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開學第一課家長觀後感(通用5篇)

2022開學第一課家長觀後感(通用5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1開學第一課家長觀後感(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開學第一課家長觀後感1

  《開學第一課》一直如同饕餮大餐吸引著我,每每播出,我都期待著與女兒一同觀看。

  2018的《開學第一課》如期登場,雖然我和女兒各處一方,但此時心繫一處。我們享受著一場以“創造向未來”為主題的精神大餐,從“夢想”“奮鬥”“探索”“未來”中走出的一個個成功知名人士,他們成功圓夢的故事和堅持奮鬥的精神,深深地震撼著我。趁熱打鐵,我想透過校方平臺,把從《開學第一課》中的感悟,與孩子們一同分享,希望在緊張的高三學習中有所啟發。

  從《開學第一課》中,我領悟到,做好一件事或是走上成功之路的人,必有來自三方面的力量:願力、眼力和定力。

  所謂願力,就是個人的心願,即有沒有打定主意把這件事做好。我想它應該是做好一切事的基礎。今天的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從幹農活的孩子蛻變成北大生,就是因為他兩次高考落榜後,仍然不放棄自己的夢想。英語由第一次高考的33分提高到第二次高考的55分,因英語差5分未上大專。他仍不放棄,丟下農活,克服萬難,全力以赴。決定報名參加專門針對外語高考的輔導班,認真分析學習英語的方法,找竅門,不斷地反思總結。終於,蒼天不負有心人——在第三次的高考中,俞敏洪僅僅用40分鐘就完卷英語,最終獲95分的高分。他以越挫越勇,不懈的拼搏精神圓夢北京大學,從此人生大轉折。後來既成了北大優秀老師,又創辦了新東方。俞敏洪的這種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堅持夢想不懈奮鬥的精神,不正是我們高三學子所要具備的嗎?面對高考長遠目標,無需在一次次月考,一回回小測試中誠惶誠恐、焦躁不安,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失敗並不是一件壞事,它能暴露你的問題所在,也是你走向成功的寶貴財富。以積極心態認真分析總結每一次的失分原因,不為失敗找藉口,只為成功找方法,學習貴在得法!只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成功才會在不遠的地方等著你。

  所謂眼力,是指能把書讀得透,抓住要害,產生想法、思想,有創造力。我覺得讀書的眼力決定將來成就的高低,這需要不斷地磨鍊。怎樣才能做到呢?學習中,要寬,主要是多讀;要高,起點要高;最後是細,眼光要細,善於發現書裡的偏頗,理清文字邏輯,理解字句,所以讀書需要細心。C919,國產大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在近十年磨劍的漫長歲月中,不計較個人得失,克服無數困難,帶領幾十萬人的研發團隊,實現了中國人的大飛機夢。在C919飛機試驗關鍵的時刻,吳光輝表現出的是淡定與自信。這份淡定和自信,其實都來自吳光輝平時的一絲不苟,與他對飛機研製的每個專業抓得很細和工作極為嚴謹分不開的。細節決定成敗!我們不妨學學吳光輝院士細緻嚴謹、一絲不苟的科學作風。學習中從寬、高、細上下功夫,不斷磨鍊自己的眼力。作為即將面臨高考的理實班學生,我們要有至高的眼力。志存高遠,追求卓越。心有多高,舞臺就有多大。夢想越高,就越努力,離成功就靠得越近。學習尤其要博覽群書,從有益的書籍中尋到黃金屋,覓到顏如玉,讓書籍為你長眼力。高三大大小小的測試不計其數,在磨鍊中必須注重細節,審題嚴謹,用敏銳的眼力去發現每一道考題巧設的陷阱,不再掉坑。長長眼力吧,它也決定你的未來。

  所謂定力,就是堅持力,不易被改變的能力。它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正如《開學第一課》中走來的功夫明星——成龍,他堅定自己的英雄夢不動搖,最終走向成功。從成龍的故事中解讀到,成功需要定力,必須堅持理想信念,不隨波逐流,不被其他因素所影響。成龍起初當演員只是個跑龍套的,甚至當過“死屍”,外界人看不起大鼻子、小眼睛的他,不叫他成龍而叫他“成蟲”,外界的刺激並沒有動搖他的夢想,而是繼續信心滿滿的拍影片,開始也沒什麼成名影片,可後來一次次打,一次次拼,一次次受傷,讓他練就出一身真功夫。拍影中,他手腳變過形,鼻子斷3次,牙齒裂掉過,頭做過開顱手術,滿身的傷痛化作枚枚勳章,最終成為“功夫巨星”。成龍堅定理想、敢於拼搏的精神,無不打動著我們每一個人,不禁感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也一樣,無論成功失敗,無論別人怎麼冷嘲熱諷都不在意,堅定的心穩如磐石。有壓力能頂住,有情緒要管住;有誘惑能擋住,有打擊要撐住。一切都能自我調控,不被他人所左右。只有善始善終,堅持拼搏的人,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興,則國興!知識改變命運,夢想創造未來。高三的孩子們,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在離高考只有270多天的日子裡,讓我們堅持夢想,全力以赴,用青春和汗水,唱響高三這曲緊張而充實的奮進之歌!期待明年六月,夢想之花如期綻放,熠熠生輝!

  開學第一課家長觀後感2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非常有幸今晚能和孩子一起收看大型公益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節目中作家鄭淵潔、搖滾歌手秦勇、歌手容祖兒、志願者張家振,分別講述了四個主題:“孝”、“愛”、“禮”、“自強不息”。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家長,就一定要言傳身教,我們也有父母,孩子都會以家長為榜樣。孩子們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老去,一定要多花時間和父母在一起,為父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愛是一個深藏在心底的詞,無論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都要學會愛自己,愛他人、愛生活。有一首詩很好的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愛,那就是《遊子吟》,愛是彼此的,相互的。孩子們每天享受著無數的愛,希望孩子能真正學會愛。

  禮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學們一定要做守規矩、懂禮貌的好孩子,敬長輩、要謙虛、團結同學、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人人愛,人人誇的好孩子。

  自強不息,這個詞說著簡單,但其實真得很難,志願者張家振一直鼓勵那些失去雙親的孤兒,一定要堅強,遇到困難堅持下去,永不退縮。孩子們也沒有辜負志願者老師的期望,一直在努力。他們能做到,相信現在的孩子們也一定能做到,成為祖國新一代的接班人。

  開學第一課家長觀後感3

  9月1日,全國各地中小學開學的日子,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了《開學第一課》的大型節目。晚上,我和女兒早早地守在電視機旁等等節目的開始。

  今年節目的主題就是“父母教會我”,強調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孝道,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如何把這個美德繼承發揚光大呢我想首先我們作為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上所施下所效。只有我們對自己的長輩盡孝,孩子才可能對我們孝順。

  秦勇用他和兒子的故事很好地詮釋了愛的真正含義。愛就是包容,愛就是堅持,愛就是不放下。愛他就就是因為他就是你的孩子,不為其它。我們只要做到信任孩子,欣賞孩子,悅納孩子,在困難時幫忙孩子,孩子就必須會越來越優秀的。

  我們中國號稱禮儀之邦,但就是此刻社會上多如牛毛的`負面新聞讓我們不僅僅是對此產生了懷疑:我們真的就是禮儀之邦嗎我們作為父母又能為此做些什麼呢我想作為父母,我們以身作則,做到不傷害、不妨礙自己、別人、社會,做個有德行的人。那麼我們的孩子也會效仿,那樣我們的社會也將會就是完美的社會。

  開學第一課家長觀後感4

  今天是九月一日,全國各大小學開學的第一天,相信每個孩子都是雄心壯志,信心滿滿。大家都知道,光有雄心壯志是不行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堅持的毅力。堅持,一天兩天不難,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怕是不易了,特別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對於先輩們那種堅持不懈,百折不饒的長征精神相知甚少。

  感恩中央電視臺的用心安排,今天晚上八點,中央電視臺錄製了《開學第一課》節目,主題是“先輩的旗幟”,圍繞“長征精神”,講述了紅軍長征路上的故事,讓我們重溫長征那勇往直前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覺得不僅適合孩子們觀看,更適合我們家長學習觀看。

  晚上一早,好久不看電視的我也守候在電視機旁靜靜等待心靈的洗禮。首先主持人給我們講述了三棵柳樹的故事,80年前,有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叫侯德民,他跟他的父母一起長征,路上,他折了一個柳枝寶貝似的隨身帶著。在長征的路上和父母走散了,紅軍叔叔帶著他繼續走,後來他生病了,實在走不動了,紅軍就把他留在了藏民的家裡,他把柳枝插在了那裡,如今,柳條早已紮根長成了蒼天大樹,當地人成紅軍柳。

  老鄉能收留孩子,足以說明我們的紅軍戰士深受老百姓的愛戴。大學雲:“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這也預示著紅軍勝利的必然。

  接著,參加過長征的紅軍戰士,如今成了滿頭斑白的爺爺奶奶給我們講述了他們的長征故事。在他們的分享中,我才更深切的知道了長征路上的艱辛,他們沒有吃的就吃草根,樹皮,甚者沒有鞋子穿,沒有被子蓋,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跨越了14各省份,翻越了無數大山,戰鬥600餘次,近30萬的紅軍將士最後剩了三萬人,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個人犧牲。

  為什麼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能堅持呢?因為他們心裡都有一個信念,那就是解放全人類,建設新中國。其實,只要一個人有了堅定的信念,什麼困難都能克服,也感覺不到別人眼裡認為的痛苦。就比如讀經典後我一直堅持早起,開始是聽指導師的話,堅持做好四樣基本功改變提高自己,後來就有了責任和使命,還有就是也成了習慣了,一年多過去了,我已經從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重要的是體會到早起的好處,曾經多病虛弱的我如今棒棒的哈!感謝大有老師說的:做到才是得到。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想讓孩子儲存持續學習,主動學習的動力,那就要孩子樹立自己遠大的目標和強烈的信念。為此,要多給孩子講偉人成功的故事,讓孩子在經典的滋潤下成長,成為一個大格局的人。

  其中賀龍女兒的故事讓我很受感動,她是當年最小的長征隊員,出生僅僅十八天就根爸爸媽媽去長征,因為條件艱苦,她的哭聲成了大家的笑聲,因為能聽到孩子哭聲證明孩子還活著。路上經歷了無數的險阻,但每次都被爸爸化險為夷。有一次家人怕賀捷生少將跟著太危險,想把她先安置在當地農民家裡,賀龍說:連自己的孩子都保護不了,還打什麼仗。從此,他每天把女兒揣在懷裡。

  賀龍不僅是出色的將軍還是優秀的父親,想想如今,多少爸爸成了名義上的爸爸,有幾個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心裡誰都會說第一位,可是真正做到了嗎?孩子需要的不是大把的金錢,而是和爸爸在一起的溫暖的親子時光。

  後來,節目組讓現場的孩子們體驗了飛奪瀘定橋的艱難,體會合作的重要和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還有美麗的航天員講述他們訓練的艱辛,也讓我們體會到想要成功必須付出常人所不能承受之苦。

  今天,也是我新的開始,工作也換了新的崗位,雖然心裡沒底,但看了今天的節目,我覺得現在的困難根本不算困難。我們的主任姐姐說要把學經典的精神帶到新的工作中,每天堅持學習工作資料一小時,熟悉各個業務條款,更好的為大家服務吧!

  開學第一課家長觀後感5

  昨天和孩子一起看了中央電視臺為全國少年兒童舉辦的“開學第一課”節目,很受感動和鼓舞。看著身邊的孩子,感受著自己的少年時期,在夢想這個話題上我想法頗多。

  我的青少年成長時期是80-90年代,那個時期,父母的時間幾乎都是忙碌,每週只有一個週末用來休息。孩子們的時間相對很是寬裕,下午很早就下了課,作業也在半個小時內就可以做完,其餘的時間就是我們的了。除了晚飯,可以一直在居住的大院裡玩到晚上10點,直到父母扯著嗓子喊我們回家,也許還要挨訓。

  那個時期,社會環境非常好,但物質很匱乏,資訊和知識僅停留在學校和廣播,或者連環畫小人書的範圍,電視對於家庭來說還是很遙遠的事情。因此我們的課餘興趣和活動,多集中在由孩子們自發組織的娛樂活動上,通常都是男孩子一堆、女孩子一堆,各玩各的,當然也不排除假小子或小尾巴的混入。整個青少年時期是愉快而充滿回憶的,當然這是國家上幾代人的奮鬥所賜予我們的幸福的一部分。

  這個時期,我們的夢想就是天天快樂,很少有個體發現新的興趣,需要單獨深入追尋。個人的簡單創造和開發也與集體活動牢牢關聯,比如開發一種新的集體遊戲,或動手能力強的為大家提供製作諸如彈弓、火柴鏈子槍、捕魚網、捕蟬等工具的開發和製作。

  打架是比我們大一些的孩子們事情,那個時候,有個高自己幾年級的親哥或表哥的,別管給不給自己撐腰,在同齡孩子裡是很牛的事情,因為感覺腰桿可以硬一些。對於打架,我們這個階段的孩子既懼怕又無奈,每天有這麼多快樂,去打架是不是有些犯傻,這就是我那個時期的想法。

  當然,那個時期的朋友圈裡也有一些異類,並且是我很敬重和詫異的異類。在我們都在上小學的時期,滿院子玩和跑的時候,他竟然可以和另一個同齡小夥伴,跨出大院子的活動範圍(我們的大院子在河北),結伴去青島旅遊,而且不需要父母陪同。同樣是他,可以從訂閱的天文雜誌提供的資訊上,自己郵購玻璃鏡片和牛皮紙,自己動手做出了天文望遠鏡,讓我看到了院子上方天空的另一番景象。這個哥們甚至還有自己製作土火箭的歷史。在他高中時期,迷上了電子和武俠,結果耽誤了高考,成了職高生,之後謀於生計,當了一名工人,現在則是一名高階技師,在企業深受重視。我對他的敬重和崇拜,在於他高於同齡人的視野和敢於自學、敢於追尋的精神。他的快樂一定是我們中最多的,並且他的快樂可以延續至今,仍然滋潤著他的業餘生活。而我們的快樂,則隨著青少年時期的離去,更換了若干種載體,成為了被社會公眾娛樂形式牽著跑的一份子。

  隨著懵懵懂懂的擇校和專業學習,我的人生也進入了成人的階段。在擇業這點上,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和我一樣茫然,擇業只是根據當地就業狀況來選擇的。限於時代的特徵和地域資訊,我和我身邊的人,腦袋裡不可能對物質世界的發展有清晰的理解,因此,夢想成分多是集體性的和大眾化的。個人的能動性在擇業這個事關夢想方向的關鍵環節上並沒有被髮掘出來,這是時代特徵。

  隨著就業和有了家庭、孩子,注意力被一層層分離出去,時間也被一塊塊割離開來,忙碌也成了我生活的主調。但隨著對職業、對生活、對世界認識的加深,以及個人經濟能力的提高,我發覺自由度獲得了伸展,隱約可以去做一些青少年時期想做而沒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了,但身體健康狀況和曾經阻斷的追尋和學習,以及對社會服務供給能力的懷疑讓我覺得個人夢想過於脫離現實。即使這樣,追逐快樂,追逐興趣,追逐真知、依然不會停止,因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樂趣肯定在那裡,這是我們這代人的一個特徵。

  前面這些都是鋪墊,說的是我們那個時期的孩子的成長特徵。70年代出生的孩子,和現在以及今後出生的孩子有不同,也有很多根本的相同。相同的是我們都很快樂,對70年代中期以前事情很少給予關注,成長期是國家穩定發展,國力高速提升的時期,我們基本都接受了現代科技教育,最重要的是我們都很快樂。但我希望我的後代和我應該有不同,我希望我的後代像我前面崇拜的那個兒時夥伴一樣,及早發現身邊的世界是如此樂趣,及早參與自己的人生旅程,及早體現出開發創造力,及早從中獲得昇華的樂趣。可別像我們這代人,到了擇業時,還不知道什麼是擇業,未來的規劃是張白紙,成年了,還在等快樂找自己。

  國家的夢想和個人的夢想能合在一起,對國家和個人來說都是幸事。這點應該學習西方強國,在機械時代和電子時代,西方強國的國民參與度必然是超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國家資金主持的尖端專案和企業資金關注的商業專案只是高階體現、極端發展,百姓自籌資金玩的興趣科技才是基礎,正是這個基礎提供了環境引導和源源不斷的潛力人才。

  我在想,那些個國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參與進來,老百姓敢玩飛機、玩輪船、玩火箭,玩汽車,玩的是五花八門,什麼科技含量的都敢參與,甚至有的玩的很專業,而西方科技似乎就是建立在這些興趣科技的基礎之上的,不斷有人提出新的指標,不斷有人參與解決問題。他們這些專業知識都是從哪裡得來的呢,他們怎麼就敢想敢幹呢?我的理解是,除了民眾生活富足,有充裕的資金搞這些,更可能是他們的書店裡專業的書籍要豐富的多吧,社會力量參與的也到位吧,也許在那些個國家一個普通勞動者或者一個少年,在看到一些東西,有了一些想法後,首先在書店應該能找到自己想了解和可操作實施的資料,在市場產品上也應該能得到部分支援,甚至其基礎教育可以保證其設計出草圖,再透過社會服務力量輔助製出成品來實現自己的想法。

  如果千萬個腦袋都能這樣獲得快樂,這樣的國家怎麼能不強大呢。我覺得,外部科技強國的強,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主要是其國民參與程度決定的,這個指標絕對和國家對各領域專業知識的群眾普及深度和市場的開放程度是有關的。一個擇業後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成人和一個青少年時期就能參與世界生產發展史的人的創造力肯定是不一樣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