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電子出版物的回顧與展望論文

近二十年電子出版物的回顧與展望論文

  論文摘要:電子出版物是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發展的結果,近二十年來,電子出版物在國際國內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但對電子出版物究竟如何完善,在閱讀器、收費、科技創新等方面爭論正囂,迄今仍未有定論。今數舉電子出版物走過的重大軌跡歷程,歸納分析,評判得失,以期對電子出版物和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發展有所裨益。

  論文關鍵詞:電子出版物,高職院校,資訊科技

  電子出版物的定義,據2008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佈的《電子出版物管理規定》,是:“以數字程式碼方式,將有知識性、思想性內容的資訊編輯加工後儲存在固定物理形態的磁、光、電等介質上,透過電子閱讀、顯示、播放裝置讀取使用的大眾傳播媒體,包括只讀光碟(CD-ROM、DVD-ROM等)、一次寫入光碟(CD-R、DVD-R等)、可擦寫光碟(CD-RW、DVD-RW等)、軟磁碟、硬磁碟、積體電路卡等,以及新聞出版總署認定的其他媒體形態。”至於電子出版物和相似概念電子圖書之間,電子圖書可以歸為電子出版物的一種,而電子出版物的概念較之更為寬泛,所以本文以電子出版物為主展開論述。

  一、回顧歷程

  最早的電子出版物的想法出現在科幻作品中。20世紀40年代,人們在一系列科幻作品中構思出一種可以透過電子儲存和電子顯示的書籍,這一電子出版物概念首次將圖書容量和電子顯示屏作為電子出版物的基本要素,成為世界上最早的電子出版物概念。實物形態的電子出版物最早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末的美國。自1987年10月世界上第一本電子出版物《下午》出版到今天,電子出版物走過了20多年的發展歷程。

  早期的電子出版物沒有數字版權保護技術,閱讀器顯示解析度低,基於電話Modem撥號上網,網速慢,主要透過CD-RMO或Internet免費下載等形式提供給讀者,這期間電子出版物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版權無法得到有效保護,因此其發展非常緩慢。從1999年開始,以保護數字版權為核心的電子出版物DRM技術出現並應用,從而開始在技術上保護電子出版物的版權,使電子出版物得到快速發展。經過近幾年科技工作者的研發,今天,決定電子出版物接受度的三大技術——數字版權保護技術、顯示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都有了快速發展和顯著成效。

  技術的發展尤其DRM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完善,推動了電子出版物更大層面的普及。在美國電子出版物保持著持續快速的增長,據OpeneBookForum組織的統計,2001年美國的電子出版物銷售量大約是50萬冊,到了2002年已經超過了100萬冊,而美國80%以上的出版社都進入了網路出版。進入2003年後,DRM及電子出版物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數字圖書館的讀者數量快速增長,讀者從數字圖書館借閱電子出版物的數量成倍增加。在2001年,只有方正電子和美國的NetLibrary推廣基於DRM技術的數字圖書系統,把有版權保護的電子出版物應用到圖書館領域。而從2002年底開始,更多的電子出版物DRM技術及服務提供商推出了針對數字圖書館的電子出版物產品,例如Adobe、Overdrive、Libwise等等。OpeneBookForum在2002年11月份做了一個“ConsumerSurveyOnElectronicBooks”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62%的人希望在數字圖書館讀到電子出版物。該項調查表明,至少在數字圖書館的應用中,電子出版物很受讀者歡迎。

  在我國,進入21世紀以後,以北大方正Apabi為代表的電子出版物的研究和發展正在與世界接軌,方正利用其獨有的電子排版系統,與國內200多家出版社合作,採用其Apabi電子書解決方案。2003年3月,北大方正在其主持召開的“2003中國E-book產業年會”上推出了翰林電子出版物,採用了目前國際上先進的電子出版物技術,外觀精美,符合人體功能學設計。該書體積小,重量輕,32開本書,400克重,大小與紙質書相似,32M記憶體,可儲存1600萬漢字,最大能擴充到2GB,用2節7號電池可支援閱讀超過1萬頁,售價2000元左右,低於國外同類產品的價格。這是國內自主研製生產的第一部與國際接軌的專用電子出版物閱讀器。它的出現標誌著國內電子出版物手持便攜閱讀器發展進入向圖書館乃至普通使用者推廣普及使用的新階段。

  電子出版物是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發展的結果。電子出版物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傳統圖書的紙張發行模式,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還極大地推動了網路出版和資訊傳播的發展,對出版業、圖書館事業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作為一種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而出現的新型出版物,電子出版物以其強大的優勢而日益受到人們的推崇的同時,人們也不得不面對電子出版物帶來的的諸多問題。

  二、優劣比較

  和傳統紙質出版物相比較,電子出版物的優勢還是相對明顯。總結起來主要表現在以下五方面:

  第一,存貯量大,體積小,便於攜帶和收藏。網路空間無限,可以傳播和儲存海量電子出版物,一部閱讀器也可以儲存幾十部,幾百部乃至上千部電子出版物,而且佔用的物理空間小,便於圖書館、讀者收藏。此外電子出版物不易老化、變質,也便於長期儲存。第二,成本低,製作便捷,經濟實惠,還有利於保護環境。電子出版物無需紙張、油墨、運輸、裝訂、晾乾、倉儲等管理費用,直接在網上進行傳輸和下載,大大降低了成本,為增加發行量提供了可能。低廉的成本,便捷的製作方式使出版社能更好地避免脫銷、斷檔、絕版等窘境。電子出版物無需印刷廠房、機械、油墨、紙張,降低了環境汙染,避免了能源耗費,減少了噪音,節約了社會和自然資源,是一種純粹的環保綠色產品。第三,實時性強,圖文聲並茂,媒體多樣化,可以提供動態化和個性化服務。電子出版物集圖、文、聲、像於一體,非一般圖書出版物可比。電子出版物還可以實現按需印刷,根據不同讀者的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第四,使用方便,功能齊全,檢索能力強。電子出版物閱讀方便,可以無光線閱讀,高畫質晰度的液晶顯示屏可以自動調節光亮度;其詞典功能可以在碰到不認識的字詞時進行查詢、解釋;使用電子出版物可以進行目錄和某一關鍵詞的全文檢索,有豐富的檢索點和較強的檢索能力。第五,技術性強,出版週期短,傳播速度快,手續簡單。電子出版物依靠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發展而來,隨著數字編碼的存貯技術、加工技術、傳播技術和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網路資訊的高速傳輸,它充分顯示了現代新技術的魅力,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傳輸速度。出版程式得以簡化,再也不需要重新出片、打樣、輸出、裝訂等繁瑣的過程,革除了紙質出版物因印數不夠而耽誤出版時間的弊端,增強了電子出版物的時效性和生命力。

  在電子出版物彰顯咄咄優勢的同時,其不足之處也不容忽視。

  劣勢之一,電子出版物最大的不利之處是需要配備相對昂貴的裝置才能閱讀。無論是電腦還是掌上裝置都有一定的侷限,臺式電腦不輕便,膝上型電腦太貴,並且與捧著紙質圖書閱讀相比,顯得又大又重;掌上閱讀器螢幕顯示不清楚,圖象顯示及音訊影片等多媒體特徵受限而且價格不菲。無論電子出版物終端形態如何變化,作為普通閱讀者最關心的就是能否正確顯示內容和閱讀舒適度這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技術上已經基本解決;第二個問題則是一個沒有止境的目標,但技術發展的歷史已經證明,閱讀舒適度必將隨著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提高,並對媒介形態產生新的推動。

  劣勢之二,閱讀習慣問題。根據對一些使用者的調查顯示,他們不喜歡看電子出版物的原因,一是電子出版物不符合他們的閱讀習慣,看紙質圖書的體驗要比電子裝置的體驗親切得多;二是螢幕對眼睛的損害,長時間對著螢幕看書確實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如何儘可能地降低損害這一問題還有待解決。

  劣勢之三,版權和盈利問題。電子出版物的閱讀範圍受到盜版行為的影響,因此打擊盜版行為,版權、版稅問題已經成為制約電子出版物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另外電子出版的盈利模式尚不成熟,還未形成一個獨立、完整的產業鏈,包含所有業務環節的網路出版銷售平臺尚未形成。許多出版社一方面由於電子出版物盈利模式不成熟而無法將其視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另一方面擔心電子圖書出版會給自己的主業紙質圖書出版帶來衝擊,因而對其持審慎的態度。

  劣勢之四,格式標準化問題。電子出版物的檔案格式種類繁多,形式多樣,常見的有PDG、CAJ、PDF、WDL、CHM、HLP、TXT、HTML格式等[1]。檔案格式標準化問題對於電子出版物的發展至關重要,標準不統一電子出版物為資源共享和普及製造了麻煩,必然影響到使用者對它的使用,影響市場的進一步開拓。

  最後就是可靠性的問題。目前電子出版物的製作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各種印刷型的圖書透過掃描器等裝置將它們轉換為數字格式的電子出版物,這些經過數字化處理的電子出版物保留了原印刷型讀物的所有版式、文字、影象等資訊,可實現全文檢索;另一種是一開始就是用電子文字格式儲存的電子出版物,即原生數字出版物。對於後者,問題主要是有些電子圖書明顯沒有經過編輯和校對的程式,錯別字比比皆是,屬於不合格產品,其他如管理、服務等方面的規範也亟待加強。總之,當前電子出版物質量狀況不容樂觀,需要規範電子出版物的出版,除了制訂專門的行政性法規之外,還要重視標準這種重要的規範形式。

  三、前景展望

  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出版數字化建設加快。2007年11月,中、美、印度埃及四國同時宣佈世界上最大的公益數字圖書館——全球數字圖書館的館藏已突破150萬冊圖書,數字化佔全球圖書館70%以上。[2]雖然這只是起步,電子出版物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但國內外的權威預測還是可以讓人感受到電子出版物的春天到來了:2005年,網路出版的銷售只佔到出版行業的6%—10%,2020年則將會達到50%,到2030年,90%的圖書都將是電子圖書。也許21世紀就是電子圖書的世紀。

  如果說電子出版物批次賣書,刺激大型圖書館這一特殊市場,是電子出版物現時最為切合實際的目標和突破口。那麼,眼前最重要的是解決阻礙電子出版物發展的種種壁壘,其中電子出版物很重要的就是做到統一標準。標準化是促進電子出版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電子出版業還有一個發展瓶頸問題,就是人才的匾乏。除了軟體開發、選題策劃和編輯人才之外,營銷與管理人才也是非常稀缺的。而諳熟電子出版市場規律,懂得電子出版單位管理機制的人才就更加稀少。[3]這就需要高等院校相關專業設定時將電子出版的人才培養納入考慮範圍。今天,電子出版物發展中一個新的亮點是,2010年3月10日盛大集團於釋出了自己電子書發展的戰略——“一人一書計劃”(OnepersonOnebook)。盛大的電子出版物還將超越以往電子出版物的範疇,正如其CEO侯小強所說,“我們的電子書不是簡單的閱讀器,而是一個互動的平臺。”也許,以後盛大會把遊戲、音樂、影片等全線產品都放在這個平臺上,那時候,電子出版物就不再是閱讀平臺那麼簡單,而是盛大的移動娛樂平臺。而隨著技術的不斷髮展,資訊環境的不斷成熟,相信電子出版物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1]陳華.中國電子圖書業路在何方?[J].中國出版,2008,5.

  [2]郭璐.書籍的革命——看電子書及其發展前景[J].新聞世界,2010,10.

  [3]李桁.中國電子出版業發展的制約因素[J].出版發行研究,2004,6.

  [4]桂君,楊毅,周迪.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分析與探討[J].圖書館建設,2010,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