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認識固體課件
小學科學認識固體課件
固體是物質的一種聚集狀態。與液體和氣體相比固體有比較固定的體積和形狀、質地比較堅硬。小編收集了小學科學認識固體課件,歡迎閱讀。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運用我種感官和藉助工具進行觀察。
能夠對周圍常見物體進行分類。
能夠利用文字和圖畫描述觀察結果。
能夠運用語言、文字、圖表交流觀察結果。
科學知識:
知道什麼樣的物體是固體;什麼樣的物體是液體。
知道固體在顏色、形狀、軟硬、透明、輕重等方面的性質。
知道不同的固體能混合也能分離;混合前後固體重量不變,體積改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願意合作與交流。
體驗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幾種固體、幾種液體;天平、小量杯、量筒、篩子、麵粉、杯子、放大鏡、錘子、擀麵杖、記錄表格、黃豆、玉米粉、綠豆、篩子。
學生準備:幾種固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效果分析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談話:關於固體和液體你都知道些什麼?還想知道什麼?
2.提問:哪些物體是固體?哪些物體是液體?固體液體有哪些特點?
二、學習新課
1.教師引導學生將物體分類。
(1)教師出示鉛筆盒、布、雞蛋、勺子、石頭、水、膠水、麵粉。
(2)提問:你們能給這些物體分成固體和液體嗎?
(3)學生分類並回答。
(4)教師出示牙膏。提問:牙膏是固體嗎?
(5)學生討論,產生疑問。
(6)出示麵粉和水,“和麵”活動。提問:和出的麵糊是固體嗎?
(7)學生爭論,教師講解中間物質。牙膏和麵糊都是混合體,稱為“流體”。
2.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多種感官認識固體的'性質。
(1)提問:你們都帶來了哪些固體。
(2)小組確定研究哪幾種固體。
(3)小組討論選用那種方法研究固體的性質。
(4)教師提示學生要用各種方法觀察(用眼看、用手摸、用工具研究),提示學生從各方面觀察(如顏色、形狀、軟硬、透明度),並記錄下觀察到的現象。
(5)分組實驗,記錄,師巡視。
(6)彙報研究結果,描述固體的性質。
(7)小結:固體都有一定的形狀。
第二課時
3.引導學生認識不同物體混合或分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談話:看看書上30頁下圖是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
讓學生認識到因為不同的需要要把不同物體混合或分離。
(2)提問:你在生活中還見過要把固體混合或者分離的例子嗎?學生說不出時,教師可引導或補充。(炒菜時把不同的菜和作料混合起來,把糖放進水裡,把沙子從米里撿出來等)
(3)學生討論、交流經驗。
4.研究固體混合前後的變化情況。
1.研究固體混合前後的重量變化。
(1)出示黃豆、玉米粉、綠豆。
(2)提問:把這些固體混合在一起它們的重量會怎麼樣?
(3)學生猜測。
(4)提問:怎樣才能證明它們的重量在混合前後沒有變化?
(5)說明使用天平的必要性和使用方法。
2.研究固體混合後體積是否變化。
(1)提問:把各100毫升的物體混合在一起,它們的體積會有什麼變化?
(2)學生猜測。
(3)說明要使用量筒來測出體積。
(4)實驗,並說明體積變化的原因。
三、鞏固應用
1.佈置任務:在1分鐘內將混合後的黃豆、麵粉、大米分離。
2.提問:可以用什麼辦法把它們分離?
3.介紹工具篩子。
4.發篩子,實驗。
提示:考慮固體的大小選用不同大小篩孔的篩子。提醒學生保持桌面清潔。
四、佈置作業
1.課後研究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