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詞語教學解義十法論文

低年級詞語教學解義十法論文

  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對詞語的正確理解有利於感受、理解課文內容,也有利於積累書面語言。《課標》在第一學段教學目標中明確提出,“藉助圖畫閱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其實,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遠不止以上提及的幾種。通常的方法有:

  多感官參與理解:寫話、習作常常是親身經歷、親自體驗方能寫出真情實感,理解詞語也不例外。對於一些較為抽象的詞語,通常可以引導學生多感官參與。如,《稱讚》一文中的“粗糙”,可以找一塊表面不平滑的木板,讓學生仔細看一看,動手摸一摸,再想一想用這樣的板子做成的凳子看上去感覺怎樣,“粗糙”一詞就在學生的腦中形象化了。而這個詞語的理解,又有助於學生體會刺蝟對小獾充滿真誠的鼓勵,從而感悟“稱讚為夥伴帶來自信”的課文主旨,一舉多得。

  藉助畫圖理解: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於一些離他們生活經驗較遠的詞語,一般可藉助畫圖來理解。如,《坐井觀天》中的“井沿”,《葡萄溝》中的'“梯田”等,均可在教學時幾筆勾勒出具體的形象幫助理解。

  比較辨析理解:教學中常常遇到字形、詞義較為接近的詞語,一般可藉助字形辨析來理解詞語。如,《紙船和風箏》一文中,在第七自然段先後出現了“漂流”“飄蕩”兩個詞語,教師可手拿兩張詞卡,提示學生仔細觀察兩個“piāo”字的字形,想一想哪張詞卡應該貼在空中的風箏旁,哪一張又該貼在水中的紙船旁?藉助部首比較,可輕鬆地突破難點。

  聯絡生活實際理解:這是理解詞語最常用的方法。如,《藍樹葉》一文中“吞吞吐吐”的理解,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是否有過這樣說話的經歷。學生提到自己做了錯事時,面對老師的追問會吞吞吐吐;還提到在不情願做什麼事時,也會這樣說。最終明白,林園園這樣說話是因為她不願意把綠鉛筆借給李麗。

  分解字義理解:有些詞語的意思就是單字字意的組合,可採用分解字義的辦法來理解。如“自信”就是相信自己,“勤儉”就是勤勞節儉,“疲勞”就是疲乏勞累“,川流不息”就是河水流動不停等。

  聯絡上下文理解:這也是理解詞語最常用的方法。低年級課文篇幅不長,一般來說,詞語或聯絡上文,或聯絡下文即可理解;有一些較難理解的詞語,也需要學生聯前想後。如,《愛迪生救媽媽》文中“恍然大悟”一詞,就需要聯絡前文領悟:爸爸是看到愛迪生和小夥伴用鏡子聚光,才一下子明白過來;還需要聯絡課文結尾,感悟愛迪生救媽媽的智慧。

  結合做動作理解: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充分“動”起來,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表演一遍,可以加深對重點詞句的準確把握。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表達各種動物尾巴活動的動作:搖、甩、擺,可以讓學生用身體語言活靈活現地表演。再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文中“簇擁”的理解,可請幾個孩子上臺緊緊地圍著老師,來感受文中鈴蘭花簇擁野薔薇的畫面。

  換詞理解:有些詞透過找意義相近的詞語很容易理解。如“興奮”“稱讚”“驕傲”等,均可用換詞的方法來理解。

  創設情境體驗理解:有些詞語在隨文學習的過程中,可創設情境,在體驗中具化詞語。如,《從現在開始》中的“議論紛紛”,就可創設體驗情境:小動物們,貓頭鷹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白天休息,晚上做事!你們有什麼想法快互相說出來吧!(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分別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及時點撥:小動物們,你們剛才就是在“議論紛紛”。

  藉助經驗理解: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有些詞語很難說出它的意思,卻可以找到與它相匹配的事物。如,“鮮豔”一詞,很難用“明亮而豔麗”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但卻可以引導學生藉助他的生活經驗: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鮮豔的事物?可能是盛開的鮮花,可能是顏色豔麗的衣服,可能是迎風的彩旗等等。當抽象的詞語與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起聯絡時,它就變得形象、生動、可感了。

  課堂教學中,只要我們堅持“以生為本”,善於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還能創造出更多有利於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