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2022觀後感800字(精選6篇)

開學第一課2022觀後感800字(精選6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開學第一課2022觀後感800字(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開學第一課2022觀後感1

  《開學第一課》是很多同學們在一年當中都非常期待的節目,今年的《開學第一課》還是一如既往的在8點準時開播。我老早的就守在電視機面前了,就是為了能準時的觀看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每一年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都是不一樣的,今年的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也都是記錄了這一年裡所發生的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而在2021年裡,正是我們偉大的黨100週年紀念日,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入迷的看著電視機裡主持人一步一步深入的講解,我被這聲音深深的吸引。節目裡邀請了“七一勳章”獲得者、脫貧攻堅模範、抗疫先進人物、時代楷模、英雄航天員、空中梯隊代表、“00後”奧運健兒等先進人物給我們講課。

  想必在電視機面前的不少同學們也跟我一樣,看得津津有味的。觀看《開學第一課》短短的幾小時裡,讓我收穫很多,增長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識。今年特別難忘的就是奧運健兒拼搏努力的精神,在這個夏天,追逐夢想的還有一群中國年輕人。他們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也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他們就是中國的奧運健兒。《開學第一課》透過雲連線的方式,把奧運健兒請到節目中:以9秒83重新整理男子100米亞洲紀錄的蘇炳添,東京奧運會女子鉛球冠軍鞏立姣,東京奧運會首金得主楊倩,東京奧運會競技體操男子全能亞軍肖若騰,以及“00後”奧運健兒陳芋汐、張家齊、孫穎莎等,他們生動地講述了夢想的力量,為同學們送上真摯樸實的開學寄語。

  在看完《開學第一課》後,我的心中充滿了無限的正能量,雖然現在我還不能為祖國做出一份貢獻,但是我相信只要我透過自己好好的努力學習,將來一定能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的。我們每個青少年,都應該要要為之付出努力,只有不斷的奮鬥,我們才能變得更強大,才可以報答祖國。

  《開學第一課》給我帶來了太多的感動,我的理想是要向《開學第一課》中先進人物們學習,好好的努力讀書,將來長大後能為祖國發展的事業添磚加瓦,在祖國成長的道路上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開學第一課2022觀後感2

  時間匆匆而過,轉眼間就是金秋九月的到來,在家裡度過了漫長的2021暑假後,又迎來了一個學年的開學季。新的學期,新的面貌,我們都要收拾好心情返校學習,為自己的未來繼續努力奮鬥。與此同時,每到開學季,央視節目《開學第一課》都會隆重地與我們全國中小學生見面。作為一檔有13年曆史的節目,歷年來都秉承著“教育”的宗旨,教育全國青少年。是一部非凡意義的教育節目,值得我們各位學生認真看,感受節目的價值與內涵。

  在瞭解過《開學第一課》的朋友都會知道該節目有著特定的教育目的,旨在傳遞出積極健康正能量的觀念,從而正確引導孩子們樹立人生觀和價值觀。每一期的《開學第一課》主題都不盡相同,讓我們的感慨深刻以及收穫頗豐。時間轉瞬即逝,轉眼間今年已經是建黨100週年,今年的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節目組請來了謝興昌、何曉莉、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等嘉賓。透過《開學第一課》節目裡,使我們認識到理想的重要性。

  從1999年至今,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共派出323名隊員,在貧瘠的西海固地區持續不斷地進行著“智志雙扶”的接力,用知識守護著孩子們的理想。20多年前,當地因為辦學條件緊張,晚自習之後就斷電了,學生們需要點蠟燭學習,許多孩子甚至會藉著教師宿舍的燈光讀書。第一屆支教團的張秀麗老師回憶起當時的畫面,依然眼含熱淚。而如今,西海固的自然環境和教學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節目中,撒貝南與廈門、閩寧兩地同時連線,三地共同演唱了一首《歌聲與微笑》,繼續傳遞這份延續23年的幫扶情誼和愛心接力棒。

  透過觀看《開學第一課》,回首中國共產黨這一百年來的風雨歷程,百年滄桑,恰是風華正茂。一代代共產黨人前赴後繼,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培育出的革命精神,匯聚成了一首首動人的讚歌,先輩們披荊斬棘、砥礪奮進,為的是我們可以擁有如今的新生活,他們的付出值得我們銘記與感恩。身為少年的我們要明白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我們要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開學第一課2022觀後感3

  獨愛穆旦詩中:“生命跳動在嚴酷的冬天”,這意味著理想孕育於苦痛的折磨。我們是幸運的,可享受著革命勝利的喜悅,我們能傲視苦難,因為先烈奮鬥的歷史告訴我們困難背後不會永遠黑暗。所以,對著逆境,我們咬牙堅持,心中始終懷抱希望,辛酸的勞苦不是徒然,嚴寒冬日後是曼麗的春天。我們深信,生活因為錘鍊而更顯質感,理想因為奮鬥而更加甜美。

  動盪的時代需要獨立、解放的理想。當歲月奔襲而過,我們忘不掉的是李大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民族責任感;眼前抹不去的是陳望道滿口墨汁,誇讚真理無比甘甜的豪情;時常為藍蒂裕飽含家國情的絕筆而哀嘆忠魂早逝;更難忽視毛主席探尋救亡圖存道路時的孜孜矻矻,難以忽視那樣火熱的理想。他們的`理想,是共和國的未來。而我們的理想,是在經歷時代烈火的考驗後閃耀依舊的,必定是民族的未來!

  和平的時代需要奮鬥、進步的理想。雲山蒼蒼,江水泱決;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這10多年來,張桂梅忘記了折磨她的病痛和不幸,忘記了年齡和生死,用自己瘦小的肩膀為1800多位女孩撐開一片天,讓她們和其他孩子一樣享受教育的公平,向更遠的地方翱翔。理想支撐著這具病弱的軀體扛起三千多個日夜,用嶄新的未來點亮1800多對充滿渴望的眼睛。

  在窗戶裡跳望遠處的山巒,在縫隙裡窺探迸射的光芒。有時理想現實一線隔,心無旁鶩、腳踏實地,你差的只是一個持之以恆的距離。匡衡鑿壁借光,劉綺燃荻夜讀,常林帶經耕,人生理想的實現從不來自懶惰與消極。理想的實現若只靠熱血,依然顯得渺茫,廣袤天地間空有的不該只是一腔抱負,你的肩頭,須扛得起理想,更須扛得起磨難。身為青年的我們不奢求一朝振翅九霄,但肩上應有所擔,一如李大釗同志百年前所擔起的道義。

  實現遠大的理想必經一番風浪,許多人會因此一蹶不振、止步不前,但我們應銘記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惟願諸君將振興中國之責任,置之於自身之肩上。”革命從來不是一場獨幕劇,跌宕起伏的多幕劇才是理想與現實的搏鬥的必經過程。人生跋涉,世俗潮浪,奮鬥者必榮;路途坎坷,野火灼灼,志存者必勝。爭當時代弄潮兒,爭做深海覓珠者,讓一切阻擋我們的困難在我們的腳下顫抖!

  開學第一課2022觀後感4

  雖然節目已經結束,但那莊嚴激昂的樂聲彷彿仍縈繞在耳邊。腦海中浮現出一張又一張革命先輩的臉,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少年的內心因他們,因他們為實現理想的拼搏而洶湧。

  理想是火。有這樣一個人,他是父親也是戰士。身處牢獄中一遍遍地呼喊著“耕荒”,這是藍蒂裕最大的願望,是他傾盡全力為祖國奉獻的目標。這也是他的兒子,戰士把自己的理想以名字賦予後代,像是一叢火苗跳躍著,在即將熄滅之時找到了引燃的稻草,理想之火從此有人守護。他說,願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看著今天的中國,綠野萬里,園林遍地,我想說,這盛世如您所願!理想永不會湮滅,因為有無數帶著赤誠之心的青年,時刻準備為理想奮鬥,理想的火炬將由先烈轉交到我們手中,怎會停止燃燒?作為祖國未來的頂樑柱,我想對祖國真誠宣誓:我心中有火,眼裡有光,我將完成先輩的囑託,不負期待。

  理想是路。有這樣一個人,她是教師也是黨員。第一次為山區的孩子上課,這位喊著“同志們好”的教師覺得無地自容。在發現輟學的同學越來越多後,張桂梅抱著教師應盡職維護學生上學資格的想法去家訪。田埂上,一名女學生的話讓她下定決心要實現一個夢想,女學生對她說:“我想讀書。”儘管五年只湊到一萬,她沒有放棄,最終讓大山裡的女孩都有書讀了。這是她的理想,但面臨的卻是一條困難重重的路,這條路她以堅定的信念走了下去。我坐在教室,注視著這位年長的黨員,無聲地念道:“請黨放心,強國有我。”之後的路,我們年輕人來走,為國奉獻我們永不缺席。

  理想是光。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在400公里的高空中努力探索,推動中國航天事業;他們在東京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為國爭光。看著他們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宇宙中,冷靜認真,就像看到我們從容面對一次次考試,每次都拼盡全力的樣子。看著他們在運動場上奮力衝刺的模樣,就像看到自己深夜苦讀的樣子,不怕失敗,不輕視付出。所有人都在不斷超越,不懈努力。因為理想在心中,責任在肩上,在理想之光的照耀下,我們就會邁著堅定勇敢的步伐向前進,不畏懼、不退縮。

  “理想照亮未來”,望著螢幕上的主題,我翻湧的內心多了幾分堅定。個人理想會照亮自己的未來,航天理想會照亮祖國的未來,而我們這一代少年的理想,終將照亮祖國的未來。

  開學第一課2022觀後感5

  隨著時間的流逝,漫長的暑假已經結束了,接下來迎接我們的便是新的開學季節了。期間讓人期待的教育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在今天八點準點播出,我便早早的在電視機前等候了。

  在每年的九月一號當中,同學們有所期待的並不是新的學期到來,更多的對於《開學第一課》這一個專題節目,因為在每一年當中我們都會學習到很多不一樣的知識,也見識到祖國上很多英雄事蹟人物,這些都能豐富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而2021年裡是我們偉大的黨一百週年,為此今年的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期間現場上有很多的嘉賓不斷為我們呈現出不一樣的愛國情懷,每一段的故事情節都深深打動了我。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那就、鞏立姣說過一句話,只要祖國需要我,我就會一直練下去!這句話深深包含了對於祖國的熱愛,身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更多需要的就是這一份精神。

  隨著《開學第一課》內容的展開,我們看到黨的百年艱苦奮鬥歷程,也見識到祖國的繁榮建設道路發展過程,對此讓我感到深深的震撼,讓我覺得作為一箇中國是一個美好且自傲的事情。在這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上,我們除了物質需求上得到滿足,更應該是精神上得到飽滿。只有不斷學習祖國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始終保持一顆愛國情懷的心,憂國憂民,將來才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祖國未來接班人,為此從小我們就要奮發努力,積極向上,為祖國今後的人生道路發展而不斷奮鬥吧。

  觀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後,使我明白了很多,當今的生活並不是隨風而來的,而是我們偉大的先輩和黨人民艱辛的付出所換回來的,因此不能辜負我們偉大的黨他們的付出,我們只有不斷努力學習成長,祖國未來發展的道路才會越變越好。為此只有讓我們自身強大起來,才能更好的發揮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價值,才能讓自己生命歷程充滿意義。

  開學第一課2022觀後感6

  9月1日的晚上,我在家觀看了2021年的《開學第一課》。

  今年的主題是:“理想照亮未來”。《開學第一課》講了很多人物,有視死如歸的李大釗,熱愛閱讀的毛澤東,造核潛艇、福澤百姓的“拓荒牛”彭士祿,連續三代戍守邊疆72年的拉齊尼巴依卡一家,用教育改變大山女孩命運的“七一勳章”獲得者張桂梅校長。除此之外,航天員、飛行員、奧運健兒都透過連線的方式和同學們見了面。

  令我最難忘的是那造核潛艇、建核電站的彭士祿,彭士祿的女兒彭潔與同學們分享了父親彭士祿從“小孤兒”成長為“大科學家”的故事。他小時候,父母雙雙犧牲,他成了一個孤兒。在當地農民百姓的幫助下,他成功地逃脫了。他曾經謙虛地說,我一生只幹過兩件大事,一件是造核潛艇,一件事建核電站。這兩件事都是前人從未乾過的,他就像這個地方的拓荒牛,最讓我難忘的就是他的手稿裡的一句話:我雖姓“彭”,但心中永遠屬姓“百家姓”,對祖國的愛,讓他全心為百姓謀福祉、為民族謀復興。

  如今,我們祖國的航天事業已經進入了空間站時代,今年《開學第一課》的視線投向了太空,我看見了三位航天員給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內容。挑戰“用筷子喝茶”、“種太空紅薯”、“打巡天太極”,每一個都博得了同學們的喜愛。我們還看了聶海勝老師的一張特殊的全家福——全體現役航天員合照,還有一幅劉伯明即興創作的繪畫作品“鳳凰傳奇”,描繪的是他在首次出艙時站在機械臂上看到的渤海灣。他把鏡頭對準舷窗,下面正是我們的祖國,我驚歎不已。面對這個場景,劉伯明感慨道:“我一飛到這上空,想到有億萬國人在支援著我們,是他們託舉我們越飛越高。”聽了他說的話,我也很自豪。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有許多為中國而奮鬥的人們,一群時代奮進者群像,無不用榜樣的力量激勵著我,我也應該好好學習,不負時代,不負韶華,請祖國放心,強國有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