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記錄下幼兒教學的論文

觀察記錄下幼兒教學的論文

  一、選取最佳的觀察角度,獲取有價值的資訊

  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記錄觀察的時候,首先應該選擇一些具有典型特點和有價值的行為進行記錄,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具備一定的生活觀察能力,能夠從幼兒行為中不斷挖掘出有價值的資訊。其次是幼兒教師可以選擇幼兒普遍存在的行為進行觀察。例如:在幼兒參與課外活動的時候,可以將觀察的重點放在幼兒運動能力的發展水平、與其他幼兒之間的配合度方面;在幼兒參與室內活動的時候,可以將觀察的重點放在幼兒是否具有探究精神上。除此之外,幼兒教師可以選擇幾個幼兒作為觀察記錄物件,要重視對某些不常見事件進行觀察,然後從觀察的結果中針對幼兒某個動作和行為充分了解幼兒的性格特徵,並對該行為做出正確的評價,以便自身制訂出有效的策略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二、改善記錄方式,提高觀察記錄的準確性

  在完成觀察後,幼兒教師應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幼兒的行為事件進行記錄,其主要目的'是保證記錄的客觀性、準確性及全面性。作為幼兒教師,一方面應該實現現場記錄跟事後回憶的有效結合。例如:幼兒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不可能隨時都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記錄,這個時候就可以用一些關鍵詞、符號或者短語進行簡單記錄。幼兒教師在完成教學活動後就可以透過自身簡單的標誌對觀察過程進行回憶和再現,並完善記錄,如此便可以減少因為記錄不及時造成的遺漏和誤差。另外,幼兒教師還可以將軼事記錄跟追蹤記錄有效結合起來。在幼兒觀察記錄中,軼事記錄主要是記錄幼兒的個性發展、興趣愛好及社會交往等,追蹤記錄主要是針對幼兒某方面的特點進行連續記錄。因為幼兒的發展具有連續性的特點,所以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將軼事記錄跟追蹤記錄有效結合起來,以保證觀察記錄的連續性和真實性。

  三、明確觀察記錄的基本要求,確保記錄的客觀性

  嚴格來講,觀察記錄通常是由幼兒姓名、年齡、時間、地點、目的、事件及分析組成。因此,幼兒教師在觀察記錄中,應該對這幾個部分進行詳細記錄。下面以大班劉靜老師的一篇觀察記錄為例:觀察物件:李明明觀察時間:2014年9月14日觀察目的:充分了解幼兒是否能夠正確表達自己的意願觀察記錄:2014年9月14日,所有孩子都在活動室內,當時,孩子們正在一邊聽著音樂,一邊拍手打著節拍。這時李明明小朋友突然一下衝上前去抱住了陳雨欣小朋友,當時陳雨欣小朋友手足無措,就大聲向老師告狀,並試圖掙脫李明明的手。李明明頓時變得緊張起來,在用力親了一下陳雨欣小朋友後,迅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在這篇觀察記錄中,劉靜老師將李明明發生行為的背景都詳細記錄了下來,並且對李明明小朋友之所以會做出這種行為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其無外乎是想對陳雨欣小朋友表達自己的喜歡,但是出於害羞只能透過這種方式進行表達。劉靜老師在對其進行分析後,逐漸引導李明明用正確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意願。我們可以看出,要保證觀察記錄的科學性和客觀性的前提是掌握觀察記錄的基本要求。

  四、針對觀察記錄,開展有效探討

  在完成對幼兒觀察記錄後,幼兒園還應該組織全體幼兒教師將自己的觀察記錄跟其他教師進行分享和討論,針對幼兒教育存在的難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例如,小班的張老師記錄小雷的一個基本情況:一星期五天小雷來幼兒園都在園門口哭鬧,在家人強制送入班級時,也緊緊抓住家人的手或衣服,不讓離開。老師將其抱下,並承諾一起陪他玩時,3—5分鐘左右他才能漸漸安靜下來,老師方能在與其商量下離開。小雷不跟其他小朋友玩耍,午睡時出現入睡困難、遺尿等問題。面對這個幼兒,張老師常常感到手足無措。針對這個情況,在經過與其他幼兒教師的分析和討論後,大家認為小雷的這些行為表現是因為其在入學前沒有參加過任何的親子活動,對幼兒園這個全然陌生的環境還不能適應,由此產生了膽怯和牴觸情緒。另外,由於爸爸媽媽長期在外打工,在他初上幼兒園階段回來為其辦理入園手續並陪伴一段時間,這使其對父母產生了依賴,不想離開父母身邊,因而排斥上幼兒園。還有就是由於午睡時頻繁地出現遺尿等行為,使他感到不安,怕被同伴嘲笑,因而不願與同伴交流,也不能很快入睡。針對小雷小朋友的這種情況,教師採取了以下措施:第一,讓其父母在送他入園時可以陪伴他5—10分鐘,讓他的情緒得以緩衝,並透過與家長交流,讓其每天離園前帶著小雷在幼兒園內玩一段時間,讓他儘快熟悉並喜歡幼兒園的環境、玩具等;第二,教師有意引導小雷選擇玩交往類的角色遊戲,在遊戲中逐漸讓小雷喜歡跟同伴交流和玩耍;第三,在小雷午睡前一定要提醒他如廁,並在午睡起床前喊醒他如廁,以儘量減少他午睡遺尿的情況,降低他因遺尿而引起的焦慮和不安。透過教師的引導和特殊關愛,他充分感受到了幼兒園的溫暖,從而逐漸願意並喜歡來幼兒園。張老師透過採用上述的方法,在結合小雷同學的實際情況後對自身的教育方法進行了改善,一段時間後,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