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奮鬥成就夢想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9篇)
看了奮鬥成就夢想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9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看了奮鬥成就夢想2022《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9篇),歡迎大家分享。
看了奮鬥成就夢想《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
又到了每年的九月一日開學日,我期待已久的節目《開學第一課》也如期而至。音樂響起,熟悉的開場、熟悉的撒貝南,《開學第一課》正式開始。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奮鬥成就夢想,分為“砥礪奮鬥、接續奮鬥、團結奮鬥”三個篇章。節目邀請了“八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科技工作者、奧運健兒、志願者等,給我們上了難忘的一課。
無奮鬥,不青春。節目中,從冬奧賽場上奮力拼搏的奧運冠軍,到50年紮根土地只為培育金色種子的院士;從在荒原上種出全球面積最大的人工林場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巔、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氣候變遷的青藏科考隊;從艦載機英雄飛行員,到不忘使命、從老一輩航天人手中接過接力棒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他們用生動的講述啟發我們感悟奮鬥的真諦。
他們的故事時刻激勵著我們,只有不斷奮鬥、加倍努力,我們才可以到達成功的彼岸。
常言道“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凡事欲成其功,必須努力奮鬥。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同樣如此,不經歷奮鬥怎能嚐到快樂?面對困難,我們不能蜷縮在牆角瑟瑟發抖,而是應該站起來,拍拍身上的泥土繼續努力奮鬥。
人因夢想而奮鬥,人因奮鬥而成長,為了夢想去奮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不僅要在日常生活中把書讀好,讀深,讀精,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學會更好地待人處事,也要記得個人的努力往往與時代的發展是分不開的。生在新時代下,擁有著前所未有的好條件,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好機遇,我們作為學生,更要乘風破浪,披荊斬棘,追求更美好的人生,為新時代的發展建功立業。
時代需要我們,我們就要上!我們就是中國,中國就是我們,我們什麼樣子,未來的中國就是什麼樣子。只有我們每一個學生把《開學第一課》時代楷模的囑託放在心上,將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未來的人生乃至未來的中國才會越來越美好!
看了奮鬥成就夢想《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
金秋九月,我們迎來了久違的開學,作為中小學生必看節目的《開學第一課》也是如期而至!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奮鬥成就夢想”。分為“砥礪奮鬥、接續奮鬥、團結奮鬥”三個篇章,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邀請“時代楷模”、“八一勳章”獲得者、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科學家、冬奧冠軍、考古學家等奮鬥者現身說法,講述新時代的奮鬥故事,給我們上了一堂主題鮮明、富有特色、生動有趣的“第一課”。
節目中最令人難忘的是,今年的課堂還“搬進”了塞罕壩機械林場和西雙版納州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在祖國廣袤大地上切身感知大美河山、生態文明。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2022年《開學第一課》用一段段鮮活深刻、扣人心絃的故事,激勵我們在新時代新徵程上奮鬥拼搏。那麼我們應怎樣去奮鬥呢?縱觀歷史長廊,那些成功者絕非一帆風順,他們為著自己的理想和目標,竭盡全力,奮鬥不息。
孔子周遊列國,四處碰壁,悟出《春秋》;左丘明經歷苦難後寫下《左傳》;孫臏斷足後,終修《孫子兵法》;司馬遷蒙冤入獄,堅持完成了《史記》……偉人們在失敗和困頓中,用堅韌和不服輸的意志努力奮鬥,終於到達了成功的彼岸。蘇軾曾經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這說明我們在追求理想時,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只有這樣,我們才會順利地實現目標。
我們是祖國的接班人,也是祖國的未來。或許前進的道路是崎嶇的,但我們沒有退縮的理由。我們的祖國之所以有今時今日的繁榮,離不開每一個奮鬥的人。
“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從古至今有無數的仁人志士有著這種思想,他們也為此前仆後繼、頑強不屈!這種精神使中華民族經歷劫難而不衰,少年強則國強!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已經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會讓我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讓我更加全面地瞭解到祖國的光輝歷程。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年,肩上的責任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地努力學習,我們才能變成更加優秀的人來回報社會,回報祖國,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讓我們一起好好加油吧,相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之下,必將建設出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願我們勇挑時代重擔,在祖國大地書寫精彩人生!
看了奮鬥成就夢想《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們又來到了九月一日的開學日。
在經過一天的學習之後,我放學後飛奔回家。到家吃晚飯後把作業寫完,抓緊洗漱後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坐在了電視機面前,開啟中央電視臺來觀看《開學第一課》《開學第一課》是一檔有著悠久歷史的教育類的電視節目,節目會請來重大事件的當事人來講述他們親身經歷的故事,邀請的嘉賓與當期的主題都是相關的,所以我特別期待。
時鐘指向了八點,《開學第一課》如約而至,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奮鬥成就夢想”。節目請來了“時代楷模”、“八一勳章”獲得者、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科學家、冬奧冠軍、考古學家等奮鬥者等。嘉賓們用親和的口吻,將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娓娓道來。從嘉賓們身上,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國發展的日新月異,以及祖國取得如今巨大成就背後的不容易。
正是因為有一代代前輩的不懈努力與奮鬥,我們如今的生活才會這麼美好。一代代人的積累,終於成就了新中國的發展偉業。我們很多同學都出生於2000年後,是名副其實的“00後”,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伴隨著新中國在新世紀初期的高速發展,從小就被祖國的各項偉大成就所震撼,在我們身上,身為中國人的自信似乎是與生俱來的。但這份民族自信心的得來背後,卻是前輩們拋灑的熱汗鑄造。
身為新時代的年青一代,我們在努力的學習生活中,難免會覺得迷茫,覺得沒有方向,有的同學也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但是,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如果人生不先吃苦,就得一直吃苦。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絕對不是權宜之計,我們唯有學習這些時代楷模的優秀品質,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努力實踐,不懼怕行進路上的艱難困苦,才能有一番成就。
看罷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相信各位同學內心的愛國情愫都不自覺地產生了。新中國一路走來取得的巨大成就,證明中國道路的正確,也激勵著各位同學發憤圖強,努力在自己的人生書頁上寫就新篇,彰顯人生價值。
看了奮鬥成就夢想《開學第一課》觀後感4
假期在盛夏中一晃而過,轉眼,我們就走進了收穫的金秋,書聲琅琅的開學季。
實不相瞞,和往後的日子對比,開學第一天總是最快樂的,和許久不見的同學嬉戲打鬧,給嶄新的課本包書皮,撲面而來的油墨味令人忍不住深吸一口,當然還有晚上不容錯過的節目《開學第一課》。這是為中小學生量身定製的公益節目,它將一個個枯燥無味的大道理,變得生動形象,使人受益匪淺,激勵著每一位電視機前的小觀眾。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奮鬥成就夢想”,“時代楷模”、“八一勳章”獲得者、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科學家、冬奧冠軍、考古學家等奮鬥者,傳神地演繹著一個個動人心絃的故事,娓娓道來的聲音,讓人如沐春風,激起陣陣漣漪。看到他們眼含熱淚,講述著他們獨特的經歷,我知道,我被“征服”了。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也感受到了夢想的偉大,堅持的可貴。而這正是我所缺乏的。
回看如今的我,每天按部就班地上學、上興趣班,做一個父母心中的乖孩子,但是卻沒有明確的前進目標,不明白我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看了這一期的《開學第一課》,聽了那麼多的榜樣事蹟,我明白了,作為一名學生,我所要做的是什麼。
當下日復一日的生活並沒有錯,也不是要獨樹一幟才叫做特別。想要為建設祖國出一份力,我便要做好一名學生的本分,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用運動改善自己的體能,在此基礎上,才可談未來,才能在祖國需要人才之際 ,伸出雙手,奉獻自身的綿薄之力。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無論祖國是否需要我,我都應時刻準備著,不僅為了大國,也為小家,只有如此,我才能坦然擁抱光明的未來,擁抱養育我長大的父母。
看了奮鬥成就夢想《開學第一課》觀後感5
時間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中,我們又迎來了新的學期,我們的老朋友《開學第一課》也如約而至。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我當然不能錯過這檔開學季的固定節目,老早就守在電視機旁,等著節目播出。
也許有人會問,每年追著看同一檔節目,難道不會膩嗎?
當然不會!《開學第一課》每年的主題都不一樣,就像開盲盒似的,讓人倍感期待。今年的主題是“奮鬥成就夢想”,每一個上臺講述故事的主角,不僅親和力滿滿,他們的經歷和堅韌的精神更讓人敬佩,值得我們學習。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逐夢太空的航天工作者,是他們,讓燦爛的想象,變成了現實,甚至,他們走得比夢還遠。
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航天工作者,宇宙浩瀚的星河、未知的神秘感吸引著我。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爺爺,說自己從當年看著東方紅衛星升空夢想星空的少年郎,到站上三尺講臺成就一代名師的青年才俊,直至今日掌舵航天一線的“星河船長”,他的人生既傳奇又精彩。
我明白,探索宇宙的夢想從不只是浪漫的想象,它是科技攻堅的求真嚴謹,是進一寸有一寸歡喜的鑽研探索。中國人飛天夢的實現,靠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沉浸與求索,靠的是每一個航天人堅韌不拔的團結砥礪。2022年,我們終於迎來了“空間站時代”,從此以後,星辰大海的逐夢旅途成為現實,在太空裡,我們也有了家。
作為有志的少年一代,作為有著航天夢的小學生,我希望可以為航天科技的發展添磚加瓦。
看了奮鬥成就夢想《開學第一課》觀後感6
說起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一定離不開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寒假裡,我和爸爸媽媽每天都在關注著冬奧會的賽事,守在電視機前看奧運健兒們奮力拼搏的模樣,他們為祖爭得了榮譽,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真的非常了不起!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就將冬奧冠軍、現場工作人員以及志願者請到了節目中。其中有我最喜歡的運動員徐夢桃,她是今年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冠軍。
我之所以喜歡她是因為她奪冠後說了這樣一句話,“沒有等來的輝煌,只有拼來的精彩”。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於是我又去了解了一下她的事蹟。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她右腿前交叉韌帶斷裂,頸椎盤右側橫突,右腿內側韌帶撕裂,2018年平昌冬奧會期間,她遭遇左腿前交叉韌帶斷裂,今年北京冬奧會,她又進行了雙腿半月板手術,這枚金牌來得太不容易了,凝聚了太多的拼搏和努力。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徐夢桃四次參加冬奧會,從未退縮,她說,“我現在就像說一件事,請所有人都不要放棄努力,你的努力也許在什麼時候就會幫到你,而且一定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徐夢桃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奮鬥成就夢想”的真諦,也讓我更深刻地領略到了北京冬奧精神——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
她是新時代的奮鬥者,是我們所有中小學生的榜樣,我也要拿出奮鬥的勁兒頭,以嶄新的面貌開啟新學期!
看了奮鬥成就夢想《開學第一課》觀後感7
開學第一課作為中小學生每年必看的節目,在九月開學季的第一天,就會與我們準時見面。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新徵程的重要一年。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奮鬥成就夢想”。我不禁問自己,夢想是什麼?夢想是人生導航的燈塔,即使在漆黑的道路上行走,但只要能看到星星燈火,便不會覺得黑暗,反而更有信心地繼續向前走,最終到達理想的彼岸。倘若一個人沒了夢想,那麼生活就會迷失方向,眼前一片迷茫。夢想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是內心的對映。有的人夢想成為醫生,可以救死扶傷;有的人夢想成為警察,可以懲奸除惡;有的人夢想成為運動員,可以為國爭光……當然了,夢想不是空想,不是做白日夢。有了夢想怎麼去實現呢?看完開學第一課,我有了答案。我深深地體會到,在祖國的發展歷程中,有那麼多值得我們學習的事蹟與精神。這也讓我們這些中小學生可以體會到:先輩為了我們如今這個美好的社會生活,到底都做了什麼,又經歷過什麼;可以說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如今這個和諧美好的生活。節目中,無論是微距鏡頭展示的水稻種子微觀世界,還是讓人歎為觀止的'殲-15模型模擬、1:1復原太空實驗艙,這些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透過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都變成了現實。可見只有依靠奮鬥,去努力,去拼搏,才能實現夢想。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決定從自己做起,熱愛學習、熱愛祖國、熱愛黨,樹立積極向上的理想與目標,並且付諸行動,努力拼搏,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展現自身的價值,收穫美好的未來!
看了奮鬥成就夢想《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
金秋九月,歡樂的暑假時間已過,迎接我們的便是新的開學季,而在9月1號這一天裡,我們共同觀看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節目《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奮鬥成就夢想。晚上8點,我吃完飯便守在電視旁邊,準時觀看開學第一課節目,每到9月份新學期的開始,《開學第一課》總會播放各種有趣且蘊含深刻寓意的故事片段讓我們觀看,而在這一堂課裡不僅可以讓中小學生們學習到各種知識,還能在觀看節目中,不斷感受到各個人生的意義。
每一期的《開學第一課》內容都是不相同的,今年邀請了“八一勳章”獲得者、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科學家、冬奧冠軍等等。在每一期的節目裡,都能夠讓我們學習到很多除課本以外的知識,瞭解到更多祖國發展的故事,同時也讓我們在學習中,能夠更有目標和動力,這也許是為什麼每到九月開學季時,就播放開學第一課節目的原因吧。看完開學第一課,我明白祖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繁榮的生活,背後離不開各行各業人的努力。我們身為中小學生,祖國未來的接班人,要樹立奮鬥目標,不斷學習更多的知識,將來為祖國做出一份貢獻,來報效祖國。觀看了《開學第一課》,我明白當前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要充分利用好時間,特別作為少年的我們,珍惜自己的青春,努力學習,為未來的學習打下一個堅定之心,更好的學習向上,為未來祖國建設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雖然目前我們還不能為祖國做些什麼。
但我一直深信知道,當下只有我們好好學習更多的知識,不斷加強愛國主義精神,也許某一天裡祖國會因你們的成長而感到驕傲的。
看了奮鬥成就夢想《開學第一課》觀後感9
“無奮鬥,不青春。”看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腦海中一直跳動著這六個字,它們是對夢想最好的詮釋。
從奧運賽場上奮力拼搏只為圓夢的徐夢桃,到為培育金色種子紮根土地50年的院士;從荒原上造夢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巔、探源地球奧秘的青藏科考隊;從叩問太空的飛行員,到牢記使命不改初心、從老一輩航天人手中接過傳承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一代又一代追夢者用奮鬥書寫了不朽的篇章,也讓我看到了生命的意義。
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砥礪奮鬥”篇中謝華安院士的故事——50年的金色種子夢。
謝院士出生在戰亂時代,當時,人們吃不飽穿不暖是常態。從農校畢業後,他一邊負責生物課教學,一邊利用空閒時間去試驗農場研究各種農作物。“我想解決人們吃飯的問題。”懷著這樣的想法,謝院士開始了農業技術研究。從入行到現在,他已經在雜交水稻育種領域摸爬打滾大半個世紀:下稻田,做研究,帶學生……從青蔥少年到滿頭華髮,他把一生都獻給了種子,只為了讓14億人到點開飯,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他是當代的稻田守望者,躬耕田畝五十年,不忘初心,始終像一株沉甸甸的稻穗向著大地。
我不禁聯想到,在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還有很多像謝院士這樣心懷大愛的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讓中國人實現“吃瓜自由“的吳明珠奶奶,玉米育種專家程相文爺爺……
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但是,課本上,電視裡,餐桌上,又處處是他們的影子。他們讓我知道: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可以造福一個民族。
那麼,我的夢想又是什麼呢?我暫時還沒想好。但我知道,從今天開始,我要做一粒“好種子”,紮根腳下,心懷遠方,用奮鬥去勾畫未來的模樣,不負時代,不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