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書禮儀教學中合作式教學法對傳統分組式教學法的改進論文
秘書禮儀教學中合作式教學法對傳統分組式教學法的改進論文
一、秘書禮儀課程呼喚新的教學方法
秘書禮儀課程是秘書學專業的必修課程,引導學生樹立禮儀意識、提升自身形象、增強社交能力,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未來職業生涯具有重要意義。秘書學專業長期作為高校的專科專業存在,在師資力量、教學條件等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教學方法也長期以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為主,相關教學音像觀摩和實踐訓練環節極其缺乏,學生無法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學習熱情很受影響。隨著一些院校文秘實訓室或移動教室建成投入使用,實訓環節被逐漸引入課堂,分組式教學法逐漸成為重要的教學方法,但傳統的分組式教學存在缺少周密規劃、組員臨時性較強、相互間積極的依存關係難以呈現等問題,小組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有待加強。2011年5月,秘書學被列入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當秘書學專業培養的學生層次逐漸由專科向本科提升,秘書學專業教育逐漸與公共關係學、社會心理學、倫理學等本科專業發生緊密聯絡,尋求一種比傳統分組式教學更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禮儀道德意識和社會綜合技能的教學方法,顯得非常有必要。
二、合作式教學法對傳統分組式教學法的改進
(一)理論內涵的進步
分組式教學,就是透過將班級暫時劃分為更多的小組,小組成員一起按照老師所安排的或自己設計的主題開展工作,並將工作結果在稍後的全班的課堂階段做報告。分組式教學法產生於19世紀末,是西方政治、經濟快速發展對“人才早出”需求的教育產品。傳統的分組標準主要包括三種,一是按學生智力、學科水平分組,如美國;二是按學生個性和能力分組,如日本;三是按智力和成績分A、B、C組,如英國。這種對學生進行分層、分批教學的做法在產生之初就受到批評和指責,並一度在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陷入低谷,後來由於社會的需要才逐漸復甦和發展,分組標準也趨向多元和客觀。但無論按哪種標準分組,分組式教學的核心部分都是小組工作,即小組所要完成的、目標確定的工作任務。在傳統的分組式教學中,組員之間的討論是最關鍵、最重要的環節。
合作式教學法指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調動教學系統中的一切積極因素,促成學習者積極互動、積極探索和建構知識體系,並以團體成績和組員成績恰當結合為評價方法,達到學生主動、積極全面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活動。合作式教學法的關鍵在於合作學習這種古老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古羅馬昆體良學派曾指出學生可以從互教中受益;18到19世紀,合作學習的方式從英國傳到美國並在那裡興盛;在20世紀30年代由於公立學校的發展在美國逐漸失去主導地位,到70年代復興並迅速發展成為一系列更系統、更成熟的原理與策略。合作式教學與傳統的分組式教學在形式上相似,表現為教師作為幕後的指導者,僅僅負責學習情景的組織;所有學生有權利就工作流程、工作結果的形成和展示彙報等做出決定。其核心雖然也是小組工作,但更強調組員為完成小組任務所需的合作意識和行動。相比傳統的分組式教學而言,合作式教學方法不僅可以用於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主題工作的準備,而且可以用於課堂上對工作結果的檢測中。
(二)教學實踐的進步——以重要賓客接待禮儀教學為例
1。重要賓客接待禮儀
秘書接待禮儀是秘書商務活動禮儀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指秘書在接待活動中應遵循的儀表儀容、行為舉止、言談風度等方面的禮儀。秘書接待禮儀可分為日常接待禮儀和重要賓客接待禮儀兩個環節,日常接待禮儀主要指基本的辦公室接待禮儀規範;重要賓客接待禮儀則涉及接機、陪車、會談、參觀、宴請、娛樂等各環節禮儀規範,比日常接待禮儀更加複雜,對團隊的合作精神要求也更高。
2。合作式教學法在重要賓客接待禮儀教學中的運用
案例內容:杭州華尚服裝公司要推出新款秋裝,為引領時尚潮流,公司總經理李總特意請巴黎著名服裝設計師Smith先生來杭進行指導。Smith先生的助手Mike先生、秘書Mary小姐隨行。三位客人乘坐F1036次航班往返,在杭停留三天。
主題任務:制定接待方案
具體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組成接待團隊。根據國際認可的5人一小組的最合適人數標準,規定每組人數以5人為基數,分別承擔法方的Smith先生、Mike先生、Mary小姐和中方的總經理李總、秘書小劉五個角色,允許各組根據需要補充其他角色。
(2)制定詳細的接待方案。該方案需具體註明接待流程及相應禮儀規範。每位組員都可以承擔自身角色的禮儀規範文字撰寫,從角色本身的職責考慮,儘量做到周到、完備;也可以由每位組員承擔一個環節的禮儀規範撰寫。
(3)方案完成後,在課堂上進行彙報,形式不限。
教師工作:
(1)下達主題任務,要求學生下週進行課堂彙報。
(2)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夥伴,完成分組,並引導各組確定秘書小劉的人選。
(3)對接待方案的指導思想、內容、附屬材料、應注意的問題等進行詳細說明。
學生完成情況:
各組學生都在課下進行了周密的討論和策劃,很好地完成了任務。有一組學生以影片短片的形式進行彙報,該組學生共7人,其中五位學生分別擔任Smith先生、Mike先生、Mary小姐和李總經理、小劉秘書五個角色,另有一位學生擔任駕駛員,一位學生擔任影片導演、攝像及剪輯。方案共分接機、陪車、會談、參觀、宴請、送行六個環節,介紹、握手、奉茶等細節分別融入接機和會談環節中。每位環節的禮儀規範分別由一位學生撰寫,秘書小劉擔綱整合統稿工作。
影片顯示,在實施過程中,每位學生都身著與角色身份相符的服飾,言談、舉止也與相應的禮儀規範完全符合,各環節銜接緊密,操作準確,能看出他們在課下經過了充分的討論和認真的演練。尤其是飾演秘書小劉的學生,在每個環節都發揮了中心作用,其他學生也都給予他高度的配合,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和認真的態度。當該小組的影片在課堂上播放時,其他學生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觀看,影片中學生操作正確時,教室裡非常安靜,但
當操作出現小失誤(比如接機後汽車座次的安排一度出現錯誤,但秘書及時做了調整),教室裡響起嗡嗡的小聲議論。當影片播放臨近結束,螢幕上依次出現各位組員的名字時,全班同學都報以熱烈的掌聲。隨後,教師請其他組的學生代表予以點評,點評者對演示者優秀表現加以讚揚,對疑問之處進行詢問,演示者進行解釋或申辯,教師在旁進行點撥,三方在討論中達成共識。
3。合作式教學法對傳統分組式教學的改進
從這個教學案例中可見,在合作式教學法的指導下,小組任務完成的過程經過了精心的策劃和實施。任務下達階段,教師作為幕後指導,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案例內容並提出要求和建議,為學習情景的組織奠定基礎;方案制定階段,小組成員為完成方案指導、實施及彙報而共同努力,秘書小劉無形中擔任了統籌安排的工作,同時其他組員又都根據自身角色需要對小組工作流程、工作結果的'形成及展示彙報的方式等提出設想,經過相互辯論、爭執、平衡,最終大家一起做出決定。這樣就形成了以秘書小劉為中心的合作團隊,確立了良好的向心力基礎;方案實施階段,所有組員都遵循標準的禮儀規範,設計並表現相應的臺詞、動作,每位組員不僅要對自己的表現負責,還要努力幫助他人做到完美無缺。這次小組任務並沒有對彙報的形式進行要求,但學生主動以影片的形式進行拍攝、剪輯,提高了難度,也提高了對自身的要求。當他們的作品在教室大螢幕上播放,接受老師和全班同學的檢閱時,他們會為大家的充分肯定而倍感驕傲,也會為某些小小的瑕疵感到不安,有助於他們以更加認真的態度聽取意見,加以改進。整體來看,從確定角色到討論、實施、展示,合作式學習形式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充分發揮自身潛質,喚起他們的協作意識;也賦予他們積極的獨立精神和責任心,推動他們在小組內樹立一種榮辱與共的精神。
如果以傳統的分組式方法來進行重要賓客接待禮儀的教學,教學形式就可能更多地體現為教學地點的改變或在課堂中增加更多的討論機會。儘管能做到較科學的分組,但傳統的分組對小組規模沒有特殊要求,組員的角色感將不夠明確,秘書小劉的組織者身份也將不夠明顯,以小劉為中心的合作團隊也不易形成。在以討論為主要手段的傳統分組式教學中,組員自身職責不明確會導致交流的目的性不強甚至流於形式,共同努力完成小組任務的決心和責任心也將不夠堅決。由於缺乏具體細緻的實踐環節的驗證和隨時隨地地師生交流,小組成員的內部衝突通常被忽略,而在此衝突發生到解決過程中培養出的傾聽的能力、禮貌、建設性的批判、相互尊重等社會技能,也有可能被忽略。
(三)成績評定方法的進步
傳統分組式教學法對成績的評定更多地遵循教師打分的原則,教師的意見占主導地位。合作式教學法改變了這種方式,在課堂上引入學生評委制,讓學生參與到成績評定的環節中來。當一組學生進行工作彙報時,別組學生擔任評委,評委需嚴格按照評分標準對彙報者的表現認真觀察,發現其存在的優點和不足,並將其量化為資料。在重要賓客接待禮儀的教學中,評委評分形式如下。
即由B組第1、2、3名學生負責給A組第1、2、3名學生評分,B組第4、5、6名學生負責給A組第4、5、6名學生評分,B組第7、8、9名學生負責給A組第7名學生評分。如果B組人數不夠,就從別組抽調過來。這樣,每位學生的操作都有三位評委觀察並打分,取平均分為最終成績,確保了客觀公正;同時,每位評委負責觀察併為三位學生打分,負擔不會過重,也便於觀察得更細緻,評價得更客觀。評分參考標準如下:
秘書人員重要賓客接待禮儀實訓評分參考表
其中態度分指彙報時的參與態度,應知分指對禮儀規範的熟悉及掌握程度,形態分即形象、儀態分,指髮型、面容、著裝、飾物、表情等儀容服飾及坐、立、行等言行舉止的表現,創新分指創意的新穎、操作的實效等,團體分指團體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等。每個單項分佔總分的20%,按其表現又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最終量化為具體資料填入表格。五個單項分相加得出總分,然後取三位評委的平均分作為學生此次小組工作的成績。態度分、應知分、形態分會根據個人表現而有所差異,而創新分、團體分更多地來自於小組的共同努力,組員之間的差距不會非常大;尤其是團體分,同一組的得分基本相同,這也促使每位組員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成功會使他人受益,他人的成功同樣會使自己受到鞭策和鼓勵,培養了他們榮辱與共的集體精神和責任感。
重要賓客接待禮儀的成績評定後,每位學生都得到了一次小組任務的成績;多次小組任務成績的平均分構成他的平時成績;期中有一次較大規模的小組任務,按照同樣的操作程式得出一個期中成績;再加上學期終試卷的卷面成績,共有平時、期中、期終三個成績。這三個成績分別按照適當的比例進行折算,最終得出這位學生本門課程的最終成績。毫無疑問,每一次成績都是學生自己身體力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透過辛苦的努力才能獲得的,促使他重視每一次小組工作的經歷;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自身意見被尊重和採納甚至作為成績評定的依據,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鼓舞了他們的信心,改變了他們對傳統考試方式的緊張心理,促使他們將認真工作、時時接受檢查和自我檢查逐漸化為一種平常心態,為他們在以後的工作中保持既嚴於律己,又寬以待人的良好心態,打下堅實基礎。
三、合作式教學法的公共關係學解讀
除重要賓客接待禮儀外,秘書禮儀的教學內容還包括秘書人員個人禮儀、辦公室禮儀、會務工作禮儀、拜訪及談判等商務活動禮儀、習俗禮儀和文書禮儀等,說到底是秘書人員在社會交往中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的問題。恰當地運用禮儀來理順各種關係,是秘書工作藝術的高度體現,也是塑造秘書個人及所在組織良好形象、打造良好公共關係氛圍的重要途徑,因此秘書禮儀是秘書公共關係的題中之意。在公共關係活動中,主體在一定職業倫理規範指引下,為獲得有關公眾的理解和合作而從事交流、溝通和勸說,良好的合作精神是有效溝通的指路明燈。合作式教學在引導小組成員透過相互交流、溝通和協調完美地完成小組任務的過程中,關鍵途徑也正是在合作精神指引下的有效的“交流、溝通和勸說”。因此,將合作式教學法引入秘書禮儀教學,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禮儀規範,培養學生更好地理解禮儀及公共關係的內涵,教學效果更好。
如果說以交流、溝通和勸說為主的合作式學習方式非常符合公共關係內涵,小組任務完成過程中組員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就十分符合交往倫理學的要求。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難關都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安然渡過,每一個決策都必將是經過充分討論並得到每一位組員的認可才可以施行。這就促使每一位組員都把同舟共濟作為自己的信念,都能夠以一種合作者的眼光來分析人、觀察人,都誠摯地融合到整體的合作精神中去,也就是進入這一組完整的文化之中。合作的品質必然在這種完整的文化中形成,學生也就在合作的過程中體驗到被理解、被尊重、被認同的感覺,意識到自己所應當擔負的人道、公正與責任。在成功的合作式教學法為每一位學生真正接受並願意身體力行地去施行時,合作學習逐漸轉為一種道德品性和價值觀,不僅影響著他的學習,更影響著他的生活,成為他一以貫之的表現。
四、結語
在秘書禮儀教學中,合作式教學法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分組式教學存在的小組向心力不強、計劃不周密、討論流於形式、組員合作精神不夠、相應社會技能的培養被忽略等問題,在教師引導下,以科學的分組確定組員名單,以組核心心人員的確定來培養向心力,放手讓組員進行充分的討論和周密策劃以培養他們的交流、溝通、協調能力,然後透過學生評委制的引入讓學生參與成績評定,使每一位學生的努力都能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在合作式教學方法之下,學生從接受任務、完成任務、公正彙報到成績評定,每個環節都要秉承合作精神,這種合作精神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秘書禮儀的內涵和要求,更能逐漸在他身上化為一種道德的力量,推動他為個人和未來的組織建立一種良好的公共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