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背景下活動環境的創設策略論文

主題背景下活動環境的創設策略論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簡稱《綱要》,下文同)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如何創設一個能吸引幼兒、引導、支援幼兒的學習環境?我們藉助區域個別化活動這一環節作為幼兒一日學習的重要部分。為幼兒提供一個豐富的、精心設計的、有序的、探索的、變化的環境。透過提供蘊涵教育價值的材料,來引發幼兒能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主探索、自主建構。在我們的主題開展中如何創設活動環境;如何讓幼兒與環境有效互動,如何來實現環境的記錄、啟用幼兒學習動機的功能呢?自從主題活動開展以來,我們對主題下的活動環境創設進行了不懈的探索。

  一、提供“會說話”的活動環境

  皮亞傑認為“兒童的發展,既不是直接生理成熟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學習的結果,而是個體和環境相互作用而使認知結構不斷髮生質變的過程”,同時他還要求“環境的創設應該著眼於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經驗,發展和提高幼兒的能力,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而洛扎洛夫認為“對兒童心理和行為發展最有效的影響是間接的、含蓄的暗示”,他還表示“教師創設的多元化教育環境對幼兒的進步和提高是起著任何集體教育活動都無法替代的巨大作用”。他們所說的多元環境,自然也包含我們今天所說的區域環境的創設。

  環境是幼兒的第二任老師,它能給幼兒積極的暗示,說出教師未說的話。在環境的刺激下,幼兒活動更投入,也更積極。傳統意義上的環境創設要求美觀、富有童趣和溫馨,而且往往是在開學時教師一手包辦,到學期結束時也不會再更換調整,但是在如今主題開展過程中的區域環境創設更要體現它的支援性、開放性和互動性,同時是師生圍繞主題內容共同建構的,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為了引領幼兒走進主題中,環境的創設往往緊隨主題的步伐,主題開展到哪個階段,環境就相應創設到哪裡,環境一直處於動態的調整中。一路走來,區域環境中充分體現了主題點點滴滴進行的足跡。如中班主題活動《小花布》的環境佈置,在活動開始時我們先將幼兒收集到的各種各樣的布懸掛在教室裡,先向幼兒進行了“布世界”的展示,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慾望、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一時間,教室裡的討論聲此起彼伏,“這種布和我衣服上的是一樣的”、“這塊布是我媽媽在市場上賣的那種”、“快看,我們的被套就是這種布”……

  隨著主題的深入,孩子們瞭解了布有很多不同的品種,常見的有:小花布、格子布、絨布、牛仔布、棉布等。當孩子們瞭解了布的種類之後,又自覺地在觀察和討論了“原來我的衣服是用牛仔布做的”,“我們教室裡掛的絨毛玩具是用絨布做的”,“媽媽在賣的那種布叫格子布……”當孩子們對布的種類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我們又進行了繪畫格子布和暈染小花布的教學活動,然後透過美工角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操作,我們把作品張貼在教室的周圍及教室外的走廊上,使每個孩子的作品都上牆了,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他們只要一有空,就會去欣賞自己的作品,並相互進行評價。增強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所以,在對活動環境的創設中,具體做到:以主題為背景,創設適宜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主動學習;以主題為背景,提供多元操作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滿足需求;以主題為背景,拓展自主空間,讓幼兒在自主中感受體驗。利用“會說話的”活動環境,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快樂遊戲。

  二、創設“多元互動”的`主題牆

  每一個主題牆的創設,不僅是課程內容的體現、教學活動的反映,更是幼兒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記錄。主題牆是主題內容的核心體現,它承載著展示講述、分享合作、預生成相結合的功能,更要兼顧到孩子個體差異的特點。因此我們在創設時,就要體現主題牆多元互動的特點,促使幼兒能與主題牆進行“對話”。

  主題牆的形態是豐富多樣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收集材料:①圖文資料——教師、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的圖片和文字、實物等資料。②活動照片——主題實施中對活動軌跡的瞬間記錄,用數碼相機拍攝的照片,打印出來張貼在主題牆上。③作品展示——以孩子們的手筆為主。有的時候可以考慮教師、家長參與的作品。可以懸掛展示,可以用整版展示,可以利用低矮櫥櫃的小角落來展示。為了不佔用有限的牆面空間,還可以放到活動室外走廊,以及空中懸掛在活動室。④問題——由孩子們圍繞主題開展提出的各種問題。

  在創設主題牆時,我們堅持主題性原則,也就是主題牆的內容儘量體現每個主題活動的主要內容和特點。例如,中班主題活動《小花布》的主題開展時,我們就在主題牆上掛了很多不同品種的布。其次還要堅持參與性原則,也就是主題環境的創設不僅教師要參與,更重要的是引導幼兒參與主題環境的創設,這樣不僅會拉近幼兒與主題之間的距離,同時也會增加幼兒對環境的親近感和成就感。像《小花布》主題牆,其中的大環境,如:底版用各種布做襯托由教師設計並完成,而其中的角色——暈染、布貼畫、繪畫格子布等均由幼兒來繪畫和佈置,整個環境既豐富美觀,又能充分展示師生共同參與的成分。最後還應堅持互動性原則,也就是在創設主題性環境的過程中,應為幼兒和環境之間創設足夠的互動交流空間,讓幼兒有機會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產生碰撞的火花,從而充分發揮主題環境的實用價值。如《小花布》主題牆,教師的提問與幼兒的回答之間的巧妙佈置正是體現了這一原則。

  三、創設與主題相配套、幼兒樂意操作的區域角

  活動區最重要的就是創設能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大膽操作、大膽探索的環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提供趣味性、層次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根據《小花布》這一主題內容,我們開設了以下區角:

  ●數學區遊戲創設

  在“數學區”我們也充分考慮了與主題活動的密切聯絡,根據幼兒能力不同設計了多種遊戲。如“數與物的對應”,引導小朋友把各種布按數量的要求放在一個盒子裡。“給物品找家”,引導幼兒將物品的實物卡與相對應的布匹配。幼兒在遊戲中自選喜歡的數學遊戲,不再像集體遊戲那樣要求每個幼兒掌握相同知識點。給予幼兒的空間更大了,比較人性化。

  ●美工區遊戲創設

  在“手工區”《小小染色廠》原本是集體教學內容,但我們發現集體活動不利於教師個別指導

  ,效果不好,因此我們將這一內容投放到美工區域活動中,並將操作步驟用圖例展示在牆上提示幼兒。這樣每天輔導四、五個小朋友,小朋友之間再互教互學,更利於幼兒掌握暈染的方法。在《小花布拼一拼》區角中,投放各種形狀的花布,根據不同幼兒的學習情況,對他們提一些不同的要求,如能力若的幼兒只要拼出簡單的圖形就可以,能力強的則要求在拼出各種物品及動物等等的基礎上,添畫相應的圖畫,使畫面飽滿。滿足不同能力的幼兒要求。

  ●生活區遊戲創設

  在“生活區”我們創設了《我會自己洗》的區角,讓幼兒洗各種小塊布料,在洗的過程中讓幼兒體驗布的質地的不同,那些汙濁沾在布上是洗不掉的,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並養成愛清潔的好習慣。

  ●科探區遊戲創設

  在“科探區”我們創設了《戴上眼罩看一看》的活動,要求幼兒戴上眼罩觀察布的透明程度,感知布料的不同並在分析表格中打勾。

  ●遊戲區遊戲創設

  在“遊戲區”我們創設了《我的米包飛起來》的區角,利用布的彈力,讓幼兒把米包向上拋,鍛鍊幼兒的手臂上的小肌肉發展,比較不同布彈力的不同。同時我們還創設了《好玩的陀螺》的區角,提供各種用布做的陀螺,讓幼兒在遊戲中感受布在旋轉過程中產生的神奇變化,鍛鍊幼兒的小肌肉發展。

  ●表演區遊戲創設

  在“表演區”我們創設了《你賣,我來秀》的區角,透過幼兒賣布秀布的環節,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對服裝顏色搭配的能力。

  在主題背景下創設的這些區域遊戲,幼兒社會性水平提高了,交往能力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潛能也在遊戲中得到激發,使幼兒成為善於動腦、動手的生命有機體。幼兒在這自由、寬鬆的學習環境中,能按自己的興趣、意志和能力選擇活動內容體驗快樂和成功,透過積極主動的學習、探索來獲取知識,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綱要》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要讓主題性活動空間環境發揮最大的教育功能,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用心地設計,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調整。(邵偉華)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