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的分析精選論文
網際網路的分析精選論文
一、網際網路金融定義
目前,對網際網路金融的定義尚未統一。中投公司對網際網路金融的定義為:在這種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場資訊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銀行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達到與現在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並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從狹義的金融角度來看,網際網路金融應該定義在跟貨幣的信用化流通相關層面,也就是資金融通依託網際網路來實現的業務模式都可以稱之為網際網路金融;從廣義上來說,理論上任何涉及到廣義金融的網際網路應用,都應該是網際網路金融,包括但不限於為第三方支付、網路貸款、眾籌、線上理財、線上金融產品銷售、金融中介、金融電子商務等。
二、網際網路金融特徵
1.金融服務基於大資料應用。
資料一直是資訊時代的象徵。大資料可以促進高頻交易、社交情緒分析和信貸風險分析。無論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哪種業務模式與產品設計無不體現對大資料的合理運用。
2.金融服務趨向長尾化。
從目前的餘額寶等業務來看,更多的客戶是“草根階層”,這一點與銀行的金融服務偏向“二八定律”裡的2%客戶不同。網際網路金融面對的小微客戶的金融需求既小額又個性化,在傳統商業銀行體系裡往往得不到滿足,而網際網路金融在服務客戶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可以高效地解決使用者的個性化需求。大資料金融、網貸、眾籌等網際網路金融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融資需求,其中網貸及眾籌還滿足了一部分客戶的投資理財需求。
3.金融服務高效、便捷化。
網際網路金融帶來了全新的渠道,為客戶提供方便、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極大地提高現有金融體系的效率。網際網路金融門戶的“搜尋+比價”帶來的金融產品服務讓信貸從複雜變得簡單。
4.金融服務低成本化。
網際網路金融的低成本化特點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交易成本上,與傳統商業銀行對客戶資訊調查不同,網際網路金融利用大資料和資訊流能夠快速低成本的實現金融信貸的操作管理;另一方面是服務成本上,網際網路金融降低了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網際網路金融的產品組合更加靈活,讓客戶的選擇更加貼近實際需求,此外第三方支付的結算成本大大降低、眾籌模式開拓了低成本的新融資渠道。網際網路金融讓客戶以更低成本搜尋比價更多優質的金融服務產品。
三、國內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狀況
2011年網際網路金融處於孕育狀態,2012年是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元年,2013年為網際網路金融大爆發時期。
1.各種模式競相發展。
近年來,國內以第三方支付、網路貸款平臺和眾籌平臺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異軍突起,各種模式競相發展,迅速改變金融業面貌,成為金融創新的主力軍。截至2013年7月份,央行已發放25張第三方支付牌照。自此,第三方支付行業進入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也日漸成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發展的一種重要形態。據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為12.9萬億元。線上支付佔比為28.3%,線下支付佔比為68.8%,移動支付規模較小僅為1511.4億元。第三方支付線上業務的國民大約有3.66萬億元,過去7年的年均增速達到111%。而相比第三支付,飽受爭議的網貸在2012年和2013年進入爆發期。2012年網貸平臺在全國各地迅速擴張。進入2013年,網貸平臺更是以每天1~2家上線的速度快速增長,尤其是2013年9月以來,新增平臺的上線速度達到每天3~4家;2013年底,網貸平臺的數量突破8家。眾籌、網際網路進入門戶、大資料金融等新金融形態不斷湧現出來,並得到快速發展。而在這些網際網路與金融強大的融合趨勢的衝擊下,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紛紛進入網際網路金融,加速資訊化金融機構的佈局。商業銀行深感變革的急迫,或以獨立的方式、或與網際網路企業合作的方式,不同程度上將網際網路與其傳統業務相結合。
2.各地政府積極支援。
面對熱潮洶湧的網際網路金融,各地政府也陸續出臺政策支援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北京市力促相關行業主體聚集,為推動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規範發展提供平臺與機會;上海市推行金融創新新政,推出支援網際網路金融相關企業落戶的具體措施;浙江省依託發達的民營經濟,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提供快速發展的沃土;深圳市前海的金融創新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國家和地區相關政策的支援下,依託深圳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吸引民生電商等新型金融點上和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入駐。
3.創新與風險並存。
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作為一個新興領域,從來不缺乏創新。網際網路金融作為創新事物,其創新的`機會與法律風險並存,作為一種金融創新產物,網際網路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金融媒介的轉變及模式的創新,使得金融活動的途徑多樣化,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促進金融市場更加活躍,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由於整個行業尚處於探索階段等種種原因,新事物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諸多問題,在確保堅守法律底線、防範風險並對個別違法者予以堅決打擊的前提下應提倡適度監管,積極包容創新。
4.網際網路投資興起。
網際網路今日的火熱程度從吸金勢頭上可以表現出來。據IT桔子研究資料顯示,在其追蹤的245家公司裡統計了21年以來的投資事件,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發生了58起投資事件,佔比24%。
四、商業銀行面對網際網路金融的反應
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21年以來,相關金融政策的開放,使得網際網路等非金融企業開始進軍金融行業。網際網路等現代化資訊科技的介入,降低了金融市場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強化了海量資料的收集、處理和挖掘過程,更打破了金融體系由少數機構壟斷的局面。網際網路已經超越了金融產品營銷渠道的形象,而是更深地融入金融產品創新、流程設計、模式改造中。在新興網際網路金融崛起的同時,同樣身處於網際網路時代的傳統金融機構也感受到變革的迫切性。對於傳統金融機構來說,其傳統業務已經受到來自網際網路企業的威脅,在資訊化過程中,更需要主動出擊,將網際網路與其傳統業務相結合。對於商業銀行來說,網際網路企業已深入到支付結算和信貸這兩項銀行核心業務,不甘退居後端的銀行為增進客戶粘合度,也向電商、移動支付領域發展。一方面,個人和企業客戶開始在網上或者手機終端辦理業務,電子錢包、網上銀行漸漸替代傳統櫃檯業務;另一方面,銀行自營電商平臺或與傳統電商平臺合作,銷售銀行金融產品,並介入面向個人的線上信貸服務和麵向企業的全產業鏈融資服務及其他增值服務,如建行推出“善融商務”,工行打造“大電商平臺”,農行成立“網際網路金融實驗室”,平安銀行深耕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招行的小企業專屬網際網路融資服務做得風生水起。
五、商業銀行創新發展模式
傳統商業銀行只有深入分析網際網路金融的特徵以及優勢之後,才能面對自己的短板做出調整。
1.積極發展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出現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解決個人和企業跨行、跨地域轉賬時流程繁瑣和到賬時間長的問題。雖然商業銀行也推出了網銀,但因其在支付結算領域的壟斷地位以及同業競爭問題,使得銀行沒有動力聯合起來推出多銀行賬戶即時結算的平臺。面對困境,商業銀行應該依靠先進的計算機網路技術積極開展金融創新,推出覆蓋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自助終端以及ATM、POS機等多渠道的電子銀行總額和服務體系。走在前面的銀行,已經做出積極應對:招商銀行從2012年開始推出手機錢包,搶佔移動支付市場;中信銀行與財付通和支付寶合作,借力第三方支付平臺整合產品;四大行2013年對包括科技領域專案投入高達25億元,設計移動金融服務、電子商務、遠端櫃員機、自助銀行、網路銀行等專案。2013年4月,工行宣佈推出支援1元以下的線上小額快捷支付服務,這種小額電子支付交易的方式與支付寶的快捷支付有類似作用。支付結算和基金代銷是最重要的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第三方支付機構與商業銀行的業務重疊範圍不斷擴大。商業銀行只有積極應對,才能確保這塊蛋糕不會被不斷的侵蝕。河南省農信社在這方面邁出了第一步,2014年正式推出的網上銀行不僅僅小額跨行轉賬免手續費,而且開通網銀時相關的其他優惠也極大提升了河南農信社網上銀行的競爭力。此外與支付寶合作,方便網上購物,也更加吸引客戶。但是不可否認,河南農信社的網上銀行推出的時機已經遠遠落後於其他商業銀行。作為消費者,其他商業銀行先入為主的做法讓河南農信社的網銀業務大打折扣。此外第三方支付的迅猛發展也搶食份額。因此河南農信社僅僅推出網上銀行是遠不夠的,在網際網路化的道路上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2.發展網貸業務。
網貸以資訊化技術為載體,實現了業務流程、資金來源和專案投向的整體重組,使得微金融呈現出新的發展可能,直接讓傳統金融難以有效服務的小微金融、小微投資人和小微借款人受益,整個網貸行業表現出極強的創新活力和快速擴張勢頭。商業銀行與新興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相比,具有客戶資料庫,同時不但可以作為中介連線借款人和出借人,還可以直接作為借款人或者出借人。因此,在完善網貸平臺的基礎上,商業銀行在資金運用以及風險控制方面更具有優勢。
3.挖掘大資料潛力。
網際網路金融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大資料。商業銀行的資料也是大資料級別的,並且商業銀行的資料價值遠遠大於新興網際網路企業。但是商業銀行的很多資料都沉睡在資料庫中,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銀行離使用者和市場越來越遠,海量的資料庫對銀行而言是陌生的寶藏。在大資料時代,商業銀行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資料,精準定位化服務。就河南省農信社而言,全省幾千萬人口的資料都在資料庫中,倘若農信社能夠梳理細化資料,更加有針對性地二次開發客戶,為客戶提供真正有需求的服務,則農信社的業務會有質的飛躍。自2012年開始,多家銀行都積極部署自己的電商平臺,期待在留住老客戶以及擴充套件客戶數量資料的同時,使客戶資料立體化,並利用立體資料進行差異化服務,瞭解客戶消費習慣,預測客戶行為,進行管理交易、信貸風險和合規方面的風險控制。商業銀行建立電商平臺的優勢主要有:第一,商業銀行有很多對公客戶,這些對公客戶有部分是製造企業,這就決定銀行有足夠的貨源;第二,商業銀行有大量的個人客戶,可以作為買家,擁有大量的買家資源;第三,在金融行業中,商業銀行的作用屬於金融中介,電商平臺的建立,可以拓寬銀行中介內涵。銀行的對公業務往往包含一個產業內的上游企業和下游企業,上游與下游企業之間本身就有商業往來,透過電商平臺的建立,銀行很有可能充當金融和產品的雙重中介,以金融渠道去拓展電商渠道,打通上游和下游企業的金融和貨物雙重渠道,在金融託媒的大背景下透過在這個渠道中佔據主導地位而獲得優勢。
4.發揮品牌和渠道優勢。
商業銀行發展歷程不是一兩年的事,由於擁有的品牌和渠道資源優勢是新興網際網路金融企業不具備的。目前總體來看,新興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更多的是利用傳統商業銀行缺漏的業務(商業銀行客觀上沒有意識到的或者主觀上沒有動力去改變的)發展金融業務。目前新興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還存在諸多困境:業務發展風險無法預測,受外界影響不易監控;面對新興事物人們無法全盤接受;政府監管會逐漸到位,讓這一塊兒真空地帶納入到監管範圍內;傳統金融業務先天性不足。因此,商業銀行在實現傳統業務穩固增長的前提下,加大創新力度,不斷髮展新業務,必將在網際網路金融新時代中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