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 要:隨著現代資訊科技的發展,計算機這種媒體以其生動的影象、聲音等多媒體效果已越來越受到各學科教師的歡迎。傳統的教學強調教師講的作用,在課堂上利用的媒體也多是粉筆、黑板和幻燈,教學過程顯得非常單調;而運用多媒體資訊科技進行教學,可使學生手、腦、眼、耳並用,使學生有新穎感、驚奇感、獨特感、直觀感,能喚起學生的“情緒”和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創新 ;激發;資訊素養
以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為代表的資訊科技,已逐步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正日新月異的改變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工作與學習方式。教育作為全社會的一個重要領域,當然也不例外,最令人矚目的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而對於數學,面對21世紀的挑戰,學生數學方面發展的願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就是現代資訊科技與新的數學課程理念的融合,現代資訊科技為數學教學改革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營造了新的數學學習環境。
《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資訊科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目前,現代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已成為一個熱點問題。因此,作為教育的內容及方式也必須隨著改變,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也就顯得尤為重要,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巧設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各種教具、學具、投影、電影、錄影、錄音等媒體,集光、形、色於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能夠直接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徹底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利用情境調動學生的潛能,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合,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在匯入新課時運用一個動畫講授一個故事,提一個問題,設定懸念,創設新奇的問題情境,這樣會激起學生積極探究新知識的心理。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因此,考慮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是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常思索的問題。而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難題。例如在直線、射線、線段的判斷中,學生對“線”的特徵雖然瞭解,但應用於上把握不定。
我們在設計課件這一部分時,採用動畫顯示直線、射線和線段。例如,可以使線段自左飛入,然後按動畫疊放次序播放,射線是線段基礎上一端的無限處長及把線段兩端處長得到直線,這種在原有圖形基礎上的動畫展示過程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到線間的對應關係,加深了對“線”的特徵的掌握。增加問題情景設計,激起課堂高潮
二.運用多媒體把抽象轉化為直觀
初中數學中有許多較為抽象的概念,如線上段的垂直平分線、角平分線概念教學過程中,可以用FLASH動畫的形式將線段的垂直平分線、角平分錢表示出來,以體現垂直平分線和用平分線的特點;又比如,學生在理解三角函式值與角的關係時,可以把三角函式值和角的關係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設計成因果互動的形式;學生在理解圓中角的相互關係時,我們可以用動畫的`形式變換角的頂點、角的邊與圓的相對位置關係,讓學生從運動的角度去理解圓心角、圓周角、弦切角與圓的位置關係以及這些角之間的相互聯絡。多媒體豐富的表現形式能使抽象的數學概念變為學生容易接受的直觀形式。
三、再現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猜想結論,發現定理和結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應用資訊科技教學,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靜為動,動靜結合,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而且使學生學得主動,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當學生思維受阻或反思的時候,利用資訊科技可以模擬知識的形成過程和展示知識的結構,變抽象為具體,化腐朽為神奇,特別是在學生“頓悟”的一剎那對思維的發展最有效。利用資訊科技為學生提供一個實驗平臺,供其實踐操作、探索、發現。
例如: 講“弦切角定理”時,利用幾何畫板做如下設計,可展示過程,以發現規律。
首先,可用電腦演示:當弦切角一邊經過圓心時,
(1)弦切角是多少度,為什麼?
(2)∠CAB所夾的弧所對的圓周角∠D是多少度?為什麼?
(3)此時,弦切角與它所夾弧所對的圓周角有什麼關係?
透過實驗,學生不難發現,它們都是直角。
接著,教師繼續演示並提問:以A點為端點,旋轉AC邊,使弦切角增大或減少,觀察它與所夾弧所對的圓周角間的關係,引導學生猜想:弦切角等於它所夾弧所對的圓周角,最後給出證明。這一展現過程,給學生以充分的探究空間,使學生不僅值得發現過程,而且領會到規律成立的依據,使認識進入一個又一個嶄新的高度。
四、利用計算機進行數學實驗教學
著名的數學家、數學教育家G.波利亞總結出了數學學習過程的三條原則,其中第一條是“主動學習”,認為“學習過程是積極的……自己頭腦不活動起來,是很難學到什麼東西的”。學習透過“做數學”來學習數學,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觀察、實驗去獲得感性認識,有利於學生以一個研究者的姿態,在“實驗空間”中觀察現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數學情感。
過去數學教學中的測量、手工操作、製作模型、實物或教具演示等形式就是數學實驗的形式,只不過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定理,以演示實驗、驗證結論為主要目的,很少用來進行探索、發現、解決問題。而現代數學實驗主要是以計算機數學軟體的應用為平臺,結合數學模型,模擬實驗環境進行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整個實驗過程中強調學生的實踐與活動,學生可以採用不同的實驗程式,設計不同的實驗步驟。
現代數學實驗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因而是一種新型的數學教學模式。數學實驗教學模式,通常由教師(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明確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計算機提供的數學技術的支援下做教學實驗,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或者組織全班討論,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實驗過程中,依靠實驗工具,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究、解決問題,從中獲得數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驗、情感體驗,產生成就感,進而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利用計算機進行數學實驗教學,不僅是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而且也為計算機教學的開展提升了層次。引進數學實驗以後,數學教學可以創設一種“問題──實驗──交流──猜想──驗證”的新模式。數學教學採取何種模式,從某種程度上取決於數學教育的目的,而這又與教學的現狀、社會對數學的需求密切相關。知識經濟時代對創新人才的需求與數學教育中忽視學生創造效能力培養的矛盾日益凸顯。在教學中倡導研究性學習,引進數學實驗,以及由此引發的教學模式的變革,與當前社會對數學教育的需求是一致的。
例如,利用軟體“幾何畫板”(或“MATH-CAD”等其他軟體)在課本中習題“一條長度為2的線段AB,端點在座標軸上運動。從座標原點向AB引垂線,垂足為M,求垂足M的軌跡”時,首先在螢幕上給出動態演示,接著一步一步地啟發學生匯出動點M軌跡的極座標方程P=sin2θ,並在螢幕上顯示出它代表的四葉玫瑰線,然後啟發引導學生猜猜看極座標方移P=sinnθ表示的曲線是什麼形狀?學生利用計算機又可以自由地做實驗,鍵入不同的n值,各種美麗的花瓣便出現在螢幕上。這時學生們興奮極了,實驗出現了原來未預料到的結果。但是當n=0.1,0.5,1.5,3.7…時,螢幕出現了並非花瓣的曲線──產生了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是傳統的方式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生活因網路而變得精彩,學習因資訊科技而更輕鬆。資訊科技給數學教學注入旺盛的活力,隨著網路教學平臺的建立,必將推動小學教育改革的程序。只有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現代教育觀念,提高教師使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資訊能力的學生,實現培養會終身學習的人才。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應是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以豐富的資訊資源為基礎,以現代資訊科技為支撐,透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討,主動創新,獲得知識技能上的提高,滿足興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數學素質和資訊素養。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相信只要我們大家共同為之去努力、去開發、去研究的話,數學教學的明天會更加輝煌、更加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