中亞地形特徵為: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以丘陵、平原為主;地表沙漠廣佈。
要求學生記住帕米爾高原、天山山脈、圖蘭平原、卡拉庫姆沙漠的名稱和空間位置,並進行填圖訓練。
(2)乾旱的氣候與植被
引導學生看“中亞地形”圖中的卡拉庫姆沙漠,由乾旱現象反推乾旱成因。(乾旱一降水稀少一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地形封閉。)
指導學生閱讀第3頁圖11、5“卡薩林克各月氣溫降水量”圖,由學生說出冬夏溫差、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季節變化。
從氣候與植被的相互關係人手,啟發學生認識到:中亞地區的植被應以分佈在草原和荒漠的為主。
歸納上述分析,總結:中亞大部分地區為乾旱、半乾旱氣候,冬冷夏熱,降水稀少,植被以分佈在草原和荒漠的為主。
(3)多內流河和內流湖
要求學生在“中亞地形”圖中,找出阿姆河、錫爾河、裡海和鹹海。教師簡要講解什麼是內流河、什麼是內流湖,指明它們是乾旱地區自然環境條件下的特殊產物。
要求學生在“中亞地形”圖中找出額爾齊斯河,從外流河概念人手,啟發學生說出額爾齊斯河是中亞地區的外流河。
向學生介紹裡海。
從氣候與河流的相互關係人手,啟發學生認識到:在乾旱氣候的影響下,中亞地區應多內流河和內流湖並進而得出:中亞地區內流區域面積廣大。
區域地理中亞課件2
教學目的:
1、掌握中亞的範圍,理解所處的位置;能在地圖上填出中亞的主要國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透過讀圖知道中亞的位置,在圖上能夠找出主要河流、湖泊及城市。
3、知道南亞地區的宗教。
4、掌握中亞地形區的分佈和河流的概況,並能在圖上填繪。
5、根據中亞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成因,能夠根據柱曲圖分析特點及其對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學重點
中亞的自然地理環境與人文地理環境特點;
教學難點
中亞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成因及影響
教學方法
地圖引導法、探究分析法、對比分析法
課時安排:1課時
一、位置和範圍
1、經緯度(展出中亞政區圖)
(1)緯度:35°N—50°N。40°N,45°N。
(2)經度:50°E—80°E。
2、海陸位置
亞歐大陸內部。
深居內陸,距海較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3、交通位置:
古代的絲綢之路、第二條亞歐大陸橋(圖)
找出亞歐大陸橋的起點、經過的國家和終點及沿途穿過的自然帶,並簡要介紹大陸橋的重要意義。
(1)東起中國江蘇省連雲港市, 西到荷蘭鹿特丹。
(2)從東往西經過的自然帶:途經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等自然帶。
(3)意義 :溝通了太平洋與大西洋,聯絡了東亞與西歐,加強了東西方文化、經濟的合作與交流,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等。
4、居民與宗教
中亞是個多民族地區,白色人種,信仰伊斯蘭教。
二、自然地理特徵
(一)、地形
1、地形以丘陵、平原為主。
哈薩克丘陵;圖蘭平原;裡海沿岸平原。
2、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東南部是帕米爾高原,東部是天山山脈;北部是哈薩克丘陵,中西部是圖蘭平原和裡海沿岸平原。
(二)、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1、成因:深居內陸,距海較遠,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2、特徵:冬冷夏熱,全年乾燥少雨,氣溫年較差大。
3、植被(自然帶):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
(三)、河流
1、內流河為主
(1)錫爾河:發源於帕米爾高原,注入鹹海。
(2)阿姆河:發源於帕米爾高原,注入鹹海。
(3)烏拉爾河:發源於烏拉爾山,注入裡海。(注入裡海的還有伏爾加河,它是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
(4)伊犁河:發源於天山山脈我國境內,注入巴爾喀什湖西部。
內流河流經地區是該國重要的灌溉農業區。
內流河特點:①流量小;②流程短;③流量從中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漸減少;④有結冰期;⑤以冰川融水補
給為主,冬季容易出現斷流。
2、外流河:額爾齊斯河:發源於我國阿爾泰山,流經哈薩克,在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平原匯入鄂畢河,注入北冰洋。
(四)湖泊(多內流湖、鹹水湖)
1、裡海(50°E):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鹹水湖)。位於亞歐兩洲分界線。有烏拉爾河、伏爾加河注入。
2、鹹海( 60°E ):有錫爾河、阿姆河注入。
3、巴爾喀什湖( 75°E ):東西狹長,西部有伊犁河注入。
三、人文地理特徵
一、農牧業
(一)種植業
1、中亞發展種植業的條件:
①夏季熱量充足,光照強,氣溫日較差大;
②北部和西部的平原地區,地形平坦,耕地面積廣大;
③豐富的灌溉水源。
2、農作物:小麥、棉花為主。
(1)小麥:哈薩克北部。
(2)棉花:阿姆河、錫爾河流域。中亞是世界上僅次於中、美的第三大產棉基地,烏茲別克盛產棉
花,被稱為“白金之國”。
中亞種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條件
①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氣溫日較差大,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③多沙質土,土質疏鬆。
(二)畜牧業:
乾旱地區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佔重要地位。
(1)有利條件:中部和南部氣候乾旱牧場廣闊(中亞植被以草原、荒漠為主)
(2)以養羊業為主:細毛羊,羔皮羊
3、由於不合理的耕作和放牧,導致土地荒漠化;由於不合理的灌溉,導致土壤鹽鹼化。
二、中亞工業
1. 資源:煤、鐵、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豐富,石油、天然氣資源資源主要分佈在裡海沿岸
2. 主要工業:中亞棉紡織工業、地毯紡織和畜產品加工業都比較發達 。
三、中亞的主要城市
1、 塔什干:烏茲別克的首都和經濟中心,是中亞最大的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國際航空站.
2、阿斯塔納:哈薩克首都。
3、阿拉木圖:哈薩克最大城市。
4、卡拉幹達:哈薩克重工業中心(附近有煤鐵資源)
5、拜科努爾:俄羅斯航天發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