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課件《滿井遊記》(精選9篇)

中學課件《滿井遊記》(精選9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課件,課件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課件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滿井遊記》課件,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學課件《滿井遊記》 篇1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知人論世,便於理解作者豐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習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遊小品。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一個風景區。文章用極精簡的文字記遊繪景、抒情諭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勃勃生機。作者借景抒感,給讀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2、同學們,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遊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蘇軾相伴,欣賞了“積水空明,藻荇交橫”的承天寺夜景;在徐霞客的指引下,登遊了極其險俊難攀的恆山。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麼好看的景緻,走,我們也隨袁宏道踏青去!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萬曆年進士,官至吏部中郎,與兄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潑,內容則多寫閒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間疾苦,對當時政治現實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2、遊記,散文的一種。以輕快的筆調和生動的描寫,記述旅途中的見聞,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勝古蹟、風俗習慣和社會狀況等,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屬山水遊記,又因其短小,稱“山水小品”。

  3、寫作背景

  萬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順天府教授,終日又得和拜謁酬答打交道了,這使他頗為苦悶,更使他苦悶的是有政見卻得不到申訴。好在袁宏道所擔任的職務比較清閒,有空暇就遊覽北京附近的名勝古蹟。《滿井遊記》就作於此時。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中學課件《滿井遊記》 篇2

  教學目標

  積累文言詞語,增強文言語感。

  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重視誦讀,在朗讀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體味作者個性化的寫景抒情風格。

  體會本文白描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及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引導學生把握形象生動的寫景技巧。

  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體會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體會本文寫景的技巧,學習作者善於抓住景物特點生動傳神地進行描寫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的豐富意蘊。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與討論點撥相結合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疏通課文

  一、導語設計

  我國的南方,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前面我們在柳宗元的陪同下游覽了湖南永州市的小石潭;與范仲淹相伴,登臨岳陽西北的岳陽樓;在歐陽修的指引下,觀賞了安徽滁州的醉翁亭。今天,我們將“揮師北上”,看看北京東直門的滿井一帶又有什麼好看的景緻。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一)讀課文

  1、教師示範朗讀

  (多媒體顯示)

  (1)學習鞏固生字

  (2)強調長句子的斷句

  2、學生自讀體會

  3、指名學生讀課文

  要求:學生聽讀,並點評:

  ①讀音是否正確;

  ②停頓是否分明

  (二)譯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發現疑難詞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多媒體顯示)

  內容如下:

  ① 常用實詞。

  ②一詞多義。

  ③難句翻譯。

  遊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譯:遊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豔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譯:(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裡的人(卻)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遊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譯:大概說是不能因為遊玩而耽誤公事的,流連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間的,只這個官兒罷了。

  四、課下作業:

  筆譯課文

  第二課時 品讀課文

  一、檢查課文翻譯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三、品讀課文

  閱讀思考:

  1.北京一帶早春氣候有什麼特徵?

  2.寫城中餘寒景象表達作者什麼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寫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甦的特點,分析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怎麼描寫的?

  4.第3自然段表達了作者什麼願望?

  5.本文在記敘描寫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試舉例說明。

  討論明確,歸納要點:

  1.氣候特徵是“餘寒猶厲”“凍風時作”“飛沙走礫”。

  2.表達作者“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的無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襯的手法,欲揚先抑,寫出燕地的氣候特徵,暗示作者渴望出遊的心情,為後文做了鋪墊。

  3.先寫全景:“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及其獨特的感受:“若脫籠之鵠”;再以獨特感受為審美中心,分別描寫“冰皮”“山巒”“柳條”“麥田”“遊人”“鳥”“魚”等種種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徵,運用新穎生動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幅生機勃勃、喜氣洋洋的畫卷。在景物的描寫中也寄寓了作者歡快、恬適的心情。寫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兩幅對比鮮明的圖景的內容,表現了作者的歡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對哲理的追求。

  5.(1)若脫籠之鵠: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釀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麥田淺鬣寸許:以物比物。

  四、課堂小結:

  《滿井遊記》是一篇寫景抒情的山水遊記。

  作者用細膩而充滿詩情的筆調,為我們呈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活力無限的滿井春光圖:河面浮冰剛剛融化,波光粼粼,一池春水清亮得如同新開之鏡;山巒積雪剛剛消融,座座青山秀麗,好像晨妝少女;柳條鵝黃初染;麥苗冬眠初醒;鳥兒曬太陽;魚兒戲水戲浪。這些富於早春特徵的景物組成一幅層冰解凍、波光粼粼、山川氤氳、田野生機勃勃的圖畫,給人以高度諧和的美的享受。遊人相偕出遊,作者將品茶、飲酒、騎驢觀賞諸畫面合為一組鏡頭,熱鬧非凡。自然風光與人物活動相映成趣。既表達了一種輕快喜悅的心情,又流露了對自然重新煥發生機的欣賞和讚美之情。

  五、背誦寫景的句子。

  六、課下作業:

  完成《目標檢測》的相關內容。

  中學課件《滿井遊記》 篇3

  一、設計思路

  扣準“讀”字,按讀準字音、讀懂文意、讀賞美景、讀出自己四步驟設計思路來組織教學。這樣由淺入深,從音到字到文意把握到重點美句欣賞最後用自己的習得體驗來談談本寫景文的情感內蘊。

  二、學習步驟

  1、情境引入:

  “她輕步走上草地,玉指玩摸樹木,她把氣息吹給細柳枝、嫩桃樹。雖然我沒見到她的到來,我已感到了她的存在。”這個她是誰呢?

  (萬事開頭難。老師用這樣一句話富有詩意的語言讓學生猜猜文中的“她”是誰?以此來親近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和學習衝動,學生的思維很快就走進課堂,並這一情景與本文的刻畫的早春景象吻合,形成很好的文字內容鋪墊。)

  2、讀準字音:

  出示生字詞:朝輒廿乍妍靧髻鬟鬣茗罍曝蹇浹墮惡,請學生根據工具書和注視下已經提供的拼音快速從文中找到並結合所在語句讀準。

  (這個環節的設計在本文是不可忽略的,本古文生字詞較多,如果沒有這一鋪墊,學生是無法順利進入文字正確朗讀的。至於要用什麼方式更快速有效的把握還需考慮。)

  3、讀懂文意:

  播放錄音或範讀文字,學生自由朗讀並完成兩步驟要求:

  ⑴ 獨立看註釋翻譯,

  ⑵ 不懂處小組內合作解疑。

  (這是文言文學習不可或缺的步驟,疏通文字文意是基礎,是為文字的內容賞析搭好腳手架。)

  4、讀賞美景:

  從文中找出你認為寫景最美的句子。

  ⑴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⑵ 談談作者的寫景手法。

  (這是學習的關鍵點,也是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落點。以一個開放性問題入手,讓學生找美句,描美句,賞美句。)

  5、讀出自己:

  你認為本寫景文想表露一種怎樣的情感愛好?老師再用一問請學生根據自己對文字的深入體驗品賞後談談作者在描寫北國滿井的美麗景象時是本著一種怎樣的情感愛好的。

  (其實這一環節的設計重在由文字的內容解讀拔高到作者的情感傾向。這也很好的凸顯本文的主旨,讓本節課推向高潮,學生的喜好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得到很好的薰陶和強化。)

  補充作者材料,增強認識:袁宏道,不願意做官,卻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在文學創作上反對復古,並努力實踐。他寫文章強調“性靈”,強調自然、天真、趣味,主張自然地流露個性,語言流利淨潔。這篇遊記,就是他這種主張的實踐範例。

  中學課件《滿井遊記》 篇4

  一、 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文章細緻的觀察和生動的描寫,體會作者寓於文中的思想感情。

  2、體會文中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

  3、積累文學常識,包括文言實詞。

  4、學習本文運用對比、反襯的手法。

  二、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目的要求1、2、3

  教學難點:目的要求4

  三、 教學時數:

  一課時

  四、 教學內容與過程:

  1、 導語:

  一生背誦朱自清的《春》,然後幻燈播放春的圖片,讓學生欣賞北國初春的美景。同學們,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袁宏道的《滿井遊記》。

  2、 自由朗讀課文三次,整體感知課文:

  ① 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② 再次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寫出結構提綱。

  ③ 三讀課文,結合註釋,試譯全文。

  3、 探究:

  ① 這篇遊記小品寫了滿井這個地方初春的哪些景物,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② 文中不少地方運用了修辭手法的句子。細細讀,慢慢品,試著用自己的話描述一番。

  ③ 作者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滿井春色的?

  4、 誦讀課文,將你覺得最精美的句子背下來,且當堂背誦給同學聽。

  5、 小結:

  這篇文章,作者透過仔細觀察和生活的描寫,抓住了景物特點,展開了豐富的聯想,運用對比、襯托等多種手法來寫景、妝物、抒情。

  6、 文中有不少句子打動了你。找出你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理由,與大家同分享。

  7、 你置身初春美景中,會有什麼感情呢?

  8、 朗讀課文,感受袁宏道筆下的北國初春的美景。能背誦的同學,不看書背誦。

  9、 比較:與《始得西山宴遊記》、《醉翁亭記》、《峽江寺飛泉亭記》、《岳陽樓記》、《小石潭記》等進行比較。

  10、 我們生活在江南,對江南初春的美景極為熟悉。用自己的筆描寫之。(可以寫作,也可以畫畫)

  11、 作業:

  ① 整理描寫春天的詩句。

  ② 整理文中的字詞和句式。

  ③ 背誦全文。

  中學課件《滿井遊記》 篇5

  【學法引導】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遊記散文,能抓住特定時間、地點的景物特徵寫最,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形象有韻味,適合反覆吟誦,用心感受,應著力於誦讀、感悟。

  【重難點分析】

  1、透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情。

  2、學習細緻的觀察生活和準確生動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以上兩點,採用以學生誦讀感悟為主,老師適時啟發,點撥的方法學習。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遊記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號石公,公安(現在屬湖北省)人。萬曆二十年進士。他與兄宗道、弟中道合稱“三袁”,世稱“公安派”。他們提出“性靈說”,認為文學應當“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他們對於復古主義的駁斥相當有力,認為文學是隨著時代發展的,每個時代的文學,不應當厚古薄今,更不應當用古泥今。他們在創作上堅決反對臨摹古人,強調寫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東西,也就是“獨抒性靈”,主張用平易近人的語言進行寫作,不用典故。在創作方面的表現是小品文領域的開拓。他們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潑,文筆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們學的這篇遊記緊扣景物的季節特點,細膩描寫滿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幾句話,便勾畫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寫簡練形象,再現當時遊覽情事。文筆清新秀麗而有生氣,比喻新鮮、貼切,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遊覽時的輕鬆喜悅的心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品味這篇優美的散文,共同體味洋溢在文中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濃濃情趣。

  二、整體感知

  1、自讀全文,疏通字詞。

  2、教師範讀。

  3、學生有感情朗讀。

  三、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對疑難字詞質疑、討論。

  2、老師範讀或聽朗讀錄音,從記敘的六要素的角度整體瞭解文意:

  時間:花朝節後廿二日

  地點:滿井

  人物:我與數友

  起因:侷促一堂之內,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

  經過:心境“若脫寵之鵠”,盡覽初春水光山色,飽覽遊人怡然之情。

  結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來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寫城中“餘寒”景物,欲揚先抑;

  (2)第二自然段寫滿井春色。融情人景,寄託追求。

  4、提問:第一自然段可刪否?

  烘托、反襯手法,是極必要的鋪墊,作者欲揚先抑,欲進先退,把迫切渴望出遊的心情暗示給讀者。

  5、提問:文中細膩刻畫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鱗浪、山巒、晴雪、柳條、柔梢、麥田淺鬣、遊人、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毛羽鱗鬣)

  6、提問試分析文章的寫景順序。

  自然景→人文景→自然景

  (山水風光→遊人→動物)

  遠景→近影

  (山水風光→柳梢、麥田)

  7、提問:直接抒寫作者心情的語句有哪些?體現了作者什麼心情?

  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若脫籠之鴿→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仰鬱、煩躁→輕鬆喜悅→感嘆讚美

  (抑→揚)

  四、總結、擴充套件

  本文以議論作結,言明自然未嘗沒有春色,只是“侷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裡罷了。這體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出之外”,不是在人事紛擾的“城”中。作者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卻給他以慰藉,在心靈與自然的貼近中,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

  五、佈置作業

  書面一:分散朗讀,並注音(出示小黑板,全班在練習本上注音,然後指名板演,共同訂正。)(括號內是答案,下同。)

  燕(yàn) 花朝(zhāo) 輒(zhé) 妍(yán) 倩(qiàn) 靧(huì) 蹇(jiǎn) 呷(xiā) 廿(niàn) 浹(jiá)

  口述一:比喻句,明確在本體與喻體之間常用似、像、若、如之類的喻詞。本文有哪幾個比喻句?共有3個:

  ① 若脫籠之鵠。

  ② 如鏡之新開……

  ③ 如倩女之靧面……。“娟然如拭”不是比喻句,它的意思是“美得像剛剛揩拭過的那樣”,只是描繪而已,雖有“如”字,前後並沒有具體的本體和喻體。

  書面二:本文寫景細緻入微,你讀了有哪些體會?請選例並簡要說明。(自讀課文,用這類題目來檢測,不作死板限制,可以讓學生有自由發表意見的餘地,不會扼殺有才能學生的天機及積極性。如果在水平屬中下的教學班,可以改用課文後的一、二題。)

  中學課件《滿井遊記》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袁宏道及寫景小品文的特點。

  2、熟讀課文、疏通文意,體會作者返回自然的歡快心情。

  3、學習本文作者準備生動,層次分明地描寫景物的寫法。

  4、透過學習這篇小品文應認識到只有衝破種種限制,擴大視野,才能發現生活中本來就存在的美。

  【教學重點及難點】

  朗讀課文並學習本文寫景的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設想】

  1、《滿井遊記》雖是一篇小品文,但生字卻不少,要注意正音。

  2、作為自讀課,要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才能體會作者所抒之情,所寫之景。

  3、文中幾處不易理解的日子,是學生疏通文意的難點,教師應給予幫助,學生可繼續採用增、刪、移、駕、換的方法疏通文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法

  同學們,每年早春三月祖國南方已是百花盛開,花田錦簇,而我們北方仍是永瘦山寒,枯燥乏味,不過只要你走出家門,步入野外,仔細觀察,那可就別有洞天了。不信,請讀袁宏道的《滿井遊記》,看他描繪了怎樣一幅清新,秀美的北方郊外早春圖。

  二、預習檢測(幻燈出示)

  1、給下列加點字準確注音:

  輒(zhé)返燕(yān)地寒飛沙走礫(lì)脫籠之鵠(hú) 倩(qiàn)女花朝(zhāo)節出於匣(xiá)廿(niàn)二日 乍(zà)明披風(pī)髻鬟(jì huán)泉而茗(míng)者 始掠(lüè)罍(léi)而歌者曝(pù)沙之鳥紅裝而蹇(jiǎn)者 淺鬣(liè)呷(xiā)浪之鱗

  2、填空:

  《滿井遊記》是一篇清新的寫景小品。作者袁宏道,字,中朗,號,石公,明公安(現在的湖北省)人,文學家。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可對作者袁宏道作一些補充介紹。

  袁宏道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亡。作過吳縣知縣,順天教授等官袁氏兄弟三人(兄宗道,弟中道)都以文學見長。當時稱為三袁,宏道成就最高。他是當時反對文學上覆古派的重要人物之一。著有《袁中朗全集》。

  三、瞭解寫景小品的特點

  小品是散文的一種,特點是:在說課上則深入淺出,在記敘上則簡明生動。

  四、解題

  滿井是明代北京近郊的一個風景區,每逢早春三月,是郊遊的好去處,作者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七年(1599)二月二十二日遊滿井,寫了這篇文章。

  五、朗讀課文、疏通大意,理解內容

  方法:讀讀──議議。

  1、教師範讀課文二遍。(學生所讀另一遍要正字,聽讀第二遍要揣摩句意。)

  2、指一名學生領讀課文第一段,然後大家再結合課文註釋讀課文,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疏通大意,選取代表發言。

  教師提示:餘、剩餘。礫小石塊、碎石。

  3、全班齊讀第一段,討論歸納段意。

  第一段寫冬天侷促一室之內。寂寞難耐的心境。

  4、指一名學生領讀課文的第二段。(句指一名朗讀好的同學進行領讀)注意全會作者返回自然的愉快之情。

  5、學生結合註釋自讀,在此基礎上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疏通大意,這段難度較大,教師應巡迴解疑,之後選代表發言。

  教師提示:偕,一同。高柳大堤,高大的柳樹成排分立在堤的兩旁。冰皮始解,河上的冰凍開始溶化。拭,擦,晶昌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亮晶晶的,好像剛開啟鏡子,冷光突然從小鏡匣子裡閃射出來一樣。

  6、學生齊讀第二段,討論歸納段意。

  第二段寫滿井春色,表害作者回歸自然的愉快心情。

  六、分析寫景特點

  1、全班齊讀,從整體上把握所寫之景。

  2、學生自讀(要求:一句一句認真讀,讀出層次來)。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分析,之後在全班交換意見,教師再做系統梳理:

  第一段寫冬天侷促一室外,寂寞難耐的心境是第二段寫滿井春色的陪襯之筆。(第二部分是分析的重點)

  第二段寫滿井春色,由遠及近,由概括到具體。

  先總寫滿井春色的輪廊高柳大堤,土膏具體。

  先總寫滿井春色的輪廊高柳大堤,土膏微澗,一望空闊及若脫籠之鵠的愉快情懷。

  然後從四個方面具體寫景物的細節:

  ① 寫河的小巒;

  ② 寫柳條麥苗;

  ③ 寫遊人;

  ④ 寫曝沙之鳥,呷浪之鱗,作者寫景中用新奇恰當的比喻,使景物生動形象,觸手可及,愉樂之情躍然紙上。

  最後給局點明全文的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

  七、齊讀課文,鞏固所學知識

  八、課堂練習

  談談你對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的理解。

  這句話告訴我們,美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由於這樣,那樣的限制而看不到它,這是很可惜的。懂得了這個道理人們才能自覺的擺脫某些限制,不斷擴大自己的視野,去發現生活中本來就有的美好的東西。

  九、課堂小結(引導學生自結)

  談談你對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的理解。

  這句話告訴我們,美是一種客觀存在,而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由於這樣,那樣的限制而看不到它,為上很可惜的。懂得了這個道理,人們才能自覺的擺脫某些限制,不斷擴大自己的視野,去發現生活中本來就有的美好的東西。

  十、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1~2題。

  【譯文】

  北京一帶氣侯寒冷,過了花朝節,冬寒還沒有退盡,經常颳起冷風,一刮冷風就揚起滿天沙塵。(我)只好躲在屋子裡,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頂著風坐車出去總是不到百步就轉了回來。

  22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幾個朋友一塊兒出了東直門,到了滿井。高大的柳樹成排的分立在堤的兩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溫潤,放眼望去是一片開闊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從籠子裡飛出來的天鵝(無比輕鬆)。這時河上的冰開始溶化,水波突然閃出亮光,泛起一層一層魚鱗似的波紋,水清澈極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剛開啟鏡子,冷光突然從匣子裡閃射出來一樣。山巒被觸化的雪水洗耳恭聽過後,那樣美好光潔,呈現出迷人的風姿。好像美麗的少女洗了臉剛剛梳好髻鬟一樣。柳條將要伸展卻尚未伸展,柔嫩的梢頭在風中散開,麥苗出大了,高一寸左右。遊人還不算很多,但用泉水者茶喝的,拿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豔裝騎驢的,也時時可以看到,風力雖然還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浹背。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兒,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魚兒,都是一副悠閒自在的情態,毛羽、鱗魷當中都充滿了歡樂的氣氛。(我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裡的人卻都不知道啊。

  中學課件《滿井遊記》 篇7

  【教學目標】

  1、自學尋找資料,瞭解袁宏道的文學主張在文章中的運用和體現。

  2、透過學做小老師編寫教案、組織課堂,積累文言詞彙,學會描寫景物的方法。

  3、 體味袁宏道在文中體現的賞春、樂春的美好情感。

  4、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現探究的精神。

  【教學步驟】

  一、課前活動

  1、根據以下論題蒐集資料

  1)袁宏道的生平

  2)袁宏道的主要文學創作及代表作品

  3)袁宏道、公安派及袁枚的“性靈說”

  4)《滿井遊記》的字詞解析及文章賞析。

  2、根據蒐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選擇兩個論題寫成200字的小論文。

  3、教師評改論文,指出優劣。

  4、學生修改小論文。

  二、課堂活動

  (一)新課匯入

  我們的課堂是豐富的,多元的,互動的。前面我們已經學了很多文言文,採用的方法都是我教,大家學。今天我們就來互換角色,請你也做一回小老師。

  (二)教案編寫

  1、教案示例:

  1)教師分發類似文言小遊記《小石潭記》教案一則(詳案)

  2)教師說明編寫教案的重要性:教案寫得好能體現出你準確地、深刻地認識了教材,也能體現你具備文字流暢、邏輯清晰的語言功底,還能體現你的思維創新的能力。

  3)教師說明教案編寫的內容、步驟

  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設想、(選做)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教學後記(選做)

  步驟:

  A、反覆研讀教材

  B、準確設定目標

  C、尋找切口匯入

  D、合理安排內容

  E、寫清師生活動

  F、配套佈置作業

  4)教師簡析《小石潭記》的教案

  2、課堂編寫:

  1)四人小組交換、豐富材料

  2)仔細分析示範教案的內容、結構、順序

  3)協作編寫《滿井遊記》教案(一課時)

  4)疑難向教師提問

  中學課件《滿井遊記》 篇8

  一、教學目標

  (一)反覆誦讀,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詞彙。

  (二)理清寫景的層次,體會描寫的精妙。

  (三)領略滿井早春景色的清新秀美,感受作者“若脫籠之鵠”的歡快心情。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引導學生回顧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描繪春草、春花、春雨的精美語句,匯入新課:在朱自清的筆下,南方的春是溫潤的,南方的春是醉人的。那麼,北國的春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明代的文學家袁宏道,一起去感受一下燕地滿井的初春氣息吧!(板書課題、作者、朝代)

  (二)誦讀感受

  1.對照註釋,運用工具書,學生自主試讀課文,掃除讀音障礙,揣摩語句停頓。點撥:

  ①補充注音:

  輒(zhé) 髻鬟(jìhu2n) 掠(lüè) 夫(fú)能不以遊墮事(léi)

  ②難句停頓: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遊墮事/而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

  餘之遊/將自此始

  2.傾聽配音範讀,把握語調、節奏。(課前合成好錄音帶,背景音樂最好選擇清新舒緩的民樂)

  3.播放背景音樂,讓一位學生伴著音樂誦讀,師生共同點評。

  4.集體伴樂誦讀,感受滿井早春景色的清新秀麗。

  (三)研讀探究

  1.小組學習,疏通文意。

  2.學生質疑,師生合作解疑。

  3.比較同一文言字詞在文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主要引導學生自主歸結,在積極思維中積累文言字彙)

  (1)乍:波色乍明(始,初)

  冷光之乍出於匣也(突然)

  (2)鬣:麥田淺鬣寸許(獸頸上的鬃毛)

  毛羽鱗鬣之間(魚鰭)

  (3)始:於時冰皮始解(開始)

  髻鬟之始掠也(剛剛)

  始知郊田之外(才)

  (4)而: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乍出於匣也(表承接)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表承接)

  泉而茗者,而歌者,紅裝而蹇者(表修飾)

  而城居者未始知也(錶轉折)

  4.用圈點法,閱讀課文第2段。

  (1)作者對滿井早春的總印象是怎樣的?用“____”在文中標出。(提示:“高柳夾岸,土膏微潤,一望空闊”)

  (2)本段中描寫了滿井早春的哪些景色?用“~~~~”在文中標出相關的詞句。並說說這些景物各自的特點。(提示:“冰皮”、“波色”、“鱗浪”——河水,清澈亮麗;“山巒”,鮮妍明媚;“柳條”,柔美婀娜;“麥田”——麥苗,生機勃勃;“遊人”,怡然自樂;“鳥”、“魚”,喜氣洋洋。歸結:雖然還是“餘寒猶厲”、“凍風時作”,但是滿井早春依然是春意盎然,絲毫不遜於南國春色。加著重號的字板書。)

  (3)作者看到這些景色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請用“……”標出最能體現作者當時心境的一句話。(提示:“若脫籠之鵠”——喜悅、慶幸。加著重號的字板書。)

  5.研讀課文第3段,討論:袁宏道的官職很小,也很清閒,可是他並沒有像《小石潭記》中的柳宗元、《記承天寺夜遊》中的蘇軾那樣,感到憂愁、憤懣。你能說說其中的原因嗎?

  (提示:他並無被貶謫的遭遇;他淡泊名利,鄙棄官場;他的性情比較達觀;他真心向往大自然,專情于山水美景;他的思想不夠積極,消極遁世等等。本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鼓勵學生多角度探究,只要合情合理,並無標準的、惟一的答案。)

  (四)品讀玩賞

  1.在清新、舒緩的音樂中,學生自由地誦讀課文第2段,體會文中寫景語句的精美。

  2.組織賞析沙龍活動。(讓學生聲情並茂地讀出自己所讚賞的語句來,說出自己之所以喜歡這一句的理由。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修辭、意境、表達等方面進行多角度的賞析。)

  (五)佈置作業

  文中作者說:“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在生活中,你可曾有過類似的感受呢?課後製作一枚書籤,把你對這方面的感悟凝聚成精美的文字,用正楷或行楷寫在書籤上,送給你的同學或朋友。

  中學課件《滿井遊記》 篇9

  一、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

  2、體會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二、教學重點

  1、掌握難字、難詞和一詞多義。

  2、掌握比喻的運用。

  三、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體會抓住特徵描寫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這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四、教法設計

  朗讀法探究質疑創設情境

  五、學法指導:

  合作探究朗讀質疑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1、匯入

  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記遊小品。滿井是明、清兩朝北京近郊的一個風景區。文章用極精簡的文字記遊繪景、抒情諭理。歷歷如畫的景物描寫,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氣息,勃勃生機。作者借景抒感,給讀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2、解題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遊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助教。就寫於這一年的春天。

  3、一讀課文,初知大意:

  ⑴朗讀課文讀好句子的節奏、重音:

  ①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於匣也。

  ②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⑵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4、二讀課文,疏通文意

  ⑴結合文下注釋,理解課文大意:

  ⑵注意重點詞句:

  泉而茗:用泉水煮茶喝。泉,用泉煮。茗,泡茶喝。泉、茗名詞活用為動詞。

  而歌者:端起酒杯唱歌的。,酒杯,名詞用為動詞,端起酒杯。

  紅裝而蹇者:蹇,跛足的,引申為驢,用作動詞,騎驢。

  凡曝沙之鳥:瀑,曬太陽。曝沙,在沙灘上曬太陽。

  呷浪之鱗:呷,吸而飲。鱗,借代魚。

  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毛羽鱗鬣,鳥的羽毛,魚鱗魚鰭。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未始,未嘗。

  夫不能以遊墮事:墮,壞,耽誤。

  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瀟然,心中沒有牽掛的樣子。

  惟此官也:此官,當時作者任順行府儒學教授,是個閒職。

  而此地適與餘近:適,正好。

  惡能無紀:惡,安、怎麼。無紀,沒有記遊的文章。

  5、三讀課文,思考討論

  ⑴朗讀課文

  ⑵思考討論:

  ①北京一帶早春氣候有什麼特徵?

  ②寫城中餘寒景象表達作者什麼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③第2自然段描寫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甦的特點,分析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怎麼描寫的?

  ④第3自然段表達了作者什麼願望?

  6、品讀課文,體會修辭

  在記敘描寫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試舉例說明。

  7、小結

  是寫景的小品。小品是散文的一種,特點是:在說理上深入淺出,在記敘上簡明生動。明清兩代這種體裁最為盛行。這篇遊記短文,在寫景狀物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白描的筆法。作者寫景,不堆砌詞藻,而是用極為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來。

  擬人的寫法。作者寫山,用倩女新妝作喻;寫魚鳥,說它們洋溢著喜氣,都是用了擬人的寫法。這種表現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動感或“靈氣”,同時也融人作者的主觀情感。把景物擬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寫景方法。

  生動的比喻。比喻的表現方法雖然很常見,但在這篇遊記中,比喻大多是用來寫景的,也有的是寫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遊玩為“脫籠之鵠”。這些比喻都很恰當,因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