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精選5篇)
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精選5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透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1
關於“組織是否應該承擔社會責任”的爭論在管理學領域已存在將近一百年的時間了,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之前,這個爭論始終沒有一起人們的重視和關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們才逐步認識到了組織社會責任的重要性。組織社會責任的認識過程至今經歷了利益最大化管理階段、信託人管理階段、生活質量管理階段三階段。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企業在追求經濟利潤的同時,還需要對社會承擔的相應責任和義務——及維護並提升全社會的福利水準。組織中的倫理行為,通俗點講就是職業道德問題。管理倫理帶有很強的主觀意識,又是在是與非之間很難決斷,更多受公眾輿論和社會壓力的影響,而不是與合法行為一樣,有著明確的法律和法規約束。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管理學在當代中國企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由於社會中的一系列的任務都是由社會公共組織來承擔的,而這些公共組織要取得成功,就需要進行有效率地管理。在中國當代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組織應怎樣承擔社會責任,增加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以及企業如何在日常經營運作中堅持正確的管理倫理觀。
一、企業的社會責任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含義
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是指一個企業在創造自身商業經濟利潤和對股東負責的同時,還需要考量到其他的社會利益。企業在其經營活動中,不僅需要關注股東利益,還需要關注包括債權人、職員、消費者、供應商和社會組織等利害關係人。因為這些利害相關人的利益與企業的經營運作息息相關,所以作為企業必須保護好這些利害相關人的利益。
(二)決定企業社會責任的因素
企業對待社會責任的態度是受到各種因素和干擾的,有些因素是能夠促進性的,可以增強企業對社會責任承擔的意願;而另一些因素則是消極性的,這些因素會削弱企業在承擔社會責任的意願。積極因素方面有企業的社會形象、長期利潤、組織系統、規範行為等,這些因素可以促使企業為了在社會上贏得良好的聲譽,得到長期穩定的經濟效益,增強對人才的吸引,為企業留住優秀的人才,以及避免企業遭遇違法和不道德的行為。消極因素方面有股東利益、行為衡量、成本等問題,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勢必將增加企業的財務支出,減少股東的既得利潤。有些企業在行業中處於龍頭地位或者企業本身已經在經濟領域內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如果在涉及社會領域,參與處理社會問題,追逐社會地位,企業所擁有的權利就會產生過度膨脹得現象。
(三)怎樣加強企業社會責任
一方面,需要要建立相對應的資訊披露渠道,利用社會的輿論壓力和群眾監督的方式,促進企業承擔其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要透過相關的資訊披露渠道及時向社會公佈。這樣不但可以使那些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得到社會的認可,提升企業及其商品的知名度,樹立企業良好的公眾形象,促進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企業的發展。而且又能讓不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得到社會公眾的監督和批評,敦促其履行相應社會責任。另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需要加強對不履行社會責任企業的懲處力度,一旦有企業沒有履行其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就必須對其追究責任。而且,政府執法部門要強化對不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的法律約束和管理,讓損害和破壞企業和社會利益的不法企業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
二、企業的管理倫理
(一)管理倫理的含義
管理倫理又稱之為“商業倫理”和“經濟倫理”。管理倫理是指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中,把倫理原則和倫理觀念滲透和融合在決策、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環節之中,從而形成企業獨有的道德觀和價值觀。企業的管理在本質意義上是對人事的管理,所以管理就得研究人們之間的關係和人們的行為機制。
(二)管理倫理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裡每一個人的參與和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且企業裡的每一個人也是社會大眾瞭解一個企業的一個渠道。所以存在一個合理的企業方向也是在企業的整個管理系統中實現企業資源的合理分配的重要的條件,從而達到企業的經濟利益。企業的管理包括人力管理和物質管理,合理的管理配置是使這兩個因素都發揮它們的最大的用處。這一管理的實現,很大程度上的主導於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倫理。一方面要達到人力管理的合理,這就要管理人的素質要得到提高,因為在有效認識到個體的在企業中的重要性,有了個人存在重要認識,所以能建立起一種積極向上的敬業精神,所以才可以實現個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個人的創造,實現倫理道德關係的協調。管理人員拿倫理手段來調起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個人的創造。同時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因為一個企業的主體是員工,所以要正確地調動起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和創新性,時期便成為企業的優勢。相關實資料證明物質是被用來調動積極性的引火索。
(三)如何加強企業的管理倫理建設
首先要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使企業在制度下健康的發展,以法治企,來實現企業的道德建設。因為只是道德約束它是一種軟約束,但是如果將我們的道德觀念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用國家法來執行,可以讓員工普遍認同,增加其權威性,達到到社會公眾認可的東西。增強道德結構性,使其變為具體而明確法本文由論文聯盟律條文,讓道德達到結構化和有法可依。用法對企業道德行來限制它,讓企業的道德行為結構化。其次加強企業員工道德引導,提高員工們道德水平,企業道德引導是企業道德得以轉化為員工的高尚品質,對企業管理實踐發生作用。當代中國企業發展迅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世界五百強企業之一但是企業的社會道德倫理沒有跟上,所以我們中國企業就該承擔起自身的社會道德責任,為社會的發展建設做出貢獻。
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2
11月初,筆者前往美國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全美經紀人大會。和每年一樣,在開幕大會上,首先隆重表彰了五位全美選出的年度經紀人。一同參加大會的中國房地產經紀人都是首次參加這個大會,甚至是首次接觸美國的房地產經紀人,所以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感到詫異:這五位房地產經紀人並不是根據經營業績選出來的。而在我們國家,評選優秀房地產經紀人幾乎都是經營業績或者是職業技能的競爭。
每年全美經紀人大會號稱參會總人數都在2萬人以上(包括與大會同期舉行的展會人數),在這樣盛大的聚會上能夠走上領獎臺的這五位房地產經紀人獲得的稱號是什麼呢?是“好鄰居”。在講述獲獎經紀人故事的短片中,我們看到的全是這些經紀人為鄰里社群服務的各種場景和事蹟,幾乎完全不涉及他們的房地產經紀業務。
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認為:倫理道德是現代企業的核心價值構件。並不是倫理道德有助於企業的經營,而是倫理道德本身就應該是和企業同時存在的,或者說:企業的價值追求本身就應該包含了倫理道德的建樹。
倫理道德是企業的核心價值構件,而倫理道德的外在表現就是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傳統的經濟學觀點認為:為股東實現組織利益的最大化是企業的天職,否則就不成其為企業,增進和保護社會福利是政府和非贏利組織的責任。而現代社會經濟學的共識則是:企業不只是對股東負責的獨立實體,它們還要對社會負責,企業不只是創造利潤,還應包括保護和增進社會福利。企業的目標從最初期的股東利潤最大化發展到企業整體利潤最大化,再到兼顧員工利益,進而發展到追求企業相關利益者價值最大化,最終還要同時保護和增進社會福利。企業追求的目標在不斷擴充套件。
今年以來政府主管部門嚴管嚴查房地產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很多房地產經紀人感嘆生意不好做,但很多有見識的房地產經紀人則認為這才是行業發展的方向。現在感覺難受,正是因為過去的經營太不規範。國內一些同去參會的房地產經紀公司老闆和高管表示:“要我來把員工管起來,規範他們,我也做不到,我也只能用業績指標來考核他們。政府嚴查嚴管,就能幫我把這些經紀人管住。”
用企業道德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尺子來衡量這些話,當然仍然是不合格的,但從積極的一面看,他們至少不是行業淨化的阻力。從制度變遷的角度來看,儘管這些年已經有不少房地產經紀公司透過內部制度建立了真房源查驗等誠信經營的模式,房地產經紀行業內部正在發生誘致性制度變遷,但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制度變遷仍然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是社會公眾還是房地產經紀業界,都希望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制度變遷能夠持續下去,並由此進一步激發和激勵行業內部的誘致性制度變遷,使房地產經紀行業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使房地產經紀人成為受社會尊重的職業。
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3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要求,“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這裡的內部會計監督實際上就是內部會計控制。從狹義上來看,企業內部控制實質上也就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按照《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與風險》的解釋,內部控制是管理當局為了確保以有序和有效方式實現管理目標,包括遵循管理制度、保護資產的安全、防範和發現錯誤與舞弊、確保會計記錄的準確和完整、及時編制可信的財務資訊而制定的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式。從這個定義所涵蓋的內容也可以看出,這裡的內部控制與我們所理解的內部會計控制或內部會計監督的涵義不謀而合。
正確處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與會計道德自律的關係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與會計道德自律兩者之間評價要求、標準不同,內部控制制度要求的是“必須”、“硬性的”規定,客觀上規範著會計人員及其他當事人的工作行為,會計道德自律要求是“應該、、“軟性的”約束,是靠理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的力量來維繫的。但要使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得以落實,還必須依靠會計道德自律的力量。執行制度的是人不是物,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好壞與否,重要的還取決於會計道德自律水準的高低。從這個意義上講,會計道德是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保證。
正確處理傳統內部控制方式與新型內部控制方式的關係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在會計中的廣泛應用,會計技術手段全面更新,使得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準確性、效率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些傳統的核對、計算、儲存等內部會計控制方式都被計算機這個新型內部控制方式輕而易舉地替代。但任何先進手段都是被人所指揮、所掌握,一些傳統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如職務分離控制、業務程式控制等仍有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仍將有效地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在採用新型內部控制手段時,要結合堅持傳統有效的內部控制方式。否則,已經出現多起的利用高新技術和電腦舞弊犯罪之類的活動還會繼續在我們身邊發生。
正確處理企業內部控制效果與控制成本的關係
企業內部控制效果與成本應該是正相關的,但也並非絕對。如按職務分離控制要求,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業務程式控制要求每項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從發生到終結都要按照事先規定的授權——執行——記錄——複核等互相牽制的程式進行辦理,特別是執行、記錄、複核不得由一人包辦等等。所有這些控制效果,是建立在一定的內部控制人員成本和其它相應成本基礎之上的。但也並不是內控人員愈多,耗費成本愈大,效果就愈佳,關鍵在於內控人員職責要明確,許可權要清晰並要盡責盡力。要在實踐中逐步探尋一個內控效果與內控成本的合理結構比例,同時藉助於企業“外控”(外部審計和外部其它控制手段)的壓力與動力支援,既取得良好的內控效果,又能儘可能地節約內控所耗費的成本。
正確處理企業內部控制層次與工作效率的關係
企業內部控制人員、層次增加一成,從理論上講,企業內部經濟舞弊犯罪的可能性就減少一成,內控效果就會好一些。企業內部控制經過決策、授權、執行、審批、報賬、記賬、出納、稽核、複核、稽核等等一系列層次(或人員),只要這些內控層次(或人員)守土有責,經濟舞弊犯罪活動若想擺脫這一層層內控機制的監控,決非易事。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僅僅過於追求企業內部控制的層次形式,企圖以增加層次的“人海戰術”來獲得較好的內控效果,結果可能因此貽誤“戰機”,得不償失。而須以高效、有用為出發點,合理設定內控層次(或人員),明確各個層次的職責許可權,強化各相應層次的責任心,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4
一、企業倫理道德與企業社會責任
(一)企業倫理道德
企業倫理道德的提出最早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我國對於企業倫理道德的研究與西方國家相比仍處於起步階段。企業倫理道德是企業走向良好發展道路的指南針,可以引導企業向符合社會認知的方向發展。企業倫理是企業經營本身的倫理,凡是從事經營活動的組織或團體都存在著企業倫理問題,其中的“倫”指的是人倫,即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理”指的是行為的準則,所以企業倫理就是指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社會之間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和法規。很多人認為企業只以賺錢為目標,不需要考慮企業的倫理道德,因此有許多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無視法律法規,對自己的產品進行虛假宣傳,以次充好,欺詐消費者,使企業在消費者中不能樹立良好的形象,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長久良好地發展,除了應遵守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還需加強企業內部的倫理道德建設。
(二)企業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需要對社會履行的一種責任。企業要想發展壯大就必須認真履行社會所賦予的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可分為經濟責任、法律責任、環境責任、社群責任和慈善責任等。
1、經濟責任。經濟責任是指企業透過提供產品或服務而獲取利潤的行為,這是企業的基本責任。企業作為一個盈利性的組織,其主要目的就是透過生產產品或者提供服務將投資變成更大的回報,獲得更多的利潤。而企業想要獲得利潤,就必須承擔應當擔負的責任,企業的經濟責任是企業承擔其他社會責任的基礎。
2、法律責任。企業在市場中獲得利潤的前提是要遵守國家的法律,不能為了獲得利潤就置國家的法律法規於不顧,從事違法犯罪的生產活動,所以企業的法律責任是企業獲得利潤的前提。企業要主動遵守國家制定的產品質量標準、排汙標準等,摒棄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企業要積極主動地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繳稅,不損害國家的利益。
3、環境責任。環境責任是指企業透過各種方法獲得利潤的同時要保護當地的環境,不能因為企業的發展對環境造成破壞,並且要協助政府來治理當地環境的一種社會責任。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要注意對環境的保護,保護生態環境,嚴禁浪費資源,使企業生產與周圍環境不產生衝突。
4、社群責任。社群責任是指企業與所在社群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係。企業在發展的同時要能夠做到與社群緊密結合在一起,幫助所在社群解決就業問題,積極響應社群舉辦的公益慈善活動。企業也要主動向社群公開企業經營的相關資訊,讓社群瞭解企業的經營狀況,起到對企業監督的作用。
5、慈善責任。慈善責任是指企業的領導者以社會人的身份對社會上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給予金錢等幫助的一種社會責任。企業是社會組織的一部分,不僅應當追求自己的利益,還要能夠帶動社會及其他成員的利益。企業承擔慈善責任在前期可能會損害部分損失,但從長遠來看,承擔慈善責任有助於企業在社會上樹立良好聲譽,有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企業倫理道德與社會責任的區別
許多人認為企業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根本就是一回事,二者並沒有什麼不同,鮮少有人對這兩個概念進行詳細區分。其實這兩個名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們有著不同的背景和物件。
(一)背景不同
企業倫理道德的提出是由於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經常會發生違反社會道德的事情,對企業的利潤造成了損失,為避免和減少這種情況造成的損失而提出的。透過在企業內提出倫理道德,使企業員工明白倫理道德的重要性,並對員工進行倫理道德教育,構建倫理道德的防火牆。透過企業各級員工的努力,減少生產經營活動中違背社會道德事情的發生,從而避免企業遭受損失。
社會責任的思想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企業社會責任之父” Bowen在1953年首先給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的'明確定義。社會責任的提出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企業的發展必然會面對一些社會上的壓力,而承擔社會責任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
(二)物件不同
企業倫理道德是在企業內部提出的,面對的物件是企業的各層級員工,要求各級員工要在倫理道德的範圍內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不違背社會的倫理道德,透過各級員工的努力創造良好的企業內部氛圍,使企業能在良好的內部環境中發展。企業的社會責任則更多地是面對企業的外部利益相關者,如合作者、消費者、競爭者、所在社群和政府等,企業透過承擔社會責任,在利益相關者中樹立良好的聲譽和形象,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三、企業在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倫理道德建設的缺失
由於我國的倫理道德建設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起步較晚,所以除了一些大型企業外,存在對倫理道德的意識十分模糊,管理者只注重經濟發展,對於企業的道德建設認識不足等問題。有的企業內部沒有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領導者缺乏對企業倫理道德的清楚認知,員工之間缺乏良好的氛圍,造成企業中違反倫理道德的事情時有發生,對企業的文化建設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有的企業內部結構簡單,沒有專門負責倫理道德建設的員工,致使企業內部缺乏良好的倫理道德建設,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二)企業對環保責任的缺失
在我國傳統經營理念中,企業一般只考慮自身利益,不顧對周邊環境的汙染。只要有利益可得,就會透過各種手段來獲取,即使破壞周圍環境和過度開發資源也在所不惜。一些企業周圍的環境被破壞得面目全非,亂砍濫伐樹木,造成水土流失,河流被汙染,許多水中生物滅絕,大氣汙染嚴重。面對這些環境問題,一些企業依然我行我素,對環境問題視而不見,為了獲得利益而變本加厲的破壞環境。
(三)企業對員工責任和消費者責任的缺失
有的企業存在與員工簽訂不平等合同、剋扣工資、非法壓榨員工、性別歧視、教育歧視等現象,讓員工感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造成員工不能用最飽滿的精神狀態去工作。企業為了獲取利益還會透過以次充好、抬高產品價格等方法來欺騙消費者,對產品的售後進行虛假承諾,對消費者不負責任,導致消費者對企業失去信心,使企業喪失信譽,從而造成巨大的利益損失。
(四)政府監督的缺失
政府對企業倫理道德建設和社會責任承擔的監督力度不夠,導致很多企業只顧獲取利潤,而忽略了倫理道德建設和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對於企業的社會責任宣傳不到位,執法力度不夠,導致企業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管理不到位。
(五)法律責任的缺失
企業為了使利益最大化,透過各種非法手段進行偷稅、漏稅,給國家的稅收造成很大的損失,同時企業也觸犯了法律,損害了企業信譽和社會利益,使企業的競爭力下降,對企業的長遠發展造成很大的阻礙。
四、加強企業倫理道德與社會責任的對策建議
(一)企業定期進行倫理道德教育
企業可以聘請道德建設較好的企業領導人開展講座,透過講座讓企業的員工瞭解什麼是倫理道德,倫理道德建設的好處等。企業要成立專門負責倫理道德建設的部門,定期對員工進行倫理道德教育和培訓,提高員工的倫理道德水平。對錶現良好的員工給予相應的獎勵,以促進員工間倫理道德的建設。讓員工意識到每個人都是企業倫理道德的執行者和管理者,使員工能夠自覺地提高個人的素質,以最飽滿的精神和最大的積極性進行工作。
(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
低碳經濟時代的到來,向人類敲醒了警鐘,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企業不能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來獲得利益,而應跟隨時代的步伐作出策略調整。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生產技術水平,不斷開發新產品,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對環境的破壞。企業在生產產品時,要儘可能使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減少各種工業汙水、廢氣的排放。企業要積極地投入到周邊環境的治理中,為環境治理提供最大的幫助,做到既能從自然中索取,也能回饋自然。
(三)善待員工與消費者
員工是企業的內部“上帝”,企業要發展必須先要有優秀的員工,企業只有讓員工有安全感、歸屬感和認同感,才能夠獲得員工的支援。因此,企業要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員工,不壓榨員工的勞動,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讓員工能夠在企業中感受到溫暖,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企業利潤的最大化要藉助於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來實現,因此企業要生產最好的產品,做到真材實料,物美價廉。在宣傳產品時,要做到實事求是,不做虛假宣傳,不誇大產品的效果,讓消費者能夠理性地選擇產品,同時要做好售後服務工作。
(四)政府要積極督促企業承擔社會責任
政府在企業倫理道德建設和社會責任監督中起到一個執法者和監督者的角色。政府可以依據法律法規建立關於企業倫理道德建設和社會責任承擔的相關制度和評估標準,依靠媒體和輿論的力量,根據評估標準定期對企業的倫理道德建設和社會責任承擔進行評估,對於表現好的企業給予稅收和政策優惠,以鼓勵企業進行倫理道德建設和承擔社會責任。對於表現不好的企業,依法進行嚴厲的懲罰,引導企業轉變方向,朝著積極建設倫理道德和承擔社會責任的方向發展。
(五)強化企業的法制建設
承擔法律責任是企業獲得利潤的前提,要強化企業的法制建設,在任何情況下不得從事違法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得為了獲得利益而置國家的法律法規於不顧,應主動遵守國家制定的產品質量標準、排汙標準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稅收進行繳納,不損害國家的利益,不生產和銷售偽劣產品來欺騙消費者,積極主動地承擔法律責任。
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5
摘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商業倫理建設愈發重要。本文從商業倫理的角度,對惠普質量門案例進行了分析,最後從政府、企業、社會公眾三方面得出結論。
關鍵詞:
商業倫理 惠普質量門 社會責任
一、引言
古人曾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和企業也同樣需要修身。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命運不再只是單純依靠利潤的多少。商業倫理的建設愈加重要,企業更加註重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一定程度上來說,商業倫理與企業命運和前途休慼相關,這就要求中國企業家必須高度重視商業倫理精神的塑造和企業道德規範(企業倫理)的重建。當前企業存在的目的不再是單純的“贏利”,也不是簡單的“股東財富最大化”。真正聰明的企業家、真正追求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真正追求從優秀到卓越的企業必須把商業倫理建設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企業家的責任任重道遠。本文采用理論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從商業倫理的角度看我國企業的社會責任。
二、案例描述
2008年,惠普因“顯示卡門”名噪一時,大量使用者投訴惠普筆記本有顯示卡缺陷,出現了破圖、藍色畫面、黑屏、分屏等問題,代表機型為DV2000和V3000。2008年7月,惠普公開承認某些型號的電腦顯示卡存在一些質量問題,並向個人電腦廠商撥付一部分款項,由其處理相關的顯示卡問題。2009年7月惠普被媒體曝出“閃屏門”,電腦開機後螢幕下方有條亮線閃動,逐漸引發全屏閃動,有此問題的機型多達近10款,包括6531s、6530b、6535s、CQ40、CQ45等型號筆記本。2009年11月中旬,一個顧客使用了僅僅一個月的惠普4416S筆記本,在按照說明書正常使用的情況下主機板被燒,找到售後要求換機卻遭到拒絕。後經記者協調,惠普才最終為使用者免費換機。此事報道後,立即引來200多位該型號筆記本使用者投訴,原因均是新購筆記本主機板被燒。針對惠普4416S筆記本主機板投訴的集中爆發,曾一度導致該型號主機板全國缺貨長達數月,但惠普以是個例為由,僅同意主機板被燒使用者更換主機板後延長保修期,而在美國惠普採取了普遍的延保服務,並支付消費者的來回運費。2010年,中央電視臺315晚會在央視1套黃金時間再次曝光惠普的“三大質量門”事件,在晚會中,央視表示惠普把消費者的權益完全拋在了腦後,僅僅按照自己一廂情願指定的規則進行售後服務,並將其稱為“潛規則”,同時聲稱惠普在華的售後服務與我國三包法完全背道相馳。針對央視在315晚會曝光的種種問題,惠普中國資訊產品集團總經理張永利在2010年03月17日表示,惠普嚴格遵守執行中國有關產品質量與服務的相關規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三包規定的要求。還表示,按照使用者維修記錄與三包規定,對其進行延保服務,但不會對這些產品進行召回。
三、案例分析
首先,企業社會責任是惠普公司(HP)的七大經營戰略之一,是公司整體架構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恰恰是這樣的企業出現了令人難以想象的“三大質量門”事件。從中可以看出,惠普的企業社會責任並不是表面上宣傳的那樣,它存在著致命的不足。惠普並不是人們過去認為的那樣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其次,惠普對“三大質量門”事件的回應也令人感到心寒,對於“三大質量門”事件,它趨利避害,避重就輕,儘可能的推卸責任,相互推諉。對於有問題的筆記本僅僅釋出客戶關懷計劃,按照使用者維修記錄和三包規定對使用者延期保修,並沒有召回問題筆記本,被指“徒有其表”;甚至將筆記本的故障問題毫無理由的怪罪於蟑螂,遭到了冷嘲熱諷;回應筆記本故障問題時都回避召回話題,被批“打太極”。“三大質量門”使惠普中國市場的品牌認知度和讚美度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其實,企業好比是一個人,人犯錯誤(產品出現問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面對自己的錯誤不去反思和改正,而是一味的逃避和推諉、推卸責任。惠普對“三大質量門”的回應給了公眾虛偽、毫無誠意的印象,讓消費者對惠普更加喪失了信心。這樣在敷衍客戶的同時,也只會遭到客戶的唾棄。那麼,我們如何從惠普“三大質量門”事件中汲取教訓,從商業倫理角度看企業的社會責任呢?
第一,政府的引領。近年來,政府對企業社會責任愈加重視。2003年,已經強調,“以道德為支撐,以產權為基礎,以法律為保障”,構建中國的社會誠信體系。這說明政府早已轉變觀念,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我國政府正努力構建一個誠通道德、商業文明的社會,並在推動企業社會責任方面,做了很多。但這些還遠遠不夠,政府急需完善法律法規對企業進行最強有力的監督,防止企業發生違法犯罪行為。
第二,對於企業而言,首先要樹立質量至上的理念。產品質量,關乎消費者切身利益。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企業要想脫穎而出,起碼要保證質量,以質量求生存、謀發展。其次,要堅持誠實守信,講道德。“建立信用經濟,造就新一代儒商”,這是中華儒商國際會議論壇根據現實發出的倡議。誠實守信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沒有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就沒有安全高質量的產品。最後,全面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堅持把消費者的利益作為生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第三,對於社會公眾而言,發揮監督手段尤為重要,作為消費者,是企業生存賴以依靠的物件。公眾的監督既可以將問題透過政府設立的諮詢點或“市長熱線”反映給政府,也可以透過輿論監督,當前,輿論自由已經有了極大地改善,公眾可以在媒體上對現今社會存在的弊病進行揭露和評判。輿論的力量是巨大的,加上網路平臺的進一步開放,想必在未來的日子裡會有更大的現實意義。
中國自古以來就崇尚倫理道德,當前,企業遵循商業倫理,履行必要的社會責任,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整個社會和諧和持續發展的需要。願我們的企業管理者能夠牢記中國先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古訓,用實際行動為企業經營創造良好環境,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