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圓融的閱讀教學設計智慧論文

追求圓融的閱讀教學設計智慧論文

  一、關於“教學設計的圓融”

  圓融,即圓滿融通之意。于丹的一番話,能形象說明“圓融”的內涵:小時候的歲月是一張白紙,我們學著在紙裡畫格子,畫七等分,圓圓的。塗上燦爛的紅色,塗上燦爛的綠色,最後是赤橙黃綠青藍紫都塗滿了。這時,中間用一支筆撐著,用手“譁”地旋轉起來,最後看到的是白色。堆積所有的生命色彩,但終於要有生動的圓心,讓你融為一種最透徹的白色。這不是一種蒼白,而是所有的生動融入起來,成為你最生動的生命狀態。

  于丹嚮往的“最生動的生命狀態”,就是一種“圓融”的境界。這種“圓融”的.境界,同樣應該成為我們教學的追求。不僅體現在課堂,也體現在設計。

  教學設計是一種系統方法。系統論的基本觀點是,在廣闊的時空裡,任何事物或現象都是相互聯絡、作用的若干因素按照一定結構方案結合在一起,並與外部環境發生某種聯絡的有機整體。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涉及到文字本身、學生實際、教師等因素,如何協調三者關係,使之成為關聯的有機整體,需要圓融的智慧。單就文字本身,作者思想、文字背景、編者意圖、教者的個性解讀如何達成和諧的有機整體,也需要圓融的智慧。

  從智慧本身看,智慧是“個體對世界、他人、自己的博大圓融的理解。”(鄧友超)只有當這種理解達到博大圓融,才能稱之為智慧。境界愈高,就愈能從容,愈能變通,愈能圓滿。

  總之,圓融的教學設計,關鍵在於處理設計各要素的關係,使其和諧圓滿。而事物總是在矛盾中發展的。正如老子所云“有無相生、音聲相合、高下相傾、長短相較”。故,一個圓融的教學設計,就是要善於在矛盾的對立、統一中,去建構和諧的整體。

  二、例談如何達成“教學設計的圓融”

  1.上圓下方:板塊建構,和諧成圓

  古人縫補衣服,先要拿竹弓固定衣服,然後分出經緯,界出地子,再依本衣之紋來回織補。教學設計亦如織補。先要固定支點,即定好目標,然後分出經緯,勾勒課堂的大致框架,再進行精雕細琢。基於此,我認為一個智慧的教學設計,首先應該建構一種“上圓下方”的教學結構。所謂“規矩方圓”就是一種“圓融”的境界。教學設計的“方圓”,我理解成一種“整體”和“部分”的融通的關係。從整體上講,一個完整的課,體現為一種整體的“圓”,而具體的落實,更多地體現為板塊結構的方。方圓之間如何圓融,表現為教師、學生、教本合理、有機、和諧的相互交叉運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