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通用6篇)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通用6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1

  今天上午我們全校觀看了開學第一課。

  今天《開學第一課》的現場分別請來了一百零四歲、九十四歲和九十九歲當年隨著毛主席戰爭的三位老紅軍。這三位老人當年和毛主席徒步走著和日本人戰爭,打下了無數的勝仗。

  其中一個叫胡正先高齡老人今年九十九歲,他十二歲參軍其他人嫌他太小了不理他,但他跟隨著部隊忍飢挨餓一直更隨著部隊,最後部隊的人還是把他留到部隊。有一次他們到甘肅的時候中了敵人的埋伏圈,他掉到了一個四五米深的大坑裡,大坑裡有金條、糧食等等很多的東西,胡正先當時什麼也沒要,只想保護好他身上的兩個乾電池,他把這兩個乾電池視如自己的生命,因為電池可以與戰場上的戰士們通話。當兩個電池沒電的時候,他總能和其他的戰士想出許多的辦法給那兩個沒電的電池充電,繼續和戰場上的戰士們保持聯絡。

  梁天文是一個九十四歲高齡的老人,他十三歲參軍,紅軍的裡面有一個政委姓楊,楊政委待他像自己的兒子,在一次打仗的時候楊政委讓他把兩匹馬弄到了山上,楊政委在打仗是犧牲了。他聽到楊政委犧牲的訊息後哭了。

  賀炳炎被毛主席評委唯一一位不用敬軍禮的將軍。他十七歲的是就捕獲了四十七的俘虜,有一次打仗是被敵人的子彈穿過胳膊,那個時候只有把他受傷的胳膊鋸下來這一個方法可行,他不同意她說他沒有胳膊沒有怎樣打仗呀。當時沒有醫療裝置也沒有麻藥,他們沒有辦法只好把他綁在木板上面,讓他嘴裡咬著一塊毛巾,用老百姓的鋸子把他的胳膊用2個多小時鋸下來。

  耿飈有一天感覺身體不舒服,被查出來得了一種病,這種病忽冷忽熱,熱的想扒一層皮,冷的像零下下一度一樣,後來他的病情逐漸加重,後來病情重到不能走路,讓戰士抬著他去戰場,到了戰場他忍著,上戰場打仗。

  《開學第一課》告訴我們,曾經跟隨毛主席打仗的人是多麼的不容易,多少人為了保護我們的祖國寧願犧牲也不願意成為出賣自己祖國的人所以有的人為了不讓敵人知道我們祖國的秘密壯烈犧牲了,他們經歷了多少的挫折才給了我們現在和平友愛的大中國呀。我們應該珍惜當下的和平。不要做愧對祖國的事情,不要當負心漢。我們應該做對祖國有用的事情,好好學習多多讀書,將來成就了大事業,來報答我們偉大的中國。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2

  永不放棄——《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9月1日晚上8點整,我準時地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今晚的節目豐富多彩,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登山運動員——夏伯渝老人。他為我們深情地講述了在失去雙腿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奮鬥並最終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1975年,夏伯渝第一次攀登珠峰時,把睡袋讓給了一位丟失睡袋的藏族同胞,導致自己被嚴重凍傷,兩個小腿被迫截肢。後來,他裝上了義肢,又開始訓練起來。那個夢想總是在心中念念不忘。2014-2015年,他繼續向珠峰發起了挑戰,可是卻連續遭遇了雪崩和地震。2016年5月13日,他第四次攀登珠峰,就在已經到達海拔8750米的時候,距離頂峰——那個令他魂牽夢繞的地方——僅僅只剩下了94米,卻突然遭遇了暴風雪,無奈只好被迫下撤。四次衝擊,四次失敗,可是夏伯渝老人卻從沒有放棄夢想。2018年5月14日,他第五次向珠峰發起衝刺,在歷經千辛萬苦後,終於登頂成功。他前後歷時四十餘年,屢敗屢戰,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並且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依靠義肢登上珠峰的人。

  我從夏老的身上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為了夢想而堅持奮鬥、永不放棄的精神,甚至在失去了雙腿的情況下,他還能堅守夢想、不斷追求,最終取得了突破和成功。我突然想到了自己,內心感到十分慚愧。我愛好摩登舞,從一年級開始學習,媽媽為我找到了兩位優秀的教師。老師教得很認真,而我憑藉一點天賦,先後獲得了一些獎項,但是一直沒有取得過特別突出的成績。老師對我的表現並不滿意。他們認為我的天賦很高,只要肯下苦功夫,將來一定能夠取得突出的成績。可是我總是怕苦怕累,經常出工不出力,課後的訓練常常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很少能夠堅持下來。和夏伯渝老人比起來,我現在的條件比他優越了很多,我遇到的困難和他一比,簡直不值一提啊!我的身上恰恰欠缺的就是他的“永不放棄”的精神!

  《開學第一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夏伯渝老人的故事也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之中。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3

  在浩瀚的天空,有一隻蒼鷹,她有著健碩豐滿的體魄,矯健有力的身姿,她曾憑藉那一腔熱血和永不磨滅的信念,在殘酷無情的地獄中殺出了一條名字叫自強的血路。

  在幾十年前,這隻蒼鷹的脊樑上,出現了一支名叫紅軍的隊伍,他們身著一身淡藍色的軍裝,帶上只裝有幾個幹窩頭的破布糧袋,穿上乾草編織的軍鞋,親吻擁抱了自己的家人,便毅然踏上了兩萬五千裡的漫漫征程。

  這支有三十萬人的隊伍,大到七八十歲的白髮老人,小到只有十八天的搖籃女嬰,但他們個個都是用青春和勇氣譜寫祖國奇蹟的英雄好漢!

  已滿九十九歲的胡正先老先生,曾在祁連山,整整四十八天沒有見過糧食,赤腳走過三稜刺路,雙腳被尖銳的稜刺扎得血肉模糊,他曾說過:“我的一生只有兩個信念:一,我要當紅軍;二,我要為祖國!”看到這裡我不禁感到羞愧,困難挫折總會時不時的出現在我的身邊,而我卻只等待著失敗的結局降臨,胡老先生卻用自己的痛苦歷程告訴我:困難的高山,永遠不會因為你的眼淚而倒塌,更不會因為你的眼淚而可憐你!你能做的,只有用那永不磨滅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決心來踏平它!總有一天,你會站在那困難大山的峰頂,向所有人展現你的矯勇!

  賀炳炎,一個用智慧獨自擒獲了四十七個俘虜的年少男孩,在一次戰役中被擊中的胳膊,當時的紅軍條件艱苦,沒有任何的藥品和器具,只能從村民家中借來砍樹的鋸子,賀炳炎就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忍受了兩小時十五分鐘的鋸骨之痛!我曾被鐵片劃破過指尖,尖銳的疼痛讓我記憶尤深,賀炳炎的堅強讓我心生震撼:疼痛讓人難以忍耐,可是為了理想和信念,流再多的血和淚都應堅強下去,為自己的未來書寫輝煌!

  兩萬五千裡的長征路,每一寸土地都沾染著紅軍戰士的鮮血和淚水,他們沒有糧食,更沒有能抵抗寒冷的棉衣,他們渾身上下,只有滿腔熱血和那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他們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四渡赤水河、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將侵略祖國的列強殺得片甲不留!抗戰八年,先輩們用自己的鮮血將手中的旗幟染紅,用自己的生命為我們打下了一片藍天!

  老鷹抬起了驕傲的.頭顱,用她那強勁有力的臂膀在無際的天空奮力搏擊。這隻勇敢的蒼鷹有一個響徹雲霄的名字——中國!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4

  9月1日晚上,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節目。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夢想”,內容分三個部分:“有夢想就有動力”、“有夢想就能堅持”、“有夢想就能出彩”。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王小丫主持的第二個部分。當看到廖智老師轉動著輪椅,配合著舞伴在臺上翩然起舞時,我不禁熱淚盈眶。

  廖智是一位非常不幸的舞蹈老師。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她不但失去了心愛的女兒,還失去了雙腿。這對從小熱愛舞蹈的廖智來說,是一個多麼大的打擊!她曾經十分灰心,想過放棄自己的舞蹈夢想。但心中對舞蹈熾熱的情感,使她最終克服了種種困難,重新回到了舞臺上。

  聽著廖智老師的講述,我彷彿看到她戴著假肢,從基本的走路練習,到學會踢腿,慢慢地隨著音樂舞動……那是多麼艱辛呀!但舞臺上的她,臉上露出微微的笑容,目光十分堅毅。我心中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廖老師身上,我不但感受到了她的堅強,也感受到了夢想的力量。

  有夢想,就能堅持!在無數個日日夜夜,是舞蹈夢支撐著廖老師的信念,提醒她堅持、再堅持,克服困難、再克服困難!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辛苦的訓練,廖老師不但生活能夠自理,還能繼續在舞臺上跳舞。我覺得,夢想就是黑夜裡的一盞明燈,是茫茫大海中的航標塔,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

  看完廖智老師的事蹟,我又感動又慚愧。我也是熱愛舞蹈的人。從小,看到舞臺上演員的精彩表演,我非常羨慕,夢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像他們一樣,在舞臺上翩翩起舞。但當在訓練中遇到困難時,我總是怕辛苦、怕勞累,腰一酸、腿一倦,就偷懶。在家裡,有空時我也常常玩電腦、看電視,只顧著玩,忘記訓練舞蹈基本功。取得一點成績,我就沾沾自喜,不肯下苦功夫。舞蹈老師常常跟媽媽說,如果我能認真一點兒學習,舞會跳得更好。

  廖智老師是一個殘疾人,她在最困難的時候,總是以夢想鼓舞自己堅持下去。以後,我要學習她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認真學習,刻苦鍛鍊,為夢想不懈地努力。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5

  今晚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央一臺的《開學第一課》,這也是我每年開學第一天必看的節目,從這個節目裡我能學到很多。今年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教育我們誠實守信、孝敬感恩、團結友善、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這次的講課共分四個小節“孝、禮、愛、強”四個方面開講。

  “孝”字是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意思是父母老了做子女的就要孝敬父母。以前我認為孝敬父母是我長大了父母老了才用我來孝敬他們,可今晚看了“童話大王”鄭淵傑的課後我明白了,孝敬父母要從現在開始。我現在還小沒有錢給父母買好吃的、好用的,但我可以聽父母的話,不與父母頂嘴;好好學習,讓父母以我而感到自豪;做事踏踏實實,讓父母放心;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

  孝敬父母是家庭中的一種禮儀,一種禮貌。容祖兒講她從小媽媽就教育她要愛整潔、愛乾淨,今天我才知道原來媽媽平時告訴我的這些是最基本的禮儀呀!她還說“雖然這些都是小事,但媽媽教育我的這些禮貌的小習慣讓我一直到長大都很受益,我覺得這就是點點滴滴的‘家風’,它把我們培養成一個各方面都有禮儀的人。”我要向容祖兒講的那樣從小事做起,“做個受歡迎的人,做個文明禮貌的人”。

  第三小節講的是“愛”,搖滾歌手秦勇講述了他對自己孩子所付出的愛。他的孩子是個不健全的孩子,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一件事讓他做來可要花費幾天、幾十天,甚至幾年的時間,而他的父親確始終沒有放棄,這是多麼大的愛呀!而他的孩子也是在父親的大愛中學會了熱愛生命、堅強勇敢,在一次次失敗後還是繼續的堅持。就像第四小節中講的藏族武藝班的張老師一樣,為了愛,為了讓孩子們學會堅強,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他作為志願者7次進入藏區。後來又教孩子們武術,讓失去父母的孩子學會了堅強。

  聽到他們的講述我覺得我的各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從今天起,不!從現在起,我要從小事做起,做一個孝順父母、講文明懂禮貌、愛自己、愛他人、堅強勇敢的人!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800字6

  2018開學第一課的第二節課主題為奮鬥,在這一課中,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走上臺,分享了自己奮鬥和成長的故事。他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學,一路走來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失敗,但內心的奮鬥之火從未熄滅。他說,奮鬥應該成為生命的常態,它是一種生活態度。

  追求是什麼?有人說,追求就是你最想要的;有人說,追求就是心中的那個從未改變的夢想;有人說,追求就是小時候懷著一顆真摯的童心許下的宏願;有人說,追求就是值得我們為其奮鬥一生卻又未必實現的了的理想;有人說......我說,追求其實就是一個人對其一生的美好願望。

  那麼,是什麼值得去努力追求呢?農民說,五穀豐登值得追求;醫生說,將病人從病魔手中解救出來,使他們身體強健值得去追求;科學家說,宇宙中無窮無盡的奧妙值得去追求;歷代的賢君明主們說,天下統一、國泰民安值得去追求;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應當追求什麼全憑你自己掌握;陶淵明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值得追求的……我說,不虛此生是值得追求的。

  是的,無論怎樣對追求下定義,也無論去追求什麼,其實都是為了能不虛此生,使自己這一輩子過得充實、快樂、有意義。而要想真正不虛此生,光有一個追求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為其努力奮鬥。

  不錯的,要想使自己不虛此生,真正的關鍵是為了自己的追求而不懈地努力奮鬥。

  試想一下,當一個人為了自己的追求不斷努力的時候,他(她)的生活怎能不充實?是啊,每天四處奔波忙碌,想空虛也辦不到呀!而且,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想到是在為自己那一份執著的追求在操勞,每付出一點都會更加接近自己的目標,誰能不感到欣慰、快樂呢?“不以成敗論英雄”,若我們全心全意付出了,努力拼搏了,那麼,無論是否成功,我們的人生都會因為我們曾經的付出而熠熠生輝!當我們日漸衰老,步入暮年時,如果我們曾經為了自己的追求而不懈地努力奮鬥的話,那我們就應當為此而感到自豪,並驕傲地說:“我已為我的追求而付出了全部的身心,無論如何,我都死而無憾了!”

  朋友啊,無論你決定追求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為了自己的追求而努力奮鬥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