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淺談對設計與繪畫的認識
論文:淺談對設計與繪畫的認識
設計和繪畫是視覺藝術範疇的兩種不同表達形式。設計和繪畫雖然是為了服務於人類的生活,卻是用來滿足人們不同的多層次的需求而存在的視覺語言。
設計的過程就猶如繪畫創作一樣,內在含有設計者的情感意識,外在具有物化的視覺藝術形態,即存在著表達內容與表現形式的關係問題。另外,設計的功能不僅在於表達情感,更為重要的是傳達有效地含有商業意味的資訊。而繪畫的過程嚴格地說也是一種圖形設計的過程,但是繪畫的形式是一種純藝術性的、純精神性上的語言形式,而設計更親近於我們的物質生活。
兩者的創作目的更是有著天壤之別,繪畫作為一種純精神層面上的創作,更注重個人思想的表達和情感的宣洩。繪畫的意義在於創新,而創新只有透過“個性化”才能夠得以實現,重複的繪畫沒有生命力。回顧繪畫發展史就會發現,無論中國還是西方,每一位傑出的大師都曾經創造過極端個性化的'作品,每一位巨匠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徵。畫家、設計師們,尤其是現代派大家,他們在創作時可以完全不用考慮其作品的社會性。從某種意義上說,作品的生命力,正表現在個性化上,透過作者對美的形式法則的特殊理解而存在著。任何一個偉大的畫家、設計師,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個性,創作者必須把自己個人的主觀意志潛能釋放出來,最大限度地表現自我。即使是西方中世紀的宗教繪畫的創作,雖然當時繪畫作品多為宗教服務,但是那也是為了表達統治者或人民大眾的信仰而創作。近現代的繪畫藝術更注重個性的宣揚和個人情感的表達。所以說繪畫更注重創作者自我的表現。
在設計中雖然強調創新性,但設計者更注重實用性。因為設計是與生活有著密切關聯的一種視覺語言,特別是工業革命帶來機器大生產以後,依附性是現代設計在商品經濟中的本質反映。設計作為商品在為市場服務時必須具備“包裝”價值與“使用”價值。要想贏得客戶的信任與滿意、最終實現設計的價值,就必須透過市場競爭的考驗。設計的成功與否在於它能否透過美化產品而最終實現促銷的目的。現實中幾乎每一位設計師在為客戶提供設計服務時,都會盡量去迎合和滿足客戶的需要。一方面,設計師必須站在客戶的角度去體驗消費者的心理,以使自己的設計作品得以透過;另一方面,客戶可能對市場的把握、瞭解遠勝過設計師,設計師不得不服從客戶提出的要求。
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絞盡腦汁去思考、去解釋自己的作品,也許自己認為很滿意了,但最終的評判者還是客戶。設計對商品的依附性還體現在“市場”是設計的指揮棒,市場的強勁與疲軟將直接影響設計行業的起伏。產品的大批次生產,產品要投入到市場的競爭中,對於產品的外觀和圖形的要求是至關重要的。美觀的產品競爭力勢必要比粗陋的產品有市場。所以客戶和商家對作品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設計者就必須要附和大眾(消費者)的審美觀點去進行設計。這勢必在設計的創作中要考慮加入消費者的觀點來設計,這樣就阻礙了設計者個人情感的表達。所以說設計與繪畫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對商品的依附性存在上。
對美的追求是繪畫藝術的本質體現,繪畫與設計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運用,不僅僅體現在“個性化”與“依附性”方面,還體現在對形式美規律追求的差異性上。“混沌”一詞是“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中國人喜歡含蓄,認為“含蓄”就是美。“混沌”本身就體現著一種不確定的、耐人尋味的特徵,這和中國的古老哲學及宗教有關。中國古典繪畫所表現的“空靈”“氣韻”,以及“墨分五色”,用有限的筆墨表現無限的意境等美學思想,都在於這種“混沌”之美。這些手法在設計中也偶爾能見到,但一般來說僅是借用繪畫的表現手法,以增強設計的藝術性而已;但它們不是設計的最終目的,我們從杉浦康平等大師的作品中就可以體會出這一點。具體來說,杉浦康平為敦煌設計的系列叢書,從表面上他是在追求中國畫“空靈”“氣韻”之境界,而更深刻的內涵是他把敦煌中的圖形元素運用現代設計的基本構造原理加以組合了。這種“空靈”美的境界只是作為設計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希望最終能真正反映出這套系列叢書的內涵,這充分表現在大師的獨具匠心和對繪畫與設計關係的把握上。
繪畫對“混沌美”的追求還體現在對材料肌理的選擇上。何種題材、何種效果需要何種肌理,是繪畫追求混沌美的表現之一。尤其是現代繪畫,在一幅作品中選擇綜合材料已到了隨心所欲的境地,多種材料的運用旨在加強畫面的“混沌美”的效果,透過撲朔迷離不確定的材質肌理的運用,以達到變化多端的目的。所以在形式美的追求上兩者也有著本質的區別。
綜上所述,繪畫與圖形設計有著巨大的差異,二者之間的關係屬於兩個不同性質行業之間的關係——是實用性與觀賞性的功能區別;是多層次、多社會性的理性思考與情感宣洩的差異;是表現個性才氣的與服從社會需求的關係;是體現工業化的生產技術水平與個體藝術者之手工技巧的關係。雖然在此強調了二者之間的差異性,但並不否認二者之間的聯絡性。如早期繪畫與設計的起源、藝術規律的相似性、圖形設計必須具有繪畫審美意識的基本特徵,等等。
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我們只有正確地把握繪畫與圖形設計的異同,掌握其中的奧秘,理解二者的共性與個性,才算對兩者之間有了客觀、深刻的科學認識,才能很好地促進藝術文化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