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再工業化對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借鑑

美國再工業化對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借鑑

  [摘要]為度過金融危機,迴歸實體經濟,美國在經濟上推行再工業化戰略。而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結構也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美國再工業化會對中國製造業企業產生深遠的影響,併為我們帶來較好的借鑑意義。本文透過分析再工業化戰略的演變歷程和實質,並結合美國再工業化的相關措施,為中國製造業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再工業化;製造業;借鑑;措施

  一、美國再工業化

  (一)演變歷程

  再工業化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韋伯斯曾明確給出對再工業化的解釋:“透過政府幫助實現舊工業部門的復興並鼓勵新興工業部門的發展”。之後,不斷有學者結合時代特徵對“再工業化”進行闡述。羅伊羅斯維爾和成特傑格維爾德提出“發展具有知識密集、高附加值、高科技特徵的產業是轉型的關鍵。”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開始出現製造業淪為“夕陽產業”的現象。據此,Amitai Etzioni提出過要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是這個建議在當時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20多年後,一場由於虛擬經濟過度膨脹引發的金融危機嚴重挫傷了美國經濟的發展。2009年底,美國政府正式啟動“再工業化”戰略,希望透過發展國內製造業和促進出口,迴歸實體經濟,避免產業空心化。

  (二)實質

  2009年4月奧巴馬在華盛頓喬治敦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提到了“巖上之屋”一詞。他引述《聖經》中的比喻說,建在沙上的房子會倒掉,建在岩石上的房屋依然屹立。而這個牢固的岩石,就是製造業;重建房屋,就是進行再工業化。美國政府表示不會在國內發展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由此可見,美國的“再工業化”不是產業的跳躍或者是歷史的倒退。“再工業化”已經超越了以往的範疇,它將結合次貸危機後美國時代背景,在恢復傳統工業發展的'基礎上,將戰略定位在高階技術的製造業領域;以科技和模式創新為切入點,重點發展資訊科技、生物科技、空間技術等產業。簡而言之,就是以高新技術為依託,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新興產業,實質上是一場產業革命。

  二、對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借鑑

  美國實行再工業化不僅會對我國製造業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作為全球產業發展潮流的領軍者,其實行的戰略走向也具有深刻的意義。因此我們將借鑑美國再工業化以來的措施,結合中國製造業自身特點,對製造業企業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一)重視製造業的價值,積極把握國家戰略

  製造業是國家的經濟命脈,但近年來,“去工業化”已經成為常態,尤其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然而金融危機的爆發又促使他們重新重視製造業,推行再工業化。美國積極透過立法振興製造業,如《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製造業促進法案》等,這不僅可以重塑製造業的優勢地位,還全面加強了對虛擬經濟的監管。我國鼓勵並支援產業轉型,因此製造業企業要把握國家的發展戰略,利用有利政策推動企業的改革,將戰略機遇轉化為企業的內部優勢。

  (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吸收可用人才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美國在自主創新能力上具有一貫的優勢,這與他們的企業科研投入、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都是息息相關的。美國在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下,財政出現危機,仍保持相當高的科研投入,在2009年推出的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其中800億美元用於科研、教育等重點領域。2011年奧巴馬政府推出了“高階製造合作伙伴”計劃,吸收了眾多優秀的科技人才。由此可見,中國製造業企業必須要重視對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一方面,企業必須加大科研費用的投入,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克,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產業創新為發展重點。另一方面,要培養高素質人才,最佳化人才隊伍建設,以適應製造業的轉型需求。

  (三)走新能源發展道路,解決資源環境問題

  能源緊缺、價格攀升、環境汙染問題不容忽視。美國將發展綠色能源作為再工業化的重點之一,在新能源計劃中,投入1500億美元資助新能源開發研究,積極推廣環保清潔的生產技術並多元化使用資源。而對於我國的製造業企業,資源環境問題則更為嚴峻。因此,企業應格外注重發展迴圈經濟,推進節能減排,提高資源利用水平,統籌企業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以低排放、低能耗為基礎進行了綠色生產。

  (四)儘快實現產業融合,發展製造服務業

  產業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尤其是開始出現以服務為主題、與工業生產聯絡密切的製造服務業的發展,不僅在改變服務業的結構,而且推動了製造業的提升。產業融合在突破原有的產業邊界的基礎上,能為企業擴大規模和開發產品提供巨大的商機,形成開放性的產融體系和跨產業的優勢。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製造業企業必須化被動為主動,從“競爭導向”轉化為“消費者導向”,建立相關企業文化、制度和流程。特別關注消費者現實和潛在需求,實現產品與服務的完美融合,才能為產業鏈增值。

  (五)扶持先進製造業,把握時代發展機遇

  奧巴馬政府將發展先進製造業作為戰略核心,如奈米技術、生物製造,微電子研發等新興產業,以實現智慧化和高階化。我國製造業也應發揮學習效應,推動先進製造業的發展。而美國的再工業戰略所掀起的新一輪的產業革命,也是全球經濟格局和產業分工的重要調整階段。企業應加強對新興製造業形態的跟蹤研究,結合優勢尋找突破點,緊跟時代潮流,把握國際合作機遇;同時貫徹國家“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利用相對穩定的對外開放環境,巧妙運用WTO規則,積極應對頻繁出現的貿易摩擦,保護自身權益。

  參考文獻:

  [1]楊書群.“再工業化”背景下的中國製造業發展策略分析[J].實事求是,2014,(2):4245

  [2]姚海琳.西方國家“再工業化”浪潮:解讀與啟示[J].經濟問題探索,2012,(8):165171

  [3]蔡勇志.“再工業化”背景下中國產業轉型的思考[J].發展研究,2013,(11):6165

  [4]廖崢嶸.美國“再工業化”程序及其影響[J].國際研究參考,2013,(7):1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