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努力探索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的論文

關於努力探索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的論文

  解決我區農民收入問題是一篇大文章,必須要有新思路。既要大力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又要在農業外部尋求增收途徑;既要全方位開闢農民就業和增收的渠道和領域,又要因地制宜,實行分類指導,抓好各個區域農民增收;既要從當前出發採取能儘快見效的具體增收措施,又要著眼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治本之策。

  為把農民增收致富工作落到實處,要針對我區城郊型經濟近、中、遠郊的特點,依託資源優勢,對三個區域的生產要素進行重新整合,合理配置資源,形成由近至遠梯次發展格局,構築具有區域特色的新的發展模式,紮實推進農民增收致富程序。

  一、近郊經濟區域

  1、走合資入股、聯合開發的道路。當有徵佔地專案時,村裡既要顧全經濟發展的大局,又要立足長遠,考慮村民的長久生計,要全力尋找開發商和農民利益的平衡點。可以採取村裡出資或村裡和農民以土地入股,聯合開發,共同經營的辦法;也可以採取分部開發的辦法,即開發商承建專案的主體建築,村裡承建輔助建築,然後按照合資或土地入股份額分利;此外,村裡還可以開發與主體專案相配套的其它專案,或承擔社會化服務部分,負責所開發專案、小區、農貿市場的供水、供電、供熱、維修、養護、環衛、綠化等物業管理工作,與開發商建立長久的一榮俱榮的利益共同體,以此全部或部分安排失地農民就業。宗旨是在一個專案開發中和今後執行管理中,村裡有收益,農民有活幹,有錢掙。在開發中,農民得到的最好不是一次性補償,而是部分門市房、商貿攤位、住宅樓的永久使用權,這樣,農民可以自我經營或對外出租,以獲得永久、穩定的收入。

  2、走村集體獨資開發的道路。近郊村在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後,有經濟實力搞資本擴張和開發。但必須具有較強的超前意識,要認識到近郊村最終要退出一產,現在要立足大力發展

  3、走村級組織股份制公司化的道路。我區一些沒有了常規農業的村成立了在村委會直接領導下的公司,但現行的村級組織從事現代高度社會化的經營活動,存在著政企不分、責權不明、法律約束力不強等弊端,很難與市場對接,更談不上與入世後的國際市場接軌。因此,我們必須超前思維,用新的思維方式探索村級組織新的實現形式和股份制運營模式,在新形勢下繼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可以成立由全體村民共同入股的股份制公司,最大限度地保留集體股,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堅持入股自願、民主管理、按股分紅的原則,使全體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發展道路。具體操作思路是:首先對集體資產進行清產核資,清實、核准,再以土地資源、集體積累及農民個人相關條件為依據,將集體資產量化給村民,使村民都成為股東,在此基礎上選舉產生董事會、監事會。農民也可以以資金、實物、技術、品牌、土地使用權等入股,由公司發放股份證書作為股東的股權憑證,股東憑其股份享受權益、分擔風險,集體股的股權歸村民集體所有。公司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前集體經濟普遍存在“產權模糊”的問題,改變了集體財產的決策權和經營權掌握在少數幹部手中,缺乏必要的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機制的狀況,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少數人說了算而造成的決策失誤和集體資產流失。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方式和村委會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從單純的`招商引資、建民房向辦實體轉移;從粗放型的自我管理,向聘請專業人員協助管理方向轉移;從運作有形資產向運作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並舉轉移。我們認為,在完成了資本初始積累的近郊村社,建立產權明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股份制有限公司,是必要和可行的。這樣可以把全體村民綁在一起,使公司的興衰與農民個人利益息息相關,形成人人關心支援公司發展、人人研究謀劃公司發展的良好局面。朱雀山開發區孟佳村正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我們希望孟佳村能夠為近郊村農村集體經濟和失地農民探索出新的出路,加速完成農民向市民、工人、商人身份的轉變,促進“三農”裂變,推進我區工業化、城市化和人口非農化程序。

  二、中郊經濟區域

  1、走土地流轉、規模經營的路子。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實際需求,可以將土地承包30年政策與搞活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和規模經營模式這三者有機地“嫁接”為一體,構築起一個有利於農村經濟發展的平臺。不僅能夠用足用活政策,也為確保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和規模經營模式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操作思路是:在堅持土地所有權不變、承包關係不變和農民自願的前提下,透過政府引導,政策鼓勵,區別情況,實行反租倒包、承包經營、租賃經營和委託代耕等新形式,引導農民把土地向農機大戶和種田能手集中。從而,促進土地的合理流轉,使離開土地的農民,能全身心地投身到畜牧業和第

  二、三產業中,實現生產要素的最佳化組合。兩村已經有40餘戶有一定技術的農戶,把承包的土地全部租給他人耕種,自己出去當老闆或為老闆打工,從事建築、運輸、鋁合金門窗加工及其它非農業生產。這樣做既實現了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降低了生產成本,又可使出去的農民安心在外,開闢新的戰場,佔領新的市場,達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2、加快發展觀光農業。觀光農業是在現代農業的基礎上,集合現代農業建設的實踐經驗,為迎合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情趣變化的需要而提出的。觀光農業應以區域優勢為基礎,融直接效益與觀賞效益、長遠效益與社會效益於一體的現代農業新體系。觀光農業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有著豐厚的社會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決溫飽之後,人們對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趨多樣,這是觀光農業發展的主要基礎。與此同時,節假日的增多,雙休日的實行,為人們外出休閒、觀光旅遊提供了大量的時間。從人們旅遊情趣多向性來看,追求田園式的生活情趣是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向。而現實中,這樣的景點場所顯得相對匱乏,這就為觀光農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市場。我區豐富的山水資源和多樣的農業資源,為觀光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有較好自然山水和田園風光的村社,都要認真研究觀光農業的發展,村與村、社與社還可以搞聯合開發和建設具有農家特色的各類建築,使自己的村社成為人們品嚐綠色食品、農家飯菜、觀賞田園風光、享受自然情趣的好去處,實現觀光農業的直接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及示範觀賞目標。

  3、大力發展都市農業。要瞄準人們對農產品新的需求,發展安全、健康的精品農業、綠色農業。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在追求產品綠色、無公害的同時追求多樣化。要建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搞好南菜北種,野菜家種,反季生產。

  三、遠郊經濟區域

  遠郊共有22個村,29,688人,9,743個勞動力,4,617公頃耕地。這一區域的優勢是工業汙染輕、土地資源、林業資源豐富,劣勢是遠離城區,受城市經濟輻射弱,傳統農業觀念和常規農業方式占主導地位。這個區域要加快發展,必須在思想意識上進行一場革命,首先一定要明確農業的增收在農業之外的道理。

  1、依託資源優勢,拓展發展思路。各村要分析透村情,研究清楚本村到底有什麼資源優勢,並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開發。

  2、抓好畜禽產品改良,發展精品畜牧業。我國畜產品價格比國際市場平均低30%至50%,畜牧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也是我區的優勢產業,僅旺起鎮就有黃牛20,000頭,但由於粗放散養,造成品種不優,市場競爭力不強。因此,必須下功夫引導農民逐步變散養為圈養,大力發展肉牛、奶牛、肉羊等食草型畜禽,不斷提高畜禽產品質量,加快與國際市場的質量標準接軌,進一步增強這個重點產業的帶動能力,擴大輻射面積,把遠郊經濟區域建成優質肉牛、奶牛、肉羊生產基地,促進畜牧業向專業化、集約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

  3、改造傳統農業。我們的農業和發達地區比相差10至15年。如果不對傳統農業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就將永遠落在發達地區的後面。我們要堅決擯棄小農意識和傳統農業思想,跳出傳統農業的圈子謀劃農業,敢於改造現有農業常規做法和傳統習慣,敢試敢冒,逐步改變傳統農業主導型的現狀,把我區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定在“三精四化”上,即大力發展精準農業、精品畜牧業、精細農產品加工業,為發展外向型、創匯型農業做全面準備,推進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產業化程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