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2022年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年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範文(精選1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1

  在我們的血脈裡,流淌著這樣一種驕傲,它深深鐫刻在我們的民族記憶裡。它,就是這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中華驕傲!

  在《開學第一課》裡,主持人、嘉賓,和表演者共同闡述了“中華驕傲”:中華漢字、中華武術、中華詩詞與琴棋書畫。其中,我的最愛,就是“中華漢字”。漢字,是祖先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作為全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文字,直到今天,仍用最鮮活的魅力,向世界展示著中華驕傲。

  漢字不但是我們祖國的語言,還漸漸的走向了世界,使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研究漢字。來自美國的“漢字叔叔”——理查德西爾斯。他從小就對漢字產生了興趣,於是,他前往中國,探尋漢字的奧秘。他自制了一萬五千個漢字卡片,來幫助自己學習中文。慢慢的,他發現每個漢字都有歷史與故事,他決定自制一個漢字網站,讓更多人認識漢字。二零一一年,他突發了心臟病,幾乎失去生命。他覺得,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能再耽誤製作網站了。為了製作網站,理查德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資產與時間,用《說文解字》、《六書通》、《金文編》、《甲骨文編》四本書,用八年時間,把一個個字都放進了自己的資料庫。終於,網站完成了。一開始,看網站的人很少,後來,人們瞭解了理查德的事蹟,紛紛轉載網站,最後,每天有六十幾萬人觀看他的網站。一位外國人,為了漢字投入了自己的一切。難道還不足以證明漢字,是我們的驕傲嗎?

  走向世界的,還不只有漢字。早在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歷經萬難,開拓了“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帶到了西域,加強了中原與西域的紐帶。明朝,鄭和七下西洋,乘風破浪,來到了印度等多個國家的海岸線,將中國的特產遠渡重洋,帶到了其他國家。而現在,我們開展了“一帶一路”,重振“絲路”精神,並且更大限度的發展“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的高鐵與其他位於世界水平的品牌運向世界各地。在這種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開始學習毛筆字、刺繡、古詩詞等中華的驕傲。中華驕傲正在走向世界!

  而我自己,雖然會背一些古詩詞,可是隻會其中的冰山一角;雖然會寫毛筆字,可是並不精深;雖然會下象棋,可是技術並不高超。在“中華驕傲”上,我只是個初出茅廬的新手,在未來,我需要學習更多,充實自己,將中華驕傲繼續帶向世界,將更多華夏文化的種子撒到世界各地。

  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2

  9月5日8點整,央視一套的《開學第一課》拉開了序幕。精彩的節目讓我從頭至尾就一直目不轉睛的看著,我時而感動流涕,時而傷懷悲憤,時而高興微笑,時而激情唱和……

  當左太北奶奶講述著左權將軍的事蹟時,我的眼淚就一直在眼眶裡打轉。當她講述完,走到父親(左權)雕像前,低聲說著:“……父親,我們現在過得很幸福,您安息吧!”我的眼淚頓時奔湧而出。左權將軍是八路軍在抗戰中犧牲的最高將領,他是為了掩護大部隊突圍而犧牲的,他犧牲了自己,犧牲了小家,卻成全了大家,讓更多的將士生存下來。左將軍多麼偉大,多麼高尚啊!可是左將軍也是一個平凡人,他也有家庭,也給自己才出生不久的女兒寫信,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父親和丈夫……左將軍犧牲時,小太北還未懂事,而今,當年牙牙學語的小女孩儼然成了白髮蒼蒼的垂暮老人!左奶奶的一聲“父親,您安息吧”不僅是她的心聲,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心聲。我也想大聲說:“左爺爺,你安息吧!我們偉大的祖國一定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強大!”

  當史林山爺爺講述“三哥”的故事時,我的心就一直提著。他讓小史林山去報信,而自己卻留下來監視鬼子……多麼好的“三哥”,他把希望留給了別人,卻把危險留給了自己。當史爺爺講到“三哥”被鬼子用刺刀活活刺死拋下山崖時,我的心像刀絞一樣疼痛。日本侵略者太可恨了,我恨自己不能回到那個年代去痛殺鬼子。我要對“三哥”說:“您是好樣的,您的勇敢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向您致敬!”

  當老新四軍爺爺講述新四軍搶救“飛虎隊”隊員的故事時,我除了敬佩之情,還感到的一絲溫暖。新四軍冒著槍林彈雨,不怕犧牲的精神讓我敬佩。他們以傷亡300多人的代價,搶救5名“飛虎隊”的隊員,讓我感到溫暖。古人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新四軍很好地做到了。父親說:中國軍隊不僅是威武之師,更是仁義之師啊!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當節目播到許許多多的中國人,在建設祖國中自強不息,奮勇前進時,我在心裡默唸著:我要快快長大,早日為祖國的強盛添磚加瓦。

  隨著一首《我的祖國》唱起,一個多小時的節目不知不覺結束了,但是我的心裡卻深深地烙下了四個詞:愛國、勇敢、團結、自強!在莊嚴的國旗面前,我向祖國鄭重發誓:我一定會做一個“愛國、勇敢、團結、自強”的中國人,長大後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全力。

  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3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為“中華驕傲”。中華驕傲,是文化的驕傲,是民族的自信。“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載道”和近年來提出來的“一帶一路”都是中國的驕傲。這份驕傲和自信,深深眷刻在我們民族的記憶裡,流淌在我們文化的血脈中。

  其中,“文以載道”,文學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情懷和志向。字裡行間,有意境,有韻味,有風骨,迴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共鳴。而詩詞又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詩以言志,文以載道。”蘇軾就是很好的代表。他既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細膩,又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在他失意的時候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等名篇佳作。在他經歷坎坷時,在他無人問津時,他依然積極生活,繼續創作,為中國文學作出貢獻。在他的作品中,依然能夠看出那種積極向上的豪邁的英雄本色。

  所以,人們常說文學就是一艘船,在這艘船上,承載著千百年來人類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道德倫理、家國情懷。如果說中國詩詞也是一艘船,那麼在這艘船上,從《詩經》到“楚辭”,從唐詩到宋詞,甚至從元曲到明清小說,就彷彿是一盞盞的燈火,照亮了多少雙眺望遠方的眼睛。

  路遙在他的小說《平凡的世界》裡,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精神再獨立的人,有時候也需要找到一種依附,一種歸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文學就是人類精神的依附,情感的歸宿。而古往今來中國文學寶庫中的詩詞,正承載著中華民族的許多情感和精神價值,傳遞著文化的共鳴。

  節目中請到一位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衝老先生。看到這位銀髮蒼蒼的老先生,聽到這位老先生70年來筆耕不輟,堅持將中國古詩詞帶向世界的感人事蹟。我很激動,也很震驚。因為從小到大我的夢想,也是做一位翻譯,我不僅想精通我的母語,我們國家的文字,更想去領略其他國家的語言之美,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

  雖然我不能像許淵衝老先生那樣,將中國詩詞研究得那麼深,把中國詩詞翻譯得那麼好,但我也想把中國的文化傳播出去,夢想著在瞭解東西方文化的基礎上,將中國的文字、文學、文化帶向世界,讓世界領略東方之文的魅力。

  我會努力學習,爭取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利用兩國語言,甚至多國語言,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讓驕傲的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4

  又是一年開學季,收拾起激動的心情,如約與《開學第一課》在熒屏上相遇,品著知識與文化,共度良宵。

  話說中華驕傲,可謂數之不盡。且看老祖宗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著實令人引以為豪。

  說文解字,以溯華夏之源。王寧教授以正直為本,為我們講述了漢字的演變。從甲骨文到大小篆,從象形字到方塊字,漢字在千年的風雲變幻中淵源流傳,從未間斷。它美得像書頁間飛舞的蝴蝶,一字一句,優雅地訴說著故事,記錄著歷史,使今天的我們得以見識秦漢的輝煌,唐宋的風骨。此真可謂中華第一驕傲!

  聞雞而武,以振民族之魂。武術表演《少年中國說》震撼人心,恢弘地展現了中華武術之美。站如松,坐如鐘。南拳北腿,少林武當,一招一式,上可平天下,下可安身心,令人歎為觀止。棍棒之間,舞的是歸隱山林的超凡脫俗,舞的是精忠報國的一腔熱血。

  以棋會友,以明賢者之智。琴棋書畫,乃文人四友。琴瑟蕭蕭,筆墨丹青,斟杯醉飲,怡然詩氣在黃卷青燈下盪漾開。而棋者,最為精妙。方寸之間,落棋無悔。手握黑白棋子,指點方格棋盤,卻也有點運籌帷幄之感,看似是場無硝煙的戰爭,其實是棋手之間最真切的交流。棋如人生,人生如棋;心如止水,方可前行。

  細品詩文,以載大方之道。我一直認為,詩詞歌賦是中華文化中最絢麗的瑰寶。平平仄仄間不知藏了多少才情,才能使文字的組成到達如此儒雅秀麗的境地。這裡面,有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有柳永“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離愁別緒。那一句句絕美的文字,每每讀到,總不能不使我為之動容。

  回首過去,憶往昔崢嶸歲月,如此多嬌。歷史大浪淘沙,留下的是民族文化的精華,留下的是民族精神的基因,這是千百年來先輩們為我們留下的中華驕傲,這是我們的文化自信。

  展望未來,數千古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華夏兒女沒有辜負先人們的期望,今天的中國,日新月異,天塹已成通途,登月不再遙遠;京廣鐵路朝發夕至,C919大飛機展翅翱翔,這是屬於這個時代的中華驕傲。而我們能做的,就是銘記歷史,繼承傳統,將中華驕傲帶向世界,讓世界為之讚歎!

  今宵月色如水。願四海炎黃傳人得之於心,會之於笑,共賞華夏之美,共築中華之夢,為民族振興聚力聚智!

  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5

  “父母教會我什麼?”這是今晚央視《開學第一課》的主題,也是最近幾天網路討論的熱門話題。媒體調查中,南京某小學四年級學生豆豆說:媽媽教我想當三好生就要給同學送禮,結果媽媽的方法很有用,我真的當上三好生了。

  想當三好生就要送禮——這位媽媽用成人世界的不良風氣教育孩子,自然被很多網友質疑。可是,媽媽的方法完全錯了嗎?豆豆以前不會和同學好好相處,所以朋友不多。媽媽教她週末邀請同學到家裡玩,或者一起出去組織活動,這是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參與集體活動,並沒有錯。媽媽教她買些尺子、橡皮、漂亮的夾子送給同學,是為了加深感情,拉近距離,中國自古就注重禮尚往來,大方慷慨也是美德。事實證明,在媽媽的幫助下,同學們都願意和豆豆玩了,她一下子多了很多朋友。可以說,故事講到這裡,是一個美好的“愛的教育”。

  但是,當我們知道,交朋友送東西的目的都是為了當三好生,這一切立刻變了味道,原本積極陽光的交友行為,變得有些陰暗。其實,媽媽的方法並沒有錯,錯在動機和理念上,她給孩子灌輸了一種錯誤的價值觀,雖然結果相同,但在孩子人格與品德塑造上,卻大相徑庭。

  價值觀決定著人的行為和態度,進而決定著理想、信念、生活的方向和目標。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在生活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實現我們的價值追求,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如此,家長不知不覺中受自己價值觀的左右,可遺憾的是,很多家長並未意識到這點;相反,主動對孩子進行價值觀教育的情形很少,孩子只能在言傳身教中領悟、繼承家長的價值觀,即使它們是扭曲和錯誤的。不可否認,現在社會中,某些成年人的價值觀充斥著物慾化和功利化,多數家長當然不可能去用現實、功利的那一套教育孩子,但這些觀念卻常會在一些具體行動和生活小事上表現出來,對孩子來說,就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和變革,年輕一代在價值取向上也有了更多的空間和方向,家長再按照自己的社會經驗來指導孩子,也會產生脫節之感。

  心理學家諾克瑪說:“作為一個價值觀的催化者,需要奉獻、彈性、參與和耐心。”其實,最質樸的價值觀就是“幸福觀”,我們活著就是為了追求幸福,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同樣是為了他能幸福。當物質生活充裕後,孩子們的價值觀理應不再被束縛,向人性迴歸,向美德迴歸,如此才能成就豐富而有內涵的人生。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不妨把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為最有意義的“開學第一課”。

  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6

  “成長的路上總有煩惱,與夥伴一起愛的擁抱,校園的花草一同長高,開學第一課用心起跑……”今天我們收看了開學第一課,主題是:英雄不朽。是啊!英雄永垂不朽,英雄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第1課:愛國

  每個英雄都愛國,他們保家衛國,拯救同胞,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不怕風吹雨打。在1931年,日本軍隊霸佔了東北三省,並且打到長城腳下,在城牆上轟下了一個缺口,戰士們用自己的身軀將缺口死死堵住,阻止了敵人的鐵蹄……國歌就是在這國難當頭之際創作出來的。不上英雄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們付出,甚至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那些英雄如鋼鐵般堅強,如獅虎般勇猛,一位位錚錚鐵漢,一位位巾幗英雄,用自己的汗水血水染紅了我們的國旗……有太多太多的抗日英雄,為了保家衛國,捍衛國土,拋家棄子,視死如歸,他們也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困難,敢於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壓倒的英雄氣概。

  第2節課:勇敢

  所有英雄面對困難都勇往直前,挺身而出,不怕犧牲。這份勇敢難能可貴,不分男女老少。在那個時代,不少小英雄也拼盡全力,用盡一切辦法,把犧牲減到了最小,保護了戰士和相親的生命。敵人用血洗了我們的南京城,敵人在這座千年古城,進行了一場血腥恐怖的大屠殺,那時的南京就是現實的煉獄。傷痛讓我們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勇敢的捍衛正義和良知。

  第3課:團結

  1931年時,中國的上空出現了一百多架戰鬥機,外國飛行員把戰鬥機畫成鯊魚的樣子,雄赳赳氣昂昂,中國誤以為是老虎,於是形象的稱他們為”飛虎隊“。在戰場上面對敵人的時候,只有同心協力,並肩作戰的團隊,才能獲勝。為了反法西斯的勝利,我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在那個年代,我們用小米加步槍對抗敵人的飛機大炮,之所以能獲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團結!

  第4課:自強

  英雄最重要的品質是心中自強,不怕困難。我們是英雄的的子孫,未來是屬於我們的時代,學習英雄的精神,接過英雄前輩的旗幟,從現在起堅定意志,把祖國的強盛當作自己的夢想。今天我們是未來的主人,只有自信,自立,自強,才能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

  我們是共產主義的接班人,戰士們勇敢頑強,機智勇敢,放棄了自己的家園,用自己的血肉打下了這片燦爛的祖國,用自己的血水染紅了這面國旗,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自信,自立,自強,成為對祖國,對社會,對人民有幫助的人。

  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7

  每年的9月1日是全國中小學生開學的日子,面對如此開心的一天,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開學第一課》跟隨著開學的步伐也如約而至。2020年《開學第一課》9月1日晚八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正式播出,網路使用者們可透過央視新聞、央影片、央視網、國家中小學網路雲平臺、學習強國等新媒體平臺觀看。今年的主題和往年相比有著更加深刻以及獨特的意義存在,“少年強中國強”便是2020年的新主題。

  這次節目由由央視boys主持,鍾南山院士開講,“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授課,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壓軸等。今年這期節目共有三個篇章,分別是“擔當”、“團結”、“科學”,每一個篇章都給我們深刻的領悟以及心得感慨,重量級別的老師們和主持人在現場講解,使得在座的人以及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內心都有著無限的震撼。

  節目裡有一句話,相信讓很多人都受益匪淺,那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是英雄的民族,它是在磨難中成長起來的”。面對這句話,我們可以感受到我們這個民族是多麼的偉大和自豪。特殊的2020年,我們經歷了一場浩劫,至今還未結束,許多人在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的浩劫中,遭受了沉重的打擊,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全國上下處於磨難之中,我們中華民族面臨著一場新時代的巨大考驗。處於磨難中的我們,前方依然有人為了我們負重前行,廣大醫護人員以及各個省份的醫療隊都在前線奮力抗戰,他們不畏生死,不計報酬,一個個堅強的身影,詮釋著心懷天下,悲天憐憫的大愛情懷。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偉大英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無論這場疫情之戰與我們耗時多久,過程多麼艱難,相信我們終究會迎來勝利的曙光,中華民族是打不敗的英雄民族,即使遭受磨難,但會不斷地成長起來。堅強抗疫,等到疫情的結束,我們中華民族將會翻開嶄新的一頁,苦難過後的我們也會煥發新面容。

  觀看完2020年《開學第一課》之後,節目裡的全部內容都讓我們感觸頗深。再次回味這次的主題,“少年強中國強”,這對於我們現代年輕人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是國家的'希望,是當國家處於危難中支撐國家的中堅力量。尤其是這次疫情的出現,更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生命健康難題,無數年輕戰士勇往直前奮戰抗擊疫情更是體現了我們的責任與擔當所在,同時也表現出了我們中國人自強不息以及遇難不怕的精神力量,而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必須要有的精神品質,不可丟棄。

  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8

  9月1日晚上八點,我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已經陪伴著我們十年的《開學第一課》。今年《開學第一課》以“創造向未來”為主題,透過“夢想、奮鬥、探索、未來”四個篇章,鼓勵我們鍛鍊實踐能力,提升科學素養,培育創新精神。

  在這四堂課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堂課:奮鬥。

  在這一堂課中,俞敏洪老師介紹了他奮鬥的經歷。當年俞老師參加了三次高考才考上。第一次,他英語考了三十三分,落榜了,但他不放棄,回到農村,邊幹農活邊繼續再考。第二次,他英語考了五十五分,離大專分數線還差五分,還是沒考上。這一次他想,我再努力一年,明年肯定能考上。於是,他和媽媽說:“請允許我這一年不幹農活,努力讀書,明年肯定能考上大學。”媽媽答應了他的請求。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考上了,並且考上的是北京大學,收到錄取通知書時他正在地裡種菜。大學畢業後他留在了北大當老師,並且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老師。到了改革開放的時候,他又從北大出來,成立了一個培訓機構,並每年大概出資一億元人民幣左右,支援貧困地區的幾萬個農村孩子進一步學習,去追求他們走向城市、走向大學、走向世界的夢想。俞老師最後告訴我們:人生就是一路奮鬥一路精彩的過程,越奮鬥越精彩。

  聽到這裡,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相比農村的小孩,我學習、生活條件這麼優越,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讀書呢?記得有一次,我的期未考試不理想,回到家媽媽批評了我,我當時還不服氣,理直氣壯地對媽媽說:“比我考得不好的人大把,我又不是最差的一個。”現在想起來是多麼的不應該呀!

  還記得那一次,老師教我一首難度大的曲子。我彈了很多次都不會,就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想學了。”媽媽問明原因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如果現在放棄,那你這麼多年的辛苦都白費了!學習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你要獲得成功,就必須付出努力,否則你會一事無成。”聽了媽媽的話,我堅持下來了,並透過自己的努力,今年通過了鋼琴五級的考級。我還定下目標,明年透過七級的考試,實現自己的鋼琴夢,成為像朗朗一樣厲害的鋼琴家,站上更大的舞臺演奏,讓更多的人聽到我的琴聲。

  青少年代表王源在節目最後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作為青少年,我們要追求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以夢為馬,以新為劍,少年遠行,不畏將來。”

  “中國向未來,創造向未來。”作為一名青少年,我也要努力學習,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加油吧,陳俊昊!

  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9

  幸福是什麼?我無法輕易地為它下定義,因為現在,我還無法捕捉關於它的蹤影,無法感受到幸福所帶來的陽光,無法真正用心感受幸福。直至有人問我幸福在哪裡,我說,我還在尋找。

  從名人話語中尋找幸福。叔本華說過,“幸福不過是慾望的暫時停止。”有點悟不出它的道理,或許,照我的簡單理解,我們所想要得到的,能夠讓我們幸福,對於自己喜歡的才會有所慾望,不合自己慾望的我們何談幸福。

  新的學期,假期中憧憬了許久,直到它的到來,我才發現,壓力愈來愈大,似乎能讓人窒息。我並不想刻意地去重視成績,名列前茅有多少人對它饞涎欲滴,我的家長,究竟是為了榮譽,或是一意地想培育我成為人才,讓我百無聊賴地學習,學習。我要成長,學習固然重要,但健康快樂成長比成績更重要啊,我希望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夠了解。我會快樂地學習,況且沒有壓力地輕鬆學習效果該是會更好吧。

  第一是什麼?好多人說是“工作中或學習上的優秀”,但第一課告訴我,“人生中有無數場比賽,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你就是第一”,進步,步伐雖小,但我邁開了。我是‘第一’嗎?

  約翰·庫提斯,上帝將不幸降臨於他,帶著自己殘疾的身體,他終究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演說家,終究是實現了自己從小的夢想。我也行嗎?也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我要自信,我一定有獨特的價值!通往夢想的途徑也許不只一條,嘗試新的路,我也能做得很好。

  校園生活,有友誼,也有競爭。第一課——“都在想著自己獲取,可能什麼都得不到”。的的確確,珍惜身邊人,身邊事,懂得對生活感恩,何必一直吵吵鬧鬧,好好對他人,下輩子不一定能夠遇上了。要奉獻,幫助別人能讓自己更快樂。

  幸福,《開學第一課》讓我領悟了。對於自己的愛好,我不該放棄,即使有些事情錯過了‘時間’,但是,現在,我明白了任何事情,從現在做都不晚。

  山區的孩子,他們眼裡的幸福是愛吧。因為,他們清楚最強大的不是苦難,而是愛。愛在大家心裡何嘗不是最強大的。

  幸福,現在,在我心裡,它已有了含義,不在受他人幸福的含義的束縛。我的幸福,簡簡單單的,只要我喜歡的人開心,我就感到幸福。因為,我總會為此而努力。而大家總而言之的幸福,也該就是課後總結的“成長、樂觀、自信、超越、感恩、分享、寬容、溝通、關愛、讚美、努力及奉獻”。

  幸福。我懂的。

  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10

  今天,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在觀看後,我受益匪淺。

  這一次的主題是“美就在身邊”。正如主持人所說的那句名言“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於發現美得眼睛”。

  隨著一聲鈴聲,第一課開始了。令我詫異的是,“這節課”的任課老師竟然是中國第一位女宇航員——劉洋。接著,她發表了演說,主題是發現美。劉洋說她在少年時代有過對太空的遐想,而真正到了太空後發現這是對人的身心嚴酷的考驗,只有當我們遠離了地球后,我們才知道地球是那樣的美麗和珍貴,當她重返地面的時候,她唯一想到的便是儘快出來呼吸空氣並且回家看看,她說回家的感覺很美。

  場上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之後是一首歌,緊接著是姚明的一段錄影,講的是自然之美。動物是大自然的一種美,每種動物都有存在的價值,我們不應該去殘害它們。這節課給我的啟示是:我們要保護這個世界,在同時我們也要保持一顆好奇的心去發現自然之美。

  接著我們開始了第二節課,兩位奧運冠軍:焦劉洋和葉詩文擔任這節課的老師,她們給我們講述了冠軍背後的故事。她們每天都要有至少8000米的訓練。她們說訓練很苦,有幾次她們還哭了。之後大螢幕上有播放了一段錄影,講的是最美的老師:鄧麗。她在錄影中說:孩子最開心,自信的時候是最美的,這時對任何事物感到美的孩子會積極向上。現場的兩個孩子手裡拿著兩張卡片。第一張中有一顆大愛心,裡面有許多小愛心。大愛心代表鄧麗,小的則代表他的學生。另一張上有一個大笑臉周圍有一些小笑臉。同樣,大的代表鄧麗,小的代表她的學生。其實師生關係是愛最美的表達。

  在節目《四季的美》後,冠軍們發表了演講,每個人的夢想不同,但是隻要堅持就會成功。隨後,大成為我們表演了他的拿手絕活,將任何東西當做樂器吹。他讓我們明白了創造的美。

  隨後我們又上了第三節課,大螢幕上播出了一段吳斌的錄影,它記錄了吳斌司機在被砸中後,迅速踩下剎車,開啟雙挑燈警示後車,最後叫群眾打電話叫救護車。在那短短的時間裡,他感動了所有的人,他一個人挽救了一車人的性命。

  接著于丹老師上臺,她將雞蛋、胡蘿蔔和茶葉做了比喻,很好地詮釋我們應該將我們的美傳遞到社會。我們應該傳遞美。

  在上完第四節課後,我被深深的打動了,我認為我應該認識了美,它不會出現在那些坐著等美的人,它只會主動去找那些正在尋找美的人。美需要發現、創造、傳遞和和諧。美就在我們的身邊

  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11

  有夢就有動力,有夢就要堅持,有夢就能出彩,夢想照亮人生,這,就是夢想的力量!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我觀看了CCTV1頻道的《開學的一課》,真的學到了很多很多。

  第一課有夢就有動力

  每個人都要有夢。

  夢,是一個懵懂的孩子最輝煌的驕傲;夢,使一個學生為之努力奮鬥;夢,讓一個成人擁有美妙的人生;夢,是一位老人最美好最純真的童年回憶。

  在《開學第一課》中,一個小小的遊戲,卻讓我感受最深,這就是透過玩紙飛機,讓我們知道:飛機起飛需要動力,而當我們的夢想像紙飛機一般飛向藍天時,我們也需要動力去推動夢想,讓它起飛。

  所以,我們就要找到讓夢想起飛的動力。我們要多學習,多讀書,多看報,豐富自己的頭腦,開拓自己的視野,讓努力化為動力。

  夢,起飛了!

  第二課有夢就要堅持

  堅持夢想才能成功。

  曾經的夢想總有人會放棄,一旦放棄,就一切都沒有了。如果堅持了,就算夢想沒有實現,可那奮鬥的日子,總會銘記在心,成為最寶貴的財富。

  鄭亞波媽媽有一個在四歲智障,深度自閉症的孩子——小威。因為偶然聽一位鋼琴老師說彈鋼琴有助於提高智力,鍛鍊手指,那位媽媽就帶著孩子找到鋼琴老師,鋼琴老師放棄了,但,那位媽媽不放棄。因為她想,如果自己都把自己的孩子放棄了,那還會有誰去幫助自己的孩子?

  那位媽媽自學鋼琴,再教小威,這真的很困難,就這樣,一年,兩年,三年……整整十一年過去了,小威能夠彈中外許多名曲,也能夠與外人交談了。他的媽媽,因為堅持夢想,創造了奇蹟。

  夢,努力了!

  第三課有夢就能出彩

  夢,起飛了,堅持了,就能出彩。

  實現夢的結果是出彩的。就像,當你點燃煙花,看著煙花的捻子慢慢燃燒盡,最後,隨著“嘭”的一聲巨響,煙花在空中綻放是那麼的美麗,那麼的動人。

  音樂家朗朗是從小就十分熱愛鋼琴的。但是,他當時還是第六名、第七名替補,也就是說,只有之前的音樂家和替補都生病後,才會輪到他演出,可見機會的渺茫,但是他不甘心,在一次面試中,考官問他:“你會什麼?”他反問:“你要什麼?”之後,一彈就是兩個小時。第二天,他就成為了第一名替補,並且在演出上一舉成名。

  夢,輝煌了!

  每個人都有夢,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堅持去實現夢,每個人都會獲得最光彩的未來。

  所以,同學們,努力吧,讓我們的夢想去征服自己,去征服未來!

  秋季《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12

  今天是九月一號,我和父母像往年一樣守在電視機前觀看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夢想,每個人都有夢想,讓我們來看一下這些人的夢想和奮鬥過程吧!

  首先是我國的女航天員,王亞萍。她通過了8年一次的女飛行員招生,在十年前,楊利偉飛上太空時,她就立下了一個飛上太空夢想,而通過了十年的努力,她在十年後果然飛上了天空,併為我們呈上了一節別開生面的太空物理課。她的事例告訴我們,只有擁有夢想,才會有可能成功。

  接下來是八一跳傘隊的付麗娟,她和她的隊友們每天要接受6個小時的高強度的體能訓練,當我們在學校坐著上課時,她們卻在經歷著成人都難以接受的考驗。並且,自從她入伍以來就再也沒見過自己的家人,這樣一來,她不光承受著身體上的磨練還默默忍受著孤獨帶來的痛苦。是她告訴我們,夢想的實現,還應度過身心的考驗,只有堅持才能透過考驗。

  還有章子怡,她在參加國外的電影節時,由於不會說英語,不能和外國人溝通。所以她在夜晚默默地學習英語,一遍一遍的寫著單詞,最終,她終於成功,並且在電影事業上大有作為,成為人們家喻戶曉的“國際章”。我們都喜歡的“星爺”周星馳也一樣,從給劇組送盒飯到跑龍套再到如今的一代笑星,他也走過了艱難的夢想之路。他們告訴我們,為了夢想,我們不得不走過不被人認可和不為他人知曉的路。

  朗朗,他在一次比賽上得了第六名,因此成為了一場音樂會的第六替補鋼琴師,雖然只是第六個,但他仍不放棄,努力的練琴。一位音樂家來考他,讓他彈了2個多小時的琴,終於他得到了這位伯樂的認可,成為了音樂會上的鋼琴師,獲得了人生中第一次掌聲。他告訴我們不要放棄,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

  還有一些身有殘疾的人,廖智,在汶川地震以前,她是一名舞蹈老師,地震後,她失去了雙腿,但她在經歷了心理上的鬥爭後,又勇敢地帶上假肢翩翩起舞。小威,他有些自閉症,但他的媽媽不放棄他,教他彈鋼琴,彈了這麼多年,他終於有些好轉。他們這些不健全的人都能有如此毅力來面對生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來玩世不恭。

  節目結束了,但我們追夢的腳步才剛踏出去,讓我們記住這些偉大的人們,學習他們,樹立自己的夢想,承受住這一個個考驗,永遠不拋棄,不放棄,用堅強的毅力成就我們燦爛的夢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