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業規模擴張的風險及其防範論文

零售企業規模擴張的風險及其防範論文

  論文摘要:零售企業有追求規模擴張的內在衝動。許多零售企業透過各種方式,不斷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以期獲得規模效應。然而,許多隨著規模的擴張,許多零售企業陷入了困境。本文分析了零售企業規模擴張的模式和風險,並提出相應的防範的措施。

  論文關鍵詞:規模擴張,風險,防範

  一、零售企業規模擴張的現狀

  企業規模擴張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形式。企業在一個特定時期內透過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降低平均單位產出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零售企業有追求規模擴張的內在衝動。許多零售企業透過各種方式,極盡所能地在各大中城市零售市場上開展“圈地運動”,不斷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以期獲得規模效應(李陳華、文啟湘,2004)。規模擴張成為我國零售企業發展的主旋律(方惠、乞建勳,2005)。根據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調查統計,2006年“中國連鎖經營100強”銷售規模達到1.36萬億元,與2001年的2342.36億元銷售規模相比,增長了5.8倍,同比增長了13.5%。門店總數達到13.7萬個,同比增長18.9%。“連鎖100強”總銷售規模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11%。從根本上講,規模經濟效益來自於最小成本的追求,並以資本增值為最終目標,也就是說,以效益來達到規模,而並非以規模來實現效益,從而實現效益—規模—效益的良性迴圈。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大量企業在快速擴張後很快就陷入困境並倒閉。如:鄭州亞細亞,北京的紅蘋果點點利商貿集團等等。這些企業都曾經輝煌一時,但也都在短期內便由巔峰跌入谷底。雖然各自失敗的原因有多種,但這些企業都經歷了這樣一個相似的過程:經營成功——瘋狂擴張——轟然倒下。這些零售企業在規模擴張中盛極而衰,這似乎在提醒我們,企業的規模擴張是有相當大的風險的。

  二、零售企業規模擴張的模式:

  1、直營式擴張模式

  零售企業利用自有資金,透過構建新的零售業分公司或子公司來實現經營規模的擴大,就叫直營式擴張模式。在直營式擴張模式下,本企業對新店擁有絕對的資金、人事、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權。直營式擴張需要較多建設資金,週期相對較長。

  2、入股式擴張模式

  本零售企業與其他企業透過資金或資產入股方式來組建新的股份制式零售企業,最終實現經營規模擴張。入股成員由兩方或兩方以上組成,入股者可以是零售企業,也可以是非零售企業,入股方式既可以是資金,也可以是不動產,甚至是其他有效資產。實踐表明,入股式擴張所需資金較少,組建週期較短,規模擴張的速度較快,經營規模可以較大,業態可以更加複雜。

  3、併購式擴張模式

  零售企業透過資本運作方式來實現規模化戰略擴張。併購式擴張模式又可進一步分為合併式擴張和收購式擴張,合併式擴張模式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零售企業透過資產合併和重組來建立新的零售企業,收購式擴張是指某一零售企業透過付出一定貨幣資本(或其他代價)來獲得對另一零售企業的資產和經營控制權,從根本上“剝奪”被收購零售企業的法人資格,進而達到戰略擴張之目的。

  4、聯盟式擴張模式

  相同或相近的不同零售企業之間為了擴大經營規模,獲得市場競爭優勢,共同結成某種形式的戰略聯盟,如採購聯盟、價格聯盟、服務聯盟、促銷聯盟等,一般以採購聯盟較為常見。各零售企業結成聯盟後,每個企業都可以從聯盟中獲得其自身單個企業不可能得到的聯盟利益或聯盟優勢。在戰略聯盟內部,由於每個零售企業都遵循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資訊互通,促銷互動,風險共擔這一“遊戲規則”,因此,每個企業也就具備了進一步實現戰略擴張的基礎和條件,在聯盟支援下,零售企業的擴張速度就大大加快,實力也極大增強。

  5、特許加盟式擴張模式

  特許加盟是特許人與受許人之間達成的一種契約關係。根據契約,特許人向受許人提供一種獨特的商業經營特許權,並給予人員訓練、組織結構、經營管理、商品採購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受許人向特許人支付相應的費用。特許經營是特許方拓展業務、銷售商品和服務的一種雙贏的商業模式,它使特許經營人能夠最充分地組合、利用自身的優勢,並最大限度地吸納廣泛的社會資源,受許人則降低了創業風險和時間、資金等創業成本。因此,特許加盟是21世紀開店創業的新趨勢、新潮流,也是零售企業快速擴張的有效模式,是推動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新動力。

  三、零售企業規模擴張的風險

  1、企業擴張可能導致規模不經濟

  首先,企業擴張會造成內部不經濟。從技術角度來看,大規模生產確實能降低生產成本。例如,物流配送裝置,以及店鋪和資訊管理系統等運營設施具有不可分割性,它們所形成的鉅額成本需要巨大的銷售規模分攤,有助於提高淨利潤水平。但是,人們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所謂“事務成本”,即用於溝通訊息、協調和做出決策的成本。事務成本將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而遞增。例如,因規模過大而導致管理效率降低、內部通訊聯絡費用和溝通成本增加、在購銷方面需要增設機構等等。隨著規模的大幅度擴張,企業在經營管理上會遇到很多以前沒有遇到過、甚至沒有想到過的問題。規模越大,管理工作越複雜,因而對管理的規範化以及管理者的素質要求越高。管理者如果仍然沿襲過去的習慣做法,那麼就很可能陷入麻煩之中。零售企業透過收購或兼併的方式擴大經營規模。雖然從資產規模上看,企業規模確實迅速擴大了,但從經營狀況看,被收購企業可能會拖企業後腿,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的資金,並且導致成本大幅上升、贏利水平下降。而許多企業領導人在實施併購計劃時往往沒有意識到,所謂“低成本擴張”實際上將要耗費企業大量資源。企業在資金、人才、心理準備不足的情況下,不切實際地盲目擴張,致使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有限的資源捉襟見肘,難以應付。

  其次,行業內大量企業的快速擴張會導致外部規模不經濟。零售企業透過擴張以追求規模效益,最終卻會導致外部規模不經濟。行業內大量企業迅速擴張使得整個行業供給規模過大,乃至出現嚴重的供大於求。在我國家電零售市場,各家電連鎖零售巨頭的運營運效率不斷下降,其背後反映的情況是國內連鎖家電商經營同質化嚴重,門店扎堆,競爭異常激烈。同一城市家電門店數量超過合理水平,連鎖家電行業存在過度競爭的狀況是一個事實。許多企業的管理者缺乏系統思維,在考慮問題時片面地從一個企業的角度來看問題、做決策,忽視了競爭對手的反應。如果只有自己一家企業擴張,那無疑可以憑藉規模經濟加強競爭優勢。但當對手紛紛效仿時,過度擴張的結果是誰都得不到好處。

  2、過度擴張造成的企業自有的競爭力消亡的風險

  “從麵包到導彈”的擴張發展是20世紀經濟界的主流觀點,“東方不亮西方亮”,希望容納百業,保證公司發展的平穩性。許多的零售企業透過設立網點,擴大經營範圍,形成了龐大的銷售體系,縱向垂直管理體制難以適應經濟系統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和經濟活動呈現的越來越明顯的非線性特徵。由於公司作戰戰線太長,精力過於分散,難以應付來自多頭的對手競爭,反使公司缺乏核心競爭力。1993年,鄭州亞細亞以驚人的速度在全國各地建立了20多家連鎖店,這種擴張速度追求的是規模數量的膨脹,而不管規模質量的提高,最終使亞細亞吞下了失敗的苦果。北京城市之光、天津永昌、福州華榕等均因盲目擴張相繼吞下了失敗的苦果。公司規模過大產生了“大企業通病”,這就是企業規模擴張風險。

  3、對零售企業擴張思想認識上的偏差而產生的風險

  認為零售企業擴張的核心是分店數量的擴張。在企業的單店規模擴張和分店擴張兩種型別中,後者比前者在連鎖規模經濟中所起的作用更大。因為連鎖分店有效地解決了其服務半徑的限制,它透過分店數量的增加,像撒黃豆一樣把門店分佈到所有想要達到的角落,深入到廣泛的消費者群中去,避開購物者的交通限制,使其服務半徑可以神奇地擴大。而單店擴張存在很大的極限性,在消費者群分散的情況下更是這樣。因為每個單店都有其特定的服務半徑,在這個半徑中,消費者的數量是有限的,總體購買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不顧這種外部約束條件,一味追求擴大經營面積,提高商店的裝修檔次,企圖以此來吸引現實不存在的購買力,結果只能適得其反,出現規模不經濟的結果。

  4、經營管理能力不足產生的風險

  在目前情況下,我國零售企業規模擴張的主要方式是連鎖經營,實現各業態的柔性集聚,透過自由連鎖或特許經營擴張實現企業規模化經營。大多數零售企業在實行連鎖經營,增加店鋪數量的同時,並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規範化運作的經營管理體制,這也是我國零售企業規模擴張中存在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據調查,在現有連鎖經營企業中,店鋪數量在10個以下的佔一半以上,按國際慣例這不能稱其為標準的連鎖企業。同時,有很多連鎖企業不注重建立配送中心,商品進貨成本高,流轉不暢,資金週轉困難,看似連鎖,實際上仍是單體點分散經營的方式,據統計,目前連鎖業的統一採購、集中配送率遠未達到規定標準,多數企業的集中配送率僅達到30%。大型連鎖超市的年均商品週轉次數為10次,也低於百強超市企業的年商品週轉13.9次的平均水平,說明隨著企業銷售規模的擴大,談判議價能力提高,但企業的資產營運能力並沒有與規模發展同步,與連鎖經營模式的核心優勢不一致。連鎖的核心在於透過統一採購、統一配送和統一核算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資產獲利能力,配送的不規範使連鎖經營模式的成本優勢難以發揮出來。據調查顯示:我國零售企業在規模擴張的過程中,有70%~80%的企業遇到了物流配送的瓶頸,因而規模擴張陷入困境。

  5、零售企業規模的擴張導致債務風險

  我國絕大多數的零售企業的規模擴張都是依靠外生增長,透過門店數量的增長和經營面積的增大來擴大規模。大多數新建、擴建的專案主要靠銀行貸款,還本付息的負擔很重,加上投人大、工期長,建築成本不斷上升,加之企業盈利能力有限,資金週轉率低,自身的造血功能不足,從而形成對外融資的依賴。所以導致經營成本不斷提高,債務壓力越來越大,經營風險不斷增強。

  四、零售企業規模擴張的風險防範措施

  1、辯證看待規模擴張

  規模並非評判一個企業優劣的唯一標準。企業規模大小隻是外在形態,企業強弱才是企業有效規模的重要內涵,才是決定規模究竟是否“適度”的關鍵,從根本上講,規模經濟效益來自於最小成本的追求,並以資本增值為最終目標,也就是說,以效益來達到規模,而並非以規模來實現效益,從而實現效益—規模—效益的良性迴圈。否則單以企業資產數量規模計,只要能夠糾集到足夠數量的企業成立一個大集團,這樣的規模擴張只是一種單純資本堆砌罷了,並未形成一箇中心的整體目標,看似規模龐大,整體豪華,實則“繡花枕頭”,所以我國的零售企業應該改變盲目的規模擴張現象。目前,我國零售業已進人微利時代,零售企業要在低利狀態下尋求生存,必須在降低成本和經營費用上下苦功。零售企業在實行規模擴張時,應發揮資金、裝置、資訊、銷售網路等經營要素的整體優勢,在統一進貨上降低進價,透過統一配送,提高運營的效率,降低運營的成本,做到開店速度增長與銷售額增長同步,銷售額增長與效益增加同步,分店數量增加、人員增加和人均銷售額、平均營業面積銷售額增加同步,真正實現規模經濟。

  2、零售企業要提高企業經營管理的科學化和現代化水平

  企業經營管理的水平是決定企業能否取得規模擴張所必須的成本優勢的關鍵,是我國零售企業從外延式粗放型擴張向內涵式精細型發展的關鍵。換言之,零售企業的規模擴張要想取得良好的經營績效,要想降低經營的風險,歸根結底取決於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零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應從觀念更新、制度健全、手段創新等方面入手。具體如下:提高員工的理論和業務素質,樹立現代營銷、全面質量管理和經濟效益等觀念,建立完善與競爭相適應的內部財務、人事等方面的經營管理制度。

  3、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拓展融資渠道

  根據各國企業的發展經驗,僅僅依靠企業的內源式融資、依靠自身的內部積累遠遠不夠,而透過發行股票並公開上市交易,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是擴大融資渠道及實現快速增長的最佳途徑。一方面,公司透過上市,可以大大強化融資能力,聚集大量的社會資本,實現資本的快速積累,促進生產集中與生產規模的擴大,為企業的發展籌集必要的資金,為開發國內外新市場創造條件。另一方面,透過上市,可以增強公司自有資本的積累能力,可以保證公司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保持健康的財務結構,降低企業財務風險,增強抗風險能力,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三,股份制是典型的現代企業制度形式,透過企業上市,可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的基礎上,實現企業經營機制的徹底轉換,吸引穩定人才,激發廣大職工的工作熱情,齊心協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充分發揮品牌優勢

  在連鎖擴張中,零售企業應充分利用已經具備的優勢和品牌,創新贏利模式和運作模式,實現整體擴張,複製、避免單體店孤立作戰,而是形成直營+特許+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立體作戰,降低運作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李陳華,文啟湘.流通企業的(規模)邊界[J].財貿經濟,2004,2.

  2 夏春玉,張闖.大型零售企業規模擴張的理論解讀[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11(157).

  3 方惠、乞建勳.連鎖企業規模擴張的理論思考[J].財貿經濟,2005,(2):73-81

  4 劉衛東.企業規模擴張的風險與動機淺析[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6,4

  5 杭建平 王建梅.企業高速擴張的風險與對策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06,3 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