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常綠樹和落葉樹》教案

大班科學《常綠樹和落葉樹》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常綠樹和落葉樹》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學《常綠樹和落葉樹》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基本特徵,初步知道它們的不同點。(重點)

  2、能夠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辨認幾種常見的落葉樹和常綠樹。(重難點)

  3、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難點:為什麼有的會落葉,有的樹不會落葉?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重點突破策略:

  1、表格梳理(側翻的方法)

  2、遊戲鞏固(我來考考你)

  3、操作體驗

  難點突破策略:

  1、三個多媒體課件的層層遞進。考考你——常見的兩種樹欣賞——感受現象

  2、圖片兩張,直觀(蠟質的表現——用塑封紙封起來)

  活動流程:

  發現問題(小問號)——解決問題,觀察、比較——及時提升,每個環節知識點的及時小結——回到問題(小問號)

  活動過程:

  一、小問號引題:

  師:秋天到了,各種各樣的樹會發生許多的變化,你有哪些關於樹的問題要問嗎?(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並用圖文的形式進行記錄,主要是落葉和變色)

  二、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

  1、師:我們先來研究第一個問題,關於……,我為大家準備了兩片樹葉,梧桐樹和茶花葉,請大家比一比、看一看、摸一摸,對著光照一照,看看有什麼不同?

  2、幼兒操作、比較(幼兒圍坐成半圓,在椅子上比較)

  3、集體交流,教師記錄(共六點)

  顏色,表面,大小,硬度,厚薄,常綠樹(畫樹葉)

  落葉樹(畫樹葉)

  根據幼兒回答,教師出示字卡和記錄

  光澤——像鏡子

  小結:一年四季都是碧綠的樹叫常綠樹,像梧桐樹那樣到了秋天要落葉的樹叫落葉樹。

  三、考考你(複習鞏固)

  出示PPT,“這片樹葉是綠色的,可能會是哪種樹?”讓幼兒先看一看,然後猜猜是哪種樹,然後出示答案。共5片樹葉,分別是綠色、黃綠色、厚的、軟的、粗糙的。

  四、幼兒操作

  1、教師講要求,先認識掛件,兩串分別是落葉樹和常綠樹,每人一碗樹葉,裡面放四種樹葉,兩片落葉樹、兩片常綠樹。

  2、出示兩塊黑板,上面掛兩行鉤子,以便讓幼兒操作後把掛件掛到相應的黑板上。

  五、交流

  1、幼兒檢驗對錯,然後針對放錯了進行糾正,如松針,葉子的是尖尖的,硬硬的。

  2、看PPT圖片,欣賞一些常見的落葉樹和常綠樹。(落葉樹:柿子樹、楓樹、柳樹;常綠樹:廣玉蘭、桂花樹、松樹)

  師:你還看到過哪些落葉樹和常綠樹?

  3、師:為什麼有些樹一到秋天就要落葉呢?

  先請幼兒猜測

  播放課件,介紹其中的科學原理。

  提問:你聽清楚了嗎?為什麼會落葉呢?(葉片大,有氣孔,水分從氣孔排出,常綠樹的表面有一層亮亮的東西,是蠟質,它能保護樹葉的水分不蒸發)

  六、延伸活動:常綠樹一年四季都不落葉嗎?(回到小問號的展板上,讓幼兒帶著這些問題下次再來研究)

  活動反思:

  一次成功的活動,最主要是能吸引孩子積極參與,主動獲得知識經驗,體驗快樂。引導孩子們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這正是科學教育的首要目標,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慢慢地習得一種學習方法和思維習慣。透過關注樹木變化,初步形成常綠樹落葉樹的概念,知道“像柳樹這樣春天樹葉都發芽了冬天樹葉一下子都落光的樹,我們叫它“落葉樹”,一年四季都有葉子的,叫常綠樹。”教學活動重過程、重情感體驗、重能力的培養。活動前要充分做好材料的準備,要充分考慮材料能在活動中發揮的作用和價值,以及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形式。那樣孩子就能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收穫。整個活動圍繞著“葉子”,孩子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下學習、感知,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對他們能力的培養:如觀察、比較、語言表達、傾聽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戰性的學習要求。

大班科學《常綠樹和落葉樹》教案2

  【教材分析】

  季節在變化,周圍的樹木也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落葉樹的樹葉薄而大,為了減少水分蒸發,它們由綠變黃、變紅,逐漸枯萎並隨風飄落。常綠樹的葉子肥 厚而細小,表面還有一層蠟質來鎖住水分,所以它一年四季常綠。

  【活動目標】

  1.瞭解常綠樹、落葉樹的主要特徵,能區分落葉樹和常綠樹。

  2.能運用觀察、觸控等方式,發現並初步概括出常綠樹葉與落葉樹葉的不同。

  3.對樹木的特徵和變化感興趣,知道愛護樹木。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帶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樹木並拍照,觀察、採集各種落葉樹和常綠樹的樹葉。

  2.活動背景圖表、圖片,“幼兒學習材料”——《秋天多美好》。

  【活動建議】

  1、請幼兒觀察樹的照片,討論發現落葉樹和常綠樹的不同。

  提問:你認識這些樹嗎?秋天到了,它們的葉子有什麼變化?

  小結:秋天到了,有些樹的樹葉會變黃、變紅、變乾枯,並從樹上落下來,這些樹叫落葉樹。有些樹的樹葉一年四季都是綠的,這些樹叫常綠樹。

  2、幼兒分組觀察收集到的樹葉,發現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的不同。

  (1)將收集到的樹葉按照落葉樹和常綠樹分別放到兩個籃子裡,引導幼兒分別選擇進行對比觀察。

  提問:看一看,葉子的形狀、大小、厚薄有什麼不同?摸一摸,葉子表面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2)小結:落葉樹的葉子比較大,薄而軟,顏色變淺、變黃,摸起來比較粗糙。常綠樹的葉子比較細、小,厚而硬,顏色多是深綠色,摸上去比較光滑。

  3、結合《秋天多美好》分析、判斷幾種常見樹(是落葉樹還是常綠樹)。請幼兒觀察《秋天多美好》第4一5頁上的各種樹木和它們的葉子,結合經驗和圖片進行分析判斷,記錄在圖表中,鼓勵幼兒說出根據。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探究落葉樹落葉以及常綠樹不落葉的原因並進行記錄,引導幼兒在科學區進行分享。

大班科學《常綠樹和落葉樹》教案3

  活動目標

  1、理解常綠樹和落葉樹的概念。

  2、能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顯著特徵。

  3、樂意與大家交流自己的發現結果。

  活動準備

  1、字卡:樹、常綠樹、落葉樹

  2、圖片:春夏秋冬的四張柳樹及松樹圖片、科學資料書一本、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葉子每人各一片。

  活動過程

  一、說樹

  1、出示字卡(漢字:樹):認識這個字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關於樹的話題。

  2、你在哪裡看到過樹?

  小結:在馬路邊、公園裡、小區裡、小河邊、家旁邊都會有樹,是啊,我們生活周圍到處都有樹。

  3、你認識哪些樹?

  小結:你們認識的樹可真多呀,今天我也帶來了幾棵樹,看看。是什麼樹?

  二、理解常綠樹和落葉樹的概念

  1、出示四季的柳樹:認識這棵樹嗎?

  2、這是一顆生長在季節不同的樹,請你看看,它們分別生長在哪個季節,為什麼?

  3、根據幼兒回答,教師提煉內容。

  小結:像柳樹這樣春天樹葉都發芽了,冬天樹葉都落光的樹,我們叫它“落葉樹”。(出示圖及落葉樹的字卡)

  4.出示松樹:看,這棵樹在一年四季中有沒有變化?為什麼?

  小結:像松樹這樣長出新葉掉下老葉,一年四季都綠的樹,我們叫它常綠樹。(出示字卡:常綠樹)

  三、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的'顯著特徵

  1、落葉樹和常綠樹的葉子一樣嗎?

  2、我這裡準備了兩種樹葉,請你各拿一片,看一看摸一摸,這兩種葉子有什麼不一樣?

  3、幼兒拿樹葉觀察。

  4、小結:常綠樹的葉子比較厚、表面很光滑,因為上面有層蠟,而落葉樹的葉子很薄,表面有點粗糙。

  5、出示兩棵樹幹,讓幼兒將樹葉按照落葉樹和常綠樹進行分類。

  6、糾正錯誤的選擇,強調落葉樹和常綠樹的區別。

大班科學《常綠樹和落葉樹》教案4

  活動目標:

  1、樂意探索不同的樹,能初步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

  2、感受撿落葉、踩落葉的快樂。

  活動準備:

  選擇一塊有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地方。

  活動過程:

  1、天氣漸漸變冷,我們一起去看看會有什麼變化吧!

  2、尋找落葉樹,說說樹的名稱,觀察樹葉的特點,知道有的樹在秋天、冬天的時候樹葉會開始變黃、變紅,並凋落下來,等到第二年春天再長出新葉,這樣的樹叫落葉樹。

  3、尋找常綠樹,說說樹的名稱,觀察樹葉的特點,知道有的樹葉比較厚,有蠟質;有的樹葉小小的、細細的,比較厚,它們在冬天也不會落下來,這樣的樹叫常綠樹。

  4、啟發幼兒討論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讓幼兒瞭解:樹葉呈綠色是因為樹葉中含有大量葉綠素,樹葉中同時也含有一種黃色的、橙色的物質叫胡蘿蔔素。氣候變冷時,落葉樹的葉綠素分解,胡蘿蔔素使葉子呈黃色或橙色。而常綠樹的葉綠素則不會減退,它使常綠樹在冬天依然保持青綠。

  5、撿落葉、踩落葉。

大班科學《常綠樹和落葉樹》教案5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科學活動《常綠樹和落葉樹》

  一、教材分析

  現在正值秋季,許多樹都發生了變化,而這一變化是孩子們日常生活常見的,活動“常綠樹和落葉樹”不僅符合季節特徵,而且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剛要》中指出內容的選擇應來源於幼兒的生活,又有利於拓展幼兒的視野和經驗,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他們在生活中已經觀察到了有的樹回落葉,有的樹一年四季常青,卻不知道形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幼兒的經驗是淺顯的、零碎的,因此,透過此活動,幫助幼兒提升應驗。

  二、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終點,是教學內容的歸宿,對整個活動具有導向作用,考慮到幼兒對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我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制定了具體的目標,其中有相對獨立的成分,又又相互融合的一面。

  1、能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並嘗試分類。

  2、喜歡參與探究活動,並能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究結果。

  3、懂得大自然變化的美,又初步的環保意識。

  整個目標的制定注重了整合性,其中目標1、2是重難點所在。解決重難點的方法,我採用了幼兒最喜歡的操作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探究,在操作重解決難點。

  三、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是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必要條件。我為幼兒提供了前期的經驗準備和物質準備兩方面。為了更好的開展此活動,在活動前,我請家長帶領孩子一起觀察樹,並共同收集各種樹葉,讓幼兒一起參與材料的準備,這樣能更好地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中,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會動會說的畫面深深地吸引了幼兒,還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可以操作的樹葉。

  四、教學流程

  每個教學過程都是很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的教授能力,我將教學過程分四部分來完成。

  自由參觀,匯入課題——操作交流,促使提升——分享交流,體驗愉悅——拓展延伸,迴歸自然

  現在我來具體講講我的實施過程:

  1、自由參觀,匯入課題

  我請幼兒參觀樹葉展覽會,輔助提問:你看到了什麼?它是怎麼樣的?

  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幼兒感興趣的參觀活動匯入,能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匯入話語簡短,目的性強,為幼兒進入下一環節做好了鋪墊。

  2、操作交流,促使提升

  參觀展覽會後,我請幼兒運用感官,動手摸一摸,輔助提問:你摸到的樹葉是什麼感覺的?你比較一下,這兩種樹葉有什麼不一樣?

  這一環節我請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比較樹葉有的摸上去是滑滑的,有的是糙糙的,幫助幼兒透過動手操作,自己去發現,從而產生自主學習。在探究的過程中,我不僅注重面向全體,我還對個別能力弱的幼兒進行個別輔導,兼顧了個體差異。

  3、分享交流,體驗愉悅

  我請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直觀形象的瞭解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區別,輔助提問:你指導常綠樹和落葉樹最大的區別在哪嗎?

  這一環節,透過會說會動的多媒體課件畫面,牢牢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幫助幼兒在操作的基礎上,歸納他們的已有經驗,從而使幼兒在輔助材料的幫助下,大膽的講述。

  4、拓展延伸,迴歸自然

  你還指導那些是常綠樹,哪些是落葉樹?

  這一環節是讓幼兒在相互交流中和教師的適時點撥中,讓幼兒瞭解自然現象,知道世上還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激發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五、活動特色

  1、注重幼兒的操作

  2、活動情景來源於生活

  3、為幼兒提供“支架”

大班科學《常綠樹和落葉樹》教案6

  活動意圖:

  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著各種各樣的樹,千姿百態,隨著季節輪換樹還會發生不同的變化。樹葉隨風飄落,還有一些樹沒有落葉子。孩子們有著去了解和探索的興趣,於是開展了此次活動《落葉樹和常綠樹》。讓孩子在認識樹的基礎上,抽象出一些樹普遍特徵,讓孩子自己去觀察比較,從而認識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來解答自己的疑問。知道秋天,並不是所有的樹都變黃落葉的,有些樹一年四季常綠,秋天也不例外,這些樹叫常綠樹。而到秋天就枯黃落葉的樹叫落葉樹。

  活動目標:

  1、知道常綠樹和落葉樹的顯著特徵。

  2、感受樹木對人們生活的重要和好處。

  活動準備:

  各種落葉樹和常綠樹的樹葉,兩張特徵顯著的樹的圖片。

  一、經驗回顧、周圍的樹

  1.(出示漢字“樹”)你在哪裡看見過樹?

  小結:馬路邊、公園裡、小區裡、小河邊、家裡都有樹。

  2.這些樹中,你認識哪些樹?

  3.柳樹冬天是什麼樣子?

  (1)認識落葉樹

  出示兩張圖片,看一看這兩種樹有什麼不一樣?(出示柳樹圖片)你認識這棵樹嗎?這是什麼樹?瞧,這棵樹怎麼樣了呢?(認識新詞光禿禿——光禿禿就是樹葉都掉光了),對了,這棵樹上光禿禿的,他難道一年四季都是這樣光禿禿的?那它什麼時候長葉子的呢?(幼兒說)原來,柳樹春天也是這樣茂盛,為什麼現在會變的光禿禿的呢?(樹葉掉下來了)

  小結:像柳樹這樣到了春天樹葉都發芽,到了冬天樹葉都落光的樹,我們叫它落葉樹。

  讓孩子多說幾遍名稱。

  (2)認識常綠樹

  (指著香樟樹)你們認識這棵樹嗎?這是我們江陰的市樹——香樟樹,是什麼?你發現香樟樹上的樹葉都怎麼樣呢?香樟樹上長著許許多多的樹葉,我們可以叫它茂盛,叫什麼?難道香樟樹一年四季都不掉葉子的嗎?你是怎麼知道的?原來香樟樹也會掉葉子,可是它掉了葉子之後,樹上還有葉子嗎?(有)

  小結:想香樟樹這樣,一年四季都有綠綠的葉子的樹,我們叫它常綠樹。讓孩子多說幾遍名稱。

大班科學《常綠樹和落葉樹》教案7

  【教材分析】

  隨著季節的變化 ,周圍的樹木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落葉樹的樹葉薄而大,為了減少水分蒸發,它們由綠變黃、變紅,逐漸枯萎並隨風飄落。常綠樹的葉子肥厚而細小,表面還有一層蠟質來鎖住水分,所以一年四季常綠。本次活動引導幼兒在觀察不同樹木的前提下,收集它們的樹葉進行比較、分析,從而認識、區分常綠樹和落葉樹,並總結歸納出落葉樹和常綠樹不同的特徵,從而激發幼兒探究大自然秘密的興趣。

  【活動目標】

  1.認識瞭解常綠樹、落葉樹的主要特徵,學習區分落葉樹和常綠樹。

  2.能運用觀察、觸控等方式,發現並初步分析概括出常綠樹與落葉樹葉子的不同。

  3.對樹木的特徵和變化感興趣,知道愛護樹木。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認識多種常見樹。

  2.活動前帶幼兒觀察幼兒園樹木並拍照,採集各種落葉樹和常綠樹樹葉。

  3.背景圖表、圖片。

  【活動過程】

  1.觀察樹的照片,討論發現落葉樹和常綠樹的不同。

  提問:你認識這些樹嗎?秋天到了,它們的葉子有什麼變化?

  小結:秋天到了,有些樹的樹葉會變黃、變紅、變乾枯,並從樹上落下來,這些樹叫落葉樹。有些樹一年四季葉子都是綠的,這些樹叫常綠樹。

  2.分組觀察收集到的樹葉,發現落葉樹和常綠樹葉子的不同。

  將收集到的樹葉按照落葉樹和常綠樹分別放到兩個籃子裡,幼兒分別選擇進行對比觀察:

  (1)看一看,葉子的形狀、大小、厚薄有什麼不同?

  (2)摸一摸,葉子表面的感覺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落葉樹的葉子比較大,薄而軟,顏色變淺、變黃,摸起來比較粗糙。常綠樹的葉子比較細、小,厚而硬,顏色是深綠色,摸上去比較光滑。

  3.利用分組遊戲分析判斷幾種常見樹是落葉樹還是常綠樹。

  每位幼兒一種樹的圖片,或者一種樹葉,觀察分析後貼放到相應的圖表中,並說出原因。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探究落葉樹落葉以及常綠樹不落葉的原因,可以進行記錄並在科學區進行分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