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
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1
溫州新橋豔潔幼兒園 徐陽君
設計意圖:
自從班內開展觀察天氣,畫氣象、預報天氣一系列活動後,孩子們的興趣與日俱增。那麼如何保持孩子們的興趣並深化這一活動?我想到了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因為有些動物在天氣變化前有著特殊的表現,並有一定的規律,能起到預報天氣的作用。因此我將在本活動中引導幼兒學習一些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推斷、預報天氣的本領。使幼兒懂得一些氣象變化和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係。我透過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下獲得科學知識,而且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表現欲,提高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和能力,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目標:
1、知道一些氣象變化與動物習性變化之間的關係;
2、能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來推斷並預報天氣;
3、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表現欲,提高其探索天氣奧秘的興趣,萌發幼兒愛科學的情感。
重點:
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引導幼兒去了解動物與氣象變化之間的關係、奧秘。
難點:
1、能舉一反三並透過個別動物的表現歸納出下雨之前的天氣具體變化特點;
2、能運用新學的知識進行判斷。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氣象牌(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引出→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延伸
一、引出課題
1、老師播放[CCTV-天氣預報] []
“小朋友,這位阿姨在幹什麼?”
“她是怎麼播報天氣預報的呢?”引導幼兒一個一個順序的回答。
二、看一看
師:我們除了可以從電視上看到天氣,還能從動物身上了解天氣。
1、播放圖片[螞蟻上樹] []
師:“它們是誰?在幹什麼?為什麼要這樣?”
“聽聽小螞蟻自己來解釋。”點選[螞蟻]
“螞蟻怎麼說的?它們為什麼要搬家?” 2、點選
“還有一些小動物在天氣變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現。我們一起來看看。
你知道它是怎樣來預報天氣的嗎?請你跟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幼兒討論。
“請你來說說,誰能預報氣象?”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分別點選[圖片](魚兒上浮/蜻蜓低飛/)。“它是怎樣來預報的呢?”幼兒回答後,教師點選,檢驗幼兒的回答。
教師小結:“剛剛看了那麼多小動物的表現,我們知道了下雨之前氣候總有一些變化。有那些變化呢?(幼兒回答,如空氣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溼、空氣很悶等)一些動物能感受到這些變化,所以就表現出一些反常的現象,人們掌握了這些規律,就能預知天氣的變化了。
三、天氣預報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提問:有了天氣預報可以帶給我們哪些方便呢?(幼兒積極討論)
四、遊戲配對。
孩子人手一份圖片,按照所學的知識完成練習。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學)
活動目標:
1、幼兒透過實驗知道各種質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透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釐米,長25釐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匯入,引起興趣。
看錄影內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裡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說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並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透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不同,並知道它們的名稱。
出示幼兒記錄卡,讓自由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為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並說出理由。
幼兒記錄卡(一)
注:在實驗結果欄裡用數字1、2……依次排出各種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紅棉布黃絲綢藍聚脂面料綠人造絲紫羊毛
預測實驗結果 三、幼兒實驗,記錄結果。
1、“怎樣才能知道你們幫小紅選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種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強的呢?我們自己來試一試就知道了。”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講解實驗要求:如圖所示
3、幼兒記錄實驗結果,並討論實驗中的發現。
4、幼兒根據實驗結果,展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各種面料的吸水性來遷移經驗。
小結:我們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氣性好的布料做我們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貼身的內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風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擋風。
四、幼兒再次實驗,瞭解布料相同、液體種類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為
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讓幼兒任選相同的一種布料分別放入不同的液體,再次進行實驗。
2、幼兒操作,並記錄實驗結果。
幼兒記錄卡(二)
注:在實驗結果欄裡用數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體
布料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實驗結果 3、幼兒討論實驗中的發現,並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進行遷移。
小結:同一種面料用不同的液體浸泡,其吸水與溶解速度也不一樣,因此,平時我們在洗各種面料的衣服時,為了更好的去汙,會用較熱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滌用品來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難去汙的。
注意事項:
1、做第一個實驗時注意要把五種布掛在長木棒上同時放入水中觀察,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
2、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體的時間應該基本相同。
知識背景材料:
午飯前我請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結果回來的時候,丁丁告訴我她洗手時不小心把袖子給弄溼了,我一看,果然不錯,連她裡面的衣袖也都溼了。這時,雯雯也擠到我的身邊,高高地舉起她的衣袖,神氣地說:“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會溼。”原來她帶了一副聚脂面料的護袖,很多孩子都覺得挺奇怪的,為什麼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卻不會呢?對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透過自己的操作來了解真相,進一步激發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慾望。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綜合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透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透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體、橋樑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麼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麼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體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一座什麼橋?在古代人們用什麼來建造橋樑的?小熊喜歡嗎?為什麼?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麼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麼橋?鋼筋吊橋的用什麼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麼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麼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麼地方?它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麼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樑。
三、我們看了這麼多橋樑,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為什麼?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樑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樑。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後一起送給小熊。
科學活動:繩子的用途
溫州第四幼兒園:金笛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於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麼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後,你們四人為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麼字?怎麼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們幹什麼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瞭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膠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裡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才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裡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裡了?有什麼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實驗觀察 : 第四階段】鏡子分身術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徵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裡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匯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麼能看到那麼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影片【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麼?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徵,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綵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裡的球的數量有什麼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裡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麼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麼不同呢?
- 為什麼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後,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於鏡子特徵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jy46.com)
教師活動相關資訊
鏡子有反射的特徵。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製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課題生成:
在主題活動《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中,我們從小班起重點介紹地球七的動物。於是幼兒、老師共同收集了幾種動物如兔子、金魚、寄居蟹,幼兒對這些活生生的動物很感興趣。
“菊香蟹肥”的時節,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帶來了蟹殼,他們說: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為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著強烈的興趣。於是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為幼兒提供條件,創造機會讓他們探索。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瞭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四十隻小螃蟹,兩隻大螃蟹。
2、二十隻小塑膠箱,四隻大塑膠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隻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裡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麼?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麼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隻腳。
幼兒4,不對,有四隻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隻腳?大家去數一數。
5、教師示範,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裡,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麼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隻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後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活螃蟹腿”這個環節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後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為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並沒有什麼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慾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鑑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求知慾望,萌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為小班設計,現設計為大班活動,你認為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於水面,或使浮於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將小鐵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現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膠、小積木、塑膠、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線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線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裡玩,發現杯裡的紅水透過連線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裡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覆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麼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係,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係。
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2
活動目標:
透過看、聽、說使幼兒瞭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重點:
透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培養幼兒養成不發出噪音的習慣。
難點:
透過看、聽、說使幼兒瞭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棉花、香菸、瓶子
2、自攝的有關空氣汙染源的錄影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聽樂音說感受——聽了這些聲音你感覺怎樣?
(聽噪音,想想說說)剛才你聽到了什麼聲音?聽了這些聲音你又有什麼感覺?
2、瞭解樂音的作用與噪音的危害請幼兒自由從書本上了解並交流。
3、結合生活經驗講述:
你還在哪裡聽到過樂音?什麼地方聽到噪音?
4、結束活動,師生共同總結。
出示難受的、笑的兩張臉譜圖請幼兒說說他們聽到了什麼聲音?
5、延伸、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找哪裡有噪音,並尋找有關資料,尋求解決方法。
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瞭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2、發現、比較事情之間的聯絡。
教學準備:
1、幹木耳、茶葉每組1盤,杯子每兩人1個。
2、用水浸泡過的黃豆、木耳若干。
3、電磁爐、電沙鍋、微波爐各1個。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發探究。
你知道膨化食品是怎麼做出來的嗎?
二、發現膨脹現象。
1、出示用水浸泡的黃豆、木耳,引導幼兒進行觀察,發現沒浸泡過的黃豆、木耳與它們的區別。
2、觀察後請喲額說出它們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3、問幼兒:你還知道哪些食品會變化?
4、做一做:請幼兒用杯子盛一些茶葉,倒入一些溫水,發現茶葉遇水後的膨脹現象。
5、教師製作"爆米花",幼兒觀察玉米的變化過程。
三、生活中的膨脹。
啟發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說一說利用膨脹能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四、膨化食品真好吃。
幼兒品嚐膨化食品,並說一說吃的感覺是怎樣的。
五、看畫冊《有趣的膨脹》
1、讓幼兒發現物體膨脹的現象與生活的關係。
2、提問:你知道圖上的這些食物是怎樣變化的嗎?
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4
活動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水是比較普遍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這個活動中讓幼兒感受水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和快樂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明白水可以做什麼。
2、瞭解水的重要性。
3、水的變化。
4、水給人類做好事的同時也帶來了壞處。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明白水給人類帶來的好處和壞處
難點讓幼兒知道一些科學現象,遇冷變成冰,遇熱變成水蒸氣等的道理
活動準備
一小桶水,一個透明杯子,一杯牛奶,一瓶黑墨水在加上一塊毛巾
活動過程
過程一先把水倒入透明的玻璃杯中讓小朋友看清楚水是沒有顏色的
實驗觀察
一、叫幾個小朋友來聞聞水有沒有味道【沒有】
二、接著開啟一瓶牛奶和水作比較,問:小朋友牛奶牛奶有沒有味道【有】
老師:牛奶是什麼味道好吃嗎?
幼兒:是甜的好吃。
老師問:然後將牛奶倒入水中這時候水變成什麼顏色了
幼兒:【白色】。
三、老師在將黑墨水倒入水中,此時和牛奶相比黑墨水更為突出,老師問:這時候水變成了什麼顏色了?
幼兒:【黑色】
講述水的重要性
比如照明:沒有電燈我們可以點蠟燭,沒有蠟燭我們可以點油燈,沒有油燈我們還可以點火把,要是連火把也沒有那我們可以靜靜地等待黑夜過去白天的到來。可是對於水就不同了,就好像今年的旱情一樣,沒有水我們無法洗臉,刷牙,無法解渴,餐桌上沒有魚蝦,看不到花草樹木,不知道什麼叫游泳,船業無法行駛,連娃娃哭也沒有了眼淚
老師問:水還可以變成什麼?
幼兒:【不知道】
老師講解:水遇冷就會變成冰,遇熱變成水蒸氣,還可以變成:雨,霧,雪。
老師問:長時間下雨好不好?
幼兒:會漲洪水沖垮我們的房子和樹木,塌方,甚至還會失去生命。
最後教育幼兒要懂得【節約用水】
總結得出:水是無色無味變化無窮的,水帶給人類快樂也帶來了危害。
活動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讓幼兒感受了水變化的過程,激發他們的興趣,讓幼兒明白了水的重要性以及危害。如果在讓我上這節課我應該要再拓展思維,然後在找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加深在他們心目中的印象。
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5
活動目標
1、能將常見的昆蟲區分害蟲和益蟲。
2、認識常見昆蟲的食物,模仿昆蟲的三種基本運動形態:飛、爬、跳。
活動準備
1、昆蟲頭飾、昆蟲拼圖四張,畫架四個。
2、昆蟲圖卡若干,食物圖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一起來玩拼圖遊戲,看看裡面躲了一隻什麼小動物?
2.請小朋友把拼圖背面的雙面膠撕下,並把撕下的膠帶紙放在筐裡。
3.幼兒操作,教師將拼好的拼圖放在畫架上展示,每組請一位幼兒回答。
4.提問:蝴蝶屬於什麼?螞蟻呢?
為什麼說它們是昆蟲?
幼兒回答昆蟲的基本特徵。
5.教師:除了蝴蝶、螞蟻、螢火蟲和七星瓢蟲外,還有什麼也是昆蟲?
幼兒講述,教師出示圖卡。
二、遊戲《昆蟲找食》
1、教師宣佈遊戲規則:
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個昆蟲頭飾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麼昆蟲,想一想它是怎麼運動的,它愛吃什麼。
幼兒尋找並戴上頭飾。
2、教師:請小昆蟲們用自己的動作隨音樂來尋找食物。
放音樂,教師帶領幼兒到森林場景中尋找食物圖卡。
3、教師小結:小昆蟲做得真好,請小朋友說一說你是什麼昆蟲,你是怎樣行動的,你找到了什麼食物?
請幼兒回答。
三、益蟲和害蟲
1、教師:蜜蜂採花蜜傳播花粉,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叫它益蟲;
蒼蠅呢會傳播細菌,給人類帶來疾病,對人類有害,我們叫它害蟲。
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呢還是害蟲。
2、教師宣佈遊戲規則:
天快黑了,小昆蟲們要回家了,我們來找家,益蟲的家在這邊,害蟲的家在那邊。
幼兒找家。
3、教師小結,幫助找不到家或找錯家的幼兒正確認識自己扮演的昆蟲是益蟲還是害蟲。
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6
教學意圖: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去探索求和。幼兒有關科學領域的探究和學習,往往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可以說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設計了此次科學活動《移動》。以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貫穿活動,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興趣。
教學目標:
1、大膽嘗試探索使物體透過不同材料移動的不同方法。
2、願意用語言表述探索活動的結果。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準備:
小碗人手兩個、乒乓球人手一個、圍裙、小勺、口杯、吸管、
夾子、毛線、毛巾、紙盒、筷子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以圍裙老師的身份匯入活動。
1、猜一猜:圍裙老師的口袋裡藏著什麼?
2、出示夾子、小籃子、一次性口杯,分別說說它們的作用。
3、出示乒乓球,介紹“移動”遊戲的玩法及規則。
二、第一次探索活動。
1、幼兒自主探索使乒乓球移動的不同方法,教師指導幫助。
2、交流:你是用什麼方法移動乒乓球的,教師幫助記錄。
3、教師小結幼兒探索結果。
三、第二次探索活動。
1、介紹新材料,說說它們的作用,再次強調遊戲要求。
2、幼兒自主嘗試使乒乓球移動的方法。
3、交流:你是用什麼方法移動乒乓球的,教師幫助記錄。
4、教師總結幼兒探索結果。
四、結合日常生活,談談哪些物體可以移動?
教學反思:
教師按照幼兒科學教育的目標,有計劃地選擇主題、內容,思考要提供的材料,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在我們的觀念中,還沒有把幼兒當作一個真正探索的小科學家來對待,科學教育不重視培養幼兒的探索技能與理解能力,沒有鼓勵幼兒進行直接的科學活動,因此幼兒難以獲得獨特的、富有挑戰性的直接經驗。學會給與幼兒出錯的權利,尋求幼兒的真實意圖和認識水平,避免誤解或傷害幼兒,尊重和接納每一個幼兒的觀點和興趣,給予每個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並挖掘每個幼兒的探究活動的獨特價值,使每個幼兒在每一次探究活動中都有所發現,有成功的體驗。
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7
大班科學:找空氣、玩空氣
設計意圖:
空氣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客觀地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它佔有一定的空間,但它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而且是我們人類與動植物都不可缺少的東西。空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還能有很多可利用的價值,它對人們的生存、生活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設計本次學習活動,首先,激發幼兒探索自然的興趣,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主要特性;其次,簡單瞭解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增強利用空氣造福人類的意識;最後,教育幼兒要注意保護空氣的潔淨。
活動目標:
1、透過親自操作的實驗和遊戲來感受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2、學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方法,對科學小實驗感興趣。
3、能夠不怕困難和失敗,有一定的耐挫能力。
活動準備:
塑膠袋、水盆、乾的小毛巾、抹布、兩盆植物
活動過程:
一、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其特性。
T: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喜歡)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你們來猜一猜是什麼.好嗎?
T:謎面是這樣的: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味道,動物植物都需要。是什麼呀?(空氣)
T:是嗎?(是)它在哪裡呀?我怎麼看不見,你們去把它找來,看看好嗎?老師為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隻小袋子,你們找到了把它裝在小袋子裡,之後回來告訴大家:你在哪捉到了空氣?你看得見空氣嗎?能摸到空氣嗎?聞一下空氣是什麼氣味的?
1、幼兒操作(找空氣)
2、組織幼兒討論(上述問題)老師示範給幼兒看,擰緊袋口,用手慢慢向下押,押不動,為什麼?(袋裡有空氣).
3、小結空氣的特性:我們的周圍充滿著空氣,它是~的氣體.
T:哦,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沒顏色沒味道的氣體,今天呀,老師根據空氣這些特性要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變魔術的遊戲,想看老師的魔術表演嗎?老師:你們看好了.這有一隻杯子,和一塊毛巾,我現在將這塊毛巾塞入杯子底裡,請你們來告訴我這杯子裡有什麼?就毛巾嗎?如果我把這隻杯子倒扣到這缸水裡,會有什麼樣的結果?毛巾會溼嗎?老師操作,幼兒觀察、發現操作結果:毛巾不會溼。同時,請幼兒說說其中的原因。(是空氣把水頂住,不讓它流進杯子的,所以毛巾沒有溼)
4、激發小朋友的操作興趣,同時提出更高的操作要求。T: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玩?請你們也去試一試,請你們邊操作邊注意觀察,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可以提醒你們一下,剛才老師是杯底與缸底放平的.,直著放下去的。如果將杯口傾斜一些呢?你們會看到什麼呢?
(在感知空氣的存在,掌握空氣的特性這一部分活動中,我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匯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接著,讓幼兒進行捕捉空氣的操作活動,同時要求他們對捕捉到的空氣透過將空氣擰住後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來探索、發現空氣的特性;然後,應用小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與其特性,最後達到讓幼兒掌握空氣特性的目標。)
二、認識空氣的作用。
T:空氣既然是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那要它有什麼用呢?我想沒有它也罷。(幼兒討論空氣的作用)
1、幼兒體驗沒有空氣是不行的:請幼兒捂住口鼻,說說有什麼感覺?(很悶,不能呼吸了)
2、做小實驗:點燃兩支蠟燭,將其中的一支用杯子扣住看結果,發現被扣住的蠟燭火熄滅了,而沒有扣住的還在繼續燃燒。
3、討論:除了我們人需要空氣,還有誰也需要空氣?(動物、花、草、樹木等)
4、小結:除了我們人類離不開空氣外,還有動物、植物它們都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需要空氣。出示兩盆一樣的種植,將其中的一盆用塑膠袋包裝住,一盆就這樣繼續生長。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讓幼兒透過自身的體驗、觀看小實驗來了解空氣的作用,知道我們人類和動植物都需要空氣,空氣對我們和大自然的萬物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三、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放風箏、製作的降落傘等。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幼兒能說出這些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對空氣的簡單的利用,激發他們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
四、討論保護空氣的潔淨。(不亂扔垃圾、不亂焚燒、在日常生活中,要想獲得清新的空氣,關鍵是要減少空氣汙染。對室內汙濁的空氣,必須靠開窗通風等手段來改善等)
活動延伸:課後觀察植物的變化。
活動反思:
首先,我能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和發展情況,制定明確、實在的活動目標和要求,我把它定位在了我們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內,幼兒透過跳一跳能獲得相關的知識內容和操作技能。其次,對本次活動的課前準備工作,我做得比較充分,為幼兒探索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操作材料。再次,我對活動過程設計得比較好,主要是這樣的一個活動流程:以謎語的匯入引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捕捉空氣,感知空氣的存在―透過小實驗等,探索、發現空氣的特性,―探討空氣的作用和人們對空氣的利用―懂得空氣的重要,知道要保護空氣的潔淨,這樣一個有淺到難、層層深入、活動層次非常清楚的學習活動。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興奮的參與情緒,活動氣氛活躍。他們能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有自己的操作方法。他們樂意探索,發言積極。透過本次活動,幼兒知道了空氣無時無刻都存在於我們的周圍,掌握了空氣的特性;知道了空氣的作用與重要;對探索科學活動感興趣,學會了簡單的操作實驗方法,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8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2、讓幼兒掌握對事物的探討方法。
2、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沉與浮的關係,水的三態變化。
【活動準備】
1、塑膠盆、水、冰塊、酒精燈、燒杯、小木塊、塑膠製品、鐵塊、小石頭等等。
2、電腦、課件。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水嗎?看,老師今天準備了什麼?(五盆清水)
現在請小朋友用手感知一下水的溫度是涼是熱?(讓幼兒透過感知,說出水的涼與熱,說出自己的感覺。)
2、啟發幼兒的想象活動。
師:孩子們,你知道水有什麼用處?(讓幼兒展開想象回答,老師進行個體和集體提問,並隨時小結:用水可以洗衣服、做飯、洗菜、澆花、洗手、洗臉、發電、救火等,還可以製做許多食品、飲料等也都需要水)。
師:聽小朋友剛才的談話,水原來有這麼多神奇的用處,可是水還有很多神奇的地方呢?你們知道嗎?
3、引發幼兒討論水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師:孩子們,水與我們生活有什麼關係?讓幼兒展開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植物不能沒有水,動物也不能沒有水,如果沒有水,人類、植物、動物就不能存在)。
4、研究水的由來,分別讓孩子表達,利用討論、交流、提問等引導。
(水是從天上來的,水是從地底下抽上來的,從井裡來的,從山上流下來的,有河水、海水、湖水、雨水、洪水、井水、汙水、雪水等。)。
5、小實驗:教師利用酒精燈、冰塊等演示水的三態變化。
師:這裡有一塊冰,是老師把盛上水的容器放到冰箱裡做的,今天我們做個實驗,給冰塊加熱,看看有什麼變化?
教師實驗,讓幼兒觀察並討論水的變化。
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水遇冷結成冰,冰遇熱變成水,水遇熱變成蒸汽。
6、實驗:沉與浮
師:孩子們,現在我們再做一個實驗,驗證一下水有什麼作用,請小朋友將你們準備的物品,一樣一樣輕輕地放在水裡,帶著幾個問題仔細觀察:什麼物品沉下去?什麼物品浮在水面?你們還能用什麼方法讓沉下去的物品浮上來,浮在水面的物品沉下去?(幼兒透過實踐得出結論,教師小結。)
7、課件演示:
(1)人們都在幹什麼?
游泳、滑冰、洗澡、洗菜、澆花、養魚、養蝦、海洋運輸、河水發電等。(讓幼兒互相討論水對人類的好處)
(2)發生了什麼?
洪水衝跨了高樓、工廠、學校、住房、莊稼、許多動物也都受到傷害等。(幼兒說說水給人類帶來的害處)
(3)汙水對人類和動物的損害。(讓幼兒討論怎樣保護水資源)
(4)展開討論:
師:透過觀察短片,知道了水與人類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水給人類社會帶來很大好處,但有時也會給人們帶來災害,要做到節約用水,保護水利資源,你們想讓水為人類創造什麼好處?
【延伸活動】
在現實生活中如何節約用水,請媽媽幫助你找出節約用水的方式方法。
大班有關科學的教案9
一、活動準備:
1.瞭解骨骼的主要功能。
2.讓幼兒瞭解坐、立、行的正確姿勢與骨骼的關係。
3.增強幼兒保護身體的意識。
二、活動準備:有關人體骨骼的圖片資料、人體骨骼模型。
三、活動過程:匯入-討論-動動(一)匯入1.摸一摸:自己手臂、大腿、小腿、手上的骨骼是什麼樣的?(如:長短、大小等)2.出示圖片資料及模型,讓幼兒初步感知、認識。
(二)討論1.圖片上的骨骼都長在哪裡?它們是什麼形狀的?它們有什麼作用?
2.小結:骨骼是人體的重要部分,它是人體的支架,有了它人才能運動,五臟六腑才能有活動的空間,才能不被擠壓。
[媽咪愛≈嬰網]幼兒園教案頻道
3.師:骨骼對我們很重要,如果坐的時候身體不直會導致脊柱彎曲,所以我們小朋友要有正確的坐、立、行的姿勢,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骨骼健康的生長。
4.提問:骨骼對我們很重要,那我們除了坐、立、行要有正確的姿勢我們還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骨骼呢?(幼兒討論)5.總結:我們要保護骨骼就要多做運動,坐要有坐相身體坐坐直;站的時候也要站直;走路也要挺起胸膛,這樣我們才能保護我們的骨骼,防止骨骼彎曲。還有要補鈣增強骨骼的堅韌性,還要多曬太陽骨骼會更牢固。
(三)動動教師和幼兒一起訓練正確的站立、坐、行的姿勢,做做簡單的鍛鍊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