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鄉愁》的課件
余光中《鄉愁》的課件
文學作品的欣賞,是人們在閱讀文學作品、把握藝術形象的過程中,透過認知、感悟、理解、品味和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機能的活動而形成的獨特的審美過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余光中《鄉愁》的課件,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巧妙的比喻形象的寫法。
2、學習作者用具體形象的事物表現抽象的概念的寫法。
3、提高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體會作者強烈的思鄉、思國的感情。
4、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渴望統一的美好願望。
重難點
1、理解《鄉愁》透過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表達感情的寫法。
2、注意詩人思想感情的昇華和各種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
能力訓練點
1、蒐集有關表達思鄉感情的詩、詞、曲或現代散文,體會思鄉愁緒。
2、仿照《鄉愁》詩中比喻的句式,描寫一種事物,表達一種感情。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討論談話法
學法設計
朗讀、聯想,想象;聯絡實際各抒己見;對比閱讀;仿寫詩歌。
教學過程
一、 課前播放思鄉歌曲,創設情境
導言:“遊子思鄉”是中國詩歌一個永恆的話題,那麼,請同學們回顧你曾經學過或讀過的作品,說出有關描寫鄉愁的詩、詞、曲。
有關作品:
1、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李煜的《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3、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5、李白的《靜夜思》“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6、崔顥的《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是啊!抹不去的相思,揮不走的鄉愁,牽動著多少遊子的心!多少年來,由於歷史的原因,臺灣人民與大陸兩地相隔,飽受相思之苦,因而對鄉愁有著其他任何時代不可比擬的深刻的理解。其中鄉愁詩也是異彩紛呈。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
二、簡介作者,瞭解寫作背景
余光中:1928年生於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現居臺灣。當代詩人和詩評家,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外文系。1948年發表第一首詩作,次年隨國民黨軍隊赴臺。1953年10月參加《創世紀》詩刊,致力於現代詩創作。主要詩作《鄉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詩集有《靈河》、《余光中詩選》。他的詩兼取中國古典文學與外國現代文學之精神,創作手法新穎靈活,比喻奇特,描寫精細,抒情纏綿,含蓄雋永。其鄉愁詩別具特色,有很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意味深長。
這首詩寫於1972年,當時,大陸與臺灣互不往來,幾乎隔絕。這種思鄉情客觀上具有以往任何時代的鄉愁都不可比擬的特定的廣闊內容。余光中作為一個離開大陸多年的當代詩人,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首淺顯但韻味無窮的《鄉愁》。
三、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全班同學自由朗讀,認真體會詩的內涵,討論朗讀的技巧。
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⑴ 這首詩表達怎樣的思緒?應該用怎樣的語調去讀?(學生體會,討論)
⑵ 每首詩的節奏以及重音如何把握?(學生討論,試讀,體會)
教師提示:要把一首詩歌讀好,必須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注意音的修飾、調的把握、速的調控、情的滲透、節奏的明晰,在對詩歌意象想象的基礎上,把自己所形成的情思發之於聲,見諸於音。
2、學生選一段展示朗讀才藝,教師評價,順勢指出誦讀這首詩的三點要求:①要讀出節奏;②要讀出重音;③要讀出感情。
多媒體顯示:
朗誦要求:本詩感情是憂鬱深沉的,所以語速要稍慢且舒緩,語調要深沉、哀婉。
重音和節奏的處理如下:
第一節稍平淡,回憶的口氣;第二節增加了遺憾的語氣;第三節,要體現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節,表現出而今的惆悵。 節與節之間要有足夠的停頓,特別在前三節與第四節間,約停2.5秒。讀的時候要配合相應想象,全情投入。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3、練讀、展示。
四、賞析全詩
老師配樂範讀全詩,請同學們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思考討論:
⑴ 全詩以什麼為順序貫穿全詩?
全詩以時空的變化為線索,以個人的經歷貫穿全詩。
⑵ 這首詩運用了哪些形象來表現鄉愁?詩中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效果?有什麼深刻含義?
詩人將不可捕捉的抽象的鄉愁描寫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使鄉愁有了寄託,變得具體可感,形象生動感人。
小時侯外出求學,“小小的郵票”,使我可以用家信來寄託對母親,對故鄉綿綿的思念;長大後,出外謀生,除了對母親的思念,又增加了對愛人的思念,“窄窄的船票”能使我了卻對愛人的無盡牽掛;後來,“一方矮矮的墳墓,使我與母親永遠生死相隔,永生無緣再見,也許,在母親臨死時還滿含熱淚盼望著團圓!現在,“一灣淺淺的海峽”使多少骨肉同胞兩地相隔,日夜思念!詩人將個人的悲歡與偉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感情撩人愁思。在故國故園故土中暗含了渴望親人團聚,渴望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
全詩運用新奇的比喻,從紛繁的世事與曠遠的時空中,提煉出四個意象。除此而外,還運用了對比,反覆,反襯的修辭手法,將遊子思鄉的愁緒寫得具體可感,如泣如訴,哀怨動人。前三節猶如洶湧而進的波濤,最後一節轟然匯成全詩的九級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湧而出,達到高潮。希望迴歸,盼望祖國統一的信念同執著難消的鄉愁揉和在一起,更加深了詩的藝術感召力。正如詩人所說:“縱的是歷史感,橫的是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詩人的鄉愁詩在新的時代和特殊的地理條件下的變奏,具有了以往任何時代不可比擬廣度與深度。
⑶ 鄉愁是凝重的,詩中為何卻說“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
作者正語反出,以一種輕描淡寫使鄉愁濃縮於面積小、程度輕的物件上,反襯出鄉愁的濃烈。託物寄情,表達綿綿不盡的鄉愁。含蓄委婉,而又深沉哀怨。
⑷ 整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有什麼感受?
表達了作者渴望親人團聚,渴望祖國早日統一的強烈願望。
(5)這首詩在形式上是如何體現詩歌的結構美與音樂美的?
結構美,體現在四節詩,每節四行,均衡、勻稱,又有小節內長短句的變化,使詩歌整齊中又有參差之美。音樂美,主要體現在迴環往復,一詠三嘆的美的旋律上,又加上疊詞的運用,低迴婉轉,如泣如訴,感人肺腑。
2、拓展延伸討論:
⑴ 假如當時你的親人有在臺灣的,你的感受如何?
⑵ 假如你是一位臺灣同胞,面對香港收復,澳門迴歸,你會有什麼感受?
⑶ 就我國目前的現狀,你有什麼看法?
小結:余光中先生的鄉愁詩猶如一支柔美而滿含憂傷的“思鄉曲”,也是一曲為祖國,為親人獻上的深情而美麗的戀歌,帶有濃重的抒情意味。詩歌所創造的意境沉鬱而幽遠;運用的語言新奇而樸實;表達的感情強烈而深沉。
五、拓展練習
1、對比閱讀:席慕容的《鄉愁》
鄉 愁
席慕容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地悵惘
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
別離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1)詩中用了哪些具體的形象來表現鄉愁?
(2)“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作者將“故鄉的面貌”說成是“一種模糊的悵惘”,將具體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概念,這樣合適嗎?談談你的理解。
(3)“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拓展閱讀余光中的《鄉愁四韻》
鄉愁四韻
余光中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1)詩人用了哪些意象來表現鄉愁?舉例分析其蘊含的情感。
(2)這首詩在結構上有什什麼特點?
六、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仿照本詩的託物寄情的手法,以“母愛”為題,發揮想象,巧設比喻 寫一首小詩。
七、板書設計
小時候——郵票——母子分離
鄉愁長大後——船票——夫妻分離渴望親人早日團聚
後 來 ——墳墓——母子死別渴望祖國早日統一
現 在 ——海峽——兩岸遠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