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的課件
《慣性》的課件
《慣性》的課件1
【設計依據】
教育心理學研究成果顯示,學習效果取決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實踐、即動手又動腦,創設能使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情景,激發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的思維習慣是:直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的理性思維能力較弱,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因此“課堂中的教學實驗”是本節的關鍵內容,是學習慣性的思維支撐點。
【教材分析】
慣性的概念可以透過一系列的課堂演示實驗,從而讓學生概括出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無論物體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都具有慣性。慣性現象的解釋是慣性知識的延伸,學生雖然瞭解、也能講出生活中的一些慣性現象,但都比較抽象,要他們真正用慣性知識來描述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而這樣安排能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知道什麼是慣性,認識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2、會解釋慣性現象。
過程與方法:
培養和提高實驗設計與操作、現象描述、總結歸納等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材重、難點】
慣性的定義應用慣性知識解釋慣性現象
【教學原則】
啟發教學原則,循序漸進原則。
【教學方法】
討論法 探究法 啟發法情境教學法。
【重難點片段描述】
一、慣性
對生活中常見現象的質疑,引出新課。
當你乘車時,你一定有這樣的感受,汽車緊急剎車時,你會突然向前傾倒,這是為什麼呢?要認識這個現象,就需要引入一個新的概念-------慣性。
演示書本p28實驗探究:
1、筆帽實驗-------靜止的物體具有慣性。
2、課本橡皮實驗--------運動的物體具有慣性。
教師增加實驗:
3、移動水杯實驗----液體具有慣性。
4、口吹紙筒實驗-----氣體具有慣性 。
學生概括:所有的物體(無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具有慣性,無論物體做什麼性質的運動,都具有慣性。(多樣的實驗是學生的思維支撐點,透過實驗學生可以很輕鬆的概括出慣性的特徵。)
教師進一步強調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固有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時候都具有慣性。而且慣性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大小有關,物體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別,以及慣性與力的區別。
二、慣性現象描述:
1、演示慣性球實驗:小木片在鐵片彈擊下飛出去,小球原位落入凹槽。
設問:⑴確定研究的物件?
⑵研究物件原來做什麼運動?
⑶發生了什麼變化?
⑷由於慣性,研究物件將有怎樣的表現?
學生討論:木片上的小球原先處於靜止狀態,木片由於鐵片彈擊而運動,但小球由於慣性仍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故最後在原位置落入凹槽。(學生還不是很熟練,教師適當補充。)
(設計意圖:運用實驗激發學生求知慾,同時深化慣性現象。)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免費旅遊的辦法可行嗎?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人與地球原來是運動的,當人跳起時,由於具有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所以會落回原地,所以免費旅遊的想法是不正確的。
2、透過幻燈片適當練習各種慣性現象的描述
⑴紙飛機離開手以後,還會繼續飛行,這是為什麼?
⑵把錘柄在固定的物體上撞幾下,錘頭就牢牢的套在錘柄上了,為什麼?
⑶跳遠時利用助跑,使自己跳的更遠。
三、學生列舉生活中的慣性現象,並加以交流分析:
1、拍衣服上的灰塵
學生概括:灰塵原先和衣服一起處於靜止狀態,衣服在拍擊之下而運動,而灰塵由於慣性依然保持原先的靜止狀態,故能從衣服上飄下來。(學生雖然瞭解這是慣性現象,但用慣性知識來描述還是很生疏)
2、剎車後車輪停止轉動,汽車還要滑行一段距離
學生概括:汽車原先處於運動狀態,車輪由於剎車而停止轉動,但汽車由於慣性仍然保持原有的運動狀態,故還要滑行一段距離。
3、學生表演運動著的人腳受到阻礙而摔倒的現象
學生表演:(學生具有非常強的表演慾望,表演很形象、生動、到位,其他同學也很開心看到精彩的表演。將慣性這個抽象的知識用精彩的節目形式展現給大家,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通俗易懂。)學生很容易概括出來:運動著的人的腳由於受到其他同學的阻礙而靜止,但上身仍然保持著原先的運動狀態,故導致不平衡而摔倒。
4、學生表演列車啟動、剎車、轉彎時乘客的各種姿態變化
學生表演:(該實驗前半段應該說非常成功,汽車啟動和剎車時候,車內乘客的各種姿態變化也表演的很到位,同學對於此慣性現象的描述也挺具體。但後半段關於汽車轉彎的各種姿態變化描述卻有待進一步完善。對於剛接觸慣性的學生而言,解釋這麼複雜的變化還稍顯牽強。所以在這裡如果換成懸掛的'小球的動向變化可能會更好!)
(設計意圖:對於這一環節,教師要特別重視,因為這一過程需要學生分析、想象、設計、創造,這是發展學生能力的關鍵環節,要給學生充分考慮的時間。對於接受能力快的同學來說,表演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讓他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於接受能力慢的同學來說,則可藉此機會向別人請教,最終獲得探究的成功。“交流”它貫穿於整個探究活動中,教學時,教師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也可全班交流。)
【教學反思】
本堂課開始用多種方式的實驗展示推出一切物體,且無論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都具有慣性。實驗簡顯易懂,課堂效果理想。實驗是學習抽象的慣性概念的思維支撐點。
在本課的重難點突破中,還是選擇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以豐富的節目形式來展現他們在課堂中的所得!學生的表演慾望和表演才能是關鍵的所在。教師應立足與如何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絡,並適時進行點撥,要求學生課後要多觀察,把生活帶入課堂,再把學到的知識帶入社會中。
《慣性》的課件2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出自浙教實驗版七年級(下)科學課本第二章《運動和力》的第七節《牛頓第一定律》的第二課時慣性。慣性是運動和力的關係知識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又與實踐知識緊密聯絡。明確慣性概念,理解慣性現象,既是學習運動和力的關係乃至整個力學的基礎,又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重要途徑。慣性是一個抽象的科學概念,在教學中還應重視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
學情分析:
對於慣性的知識,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瞭解,但理解不深。而且慣性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因此,在教學中緊扣科學的特點,突出實驗教學,讓學生充分動手,動口,動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增強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麼是慣性,能例舉證明慣性存在的實驗現象和生活例項,並能用慣性解釋有關現象。
過程與方法:
1、觀察和實驗探究,感知慣性的存在。
2、探究人類生活常見事例,認識慣性所產生的效果,如何利用和防止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
2、透過慣性應用與防止的教學,向學生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3、透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1、用慣性解釋生活和生產的有關現象。
2、任何物體任何狀態下都有慣性。
教學難點:
1、慣性是物體固有屬性的理解。
2、慣性大小與運動快慢無關。
教具準備:硬紙板 紙條 筆帽棉花 棋子玻璃杯 慣性演示器 尺子水槽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景,激趣設疑,匯入主題
1、觀看錄影:另類車禍
設疑:為什麼已經剎車了,車還會開出這麼遠?
設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2、請同學們來看小魔術,在裝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紙板,在紙板上放雞蛋。迅速擊打雞蛋下的硬紙板,雞蛋落入杯中,觀察思考原因,邊演示邊設疑:雞蛋到哪裡去了?你可知道其中的奧妙?
設疑:雞蛋為什麼沒有沿水平方向運動?是失去摩擦力了嗎? 還是老師會氣功,‘發功’將雞蛋吸住了嗯呢?
設計意圖:激趣、設疑,引題,既使學生自發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又抓住他們的注意力。
(二)、播放flash動畫,引人入境
播放慣性小車和氣體的慣性(菸圈)動畫片,輔以講述。
設計意圖:激發興趣,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到慣性的存在。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學生體驗慣性的存在
分組實驗:明確目標,介紹器材,學生實驗體驗慣性存在。
[設計實驗]目的:證明慣性的存在
器材:玻璃杯、尺子、硬紙板、水槽、水、紙條、筆帽、棋子
要求:
(1) 自主設計多種實驗
(2) 儘可能充分利用實驗器材
(3) 用簡要的語言解釋現象
討論、交流、展示學生的實驗及解釋現象
2、教師引導學生髮現並體驗慣性,並引導學生得出慣性的概念。
設計意圖:概念是從具體事例、實驗事實中抽象出來的,只是首先為學生提供豐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才能從抽象出本質特徵形成概念。同時使學生對慣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學會將科學知識聯絡生活實際。
(四)、點撥精講、解難析疑
影片“人以不同的速度碰到石頭和人踩上西瓜皮摔倒的搞笑flash動畫”。
提出問題:你發現了什麼?引學生髮問、思索,兩者為什麼有差異呢?由此可猜想慣性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設計意圖:學生盡情猜想可以從不同方面自由提出自己的見解,為他們的多向思維提供空間,激發他們課後自主探究,敢於猜想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將為他們敲開科學探究之門。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將摩擦力與本節內容相聯絡,
引出:慣性大小與運動快慢無關。
設疑:那麼慣性大小與什麼有關呢?(學生猜想)
演示:慣性與物體質量的關係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實驗步驟和現象,分析原因。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弄清慣性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突破難點。
(五) 、對照比較 辨別概念
列表讓學生比較慣性和慣性定律的區別和聯絡。
設計意圖:使知識系統化,加深理解和記憶的效果。
(六)、分組討論、合作交流
教師引導發問:如某一時間地球上的物體突然失去了慣性,這對我們生活的世界將有什麼樣的影響?
設計意圖:透過虛擬想象,強化概念。同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資訊,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反饋練習
1、下列關於慣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運動的物體有慣性,靜止的物體沒有慣性。
B、只有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時才有慣性
C、不受力的物體有慣性,受力的物體沒有慣性。
D、一切物體在任何時候都具有慣性
2、勻速向前行駛的汽車裡的乘客,向外跳車時,向哪個方向跳不容易摔倒?
3、水平放置的密閉玻璃管內充有水,它的中間有一氣泡,如圖所示,當玻璃管由靜止向右沿水平方向運動時,氣泡相對玻璃管( )
A、向右運動B、向右運動C、保持不動 D、無法判斷
設計意圖:培養用所學知識解釋問題的能力,加強同學間的交流。
(八)、創新交流
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現象與慣性有關?你的收穫、感受以及你更感興趣的問題是什麼?
設計意圖:這是師生交流的平臺,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