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團體心理輔導在新兵入營訓練中的運用
論文:團體心理輔導在新兵入營訓練中的運用
摘 要 團體心理輔導適合新兵的心理特徵,符合新兵營人員管理機制,是增強軍隊思想政治工作時代感、有效性和針對性的重要途徑。各級部門可以從改進認識、創新形式、機制執行等方面入手,在新兵中開展團體心理輔導。
關鍵詞 新兵 團體心理輔導 管理機制
基金專案:本文為校級課題“基層官兵心理行為訓練系統” 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賴耀霞,杭州士官學校基礎部軍事心理學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部隊心理健康教育。
20世紀90年代初期,西方團體心理輔導傳入中國。團體輔導的概念是從英文Group counseling 翻譯而來的。由於翻譯習慣上的不同,也翻譯為團體諮商、團體輔導、團體諮詢。此外,還有團體訓練的概念,與上述概念有所交叉。有學者提出,在團體心理干預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很難把團體訓練、團體輔導及團體諮詢三者截然分開。
團體心理輔導是相對於“一對一”的個體心理諮詢而言,是一種在團體情景下開展心理諮詢的形式,即透過團體成員間相互作用,促使成員在團體中觀察、體驗、學習與感悟,以達到自我改變、自我完善、自我成長目的的過程。90年代中期,團體心理輔導開始走向應用。目前在企業、學校、醫療機構、行為矯治機構等都有廣泛的應用。有學者認為,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活動,可以為德育目標的實效性提供有效的支援。有學者探討過團體心理輔導對軍人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個性培養的應用價值。借用團體心理輔導的理念與設計,幫助新兵順利度過新訓期,是對新時期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有力補充,是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科學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徑。
一、新兵的心理特點分析
參軍入伍,是人生經歷的一次重大轉折,面對身份和環境的改變,許多新兵在新鮮感和好奇感過後,常常會出現一些心理上的不適。
(一)自我意識較強,適應部隊生活環境能力較弱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部分新兵在物質條件極大豐富的環境中成長,他們的需要往往在第一時間被滿足,容易形成唯我獨尊的個性傾向。新兵當中,獨生子女佔了相當大的比例,他們在家裡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到了部隊失去了眾星捧月般的呵護,遇到困難免感到不安。面對軍營嚴格的管理、艱苦的環境、單調的生活及高強度的訓練,新兵很容易出現適應問題。有的新兵不能正確對待上級的批評,有的新戰士明明是自己做錯了事情,卻為自己找各種理由和藉口,有的人甚至認為別人有意針對自己;有的認為訓練強度太大,難以忍受;有的泡病號,以逃避訓練。諸如此類的現象,都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新兵向合格軍人的轉變。
(二)強調自我價值與自我實現,渴望受肯定,心理應激能力較弱
90後新兵強調自我價值與自我實現,正處於自我意識發展成熟和確立時期。一些新兵有一定的`特長,有較強的表現慾望,擔心別人忽視自己的存在。許多新兵入伍都是抱著一定的理想和願望的,有的想升學提幹,有的想入黨立功,還有的想學習專業技術。每日面對艱苦的訓練、枯燥單調的生活,感到理想中的軍營與現實反差太大,不免心灰意冷,產生失落感,對軍事訓練缺乏積極主動的態度。當個人的價值觀和軍營的管理理念之間產生碰撞和衝突時,有的新兵覺得被“冷落”,容易產生沮喪、自暴自棄的心理。部分新兵可能會在矛盾中迷茫,嚴重時便會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
二、在新兵中運用團體心理輔導的可行性分析
團體心理輔導作為心理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個體諮詢所不具備的優勢,非常適合在新兵營集中展開。
(一)武警部隊連隊編制的自然存在
團體的客觀存在是進行團體心理輔導的前提。新訓期間,新兵營班、排、連、呈建制的人員編排,為團體心理輔導的開展提供了可能。同時,班排內良好的互動和交流,有利於打破戰士之間的陌生感,增加親密感,有利於連隊凝聚力的產生。
(二)軍隊特有的管理體制為團體成員相似的生活經歷創造了可能
剛剛入伍的新戰士,年齡相近、經歷相仿,他們都經歷著人生的彷徨與困惑,他們經歷的問題大多具有共性。軍隊封閉式的管理體制,官兵們同吃、同住、同娛樂、同學習、同勞動,共同生活,聯絡密切,軍隊適應問題、官兵關係問題、兵兵關係問題、自我意識問題等,這些共同的發展性問題,理所當然成為團體心理輔導的課程主題。
(三)新兵入營訓練期心理問題的凸顯,需要拓展心理教育與疏導的形式和途徑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青年軍人順利度過新訓期,成為一名合格士兵的必要條件。據調查顯示,新兵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有研究表明,10%以上的新兵存在各種心理問題。因適應障礙導致新兵退伍的現象,呈現上升上升的趨勢。因此在新訓這一關鍵時期,培養新兵良好的心理素質尤為關鍵。
三、新兵團體心理輔導的實施策略
團體心理輔導是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在實際應用中,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將團體心理輔導引入到新兵經常性思想教育中來
政治工作是我軍的生命線。根據十八大關於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要求,經常性思想工作必須針對戰士不同時期的思想特點,開展解疑惑、打烙印的教育。團體心理輔導作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方式,透過特定的團體活動,如心理劇、行為訓練、角色扮演等形式等,把戰士不同的心理問題呈現出來,然後透過小組討論、交流、分享和教育者的引導,幫助戰士認識自我、探討自我、調整自我。這種教育方法的特點在於,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利用新兵連隊中自然存在的團體力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為新兵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和全新的思路。
(二)創設具有新兵營文化特色的團體心理輔導形式
心理現象就其本質而言更多是一種文化現象,心理現象就其起源和發生、發展來講,都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約,根植於具體的歷史和文化中,帶著文化的深刻烙印。團體輔導中的個人取向、非指導式諮詢、價值中立,與軍隊文化中的集體主義、指導式諮詢、價值評判存在著明顯的矛盾衝突。因此,把西方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和技術應用到軍隊具體實踐時,必須進行調整和改良,開展符合新兵心理特點的團體心理輔導。首先,要突出重點。新兵入營階段是熟悉部隊與適應環境的階段,結交新戰友、熟悉條令條例、融入部隊應是這一時期的重點。90後新兵,他們的普遍特點是自我意識強、缺乏團隊合作意識,教育者就應該為新兵營造一個和諧的人際交往環境,比如開展“大胃王”、“姓名接龍”、“最佳拍檔”等活動可以使新兵儘快相互熟悉,學會一些人際交往技巧。透過分享交流,可以讓新兵自由表露當兵以來的感受,使大家正確看待剛入營的迷茫和不適應。其次,要選好主題。筆者對225名基層官兵的問卷調查顯示,基層官兵認為新兵需要改善的心理素質前幾位分別為:心理承受力、勇氣與團隊意識。因此,教育者可以開展以心理承受力、勇氣與團隊意識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透過開展“感受失敗”“挑戰極限”等活動,磨練新兵的意志。透過開展“風中勁草”、“心有千千結 ”、“穿越電網”等活動,讓新兵在競爭中體驗到團體合作力量,並學會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建立對班排的信任和歸屬感,這樣有利於連隊凝聚力的建設。教育者可以邀請新訓班長現身說法,使新戰士獲得適應軍隊生活的有效經驗,從而縮短新兵的入伍適應時間。
(三)機制執行新兵營團體心理輔導
首先,以連隊主官為根本,透過團體心理輔導培訓,促進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開展。連隊主官是新兵管理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新訓期與戰士建立心理聯絡最多的人。因此,連隊主官的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新兵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各總隊、機動師由心理服務工作辦公室負責,提供詳細而完整的連隊主官培訓計劃,建議藉助地方專業團體心理輔導教師的力量,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部隊專業心理諮詢師嚴重缺乏的狀況。其次,制定實施方案,有計劃地在新兵中實施團體心理輔導。有的教育實施者認為,透過一到兩次團體心理輔導,新兵的心理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兩次團體心理輔導不可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新訓基地要注意收集戰士的心理特點和所關心的主要問題,就新戰士的共性問題開展心理輔導。也可以根據心理問題的不同性質對新兵進行分組,制定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方案,注意時間間隔,注意在團體中創設信任安全的氛圍,循序漸進地展開。
面對新時期計程車兵群體,原有的經常性思想工作形式必須有所創新。團體心理輔導在內容、人數、時間和活動形式上都適合在新兵入營訓練中運用,是對新時期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有力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