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論文:利用多媒體啟用童趣
語文教學;論文:利用多媒體啟用童趣
小學語文教學與多媒體的整合,通俗地說,就是要把多媒體融合到課程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效能,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文、圖、聲、像等多種資訊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促進語文教學改革,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那麼,如何藉助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呢?
一、發揮多媒體優勢,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與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多媒體技術在再現形象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可利用其直觀性的特點,展示課文中的重要景物等,能將學生帶入圖文並茂的情境,學生在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思維頓時活躍起來。多媒體技術以聲、色、形等各種手段的有機結合,創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教師引導學生在原來感知形象的基礎上展開想像,會大大提高閱讀效率。如教學一年級《雨點》一文時,教師一邊播放《雨點》的歌曲,一邊展示雨點來到池塘、小溪、江河、海洋旅行的動人場景。學生在欣賞動畫過程中,彷彿與雨點結伴而行,旅行中美妙風景盡收眼底,語文課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童趣。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突破重點難點
在傳統模式的語文教學中,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往往花很多的時間、精力,還是常常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今,教師就可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形、色、聲、動感的優勢,使學生透過電腦觀其境、聞其聲,觸景生情,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能更好、更快、更準確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難點。
在教學《螳螂捕蟬》時,蟬、螳螂、黃雀、小孩之間的關係比較抽象,學生只能憑空想像,似懂非懂。教師透過多媒體課件播放動畫片,學生看到一條食物鏈,就有了感性認識,因而容易入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之後,再請學生填寫表格,大家就能很快找出蟬、螳螂、黃雀的眼前利益及他的身後隱伏的禍患,從而也就能明白吳王為什麼會放棄攻打楚國的念頭了。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朗讀時的豐富情感
朗讀是書面語言的有聲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鳴的作用。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指導朗讀,在情感的調動、情境的營造、意境的復現都難以調動學生入情入境。電教媒體可使課文的語言材料變成可感的聲音,讓課文中的語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滲透到學生心裡去,從而使學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可以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一邊欣賞著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在教師範讀的引導下,學生被帶進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併產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覺,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慾望。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長期以來,語言學習的場所基本上是課堂為主,學習的內容是課文為主,學習的方式是老師的講授為主,教師往往透過“預習、講解、指導朗讀、小組討論”等環節來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在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而多媒體的運用網路化以後,更快地促使他們轉變學習語文的觀念。資訊科技具有提供文字、圖形、靜止影象、動畫、聲音、影片等教育資訊能力,在教學設計指導下,教學內容可以按照知識點進行劃分並實現超媒體連結,為學生提供閱讀策略。多媒體計算機儲存的教學資訊具有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優勢,學生對此容易產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此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和探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在教學《秦兵馬俑》這一課時,要讓學生透過閱讀材料,總結概括出將軍俑等其他俑的個性特點。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師講授這些俑的特點的方法,學生不但會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提高不了學習的能力。所以在教學時,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透過網路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由學生自主選擇兵馬俑,並進入網路相應的資料庫,透過閱讀補充材料,欣賞栩栩如生的圖片、錄影,在這些認知的基礎上,透過思維學生自然而然地會流露出對兵馬俑的印象,從而總結出其個性特點。再透過學生間的交流,進一步來精練、完善其特點,使它們的形象更加鮮明,從而使學生真正意義上感受到秦兵俑的型別眾多、個性鮮明和宏偉的氣勢。
當然,萬事萬物皆有兩面性,有利必有弊。網路運用於語文教學,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語文教學的根本是語言文字,不能單以多媒體的感官直接替代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教師、學生、文字三者間的對話不能變成學生與電腦、教師與電腦間的對話;學生應在家長、老師的指導下上網,避免網路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