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9篇)

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9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效開展,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1

  一、校本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學校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為主,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帶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與課程開發、管理、評價、教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1、總目標:發揮團隊合力,結合課改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拓展課程建設,以課程建設拓展學生樂學的空間,突顯學科特色。

  2、學生髮展目標: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3、教師發展目標: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4、重點突破:以學校特色專案為基點,在和諧團隊氛圍下的開發校本課程,向各學科延伸。

  三、組織與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開發研究領導工作小組。

  組長:倪汝清

  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決策人和負責人,負責校本課程的總體策劃,宏觀調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實施。

  副組長:卞雅娟

  組織實施校長決策及負責校本培訓、檢查校本課程實施、協調各部門的工作、組織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對校本課程的研究和實施進行指導、評估、調查、分析學生對校本課程的需求情況及對校本課程檔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員:李傑、劉澤然、石俊敏、張鳳霞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並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②制訂校本課程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和考核。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④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資訊。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⑥做好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四、校本課程開發的原則:

  1、人本性原則

  人本課程觀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個性為根本出發點,把促進學生各項基本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課程設計的中心,以整體、最佳化的課程結構觀為核心內容,在課程選擇使用上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尤其重視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

  2、整體性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目標與結構,校本課程的開發,學科課程應得到充分重視,活動課程應成為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潛在的課程資源,重視隱藏在課內外和校園文化中潛在的課程因素及對學生髮展的作用,使學生有較廣泛的興趣愛好及特長。

  3、發展性原則

  校本課程開發的發展性原則是針對校本課程的價值而出臺的,課程最大價值在於促進學生成材、教師成長、學校發展、社會發展。學校利用自身資源,構築有本校特色的適合學生髮展的特色課程。

  4、科學性原則

  深入系統地學習與課程改革相關的理論,借鑑外來的有益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實事求是,以科學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解決實驗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檢查調查研究,科學決策,邊實驗邊總結,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課程開發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構建文明禮儀、書法兩個校本課程開發的和諧團隊,結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實施課程開發的研究和實踐。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1、發掘學校特色專案資源,發揮特色建立過程中的優勢,形成校本課程的生長點。

  2、各學科在確定的年級實施,與日常教學相結合。

  3、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成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

  4、以學生和諧發展為出發點,明確校本課程的目標定位,完善課程體系,落實實施的途徑和方法。

  5、運用網路平臺,釋出資訊,充實課程資源,交流校本課程開發的進度和成果將研究與實施相結合。

  6、逐步將《學習傳統美德學會做現代人》和《我愛書法》兩門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管理體系,引導各學科實施拓展型課程的開發。

  七、課程的實施:

  1、教師每學期應撰寫校本課程教案,並建立校本課程教師檔案袋。

  2、課程的組織形式必須以學生為本,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採用學生喜愛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校本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寬鬆的活動環境,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方式表述,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過程體驗,不能只重活動的結果。

  4、教師必須在每次校本課程後,作好記錄。

  5、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檔案意識,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並作好展示彙報工作。

  八、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題的檢查評價。

  2、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3、教師組成校本課程開發團隊,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4、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5、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學科學習的興趣需求、學習效果等。

  6、對於參加校本課程開發的教師學校將給予適當的獎勵。

  九、校本課程實施保障:

  1、學校對參加校本課程研究的教師在外出學習、教學研究校本教材編寫等方面提供物質支援。

  2、設立校本課程實施的研究及獎勵經費。

  3、學校對教師進行必要的課程理論培訓。

  4、保證實施教師的研究時間,研究空間。

  5、鼓勵教師撰寫心得體會,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6、在教師考評上充分肯定教師校本課程實施的成果。

  7、學校對實施教師應做好各類設施的提供,如校園網等,為校本課程的順利開設準備物質條件。

  8、對教師開發的校本課程,學校應組織評選,優秀的校本課程,鉛印成冊,並予以獎勵。教師開發出的校本課程的成果記錄在教師業務檔案。

  9、根據師資培訓工作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造條件,讓教師認真參與培訓,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考核、有成效,並建立科學合理的獎勵制度。

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2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教師【xx】1號)》,規範和指導全省新一週期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校本應用考核工作,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全校教師資訊科技應用使力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本方案適用於全校教師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訓的考核評價。

  一、考核目的

  1.透過資訊科技應用使力校本應用考核,傳遞組織目標和壓力,促使教職工提升資訊科技與教學融合的能力,達到“培養資訊教育能力、提高課堂效率、使資訊科技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2.加強“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計劃性,促進“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實施的科學化、規範化和視覺化。

  3.客觀、公正地評價教職工參與“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現,加強過程管理,強化各級管理者的管理責任,促進其指導、幫助、約束與激勵全體教師。

  二、適用範圍

  本制度適用於全校一線教師。

  三、考核內容

  1、根據學校研修計劃與實施方案,制定個人研修計劃;

  2、認真參加自主選學,觀看3個能力點對應的網路課程,至少完成25學時的課程學習,從而不斷提升資訊科技支援下的教育教學能力;積極參加校本研修活動,將所學知識運用於課堂教學實踐,即線下25學時;學以致用,完成培訓實踐任務,提交能力點對應的研修成果。

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3

  一、研究物件,問題來源與分析

  為了進一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央七號檔案)和《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條例》精神,進一步提高我校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校本化實施水平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是學校當前體育工作的重點之一。

  跳繩專案所需器材簡單、活動所需場地小,活動時間地點都可因人而異,適宜於所有的孩子參與;其次,跳繩類專案在我校具有優良的傳統和廣泛的群眾基礎。第三,也是最主要的,跳繩可以最便捷地提升學生的體質,輔之以花樣變化,孩子們喜歡,容易學會、樂於接受,掌握一兩項技能可以確保終身鍛鍊的需要。

  鑑於以上分析,我們提出了:“跳繩”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踐的課題。

  二、研究目的

  透過“跳繩專案”校本課程建立研究,在豐富學校陽光體育內涵,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互助共進合作精神的同時,切實做到增強學生體質,並讓學生感受跳繩帶來的成功體驗。

  具體如下:

  1、讓每位學生都能瞭解跳繩的有關知識,掌握一套學校自編獨創的繩操;

  2、讓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跳繩”技能,熟練掌握2種花樣“跳繩”方法,並能在日常鍛鍊中應用,為未來健康生活奠定基礎;

  3、透過的紮實推進,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明顯提升;

  4、在開展學校“跳繩”校本課程活動過程中積極探索校本化實施形式的“陽光體育活動”的策略,努力形成學校繩類體育特色文化,特色學校。

  三、研究措施

  1、不同年級跳繩專案開發研究;

  2、跳繩專案實施途徑研究;

  3、學生體質狀況研究前、後對比分析研究;

  4、跳繩專案校本課程開發、評價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調查學生家長、學生、教師對學校特色發展的需求、學習、使用情況:座談、問卷、觀察、個別訪問。

  2、個案分析法:透過對個別跳繩專案的開展情況的研究,找出理論依據,採取相應措施。

  3、歸納整理法:蒐集、整理調查、考察所得的資料,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歸納。

  根據陽光體育專案相關要求,結合學校的實際和研究目標的具體要求,我校的繩類體育特色研究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如何根據學生實際自編一套適合學生的、活潑有趣的繩操。

  2、不同年級跳繩專案開發研究:集體專案和個體專案相結合、基本與花樣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

  3、跳繩專案實施途徑研究:課內如何確保基本技能的達成,課外如何調動參與鍛鍊的積極性,大課間、活動課、體育節如何給孩子們提供展示的舞臺,各種途徑實施的有效性;學生體質狀況研究前、後對比分析研究(前測資料與後測資料對比分析體質變化情況);

  4、跳繩專案校本課程開發、評價的研究:如何在實踐中形成文字經驗、如何對專案實施有科學合理的評價手段或方法(提煉與推廣)。

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4

  一、指導思想:

  1、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跳繩”校本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構建技能、認知、情感、行為等領域並行推進的課程結構,真正關注學生的健康意識、鍛鍊習慣的養成。

  2、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跳繩”校本課程關注的核心是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課程設計到評價,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特別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3、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跳繩”校本課程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從而保證絕大多數學生能完成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

  教材提示:

  1、鍛鍊價值很大,可以鍛鍊耐力和體力,尤其能改善雙腳移動能力,強化腳關節。

  2、手臂參與旋轉運動,可以鍛鍊肩關節和腕關節。從消耗熱量看,是長跑的90%。

  3、易學,不需要特殊技巧。一邊,一邊可以聽音樂哼哼歌曲,輕鬆好心情。俗話說:搖繩練臂力,練腿力,快搖練速度,多跳練耐力;跳長繩不靈敏的上去,跳短繩子不靈敏的摔倒在地。同時也是其它體育運動很好的練習方法。

  二、實施建議:

  一、學習方式、方法或組織形式、步驟:

  1、初學,可以先將繩圍繞身體搖一週跳躍(即加一次墊跳)。

  2、反搖雙腳跳時,搖繩要注意使繩子觸地,防止繩搖得過高,兜腳失敗。

  3、時上下肢協調配合,運動要自然放鬆,上體要保持平衡。落地時用前腳掌著地。

  4、單搖熟練後進行:正反搖高抬腿跳;反正搖前踢腿跳;正反搖交X腳跳;打腳跳等。

  5、雙搖跳時,可先做徒手模仿雙搖跳的動作。跳起兩手做雙搖(連續快搖兩次)的動作。

  6、定時跳。以1分鐘一組,要求快速跳並計數,每次練習3―4組,也可分組比賽。

  7、迎面接力。距離30―40米,也可繞杆跑,每杆8―10米,結合各類遊戲。

  8、帶人跳包括:一人帶一人跳;一人帶多人齊跳;一人輪流帶兩人跳等。

  9、集體“8”跳長繩、交X跳長繩、長繩中跳短繩、行進間跳長繩、旋轉跳長繩。

  10、跳雙長繩。當跳入者近端的繩將要著地(或當跳入者遠端的繩剛離地)的時候,學生由正面或斜面跑至繩的著地點附近,用單腳交換跳或雙腳跳和方式進行跳躍。

  三、學習重點及要求:

  跳雙長繩難度較大,重要是搖繩和跳入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再強調以相同的速度搖繩。跳雙長繩的頻率比跳單繩的頻率快一倍,因此,開始練習時慢一些,待較熟練後再逐漸加快。可以先挑選個別同學試跳,注意強調跳入時機,以及三人配合協調一致。評價:單人要看:上體正直,不過分前傾,兩手體測搖繩,前臂手腕配合與跳起同步。

  雙人要看:帶人者搖繩子速度要均勻,被帶者上繩時機掌握得好,兩人協同配合。

  跳長繩要看:搖繩人搖繩速度是否均勻,幅度是否穩定,兩人默契協作好;人進繩、出繩的電動機掌握,的熟練程度,以及和同伴之間的配合。

  可以定時(如一分鐘,計算次數);也可定次(中途子不失敗)跳多少次。

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5

  一、指導思想:

  校本課程給學校的發展、給教師專業的發展、給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舞臺。學校堅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本,以興趣性、拓展性為主,發展學生個性為目標,讓課程適應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以及豐富的資源優勢,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帶動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與課程開發、管理、評價、教學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二、校本課程實施的目標:

  1、總目標:

  發揮團隊合力,結合課改推進校本課程的開發和拓展課程建設,以課程建設拓展學生樂學的空間,突顯學科特色。

  2、學生髮展目標:

  在知識、品質、能力、個性等方面得到比較和諧、全面、可持續的發展,使學生的發展有更廣闊的空間。

  3、教師發展目標:

  學會學習、學會反思、學會創新,成為實踐的研究者,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4、重點突破:

  以學校特色專案為基點,在和諧團隊氛圍下的開發校本課程,並逐步向各學科延伸,完善三大校本課程,即《愛你啊,母親河》、《寫字正人》、《田樓腰鼓竟風流》。

  三、組織與實施:

  1、成立校本課程實施領導工作小組。

  組長:嚴廣東

  副組長:江孝禮、魏民

  成員:李海霞、趙傳波、單海軍、賈林、徐雅芹

  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①構思並制訂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的總體規劃,做好指導、研究、實施、評估等工作。

  ②制訂校本課程實施有關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和考核。

  ③組織教師進行校本課程的理論學習,規範教學行為,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④積累課改資料,及時提供教改資訊。

  ⑤經常深入校本課程實施課堂,指導開課、聽課、評課工作,和實施教師一起研究情況,幫助他們及時總結。

  ⑥做好校本課程實施的經驗或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四、方法措施:

  1、充分調動教師參加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積極性,體現參與性。

  2、充分利用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堅持校本化。

  3、仔細研究《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保證校本課程開發的方向性與探究性。

  4、構建“灌河”、“寫字”、“腰鼓”三個校本課程開發的和諧團隊,結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實施課程開發的研究和實踐。

  五、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1、發掘學校科技、體育、藝術的特色專案資源,發揮特色建立過程中的優勢,形成校本課程的生長點。

  2、各學科在確定的年級實施,與日常教學相結合。

  3、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相結合,成為學校開展科技、藝術、體育教育的重要載體。

  4、以學生和諧發展為出發點,明確校本課程實施的目標定位,完善課程體系,落實實施的途徑和方法。

  5、運用網路平臺,釋出資訊,充實課程資源,交流校本課程開發的進度和成果,將研究與實施相結合。

  6、逐步將“灌河”、“寫字”、“腰鼓”這三個校本課程納入學校課程管理體系,引導各學科實施拓展型課程的開發。

  六、校本課程實施保障:

  1、學校對參加校本課程實施的教師在外出學習、教學研究、校本教材編寫等方面提供物質支援。

  2、設立校本課程實施的研究及獎勵經費。

  3、學校對教師進行必要的理論培訓。

  4、保證實施教師的研究時間,研究空間。

  5、鼓勵教師撰寫心得體會,包括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6、在教師考評上充分肯定教師校本課程開發、實施及研究的成果。

  7、學校對實施教師應做好各類設施的提供,如校園網等,為校本課程的順利開設準備物質條件。

  8、對教師開發的校本課程,學校應組織評選,優秀的校本課程,鉛印成冊,並予以獎勵。教師開發出的校本課程的成果記錄在教師業務檔案。

  9、根據師資培訓工作的要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創造條件,讓教師認真參與培訓,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考核、有成效,並建立科學合理的獎勵制度。

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6

  一是許可權上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校本課程則是學校自主開發設計的課程。

  二是從設計上來講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達到國家規定基本教育目標的課程,特別強調學生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校本課程也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更考慮學校辦學理念和學校特色;

  三是設計過程上不一樣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根據國情來設計的,校本課程是學校層面根據學校辦學理念與學校實際開發與設計的。

  在實施上,綜合實踐活動課依賴於學校開發,也依賴於地方管理。

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7

  一、課程開發目標

  為了加強本校學生藝術素養的培養,激發其藝術靈性,學校結合自身優勢,經課程開發小組共同討論,初步確定我校現階段校本課程的美術課程目標為:

  1.透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藝術素養和能力,積累深厚的藝術文化底蘊,激發學生對藝術的熱愛之情。

  2.讓每個孩子都學有所長,透過美術教育,努力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為他們的今後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

  3.透過藝術教育,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

  二、課程開發安排

  美術校本課程:漫畫、設計、國畫、素描、美術字及應用。

  三、課程實施與評價

  1、課程的實施

  (1)成立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工作小組,校長是決策者,對校本課程開發進行全面負責。教務主任具體負責課程開發實施評價等工作,成員由各類課程的開發教師擔任,具體落實好各門課程實施工作。

  (2)制定形成校本課程的實施計劃,學校校本課程開發與實踐工作,起草校本課程開發總體方案。經學校審議通過後,各課程的開發老師根據方案制定具體的、操作性強的課程實施計劃,目標明確。其次是課程內容的安排,要求重點明確,按從易到難,聯絡學生的實際及課程資源的情況來安排。涉及到選擇什麼樣的內容來自編或選編校本課程的教材;怎樣組織這些內容,準備哪些教學用具或教學資源;在課程上如何設定等問題,然後是課程實施預設:涉及課程實施方法、如何組織教學,課時安排,場地的安排、人數的要求等內容,最後是課程評價建議:如何對教師自身和學生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涉及評價方式、評價內容等。

  (3)加強校本課程的培訓。“藝術教育校本化”猶如一顆晶瑩剔透的露珠,它柔和溫情,附著到每一個發展主體上,延著主體的個性特長潤溼、蔓延,甚至深入到主體的骨髓中去,使主體在寬鬆和自由的環境中不斷完善自我……為了將研究細化求得實效,我們把研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編寫教材,付諸實施。把對學生藝術創作、藝術設計、工藝製作等方面要達到的要求與基本途徑羅列於上,各開發教師再根據本年級學生的個體差異,細化基本途徑,選擇合適的教材來充實校本教材,並付諸實施。第二階段:積累材料鼓勵創新,及時交流經驗,鑑定經驗的可取可行性,鼓勵學生在接受藝術教育的基礎上,有所創新。第三階段:完善校本化體系,展示成果。制定完善我校藝術教育校本化體系,整理和分析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彙報觀摩課,展示學生才藝各類研究成果展示。召開驗收鑑定會,對課題研究進行評審驗收。

  2、建立校本課程的評價體系

  為了確保校本課程開發的合理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張揚學生個性,形成學校特色,我們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

  (1)對教師的課程實施評價。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包括:教學準備、教學方式、教學態度等方面評價,這樣有利於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評價以教師自我評價為主,同時重視學生、家長、教師同行、校長對教師的評價,方法有課堂記錄、案例評析。

  (2)對學生成長的評價。評價時,我們特別注重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關注學生對校本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係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體內容。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調查、考查學習知識、成果展示等外,我們還將建立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成長記錄長廊”,允許孩子們把自己認為優秀的作品(一張畫、一副手抄報、一個小製作……)放到藝術長廊中,可以想象幾年之後,當孩子們再去看哪些作品時,會發現自己又長大了,或許這些作品將陪伴他們以後的人生道路。

  四、保障的措施

  1、學校將盡力地在經費、人力和物力上給予最大的支援。

  2、學校將對參加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工作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

  3、組織的保障。建立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領導組如下:

  組長:賈利民

  成員:李佔宇、陳連華、趙福民、付德才、張福義

  授課教師:和明明

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8

  一、課程指導思想

  以教書育人為宗旨,認真貫徹“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和科學健身的能力,增強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為實現學校教育的整體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而發揮體育教學的特殊功能。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為了能夠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也為了學生終身體育能力的培養,我校在體育課中進行了跳繩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嘗試,以體現新課程主動、創新、實踐、合作的教學特點,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掌握跳繩運動的技能技巧,養成團結合作,敢於拼搏,不畏困難的品質,並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

  二、跳繩校本課程的目標

  跳繩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尊重和滿足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和多樣化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程選擇權利,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充分和全面的發展。同時體現健身性特點和終身體育理念,在體育課中實施“快樂跳繩”,讓學生在課堂中更快樂地參與體育鍛煉,激發學生參與跳繩學習的熱情,啟發學生掌握跳繩鍛鍊的方法,提高學生自主鍛鍊的能力,培養學生經常鍛鍊的習慣,使體育鍛煉成為他們的自覺行為和生活方式,使體育鍛煉伴隨他們的一生。

  跳繩校本課程讓學生掌握跳繩運動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並能在日常鍛鍊中加以運用;提高學生的體能與環境的適應能力,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作風、頑強的意志品質、強烈的競爭意識、高尚的團隊精神。

  三、跳繩校本課程原則

  學校在確定跳繩校本課程內容及進行實踐時,堅持了以下基本原則:一是全面性原則。學校體育課程包含多方面的內容,進行課程內容調適時,充分考慮各個領域所佔的比重,以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目的。另外,開發跳繩課程內容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掌握。二是遷移性原則。學生在參與跳繩運動的學習中所掌握的體育常識,獲得的基本運動技能,身體和心理發生的變化等都有助於其更好地掌握體育學科其他相關技能,靈活遷移到其他體育教學內容及活動內容中。三是實用性原則。跳繩運動既符合學生的經濟條件也適合我校的場地環境和時間空間的限制等,內容簡單易學,適合於全體學生學習與掌握。

  四、跳繩校本課程實施和組織的方法

  1、課堂上面向全體學生

  水平一學段以“情境激趣式”為主。重點是激發興趣、指導學法、培養習慣。《課程標準》的一個基本理念是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因而趣味性是選擇教學內容時應首先予以考慮的因素。用繩子玩各種新穎有趣的遊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把短繩放在地上當作小河,讓學生雙腳向前跳過去,也可以把短繩當作小陷阱,讓學生繞過陷阱的遊戲等。

  水平二學段以“競爭合作式”為主。重點是分層次教學與分類指導,培養學生主體參與競爭合作的能力。跳繩教學內容以雙人前後跳繩、雙人並排跳繩等雙人合作練習內容使學生透過合作鍛鍊,掌握各種跳繩動作,達到鍛鍊身體,愉悅身心的作用。並透過遊戲、競賽等各種教學手段,既有競爭又有合作,使學生主動參與競爭,激勵了學生的進取心,營造合作氛圍,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水平三學段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為主。重點是進一步的分層教學、分類指導保證學生主體參與的學習效果。跳繩運動不但可以個跳,還可以多人跳、集體跳,而多人跳繩就必須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體會在練習各種花樣跳繩中只有運用合作學習,才能夠獲得成功與快樂。

  2、特色課間操及課間活動

  課間操是增強學生體質、完成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目標的主要途徑。由於學校學生人數較多、操場面積有限,所以我校用學生平時上課用的短繩編排了一套“靜力繩操”,把平時的廣播體操換成“靜力繩操”。這種形式的課間操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運動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也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課間操模式。

  3、體育節系列競賽活動

  學校本著“我參與、我快樂、我運動、我健康”的體育精神,對傳統的體育競技專案及運動會形式進行了全面改造,每年都在學校體育節中舉行各種形式的跳繩比賽。同時,增加了“花樣跳繩”和“集體跳長繩”的表演賽等形式新穎的遊戲專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真正實現了“快樂跳繩”的體育運動精神。

  4、體育興趣活動小組

  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需要,成立了跳繩興趣活動小組。興趣小組的活動既滿足了學生特長髮展的需要,又能為各級體育競賽做好準備。跳繩興趣小組,已成為學校的特色體育活動小組。

  透過跳繩課堂教學、“靜力繩操”、跳繩興趣活動小組、體育節跳繩比賽等系列活動課程,營造良好的跳繩運動氛圍,使我校跳繩校本課程更好地開發和利用。跳繩運動對鍛鍊學生的平衡協調能力、發展下肢力量、磨鍊意志品質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跳繩校本課程評價體系

  1、評價的原則

  在實施校本課程自我評價時,一定要注重教學過程評價,使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關注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知識學習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積?這些能充分了解學生對學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在關懷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使學生在愉快中得到成長。

  2、評價的策略

  (1)適時的教師評價。基本教學的開始階段,教師應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體驗跳繩練習的興趣。教師從學生的學習中,觀察、分析掌握存在的問題,在教學的後半段進行適當評價,過早的評價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壓抑。

  (2)學習評價方式的程式操作。根據先學後教的理念,單元初期的評價主要是由老師承擔,而教師的評價更大程度上是正確引導學習,此時教師評價相對多一些,而學生的學習評價相對少些,單元學習後期,逐漸讓學生進行一定的自我評價和同學間的相互評價,教師還放手讓學生們進行“自我評價、生生評價、組內評價、組間評價等等”。

  (3)評價方式和發展性內容。評價的方式包括教師自已口頭評價、學生的口頭相互評價、學習小組和相互評價、教師教學後記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成長記錄評價等方面。評價的發展性內容還根據教材發展有所變化。單元學習的開始,學生的知識技能還未成熟,是從學習到熟練的定型時期,教師多指導,不要讓學生在泛化期中過多接受評價,評價的重點應側重在學習的態度、行為上,應以激勵和表揚語言來肯定學生學習的優點,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情趣。

校本應用考核實施方案9

  一、指導思想

  “以生為本、以學為本、以素質為本、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是我校的辦學理念,我校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宗旨,以“我的課程我喜歡”為主題,以“讓多彩的課堂伴隨孩子的童年,讓美麗的校園成為孩子的舞臺”為目標,紮紮實實開展了校本課程的實踐與探索。在未來三年,我們努力構建邱皮溝小學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透過課程讓每一個邱小學子在成為最好的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向前邁進一大步。

  二、總體目標

  1、開發具有學校特點的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校本課程,形成必修課和選修課共存的校本課程體系。

  2、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儘可能滿足大多數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努力開設能全面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多樣化校本課程,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成為最好的自己上向前邁出一大步。

  3、透過校本課程的開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交流意識,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知識領域,陶冶情操,為美好人生奠基。

  4、從適應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求出發,以學生自主、快樂、健康、全面發展為目標,構建並有效實施一套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開放型校本課程。

  三、課程原則

  1、主體性:課程開發的主體是教師,教師可以與學校領導共同研究探討編集適合學生髮展的校本教材。

  2、合作性:課程開發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教師要與校長、主任、同事、學生、家長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3、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開發的主體。要開發什麼課程、學生需要學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裡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開發過程中,應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4、選擇性:課程開發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和個性得到張揚。儘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課程,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

  5、開放性:課程開發在資源方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群等多方面的資源;在開發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教師、家長、主任、校長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課程開發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6、靈活性:採用自編教材,立足本校實際,立足課堂實際,立足學生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組織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工作組織機構

  組長:範文華

  副組長:李秀娟崔麗娜

  組員:於旭坡鄧紅胥黎明王靜坡

  佟豔梅閆紅軍張麗

  五、課程實施的主要階段和步驟

  1、啟動階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啟動、籌備。

  (2)。評議、稽核。

  2、實施階段:20xx年3月―20xx年3月

  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開題、選題,形成《校本課程建設方案》,初步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全面實施《方案》,深入展開“校本課程建設研究”課題實驗。

  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9月

  繼續深入展開校本課程研究,及時總結研究成果,並以此轉化為教育常規,形成完整的校本課程體系;同時,認真查詢和梳理存在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3、總結階段:20xx年3月―20xx年9月

  做好師生課題實驗成果、經驗總結工作;學校、師生各種資料歸檔。

  六、校本課程評價

  1、評價設想

  加強對校本課程開發和實施的評價,是提高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質量的保證。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校本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教學設計,最佳化教學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和課程建設的發展。

  發揮評價對教師教學的促進作用,嘗試建立一種全面評定教師教學業績的體系。堅持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把自我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領導評價結合起來;堅持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把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起來;堅持評價內容的多維化。

  發揮評價對學生素質發展的激勵功能。評價的內容應側重態度與能力,減少量化,多進行分析性的評價。要在學生活動的情景中評價學生,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背景進行個性化評價。同時,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評價的形式以成長記錄為主,要體現過程。

  2、學生評價

  學生學習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主要是對學生實施鼓勵性評價,評價的出發點是找出學生的優點。評價的方式是鼓勵和表揚,以學生個體為主要評價標準,強調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小組評價主要是採取捆綁式評價:最有實力的小組、進步最大的小組、幫扶最好的小組等。

  3、教師評價

  對授課教師的授課,透過聽課、導學案,體會、反思、查閱各種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並記入業務檔案。還要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評價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書面材料評價與學生口頭評價、活動展示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等方法。

  七、校本課程管理

  1、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親歷躬行。成立以範文華校長為領導的校本課程管理領導小組、開發研究小組、校本課程開發與管理等領導機構,確保校本課程實施的良性執行。校領導帶頭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實施,做好示範。

  2、規範學校課程管理秩序。在學校課程實施過程中,由校長負責學校課程之間的整體協調,同時做好監控工作;教導處根據各類課程計劃制定教學(活動)計劃、進度和實施方案,組織實施;教師認真進行教學,撰寫課程實施的教學(活動)案例,及時總結反思;教務處及時整理,儲存教學(活動)的相關資料及取得的成績證明。學校每學期召開學校課程研討會、教學觀摩會,交流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總結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學校課程開發工作組”參與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瞭解具體情況,召開分析會,總結經驗。“學校課程評估工作組”隨機參與教學(活動),瞭解活動程序,每學期結束對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進行評價。

  3、進一步拓寬學校教育資源,加強圖書館、實驗室、功能教室等設施的建設,合理配製各種教學裝置,對現有對現有教育資源整理充實,妥善安排,統一調配。

  4、時間上的保證。在開足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把每週五下午第一節課定為校本課程活動時間。

  八、學校課程保障措施

  (1)獎勵制度。根據教師的課程開發的態度、能力以及實施效果對教師進行團體獎勵或個人獎勵。

  (2)教研製度。每週安排固定的時間進行分學科的教研活動,研討學校課程的實施情況,針對課程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3)質量監測制度。教導處根據教學流程管理的要求對課程實施情況進行定期檢查,提出意見或建議,確保學校課程的有效實施。

  (4)隊伍保障。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理論,深刻領會課程精神內涵。開展教師培訓促進教師教育觀念轉變的同時,鼓勵、支援教師研究課程實施的規律,提高開發與實施課程的能力,進行課題研究。

  (5)經費保障。實行經費傾斜政策。籌措資金優先用於課程開發,裝置添置,印刷、或出版成熟的開發校本課程教學最新資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