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論文

關於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論文

  摘要: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釋出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政策,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此後,一系列對外匯制度的改革的策略相繼出臺。本文透過對我國外匯體制改革的程序和商業銀行面臨的外匯風險進行分析,提出對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體制改革;風險;外匯管理

  一、我國外匯體制的改革

  從建國到現在,隨著外匯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國外匯市場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對商業銀行的外匯經營管理活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我國沒有自由交易的公開外匯市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後到1994年,是外匯調劑市場與官方外匯市場並存的階段。此階段實行外匯調劑制度,允許外匯留成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將外匯轉讓給需要用匯的單位來調劑餘缺,商業銀行依然遊離在外匯市場之外,不參與外匯市場交易活動。1994年我國進行外匯體制改革,建立了銀行間外匯市場,從此商業銀行以市場參與者的身份進入外匯市場。商業銀行為企業辦理結售匯業務後,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進行外匯頭寸餘缺調劑。此時商業銀行完全是被迫進場交易,其行為從屬於政府在經常專案開放情況下穩定匯率的目標,具有政策性業務的意義,匯率變動的風險完全由我國中央銀行承擔。

  隨著我國對外經濟的發展,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結售匯體制也逐步從強制結售匯向意願結售匯轉變,外匯市場逐步活躍,商業銀行與企業的匯率風險隨之暴露。針對這種狀況,2003年外匯市場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推出遠期結售匯業務、延長外匯市場交易時間、允許銀行進行雙向交易、增加歐元交易品種。伴隨著外匯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逐步擺脫作為政府實行經濟政策工具的角色,從自身業務發展需要出發,積極主動地參與外匯市場交易,以便規避風險、獲取收益。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人民幣利率市場化與自由兌換程序的加快,2005年,我國外匯管理部門對外匯交易市場和匯率形成機制又進行了一系列改革:5月,外匯市場做市商制度啟動;7月,匯率形成機制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8月,遠期結售匯範圍擴大,允許銀行對客戶辦理不涉及利率互換的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可以預見,隨著我國向靈活匯率制度轉變,外匯交易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必將進一步擴大,逐步與國際金融市場融合,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也勢必與外匯市場的聯絡越來越緊密。特別是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對我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影響深遠。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調整後,匯率的波動幅度比過去增大,變動頻率比過去加快。

  二、商業銀行面臨的.外匯風險

  1.商業銀行匯率風險及其成因

  匯率風險指在一定時期內由於匯率變化導致的經濟主體資產、負債和收益的不確定性。各國國內的政治、經濟因素是引起外匯市場供求變化,造成匯率變動的最根本原因。商業銀行匯率風險主要是由於匯率波動的時間差、地區差以及幣種和期限結構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匯率的波動導致商業銀行持有外匯頭寸的價值發生變化,形成商業銀行匯率風險。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分為交易風險、折算風險和經濟風險三種類型。

  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產生的兩個來源是持有外幣資產負債和進行外匯交易:①隨著國際經濟和貿易往來的迅速發展,提供更多的外幣融資服務使得銀行持有更多外幣資產和負債。②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外匯交易日益成為一個主要的交易品種,銀行根據外幣價格的變化進行投機以獲利,使商業銀行成為外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為客戶提供外匯服務和在外匯市場上投機都使得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均產生外匯頭寸。隨著匯率的變化,該頭寸的價值發生相應變化,造成銀行收益的不確定,表現為匯率風險。

  2.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所面臨匯率風險的表現形式

  (1)資產負債的匯率敞口風險。我國企業對外匯需求不斷增加,但我國商業銀行外匯資金來源卻沒有相對增加,外匯資金供應緊張,造成商業銀行向主管部門申請人民幣購買外匯以發放外匯貸款的現象,這會導致外匯資產與人民幣負債之間的敞口風險。

  (2)引入OTC交易方式後,商業銀行結售匯等中間業務匯率風險增加,可能出現平盤價低於對客戶結算價的情況。

  (3)遠期結售匯業務等外匯衍生產品給國內銀行帶來更多風險。

  (4)匯率的變動也給商業銀行外匯資本金帶來風險。由國家透過外匯儲備注資、透過境外上市或引進戰略投資者融資形成的外匯資本金容易受匯率波動的影響,造成折算成人民幣後的資本數量發生變動,從而影響資本充足率。3.對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的衡量

  對匯率風險的衡量應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確定風險敞口,然後衡量在受險時期內匯率發生非預期變動的機率和方差。匯率風險敞口需要確定受險貨幣、金額和時間。銀行所持有的每一種外幣的淨受險頭寸=外匯資產-外匯負債+買入外匯-賣出外匯=外匯淨資產+淨外匯買入頭寸。受險時間內未預期到的匯率變動的機率反映了匯率風險的大小,方差反映了匯率波動範圍的大小。在一個較長時間和相對穩定的經濟環境下,銀行在匯率風險中的損失有一個較為穩定的機率。匯率波動方差的大小決定了產生經濟損失的程度。商業銀行對匯率的預測可以採用基礎因素分析、技術分析、模型預測以及主觀分析等方法。在確定風險敞口和匯率變動的機率和方差後,可以衡量出商業銀行在匯率風險中外匯敞口潛在的損失,即等於淨受險頭寸與匯率波動機率的乘積。另外,對於外匯風險的衡量存在各種計量方法,如缺口分析、久期分析、外匯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以及VAR方法等。

  三、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

  1.匯率風險管理的原則

  (1)外匯風險管理服從銀行經營的總體目標。一般商業銀行的目標表現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外匯風險管理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並固定未來的收益,避免匯率波動的影響。在外匯風險管理中,收益最大化目標要求商業銀行對外匯風險報酬、風險損失和管理成本做出精確的核算並進行比較,以此為依據確定具體的風險管理方法。

  (2)商業銀行在外匯交易中要對交易的幣種進行管理,一般選擇較為熟悉的有完善歷史資料的貨幣、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與原有債權債務相匹配的貨幣,或者加列貨幣保值條款。

  (3)管理多樣化原則。外匯風險的成因、管理方法和成本多種多樣,所以對不同外匯風險的管理措施應具體分析,選擇最適合的管理方法。同時,要注意防止由於考慮不周全而產生的操作風險。

  2.匯率風險管理的方法

  商業銀行對於匯率風險管理方法可以透過兩種渠道:①表內套期保值,不分別考慮即期交易和遠期交易的損益,調整外匯風險敞口為零,來消除外匯風險影響。但是表內套期保值成本較高,同時透過對資產負債的調整會對整個機構的運營產生影響。②表外套期保值,利用遠期外匯合約、期貨合約、貨幣期權、掉期、貨幣互換等表外工具建立外匯衍生交易頭寸,使其方向與表內風險相反,規模相等來消除外匯風險影響。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金融衍生產品的不斷豐富,由於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成本優勢和更大的靈活性,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匯率風險管理開始成為重要方法。

  3.我國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建議

  (1)加強對外匯風險的重視,加強銀行董事會和高階管理層監控外匯風險的意識,普及外匯風險監管知識技能,重視和培養外匯專業人才。

  (2)OTC交易方式的引入改變了以往撮合方式中外匯交易中心承擔信用風險的情況,增加了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因此,詢價交易中做市商銀行應加快交易系統、資訊系統、風險管理系統建設,同時商業銀行應加強對交易對手的授信管理,定期對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進行重估。

  (3)匯率波動的頻繁以及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使客戶的匯率風險增加,貸款企業信用風險加大,所以商業銀行應把外匯交易涉及的客戶信用風險納入企業法人統一授信管理。

  (4)衍生產品的風險不在自身,而是來自操作運營。由於衍生工具是零和遊戲,風險複雜性高、隱蔽性大、計量難度大、破壞性大,所以商業銀行應當特別重視外匯交易中的操作風險,應當不斷完善管理政策和程式,注重規則的實施,對於即使產生了收益的違規操作也加以嚴肅處罰。加強外匯交易的限額管理,建立超限額預警機制,對未經批准的超限額交易進行相應處理。

  (5)完善商業銀行的部門和結構。建立與外匯業務經營部門相互獨立的外匯風險管理和控制部門;加強外匯風險審計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審計方法、配備具有外匯專業知識的審計人員。

  (6)銀監會加強對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的外部監管,制定銀行在交易前準備、交易實現、確認、軋差、結算、往來賬核對、財務控制等交易流程上應遵循的規定,減少商業銀行間的惡性競爭。

  參考文獻

  [1]何飛平,新匯率制度下的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J],商業時代,2006年20期.

  [2]劉傑,淺談我國外匯體制改革與商業銀行外匯風險管理[J],科技創業月刊,2007年1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