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鐘獲獎說課課件
花鐘獲獎說課課件
《花鐘》課文
[人教版課標本第五冊課文]
13 花 鍾
鮮花朵朵,爭奇鬥豔,芬芳迷人。要是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中午十二點左右,午時花開放了;下午三點,萬壽菊欣然怒放;傍晚六點,菸草花在暮色中甦醒;月光花在七點左右舒展開自己的花瓣;夜來香在晚上八點開花;曇花卻在九點左右含笑一現……
不同的植物為什麼開花的時間不同呢?原來,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曇花的花瓣又大又嬌嫩,白天陽光強,氣溫高,空氣乾燥,要是在白天開花,就有被灼傷的危險。深夜氣溫過低,開花也不適宜。長期以來,它適應了晚上九點左右的溫度和溼度,到了那時,便悄悄綻開淡雅的花蕾,向人們展示美麗的笑臉。還有的花,需要昆蟲傳播花粉,才能結出種子,它們開花的時間往往跟昆蟲活動的時間相吻合。
一位植物學家曾有意把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種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鐘面一樣,組成花的“時鐘”。這些花在二十四小時內陸續開放。你只要看看什麼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這是不是很有趣?
《花鐘》說課稿
一、說教材
1、 教材簡析:
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講觀察後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時間是不同的。並形象例舉了牽牛花等9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現;接著分析回答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開花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有關,與昆蟲活動時間有關;最後擴充套件開去,談到植物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會認“怒、暮、燥、雅”等8個生字。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詞語,並用欣賞的心情朗讀和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用不同的說法表現鮮花開放的特點。
(3)激發觀察的興趣,初步養成留心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3、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正處於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中年級的閱讀教學的過渡階段,在小學語文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其主要任務是進行段的訓練,並在段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在本課得教學中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三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主要採用了課前蒐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以課文題目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採用現代教學手段,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配合板書與貼畫,最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特點。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激發興趣
看黑板上是什麼圖?(展示一個鐘錶)說說它的用途?再板書“花”,看了“花鐘”這個課題,讓學生的大腦迅速活動起來,思考與課題相關的問題,這時學生會提出花鐘是什麼樣的?什麼是 “花鐘”?……
(這也正是課文所要了解的相關內容,學生在讀課文時也能更有目的去讀。長此以往,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他們的思維會隨之活越,學習的興趣也會高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熟悉的事物中)
(二)自由讀文,感知文字
只要看看什麼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這太不可思議了。你們瞧!(出示日內瓦大花鐘)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最著名的日內瓦大花鐘,它座落於瑞士這個“花園之國”。瑞士又稱鐘錶之鄉,瑞士的能工巧匠別出心裁地創造出了“花鐘”。那“花鐘”裡都種了哪些花呢,下面董老師想帶大家一起走入花的世界,去領略一下花的美麗與神奇。(欣賞各種各樣的花,伴著音樂解說)欣賞完這些花,你們有什麼感受想說說嗎?(學生自由說)由此引入課文第一自然段:鮮花朵朵,爭奇鬥豔,芬芳迷人。
(在這裡我緊扣課題,由“什麼是花鐘”這個問題帶動全文,激起孩子們走進文字的閱讀期待。以學生的自讀為主,讓他們在放聲誦讀中實現與文字的初次對話,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讓他們談談自己的閱讀感覺。每個同學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對文字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所以他們彙報的過程就是一個充滿個性化的、體現他們自己從文字獲取知識的過程。(出示幻燈片:課文最後一段))
(三)以讀促講,直奔重點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三年級學生閱讀的特點,透過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文字,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字。
設定“讀了課文,你知道美麗的“花鐘”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課文是怎麼介紹的呢?”這個問題,讓小組合作,你讀我找。出示並欣賞照片,說出花的名字。
然後找出文中描寫花開放時間的句子,如“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七點,睡蓮從夢中醒來;……”
(重點品讀。學生會感受出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產生的形象生動等效果,在感知、理解、積累、運用語言過程中,讀寫結合、相互貫通,進行仿寫。讀寫結合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兒童學習語文具有模仿性和較強的發表慾等特點。引導學生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
學生肯定會對花為何開放時間不同,提出疑問,由此匯入第二自然段中尋找原因。
(四)指導朗讀,深入體會
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學習母語尤其要重視對語文材料的積累、感悟。這篇課文語言流暢,生動有趣,語言貼近兒童生活,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可以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語句,細細品讀,從而更好的落實教學內容。
(五)激趣引申、課外拓展
今天,我們漫遊了花之語王國,透過認真的閱讀,積極的探索,在廣闊的知識海洋裡,學會了思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老師相信,大自然裡還有許多許多的奧秘等著你們去發現。
(六)分層作業
A層:根據自己蒐集的資料,把花鐘製作完整。
B、C層:觀察花開放的時間,寫一篇觀察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