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返鄉創業論文

大學生返鄉創業論文

  導語: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返鄉創業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摘要: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的三化協調發展是農村發展的新背景,在該背景下,本文探討了大學生農村創業模式,將大學生農村創業分為:(1)個體創業模式;(2)大學生村官創業模式;(3)大學生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業模式;並分別闡述這三種創業模式的內在執行機制。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 村創業 創業模式

  一、引言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危機背景下,大學生如何就業,其就業觀念如何隨國家政策支援和引導的作用,選擇合適的就業觀是大學生就業存在的關鍵問題。國家、高校制定相關的政策,支援和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從而支援新農村建設,這對於建設新農村具有積極的意義(張繼梅;2011)。大學生農村創業的關鍵在於建立和建設相關的惠農政策,改變傳統觀念的影響,提高大學生創業能力,加強引導和扶持,彌補資金短缺、市場風險較大等障礙,才能有助於大學生農村創業工作的順利開展(邢安剛;2012)。新農村建設、三化協調發展等新的背景下,鼓勵和吸引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到農村自主創業,成為緩解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和解決農村建設,三化協調發展的重要“瓶頸”的途徑(呂軍書;2008)。立足新農村建設和三化協調發展的實際需求,對大學生農村創業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強勁動力來源,同時也是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效途徑(胡清華;2012)。相關學者針對大學生創業的想法和成因進行調查,並對該種現象進行闡述和深入分析(李雨恩;2012)。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於城鄉差距、社會偏見、創業教育缺失、不完善的創業環境等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府的扶持機制、透過最佳化創業環境,健全大學生創業教育等大學生農村創業的長效機制,才能顯著提升大學生農村創業的效果(邢安剛;2012)。由於我國大學生農村創業還處於起步階段,沒有形成穩定的創業體系,各級政府部門並沒有出臺比較完善的促進政策,政府的功能並不明顯,需要針對大學生農村創業進行深入分析,總結其創業模式及其特徵,在此基礎上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

  二.大學生回鄉創業的模式

  1、大學生“村官創業”模式。

  大學生村官創業模式的關鍵執行機制:大學生村官利用自身地位優勢,選擇農村生產過程中的特色農產品,找準特色農產品銷售過程中的障礙環節,透過自身與政府部門的關係和政府部門優惠扶持政策,透過自身創業行為嵌入到障礙環節中,透過產業化運作來提高農村產業的競爭力。大學生村官創業的形式各不相同,主要包括“生產基地+大學生村官”“生產大戶+大學生村官”;“專業村+大學生村官”;“大學生村官+貧困農戶”;大學生村官創業具有一些優勢。

  一方面:政治優勢,大學生村官創業存在工商註冊、信貸金融、創業補助、創業用地、科技專案申報、創業培訓和稅收優惠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同時,大學生村官和基層組織等政府部門之間良好的關係有助於其獲得關係資源。

  其次,技術方面的優勢,創業大學生透過與農村部分主體建立關係,利用自己技術和背後大學等科研機構的技術優勢,建立大學等科研機構和生產農戶之間的聯絡,作為橋樑來傳遞智力資源,解決技術問題。

  第三,大學生在創業機會識別方面具有優勢,大學生善於利用網路和現代資訊科技,透過廣泛的蒐集資訊和加工資訊來尋找創業機會,並依靠自己所掛職農村的優勢,透過整合資源來解決創業的資本、技術和團隊問題,從而容易獲得成功。

  2、大學生“農民專業合作社”模式。

  在大學生的牽頭下,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透過聯合大戶、推動小規模農戶和貧困農戶入股,透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這個平臺來實現自身的創業夢想。這種模式的運作機制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創業平臺;新農村建設和三化協調發展需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屬於國家支援和扶持範圍,實踐證明在農村發展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作為創業平臺具有較強的優勢和便利條件。其次,大學生在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方面應該具有較強的優勢和條件。大學生能夠有效的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科研機構的溝通,有助於獲得技術,並且能夠透過與金融機構的溝通,實現貸款的創新管理,使得合作社及其成員農戶獲得生產和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從而提高創業成功機率。第三,大學生能夠提升合作社的組織管理水平和治理水平,能夠保障合作社的效率,提高其與正規企業的競爭能力。

  3、大學生“個體創業”模式。

  個體創業是大學生在農村選擇合適的創業機會,自我經營實現創業價值。透過對三化協調下農村發展方向的把握,透過利用自身的知識優勢和管理優勢,利用優惠的大學生農村創業政策,選擇合適的機會,投入適量的資本進行創業。大學生農村創業的優勢在於:

  首先,其對現代技術掌握方面的優勢。三化協調背景下,新農村的建設需要知識型農民,其經營規模傾向於中等和大規模經營,這需要現代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技術。

  其次,機會把握方面,在制度轉型和發展方向轉型的過程中,農村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創業機會,這些創業機會對於不同層次的人來看,有的是創業機會,有的不是,對於大學生來說,農村創業機會的識別,其範圍較普通農民廣,所以機會識別方面更佔優勢。

  第三,個體創業存在資本、制度和觀念方面的約束。

  儘管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但是大學生農村創業還受到創業資本,政策制度和傳統觀念的影響,這些克服需要在三化協調背景下,最佳化農村創業環境,改變農村創業觀念的認識,提高農村創業發生的機率。

  三、相關對策和建議

  1、加強農村創業制度方面的建設。

  大學生創業面臨戶籍管理、土地使用、融資擔保、稅收優惠等問題,其創業保障納入具體的法規框架,積極探索多種複合我國國情的金融和財政措施,加大稅收優惠和財政支援力度,能夠有效的促進大學生農村創業行為(王雅蕾;2011)。在土地制度方面,由於承包權屬於農民個人,如何獲得土地制度成為制約大學生農村創業的關鍵,可以透過利用集體所控制的土地和集體管理許可權內閒置的土地,荒山、灘塗等土地進行創業,並降低土地獲得成本。在金融資本方面,可以透過信貸管理制度創新,建立多重抵押機制來降低創業大學生獲得創業資本的成本,提高其獲得創業資本的機率。

  2、加強農村創業思想觀念方面的轉變。

  傳統觀念認為考上大學是“躍出農門”的標誌,大學生回鄉創業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帶來一些村民的誤解,認為大學生到農村創業是不務正業,比較丟人的事情,因此,給一些大學生回鄉創業帶來觀念上的障礙。透過傳統媒體的.作用來改變;透過傳統媒體,比如電視、廣播、報紙來宣傳一些成功的大學生回鄉創業的成功案例,並將這些成功案例作為典型,廣泛宣傳,尤其是針對農村地區做重點宣傳,使得大家熟悉並認可一些成功的回鄉創業大學生,從而改變農村居民對回鄉創業大學生的錯誤觀念。其次,加強現代新型媒體的宣傳,比如透過網路,微信、微博和其他新型媒體形式,宣傳一些成功的回鄉創業案例,並重點宣傳其創業的歷程及創業成功的啟示。第三,加強政府對成功回鄉創業大學生的支援力度,利用鄉村口碑相傳機制,達到正面影響的效果,尤其很多村民看到回鄉創業的好處,觀察到政府的行為,從而產生口碑相傳,起到對觀念轉變影響的效果。

  3、加強大學生創業與三化協調和新農村建設的匹配程度。

  加強對大學生回鄉創業的引導,在新背景下,農村發展需要向規模化、城鎮化和工業化方向發展,大學生回鄉創業應對三化協調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起到推動作用,其在創業機會選擇、資本投入和團隊建構過程中,應該重視其創業行為與大背景的匹配程度。首先,大學生回鄉創業應該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相匹配。透過大學生的回鄉創業,應該引進一些新的技術、管理經驗、新的專案和經營方式,從而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其次,大學生回鄉創業應該與工業化相匹配,農業的工業化程度,以及按照工業發展方向轉變傳統農業是目前農業發展的方向,因此,大學生透過一些工業理念的引入,從而提高農村工業化水平,提高其價值增值幅度。第三,大學生回鄉創業應該與城鎮化相匹配。透過其創業行為相新型城鎮的聚集,推動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達到其自身創業行為與城鎮化發展相匹配。

  參考文獻:

  [1]張繼梅.促進大學生農村創業的途徑分析[J].農業經濟,2011(2):54-56

  [2]邢安剛.大學生農村創業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2(1):70-72

  [3]呂軍書.大學生農村創業與新農村建設[J].農業經濟,2008(7):16-19

  [4]胡清華.大學生與務工返鄉青年農村創業芻議[J].當代青年研究,2012(9):45-49

  [5]李雨恩.當代中國大學生西部農村創業意識探究[J].當代經濟,2012(8):104-105

  [6]邢安剛.農業發展與大學生農村創業對策研究[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3): 27-30

  [7]王雅蕾.探析我國的大學生農村創業促進政策[J].江漢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1(1):34-37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