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精選8篇)

2022年《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精選8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年《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精選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1

  “小動作,大健康;動起來,更精彩。”是這次《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節目採用了我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運動與國粹相融合,遊戲和鍛鍊相碰撞,韻律與健康相交融……讓我們在輕鬆愉悅當中,感受到天天鍛鍊的重要性:每天堅持鍛鍊一小時,不僅使我們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而且培養了社會適應能力。

  而我呢,並沒有每天堅持運動一小時,而是在偶爾做完作業後,壓壓腿,下下腰,舒展舒展胳膊。但也遠遠不到一個鐘頭,看來我的運動量還應該再增加一下了:吃完飯跟爸爸媽媽一起出去遛彎兒,或者跳一會兒舞,做仰臥起坐。但我有的時候做了半小時就已經大汗淋漓了,於是,我心中便有了一個疑問:最好的運動方式是什麼?

  《開學第一課》幫我揭開了謎底。博士研究生導師趙教授給我們示範了幾種在家裡、教室裡都可以做的運動動作。“展翅高飛”、“小碎步跑”動作雖然簡單,但可操作性強。愛運動,享健康,原來soeasy!

  還有一個環節當然就是一起翻撲克牌啦!這也是最激奮人心的時刻。但這次玩兒的撲克牌跟我們大家想的完全不一樣。規則是這樣的:花兒隊和大橋隊,每個隊都有二十張紙牌,每隊選出兩名同學,花兒隊的牌都是正面朝上,大橋隊的牌都是反面朝上,哪個隊先把對方隊的牌翻完,哪個隊獲勝,怎麼樣?另外,這個遊戲還可以跟爸爸媽媽一起玩兒,既可以鍛鍊身體又可以增進親子關係。這個是不是一個絕好的主意?

  時間過得真快啊!《開學第一課》也在一片歌舞聲中結束了。我滿載著收穫而歸。

  《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2

  漫長的暑假很快就過去了,很快就開學了,在開學前一天,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讓我感觸很深很深……

  “美就在你身邊”,這句話是大家常常聽見的吧!不錯,往往在你不經意的一瞬間,那時就產生了“美”。在今天,我要講的就是《開學第一課》中的合作之美,人們常說:“團結就是力量”。何嘗不是呢!就像《開學第一課》中所說的團體體操運動員一樣,如果大家不互相團結的話,那麼現在所拿到得金牌也早就不復存在了。而團結,就在於大家都集中精力來做同一件事,為這件事付出了很多的心血,那麼這也就是團結。而團結也是一種美,團結的美,也就在於大家發自內心,要求做到統一,這才能稱為“團結”,體操運動員也在於刻苦訓練,但是,他們因為想把這件事做得更好,才體現出"團結的美”是有內心的不由自主體現出的,才不是因為被迫而做出這樣的決定的,那麼,這種“團結”也就不美了,而變成威迫了。

  在你的身邊,往往也會出現這種美,就正如,我們在小學每天早晨的“必修課”——早操。如果,每個人都認為這個做不做都無所謂的話,那麼整體也就不會展現出“團結的美”了。相反,是給人一種懶散的感覺了,是被逼的。才會做出這樣的。那麼,這種美也就消失了。不要往往認為一個那是一個沒有必要的事,這樣,只會讓你更加不懂得“快樂”和“團結的美”的'意義了,不要忽略每一個細小的小細節,因為那是一個“美”。

  “美”往往就在你身邊,你需要用你那一雙充滿智慧的去發現這些“美”。

  《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3

  9月4日晚上八點,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和往年不同,今年正逢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日,所以這一課更具有深遠的意義!

  《開學第一課》有四講:一是愛國,二是勇敢,三是團結,四是自強。第一篇章中講述了許多耳熟能詳的英雄們的光榮事蹟,他們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被捕之後,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面不色改,寧死不屈,英勇無畏。這些英雄人物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堅貞不屈,有將領風範的左權將軍。在《開學第一課》上,左權將軍的女兒左太北扶著助行器走上舞臺,講述著爸爸的故事:當時,左權將軍正在一個地方執行任務,不巧,心狠手辣的日本鬼子打進了根據地,左權將軍並沒有率先逃亡,而是在隊尾掩護士兵離開,眼看過了前面的沙丘就安全了,突然,一枚驚天動地的大炮咆哮著,正好打倒了落在隊尾的左權將軍,只聽“嘭”的一聲,天空中出現了一朵蘑菇雲,而左權將軍保住了大部隊,英勇犧牲了!聽到這裡,我不禁淚流滿面,左權將軍為了保護戰士,犧牲在了日本鬼子的炮口下,這種為國家、為戰士臨危不懼的奮戰精神正是我們所應學習的。想到現實生活中,我們面臨困難,總是沒有足夠的勇氣,畏縮不前;面對誘惑,又意志不夠堅定,犯下了種種錯誤。因此我們更應該向這位英雄學習。

  同學們,無數的抗日英雄死在日本鬼子的槍口下,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換來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寧。我們是英雄的子孫,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肩負著祖國新時代建設的重任,雖然也有艱險和困難,但我們一定會學習英雄前輩的精神,接過英雄前輩的旗幟,用知識武裝頭腦,勤奮讀書,學習本領,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4

  前幾日,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節目,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漢字。

  漢字是中國悠久文化的源頭活水;漢字源遠流長,是唯一流傳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字;漢字記錄著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是中華文化精神價值的源頭。

  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她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學以溯源,一筆一畫,蘊含著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橫平豎直,承載著中華文明厚重的底蘊和價值。只有學好漢字,才能更好地領略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

  相比起漢字,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柯潔不服輸的精神。兒時就接觸圍棋的柯潔,好勝心極強,雖然前進路上崎嶇坎坷,但他立志超越所有人,千錘百煉,百鍊成鋼,終於獲得冠軍稱號。阿爾法GO問世以後,柯潔更是遇到了強敵。因為阿爾法GO匯聚頂級圍棋大師的智慧,人類目前難以戰勝,可柯潔面對超強人工智慧,明知很可能會輸,還迎難而上,直面挑戰。

  “當困難出現時,我會迎難而上,不計後果,拼盡全力,勇敢面對,我永遠不服輸。”正是這種永不服輸,不怕困難的精神,才成就了今天的他。一個令我無比欽佩的柯潔。

  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不僅要學好漢字,更要永不服輸,迎難而上,超越自我。以前我坐立不安,現在要努力改正;要“站如松,坐如鐘“。以前我不喜歡傾聽他人發言,現在也要敢於糾正;以前一遇到難題就放棄,今後要像柯潔那樣:直面困難,迎難而上!

  《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5

  晚上,我和媽媽準時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了《開學第一課》。它總共分為五個篇章,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第四節課——“文以載道”。

  給我們上課的是一位已九十六歲高齡的許淵衝老爺爺。他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特別是中國古詩詞的翻譯方面,更有獨特的。他白髮蒼蒼,臉上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老年斑,瘦長的手臂上,一根根青筋清晰可見。他拄著棕色的柺杖,慢慢地走到了舞臺中央。

  許爺爺認真地給我們講起了課。雖然老人家年事已高,但講起話來,聲音洪亮有力:“同學們,中國古詩詞有三美。意美、形美、音美。”再以《登鸛雀樓》為例,具體闡述了這三美。然後,許爺爺又講述了自己對事業的執著,並且將一生都奉獻給翻譯事業的故事,帶領每一位同學感悟詩詞與外語的結合之美。他從起初的二十六個英文字母背不全,不會讀,到如今成為了世界聞名的翻譯家。過程中碰到了種種困難,但他始終堅持,從不放棄,一直堅持著要把中國的古詩詞發揚光大,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讓更多的人瞭解中國詩詞,瞭解中國文化,創造了“翻譯美”。2014年,他獲得了國際翻譯界的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家。同時他也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許爺爺曾把《詩經》《楚辭》《李白詩選》《宋詞三百首》等等翻譯成英文、法文,並在國內外出版。

  許爺爺還給我們講了,他現在每天還堅持翻譯一頁書,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點。他那執著的精神,對中國文學的熱愛,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像許爺爺一樣,堅持不懈,執著追求,實現自己的理想!

  “詩以言志,文以載道”帶領我們學習了古代文化之美。許爺爺將詩詞翻譯成外語,讓驕傲的中華文化走出了國門,向全世界傳遞著文化的共鳴。

  《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6

  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幸福。我並其實不明白幸福的定義是什麼,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幸不幸福,也許是因為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都不同吧!小時候,我的幸福是一個漂亮的洋娃娃;小學時,我的幸福是父母、老師的表揚;現在,我想要的幸福是有一大群朋友;到我三十歲時,我的幸福也許會是有個美滿的家;到我老了,我的幸福可能就是挽著老伴的手安度晚年。幸福是會變的。

  開學第一課中,于丹講了這樣一句話:快樂成長比成績更重要。她很懂我們的心。對啊,這就是所有孩子共同的幸福。在許多父母的眼中,我們的成績永遠比快樂更重要。如果這句話可以代表幸福,那我是幸福的孩子。我應該慶幸,我有開明的父母,他們從不對我施加壓力。

  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只要我不願意,他們從不會逼迫我報名。所以我有許多時間享受快樂,即使這樣,我的成績也不差。我身邊有很多連週六週日都抽不出空來的朋友,他們的週末就是在四處奔波中度過的,早上鋼琴,下午英語,晚上還要補數學。這樣的生活,不是我能想象的。有朋友向我訴苦說,她學這麼多,絕對是被逼無奈。她愛畫畫,卻被送去學琴、補習沒有半點用來畫畫的時間。即使整天提優、補習,除了學還是學,她的成績也沒有半點提高。這不是她的幸福,她不快樂。

  快樂成長比成績更重要。多對的一句話。我的確是幸福的,因為我成長得很快樂。快樂和成績是掛鉤的,只有快樂了,你才有動力更努力地學習,不是嗎?其實被成績壓迫的我的朋友也是幸福的,至少她的父母也是為她著想,才會讓她學這學那的,但是這樣的幸福並不讓她快樂,也許到她長大後才會明白這樣的幸福。

  《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7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受益匪淺,獲益良多。聽了俞敏洪的勵志演講,觀看了“非牛頓流體實驗”的互動遊戲,讓我體會用智慧和協作克服阻力以走向勝利的真諦,只有不斷努力奮鬥才能取得成功。

  社會上常流傳著這樣一些嘆息:“我只是一個弱者,一沒文憑,二沒工作經驗,終將被社會淘汰……”的確,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洋溢奮鬥的社會,它需要競爭支撐,正如“適者生存,弱者淘汰”那樣殘酷,它也需要奮鬥來作證,正如“一波三折”那樣激烈。

  人生,是一個奮鬥的過程。有時,奮鬥是人生的補充劑。

  從前有兩隻小青蛙,溜到農民的房子裡玩。它們站到一個罈子沿兒上跳舞時,不小心滑進裡面。面對那黏糊的油,它們變得束手無策,但較小的青蛙卻一直用四肢划動著,與死亡對抗著。經過幾百次的奮鬥,黃油凝固了,較小的青蛙獲得了生存的機會。

  人們常說:患難出人才。也許奮鬥中也會遇到挫折,但總是能化險為夷,迎來成功。

  愛迪生在99次失敗後,努力奮鬥,總結經驗,終於發明了電燈,為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的一批先進分子,在不斷奮鬥、探索中,找到了民族的求生之路,為新中國的明天開拓了紀元。

  ……

  有時,奮鬥是信念的必須。

  奮鬥中,馬克思固守清貧,探索鬥爭,揭示真理;

  奮鬥中,文天祥直指南方,談笑而死,凸顯風骨;

  奮鬥中,比爾蓋茨毅然休學,愛其所愛,創立微軟。

  有藍天,鳥兒將會自由自在;有大海,魚兒將會無憂無慮;有綠色,生命將會充滿希望……有奮鬥,人生將會出奇絢麗。

  人生,需要競爭支撐,也需要奮鬥作伴。

  《開學第一課》影片的觀後感8

  昨天,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開學第一課》,這次的主題是“創造向未來”。

  其中有一位名人的話給了我很深的感觸,他就是成龍。他說他小時候就想成為一個英雄,再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個武打明星,在電影中演了一個又一個英雄。他拍電影的時候,有很多危險動作,他都不用替身,而是自己上,所以他經常受傷,甚至身體上幾乎沒有一處沒受過傷的地方。我震撼極了,這是有多大的意志力啊!但是我轉念又一想,這不正是追求夢想的過程嗎?你定下目標和夢想,總歸要去實現,結果不可能自己跳到你跟前,你就得去努力,努力離目標更近一步。當你發現你一步步走向夢想,它就在你眼前的時候,就意味著你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再說回我自己,我也有自己的夢想。一個是取得好成績,考上心儀的大學,另一個是當一名警察。第一個很好理解,因為人人都想要有好成績,但第二個可能很少人理解,我一個女生為什麼要去做警察呢?其實我本身是一個喜歡運動的人,身體素質不錯,是個不折不扣的女漢子。我也喜歡警察,因為我知道,警察可以保護我們。我知道做警察會有很多危險,但是我不怕,我會努力地去實現它。等我當了警察,我會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和守護這座城市。

  《開學第一課》裡的兩個實驗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非牛頓流體,一個是無殼小雞孵化。我比較喜歡無殼小雞孵化,因為它向我們展現了小雞的孵化過程,也講述了一個小生命的誕生。而且我們在家也能做這個實驗,親自見證一個生命的誕生。

  《開學第一課》每年的內容都不一樣,也都能教會我們好多好多道理,希望它一直辦下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