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護鳥類就是保護環境為題目的優秀論文

以保護鳥類就是保護環境為題目的優秀論文

  林地是構成地球植被的重要部分,許多生物以林地為生息繁衍地,鳥類是其中最重要成員。在這裡,植物是生產者,各種昆蟲和一些以植物為食的哺乳動物是消費者,鳥類一方面作為消費者參與了林地生態的活動,另一方面又抑制著對植物有破壞作用的生物。林地為鳥類提供了棲息地,而鳥類保護了植物的正常生長,它們處在不同的食物鏈上的不同環節,成為了林地生態系統的骨幹。

  我們的祖先深深懂得愛鳥的意義,文字記載雖詳略不一,但從古至今歷代不絕。甲骨文中有字像啄木鳥啄蟲狀,且出現在卜辭中,有令鳥防蟲之意,中國的古人很清楚這種鳥的價值。到孔子時,他明確地提出了“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的保護鳥類的思想。《禮記·王制篇》規定:“不麛不卵,不殺胎,不殀夭,不覆巢”,指出捕殺幼鹿和毀巢掏鳥蛋都是不允許的。《淮南子》中有休獵、休漁的詳細記載,特別強調在特定的季節不得毀林和燒田以保護幼鳥。此後各朝代都有政府的法令強調保護鳥類和其它的動物,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先後出臺了許多保護鳥類和其它野生動物的法規和條例,並制定了相關的法律。

  那麼鳥類究竟對我們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呢?

  滅蟲滅鼠 保護植物

  鼠害對林地、草場有著極大的破壞作用,自古以來人們對之深惡痛絕,《詩·碩鼠》大概是有記載中最早對鼠害有清醒認識的文字,世界上其它民族的文獻記載中鼠類的名聲也是相當惡劣的。至於有害昆蟲造成的損失則更為慘重,就像古代所說的那樣:蟲過之後“寸草不留”,所帶來的悲慘後果是“白骨累累”“餓殍遍野”。在面對這些蟲鼠之害上能成功地防治它們的就是鳥類。除倉鴞能直接保護糧倉中的糧食外,在林地和草場活動的各種鴞類多為捕鼠能手,食量驚人的雕鴞一個夏季就能吃掉千餘隻田鼠和姬鼠,直接地保護了農作物和森林,另有一些小型的隼形目鳥類則能保護草場,使之不至於沙漠化。不少鳥類是蝗蟲的天敵,如鷚、鶯、粉紅椋鳥等,普通燕鴴在育雛期間一隻雛鳥一個月內就能吃掉4000只蝗蟲。杜鵑、山雀則是對付松毛蟲的最有效的鳥類,一隻大山雀的雛鳥竟能在半個月內吃掉6000條松毛蟲,而大杜鵑成鳥每天都要吃掉100條以上的松毛蟲。在我國的林地中有著非常豐富的鳥類,如鶥類、鶯類、鶲類等,它們是鱗翅目有害昆蟲的最大的自然控制因子。對一些隱藏在樹皮下和地下的有害昆蟲也有專門的鳥類來對付,戴勝能從地下挖出十幾釐米深處的害蟲,而啄木鳥用其強有力的喙吃到樹幹中的諸如天牛幼蟲這類的有害昆蟲。麻雀在經歷了一次人為的大的劫難後,人們終於認識到這種鳥的價值,它們有著比其它鳥類更高的繁殖率,從春到初秋的漫長時間內它們幾乎都在育幼,而這時除了成鳥吃種子外幼鳥幾乎全部吃蟲子,其中絕大多數的是螟蟲這類有害昆蟲。灰喜鵲從昆蟲開始活動一直到它們蟄伏,幾乎就是個滅蟲機器。

  採花授粉 播撒種子

  種子植物絕大多數是以開花結果的方式來繁衍的,一般地說來為它們傳播花粉的除風、水外多數是由昆蟲來完成的,除了風媒花、水媒花和蟲媒花外,另外還有一類為鳥媒花,從世界範圍來看,這類植物相對集中於美洲一帶,在我國則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美洲的鳥媒花類植物主要依賴蜂鳥為其傳播花粉,我國的鳥媒花類植物通常為其傳播花粉的鳥類是啄花鳥,共6種;太陽鳥,約12種。這類鳥共有的特徵是喜食花蜜,它們體態輕盈飛行技術高超,大多有非常漂亮的羽色,非常惹人喜愛。它們在採食花蜜的過程中,其羽、喙、足會沾上花粉,透過採食另外的花朵便會將花粉傳播到另外的植株花朵上。據報導美洲一些地區因過量使用農藥導致了大量的蜂鳥死亡,結果是造成一些植物大幅度減產,在我國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

  在一些丘陵水稻作物區,我們通常可以看到在一些向陽有水的荒地裡也有家生水稻和稗類在生長,這通常是由一些文鳥類如麻雀和鵐類啄食後在空中排便留下的種子萌發生長出來的。白頭鵯喜歡吃楝子,通常會將果實叼到空曠一些的地方享用,來年在這些地方就會出現楝樹的幼苗。一些樹木的果實有著鮮豔的顏色,它們對一些鳥類有很大的誘惑力,不少的味道甜中帶酸,這也是鳥兒們喜歡的味道。在自然林中,我國有不少的鳥類能起到自然植樹的作用,其中有名的是一些鳩鴿類、鶇類、鵯類和鴉類。有趣的是,許多植物的種子不能被消化,其堅硬的外殼能參與鳥類消化食物的作用,當鳥排出體外時多能為鳥糞包裹,這為種子發芽和生長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同時也利於鳥類,這種雙贏的效果是非常奇妙的,讓我們不得不歎服大自然的創造能力。

  另一個讓人驚奇的事是一些鳥類會貯藏種子,它們在吃飽喝足後仍然會不停地採集種子,並將這些種子貯藏在樹洞或地下,在寒冷的季節,它們依靠這些種子來渡過艱難的時期,那些被遺忘了或來不及消費的種子很可能在地下發芽並生長起來。一些鳥往往能將種子帶到離它出生地很遠的地方,如我國東北林區的星鴉能將種子帶離到3到5公里甚至更遠的地方。星鴉的分佈很廣,在舊大陸古北區較寒冷的地方几乎都能找到它們的蹤跡,有人在美國曾一次性發現一隻星鴉貯藏的32000粒種子,而在英國的一個森林中,人們居然發現藍冠鴉在一個秋季里居然貯藏了20萬粒種子。這種播種有時是遠距離的播種究竟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秘密恐怕沒人能說得出來,當人們在一個海島上見到遠在千里之外的活生生的某種植物時,不必奇怪,那多半是鳥兒們乾的。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鳥類這種奇特的播種方式,植物才得以在地球上得到廣泛的傳播,而自然種群才展現得如此地多姿多彩!

  鳥類糞便 寶中之寶

  這裡我們不說鳥糞中有多少富貴的物質可提煉什麼什麼的,也不說鳥糞甚至可以支撐一個國家的經濟。我們只說說鳥糞對植被的生長帶好的好處。

  首先,人們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鳥糞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有機肥料,它們回補了林地或草場的地力,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營養基礎。其次,它還是一種生態系統的開拓者。讓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幕:在大洋的中間有一天冒出了一塊珊瑚礁,鳥兒們到此來歇腳,當然也會在那裡排下糞便。隨著這塊礁的面積的增大和越來越多鳥類的光顧,在那裡出現了綠色,一種、兩種、三種……終於有一天形成了一片樹林,昆蟲們隨後也到來了,物種漸漸地越來越豐富……可見當初的鳥糞在這裡腐蝕礁石,積蓄養料為日後形成新的區域生態系統的作用。

  一年一度,春回大地,讓我們大家來保護這大自然的天使吧,保護這維護植物的精靈吧。我們植出更多的樹林,愛護鳥類的棲息地,那麼它們給我們的回報將是一個更清新的環境,一片鶯歌燕舞,一片鳥語花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