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畢業論文提綱

統計畢業論文提綱

  統計學教學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模組組成,透過理論教學使學生掌握統計學的理論知識和統計方法,培養學生形成統計學的思維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統計畢業論文提綱,供大家參考。

  中文摘要 4-8

  Abstract 8-12

  目錄 13-17

  1. 緒論 17-27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義 17-21

  1.1.1 研究背景 17-20

  1.1.2 研究物件、目的和意義 20-21

  1.2 研究方法、思路和主要內容 21-25

  1.2.1 研究方法 21-22

  1.2.2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內容 22-24

  1.2.3 具體內容安排 24-25

  1.3 研究的創新點和不足之處 25-27

  1.3.1 論文的創新點 25-26

  1.3.2 研究的不足之處 26-27

  2. 二氧化碳排放研究的文獻綜述 27-42

  2.1 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的綜述 27-34

  2.1.1 清單法 28-32

  2.1.2 其他方法 32-34

  2.2 二氧化碳強度影響因素研究方法的綜述 34-42

  2.2.1 指數分解法(IDA) 34-37

  2.2.2 結構分解法(SDA) 37-41

  2.2.3 二氧化碳強度影響因素研究的方法選擇 41-42

  3.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與分析 42-59

  3.1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 42-46

  3.1.1 確定化石燃料消費量 42-43

  3.1.2 非燃料與燃燒固碳量 43-44

  3.1.3 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確定 44-46

  3.2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結構特徵和趨勢 46-55

  3.2.1 二氧化碳排放分佈的區域特徵 48-51

  3.2.2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行業特徵 51-54

  3.2.3 二氧化碳強度變化趨勢 54-55

  3.3 二氧化碳排放的國際對比分析 55-58

  3.3.1 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國際對比 55-56

  3.3.2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國際對比 56-57

  3.3.3 二氧化碳強度的國際對比 57-58

  3.4 本章小結 58-59

  4. 二氧化碳強度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基礎 59-81

  4.1 低碳經濟理論 59-64

  4.1.1 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效應——低碳經濟的起源 59-60

  4.1.2 限制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低碳經濟內涵 60-61

  4.1.3 限制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排放——發展低碳經濟的途徑 61

  4.1.4 發展低碳經濟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61-63

  4.1.5 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環境庫茲涅茨曲線 63-64

  4.2 投入產出分析法 64-74

  4.2.1 投入產出分析法簡介 64-65

  4.2.2 可比價投入產出表的編制原理 65-68

  4.2.3 非競爭型投入產出模型 68-71

  4.2.4 經濟——資源——環境投入產出模型 71-74

  4.3 投入產出結構分解模型(IO-SDA) 74-80

  4.3.1 二氧化碳強度投入產出模型的建立 74-78

  4.3.2 二氧化碳強度的`IO-SDA模型 78-80

  4.4 本章小結 80-81

  5. 資料預處理與中國可比價投入產出序列表的編制 81-106

  5.1 能源消費資料的處理 81-83

  5.2 中國可比價投入產出表序列表的編制 83-105

  5.2.1 可比價投入產出序列表的基本表式與部門分類 83-86

  5.2.2 價格指數的確定 86-89

  5.2.3 可比價投入產出序列表的形成 89-105

  5.3 本章小結 105-106

  6. 我國二氧化碳強度變動的實證研究 106-130

  6.1 經濟總體的二氧化碳強度的結構分解分析 106-114

  6.1.1 經濟總體的二氧化碳強度變動趨勢 106-107

  6.1.2 最終需求各項二氧化碳強度變動情況 107-109

  6.1.3 最終需求各項二氧化碳強度變動的影響效應分析 109

  6.1.4 分階段經濟總體二氧化碳強度影響效應分析 109-114

  6.2 行業部門二氧化碳強度的結構分解分析 114-122

  6.2.1 各行業部門的二氧化碳強度 114-116

  6.2.2 各行業部門二氧化碳強度的影響效應分析 116-122

  6.3 產業結構對二氧化碳強度影響的分析 122-125

  6.3.1 二氧化碳強度綜合指數公式的因素分解法 122-123

  6.3.2 1997-2010年28部門二氧化碳強度變動的綜合指數分解 123-125

  6.4 實證分析總結 125-130

  6.4.1 生產模式的變化是我國二氧化碳強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125-128

  6.4.2 最終需求模式的變化是降低二氧化碳強度的阻礙因素 128-130

  7. 降低我國二氧化碳強度的政策建議 130-138

  7.1 調整生產模式 130-134

  7.1.1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強度 131-132

  7.1.2 調整和最佳化能源結構 132-133

  7.1.3 加快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最佳化 133

  7.1.4 透過技術創新降低二氧化碳強度 133-134

  7.2 培養低碳需求模式 134-136

  7.2.1 引導最終需求產品結構的低碳轉變 134-135

  7.2.2 調整最終產品使用結構 135-136

  7.3 總結與展望 136-138

  7.3.1 全文總結 136-137

  7.3.2 研究展望 137-138

  參考文獻 138-152

  附錄 152-192

  致謝 192-193

  在讀期間科研成果目錄 193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