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必修課教學質量評價的論文

語文必修課教學質量評價的論文

  1“教”與“學”的質量兼顧

  “教”與“學”密不可分,教的質量直接關係到學的質量,學的質量又間接地反映教的質量.這個基本的道理,每個教育教學工作者都明白.語文教改要求注重“雙邊活動”,並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活動時間,在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上作文章,把語文課上成能力訓練課.這一思路也是人所共識的,關鍵在於我們怎樣去做.一個時期裡,某些教師或學校的教改不在切實的指導上下功夫,流於玩花招,翻花樣.往往教鞭一放,問題一提,提綱一發,就讓學生“訓練”去了.久而久之,學生的厭學情緒膨脹,導致教學秩序混亂.總之,那種借教改之名,減少必修課的起碼容量,削弱必修課的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地位的做法,筆者是不敢苟同的.教學上,先要求教師,然後才能要求學生;先規範師者,然後才能規範學者.因此,從質量評價的角度來衡量必修課,“教”與“學”必須兼顧,兩方面必須同時成為考察的著眼點.只有著眼點找準了,其側重點,考察物件的先後次序,上下左右的方方面面,甚至於細節性的工作,才能搞準確.筆者認為,單從語文必修課課堂教學上評價一個教師“教”的質量來看,一要看他所教的內容,二要看他教學的方法,三要看他在內容與方法的結合上開啟學生大腦進行思維的程度,四要看他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的時效.所教內容,要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教學方法,重點是閱讀方法、寫作方法和不同形式的口頭表達技巧,並且逐漸滲透規範的教學語言(是未來職業的需要);引導學生思維,是指讓學生學會恰如其分、切中肯綮地分析和綜合;能力訓練的時效,是指在必修課上所進行的一種(或幾種)能力訓練,在單位時間內獲得的一定效果.從“學”的角度來看,關鍵在於教師在多大程度上帶動學生這部“機器”動起來.一堂課,不能在新的領域或層次上開拓學生的智力,不能讓學生有效地動口、動手,學的質量肯定是不會高的.特別是在深化教改的背景下,在主要運用啟發式等教學法訓練各種能力,加強素質教育的前提下,這一點就更為重要.據此,考察學生“學”的質量的主要因素就是:課堂上學生積極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課堂上動口、動手的程度;課堂或課後作業(包括作文)完成的速度和質量.考察“教”的質量,側重於評價教師運用適當的教法———“導”的水平,考察“學”的質量,側重於課堂上學生積極思維的程度和作業的質量.探索好“教”和“學”的質量含義之後,再透過把握培養方向,認真規範質量控制和評價的細部環節,質量評價的整體性就體現出來了.實際上,“教”與“學”質量的統籌兼顧也體現了質量評價的導向性原則.

  2過程質量和終結質量評價相結合

  評價教學過程,要注意動態評價和靜態評價相結合,注重過程質量和終結質量的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必修課課堂教學佔主體地位,期末考試成績一般是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成為教與學的總結.課堂教學的優劣又是影響考試成績好壞的重要因素.如果從反映質量的相對穩定性來界定,把課堂教學過程看作動態過程因素,把作業、考試成績作為相對終結的靜態要素的話,那麼,動態的過程質量直接關係到靜態質量,靜態質量必然反映動態過程質量的優劣.重視終結的考試環節,為的是找出日常教學工作的得與失,探求過程質量的最最佳化渠道和方法.據此,可以毫不含糊地說:動態的過程質量的評價,是包括語文教學在內的各科教學質量評價的生命.語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學好語文是學好其他功課的基礎.“工具”使用得好不好,到具體語文實踐中方能見分曉.生活中,老百姓謔稱沒有口才的人是“茶壺裡煮餃子,有嘴倒(道)不出”,可見他未能真正掌握這個“工具”.要進行語文實踐,就會有時間、空間、方式方法和過程,就會是一個動態的學習質量的顯現.因此,單從考試成績上考察評價,不足以說明真正的語文水平的高低,只有從運用語言表達眼中所見、心中所想、所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來考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質量.這是將動態質量考慮進去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幼專的培養目標是造就合格的幼教師資.這個“合格”意義,除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體格素質外,還要懂得必要的教育學、兒童心理學知識和從事幼兒園教育的初步能力.“教”的能力,是語文水平的綜合展現,教學中的口頭表達能力很關鍵,必須透過語文必修課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得到訓練和培養(如課堂教學中的聽與說、說與講、演與練),最後在教學實踐這一重要環節中得到驗證和提高.師範學校的教師和學生,都是要吃開口飯的,一張嘴,把規範、優美的語言說出來,一支筆,把較好的文章寫出來,應該是學習語文的全部.再從幼專教學現狀來看,語文教材較淺,且沒有升學壓力.加上大學的教學觀念問題,學生的課業負擔相對較輕,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遠不如中學.不少學生又認為當一個“孩子王”容易,學習鬆鬆垮垮,不求上進.所以,幼專要想提高教學質量,除了要有一支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還必須有強有力的約束激勵機制.石家莊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幾年來著力探討建立“動態教學質量監督控制體系”,以求質量控制的規範化和有效性.重點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建立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以及教學常規,特別是學生的質量考核制度.如印發了《幼專學生基本功考核手冊》,並貼有照片,加蓋公章,每一項內容都有具備特長的教師負責考核,並確定了優秀和合格的指標.學生拿上《考核表》,隨時到主考老師處接受考核.認定合格者,老師簽名、蓋章,不合格者,想辦法提高.總之,要求在畢業前基本功考核全部合格,才予以畢業.在考試上,嚴格規範了出題制卷、組織考試、閱卷登分等一系列辦法,基本改變了過去任課老師自己出題,自己監考,自己閱卷登分的隨意封閉狀態.嚴格執行升留級制度.二是建立師生雙向質量監督制度.具體辦法是設立兩卡:一卡是《教師授課質量資訊卡》,每週由學生填寫報教務處,內容為:教師到課、授課質量、輔導、批改作業情況及教學建議;另一卡是《班級學習狀況資訊卡》,由任課老師填寫,定期向教導處彙報學生出勤情況、學習態度、學風及建議等內容.學校透過分析整理多渠道的教學資訊,形成理性認識,然後通報有關各方面,有效地把握住了質量動態.三是建立以主管校長牽頭,由科研處、教務處、教研組長和高階講師參加的“綜合教研組”,其職能是:定期研究教務系統管理職能和管理水平的發揮情況,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作出定性分析和質量評定,材料裝入個人業務檔案,作為教師獎勵、評職、晉升的主要依據.實踐證明,加強動態教學質量監控管理,會使整體教學機制進入正常、有效的執行動態.

  3構建縱、橫向質量評價網路

  縱向質量評價,指的是對在某個階段教學教學物件變化情況的評價.如一個班級,最初升入幼專時語文水平是一種什麼狀況,經過一學期或一年的學習又是什麼情況,三年畢業又達到了什麼程度.這個變化的程度和速度,是教學質量高低的.集中體現.石家莊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生主要來自河北省農村地區,中小學的教學質量普遍偏低,進入幼專一年級新生(初中畢業)的第一篇作文,大部分只有小學六年級的寫作水平,這就是說,經過初中三年的學習,寫作水平幾乎沒有任何提高.為此,教師在語文必修課上給予循序漸進的引導和練習,讓學生由寫眼前的一個物、一個景、一件事,到寫自己心中的奇思妙想、真知灼見;由學會觀察到學會表達方法,再到懂得不同文體的寫作規範,一步一個腳印地實踐,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三年內真正得到提高.橫向質量評價,指的是對某一階段教學各個要素指標方面的數量和質量評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效果是必修課質量評價的一級指標.除此之外,必修課的質量還反映在課堂教學之外的各個環節上,如教案、作業、學生各項基本功和能力,實習質量,甚至於參加教學工作後教學水平等等,不一而足.那麼,在具體操作中,先用靜態的教學指標考察教學的各個方面,然後把相對靜態的考核考試的等級、數值進行自身的縱向比較,則可看出質量的提高程度.這樣,縱、橫結合,使質量考核形成一個網路狀評價體系,評價結果會更加準確,全面.

  總之,把握幼專特點,準確反映語文必修課的整體質量,必須兼顧“教”與“學”的質量,做到使教師既教書又育人,學生真正學以致用,發展潛能.終結質量不能反映過程質量的全部,特別是幼專生要具備的聽說讀寫教五種能力,在考試中無法得到更多的體現,只有在動態的教學環節中,透過各種方式的考核,才能反映出來.所以,對幼專學生的質量評價必須使用考核和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對於個體和整體的縱、橫評價,則是考慮其他干擾因素(如教學管理水平、教學裝置、班級分配上的不均衡現象)在質量形成當中的影響,評價時應該有所反映.一個差生(或一個差班),在一個教師的帶動下,達到了比其他學生(或其他班)更高的發展程度,即使他在某一階段的橫向質量比較中不如其他人(或班),那我們認為這種教學質量實際是很高的.因此,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質量又是有無發展的質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