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第26課月光曲課件(精選12篇)

語文第26課月光曲課件(精選12篇)

  月光曲,原名《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1801年貝多芬在經歷情感波折後創作出來的舉世聞名的鋼琴奏鳴曲,德國詩人路德維希·萊爾斯塔勃聽後將此曲第一樂章比作“猶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閃爍的湖面上搖盪的小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名。這是一首享譽世界的名曲。以下是小編帶來語文第26課月光曲課件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第26課月光曲課件【1】

  教學目標 :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學會分辨事物和聯想。

  2、從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的思想感情。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1-7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

  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準備:《月光曲》磁帶、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匯入

  1、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優美動人的鋼琴曲(放音樂《月光曲》)

  師隨著音樂誦讀:我們彷彿面對著寧靜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2、師:剛才聽到的這段曲子的名字叫《月光曲》,是由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板書課題和貝多芬),今天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去深切地感悟美妙的《月光曲》。

  二、檢查預習

  1、指名逐段讀課文(可讓學生推薦、也可讓學生自找小夥伴讀,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

  2、師生共同評議。

  3、提問:你們知道《月光曲》在哪兒最先創作出來的?什麼時候?(據回答板書:畫茅屋□)

  小結:是啊!剛才這首美妙的鋼琴曲就是貝多芬在這所茅屋裡為窮兄妹倆即興創作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其中那動人的故事。

  三、導學(學習1-7自然段)

  1、用你喜歡的方式讀1-7自然段,思考:貝多芬為什麼會走“近”

  (板書:近)茅屋,又“走進”(板書:進)茅屋呢?

  2、組織討論“近”的原因,出示小黑板:

  是貝多芬走近茅屋……(相機板書:琴聲)

  3、組織討論“進”的原因。

  (1)指名回答。(師相機板書:談話)。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兄妹倆的對話。

  (3)在“說”前加上修飾詞再讀,深切地體會兄妹深情。

  (4)出示小黑板:

  B、貝多芬聽到這裡,心想:_______________,於是他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

  4、進了茅屋的貝多芬看見了什麼?(指名答)

  5、出示小黑板:

  C、看到這些,貝多芬心想:_________________。

  6、師:當貝多芬準備彈一首曲子給姑娘聽時,姑娘的反應如何?

  抓“連忙”一詞,這個詞你讀懂了什麼?

  7、指導朗讀姑娘的話。

  8、出示小黑板:

  D、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心想:________________。他問盲姑娘……

  小結:從剛才的練習可以看出,同學們對人物的內心活動已經把握的很好,在平時的`作文中,特別是在描寫人物時,應注意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這梓會使得文章更精彩,對人物刻畫更細緻!下面我們就動筆練一練。

  四、練習

  1、在課文四個地方補上貝多芬的心理活動筆寫四 A、貝多芬聽到琴聲,心想:________________,於段話。

  2、分角色讀,貝多芬和自已寫的話、兄、妹、其它老師讀(配樂朗讀)

  3、師生評議。聽了這段朗讀,你想說些什麼呢?(師相機板書:真情)

  五、小結

  是啊!多麼濃厚的兄妹之情啊!貝多芬的一句話說的好,“美好的音樂來自於美好的心靈,美好的音樂也存活於美好的心靈”,讓這句話作為今天這節課的結束語吧!

  最後,讓我們再一起去用心地聆聽這神奇的《月光曲》吧!(放音樂)

  板書設計 :

  月光曲

  貝多芬 →→→→ 近 →→→→進――――

  琴聲 談話

  語文第26課月光曲課件【2】

  教學目的: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

  2、學習抓住環境特點,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繪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貝多芬為兄妹倆彈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

  二、直視課題,找到文章的中心部分來學習。

  1、默讀課文,畫出盲姑娘兩次彈奏曲子的有關句、段,讀一讀,說說貝多芬開始在小路上“散步”,而後來“飛奔”回客店的原因,體會貝多芬的感情有哪些變化?(默讀回答:貝多芬走進茅屋,為什麼彈完一曲,又彈一曲?)

  2、快速瀏覽,找出哪自然段是寫《月光曲》的?(第9自然段)

  3、默讀第9自然段,邊讀邊想像,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給你印象最深的畫面。

  (1)展示學生的圖畫,找課文中的語句讀一讀,進行評價。

  (2)下面請同學們聽一段音樂《月光曲》,看著圖畫或閉上眼睛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4、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回答問題。

  (1)皮鞋匠聽著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為什麼會看到這樣的景象?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薄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湧過來。他之所以會看到這樣的景象,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逐漸增強,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雲。再後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湧。

  (2)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變化,這說明了什麼?

  哥哥看到妹妹臉上恬靜的表情和睜得大大的眼睛,想到她可能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盲姑娘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景象,她當然不可能產生像她哥哥那樣的聯想,所以只是說她“彷彿也看到了”

  三、《月光曲》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板書:聽→看→彈→聽→看→又彈

  文章哪幾自然段寫的這個內容?(2——5)

  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想象回答。

  同桌分配角色朗讀兄妹倆的話,說說當時貝多芬又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沒有回答盲姑娘的話?(讀6——8段)

  四、填空

  1、貝多芬沒有回答姑娘的話,只是藉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當時他想到了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_想到了______________。(出示投影,學生口頭填空)

  2、小結:這些都與什麼有關?(環境)

  板書:月光窮兄妹。

  3、說說當時貝多芬又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沒有回答盲姑娘的話?

  “貝多芬沒有回答”這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句子。

  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貝多芬為什麼沒有回答盲姑娘的話?”

  學生的回答有可能性和合理性就對,老師不要限制。

  可以回答各種可能:

  ①貝多芬默認了。

  ②貝多芬謙虛。

  ③貝多芬怕人知道,會有很多人來看他。

  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進入情境,沒有聽到盲姑娘的話。

  ⑤貝多芬急著要把《月光曲》彈出來,顧不上回答。

  ⑥貝多芬認為遇到了知音,非常激動,說不出話來。

  ⑦是課文省略,下文“讓我再給您彈一曲吧”就是回答。

  五、.總結全文

  說說透過讀課文,你瞭解到了貝多芬是一個什麼樣的音樂家?(熱愛人民,同情窮人,熱愛大自然。)

  六、朗讀欣賞——評讀

  ①自由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②指名讀,講評。(讓學生適時互相點評)

  注意:整篇課文的朗讀應該是徐緩的、抒情的,只有個別地方如描寫風起浪湧的大海,朗讀時才用高昂的語讀。要注意表達人物的迫切心情,皮鞋匠因買不起入場券的抱歉心情,盲姑娘安慰哥哥時的體貼、懂事,貝多芬來時的誠懇、熱情,盲姑娘聽完一曲後的讚美、驚喜,貝多芬見盲姑娘猜出自己後的愉快、激動,都要讀得恰如其分,真實感人。

  七、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語文教案-《月光曲教學設計》由教案頻道蒐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