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歸納法說課課件

數學歸納法說課課件

  高中數學《數學歸納法》說課稿

  一、 準備階段

  1. 學習需要分析

  教是為了學,學習需要就是我們的教學需要。在教學中的學習需要是指學生學習的“目前狀況與所期望達到的狀況之間的差距”,即學習需要是學生的學習現狀與教學目標(或標準)之間的差距。

  (1)學生起點分析:

  ◆知識準備狀態:學生對等差(比)數列、數列求和、二項式定理等知識有較全面的把握和較深入的理解,同時也具備一定的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能力,但對歸納的概念是模糊的。

  ◆能力儲備狀態:對數學語言的抽象性的理解和把握高於低年級的學生,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進,並逐步形成了辨證思維體系,但層次參差不齊。

  (2)學生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理解“歸納法”和“數學歸納法”的含義和本質;掌握數學歸納法證題的三個步驟;會用“數學歸納法”證明簡單的恆等式。

  ◆能力目標:初步掌握歸納與推理的能力;在學習中培養大膽猜想,小心求證的辨證思維素質以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和數學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標:透過對問題的探究活動,親歷知識的構建過程,領悟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辨證唯物主義觀點;體驗探索中挫折的艱辛和成功的快樂,感悟“數學美”,激發學習熱情,初步形成正確的數學觀,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

  2. 分析教材

  “數學歸納法”既是高中代數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內容,也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方法。

  本節課有兩大難點:使學生理解數學歸納法證題的有效性;遞推步驟中歸納假設的利用。

  3.教學環境描述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網路教學,透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與合作逐步往前推進,使教學在一種更為平等、民主,合作的環境下進行,真正體現教學相長。

  4.確定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採用了引導發現法和感性體驗法進行教學。

  5、選擇學法

  在學生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的基礎上,伴隨著課堂程序的推進,學生除了掌握相應學習內容,還要檢查、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對如何學、如何鞏固,進行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評價。

  二、 實施階段

  1. 設計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一:(意圖:引出不完全歸納法概念)

  (1)、大球中有5個小球,如何證明它們都是綠色的?

  答:從大球中取出的5個小球,發現全是綠色的。

  問:若大球中有n(n>5)個小球,能否由前5個小球都是綠色的,就判斷後面的小球都是綠色的。答案顯然是不能成立的。

  從而引出不完全歸納法概念:考察部分物件,得到一般結論的方法,叫不完全歸納法。

  問:不完全歸納法得到的結論正確嗎?(不一定正確)

  問題情境二:(意圖:加深學生對不完全歸納法得到的結論是不正確的)

  數學家費馬運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錯誤結論的事例。

  利用數學典故來加深學生對不完全歸納法的缺憾。由此引入本節課主要內容--數學歸納法。

  問題情境三:在多米諾骨牌中,如何保證眾多的骨牌一塊接一塊地倒下?

  與學生共同分析總結:能夠使遊戲一直連續執行的條件是什麼?

  (1)第一張骨牌必須能倒下;

  (2)假期第k(k≥2)張能倒下時一定能壓倒緊挨著它的第k+1張。

  以上第(1)點是能開始遊戲的基礎;第(2)點遊戲能繼續的條件。

  問:如果我們把關於自然數n的命題看作多米諾骨牌,產生一種符合執行條件的方法,應具有哪幾個步驟?

  (1)驗證第一個命題成立;

  (2)假設第k個命題成立時,能推匯出緊挨著它的第k+1個命題也成立。

  從而匯出本節課的重心:數學歸納法概念及其證明的兩個步驟。

  2. 深入探索,學以致用

  例1:(意圖:讓學生注意:①數學歸納法是一種完全歸納的證明方法,它適用於與自然數有關問題;②兩個步驟、一個結論缺一不可,否則結論不成立;③在證明遞推步驟時,必須使用歸納假設,必須進行恆等變換)

  已知數列{an},其通項公式為an=2n-1,試猜想該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Sn,並用數學歸納法證明你的`結論。

  答:1 + 3 + 5 + …… + (2n ? 1) = n2

  問:如果同學們相信前n個奇數之和,剛好等於n2,(即一個正方形),那麼當我們再加上第n+1奇數時,結果又會怎樣?

  答:仍是一個正方形。(注:第n+1個奇數應該等於2n+1)

  3.反饋練習

  設計方法及意圖:這裡我共設計了三組練習題,分為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難度由淺入深,要求學生根據個人需要及個人水平自主選題,且配套提供了詳細的解答,充分體現了網路教學的優越性。

  這樣的設計,體現了分層教學的思想,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基礎題的設計,目的在於透過練習反饋學生對於數學歸納法步驟的掌握情況,進一步解決存在的問題。提高題部分,既要求掌握數學歸納法的基本步驟,又要求初步具備猜想的能力。

  4.小結

  三、反思總結階段

  1. 豐富情境,指導學生自行發現、主動建構知識

  2. 幾個轉化

  (一)、從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

  (三)、從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

  (四)、從統一規格的教學模式轉向個性化教學模式

  (五)、從操練式學習轉向有效學習

  3. 不足之處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依舊碰到了許多困難,如:

  (一)、學生的個體差異該怎樣得到更及時的,更全面的關注?

  (二)、教學的個體化該如何得以加強?

  (三)、弱勢學生群體的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和發展,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環境?

  (四)、如何才能實現“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課程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