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通用10篇)
關於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通用10篇)
現代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想要的到一個長足的發展,離不開管理,企業管理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 篇1
【摘要】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裁員、併購及流程再造等各種變革,使得企業與員工所面臨的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由此而帶來的員工忠誠度,員工工作行為、態度等方面的問題引起了各方關注,進而心理契約管理逐步成為組織變革時代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戰略手段。本文圍繞人力資源管理的新視野——心理契約概念,在介紹其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突出作用與影響的基礎上,以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的各環節為線索表明瞭如何發揮心理契約的積極作用,及共建心理契約型人力資源文化的實現和意義。
【關鍵詞】
心理契約,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管理。
心理契約(psychological contract)這個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60年代由Argyria等人首先提出的,它指的是構成員工和組織之間交換關係和相互責任的一種心理期望。20世紀80年代後,美國管理心理學專家Schein進一步明確了心理契約的內涵,即“個人將有所奉獻與組織慾望有所獲取之間,以及最早將針對個人期望收穫而有所提供的一種配合”。本文中,心理契約是指存在於員工與組織之間的相互期望和承諾。
心理契約理論認為:員工與企業之間除了存在正式勞務合約之外,還存在一種心理契約。心理契約是聯絡員工和企業的心理紐帶,也是影響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因素。員工對企業的滿意度、對企業的情感投人度,進而員工的工作績效和員工的流動率都和心理契約息息相關。
一、心理契約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中作用突出的原因
(一)管理方式的變化:人事管理從剛性化到柔性化
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經歷了科學管理、行為科學、管理科學、企業文化等階段,從本質上講,管理理論和實踐可歸納為兩類:一類是以工作為中心,強調規章制度的剛性管理,另一類是以人為中心,注重人的情感需要的柔性管理。這兩類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但在不同的時期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剛性管理來自於人類的理性存在,正是在理性推動下,人類在近百年來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微電子技術、光導纖維、通訊技術、鐳射技術、海洋技術、宇航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完全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社會風貌以及人的世界觀。但是也正因為理性的侷限性,在快速發展中,也帶來許多社會問題。因此,非理性存在應運而生,它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精神需求的反應。
人類的理性追求和非理性追求在管理實踐和理論中表現為“剛性管理”和“柔性管理”。
前者以生產為中心,本質是理性的,後者是以人為中心,本質上是情感的。以理性為主導的剛性管理是管理活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獲得效益和效率的直接手段。但是,在組織管理活動中,剛性管理缺乏人情味,將人置於與機器裝置同樣的地位,貶低人性。柔性管理正是為了彌補剛性管理的不足而出現的。從根本上講,剛性管理與柔性管理是一致的,即透過柔性管理手段同樣達到剛性管理或甚至剛性管理達不到的目標。在工業經濟時代,資方佔有資本與勞動工具,因此可以支配僱員。到了知識經濟時代,情況不同了,原來的強制與命令越來越難以奏效,權威的維繫越來越難以憑藉權力,勞資雙方的“契約關係”越來越變得像“盟約關係”。因此心理契約的特徵更被看重:內在重於外在,心理重於物理,身教重於言教。正是為適應這種管理方式的改變,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心理契約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中所起到的就是柔性管理的作用,是一種凝聚的作用,是一種“無形勝有形”的作用。
(二)所處環境的變化:員工流動從靜態到動態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人才流動的機制基本形成,打破了對工作單位轉換的限制,改變了過去一個人在一個單位工作不論感覺如何也要堅持到退休的情況。在一個單位感覺合適就留,感覺不合適就走,員工和企業有了一種雙向選擇的權利。這實際上就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硬性的管理制度和有形合同以外,還要有更多無形的東西需要表現出來,如管理者的人格魅力、性格、態度等,體現在管理的各個細節之中。
如果管理不規範,對員工工作和成長環境缺少考慮,或雖有制度但執行過程中不到位、不人性,僅靠待遇,僅靠正式合同,還不能做到長久留住有用人才,被吸引來的人才工作一段時間後往往找不到感覺,體現不出個人價值,或看不到希望,或得不到尊重,也會“另謀高就”。
心理契約在管理中的具體表現,是企業能力的較量,是企業管理水平、管理制度、人才機制的較量,是企業能否為員工提供實現個人價值的實力的較量。這裡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而是彼此的主觀感受和認知。因此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要想留住優秀人才,併發揮出人才的最大價值,實現企業的利益,就必須既要注重有形合同的管理,更要注重無形合同——心理契約的管理,全方位地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
二、心理契約的兌現具有積極影響
組織中的心理契約是聯絡員工與組織之間的紐帶,是影響員工行為和態度的重要因素。Schein指出,儘管心理契約是內隱的,但它卻是組織行為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
Shore等人認為,心理契約在企業組織中的作用有三個方面:
一是可以減少僱傭雙方的不安全感。正式的經濟契約不可能涉及僱傭關係的方方面面,而心理契約可以填補經濟契約留下的空白。因此,心理契約的暗含條款能夠彌補僱傭關係中正式文字規定的一些不足,降低僱員與組織雙方的不確定性,從而增加個人與組織的安全感和相互信任感。
二是可以規範員工的行為。員工以組織對自己所負的責任來衡量自己對待組織的每一行為,以其作為調節自己行為的標準。員工會將他與組織之間的相互責任進行權衡,並根據權衡的結果調整自己的行為。
三是可使員工對發生在組織中的事件產生情感性的反應。Baker指出,心理契約在員工願望(如角色、社會、經濟等)與其績效表現之間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
如果員工的心理情感需求得到了滿足,心理契約得到了兌現,那麼就會提高員工對組織的忠誠度和滿足感,從而員工願意為組織做出更大的貢獻——超出組織期望的投入。同時,員工的流動率的降低、勞資糾紛的減少以及員工生產力的提高,都能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績效,使企業獲得高於所花費成本的回報。
三、發揮心理契約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
心理契約作為聯絡員工和組織的心理紐帶,對於企業獲取競爭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了更加有效地實現企業目標,減少人力資源風險,企業應當透過人力資源管理活動構建和維護心理契約。
組織是員工的活動藍圖,但是如果沒有合適的員工來提供特定的活動,這種藍圖起不了任何作用。因此,組織的第一個、也許是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就是人的問題,就是如何去招聘員工,怎麼按照組織需求去培訓員工,怎麼對員工加以激勵來誘導組織期望的行為績效等一系列活動。
(一)在招聘過程中傳遞真實資訊以構建牢固的心理契約
招聘過程是員工與企業的初次接觸,也是構建心理契約的重要過程。企業如果不實事求是地嚮應聘者介紹本企業的相關情況,就會使應聘者對企業和職位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當應聘者成為正式員工對企業情況有所瞭解後,就會感知到心理契約與現實的不一致,產生心理落差,嚴重時就會導致破壞契約。那麼,真實地嚮應聘者提供有關資訊就成為構建牢固心理契約的基礎。招聘人員應嚮應聘者客觀介紹組織發展現狀、勞務合同的主要內容、員工的職位和職責等,讓員工對企業和所要從事的工作形成一個比較準確的估價,降低期望與現實的衝擊,從而提高工作忠誠度,降低主動離職意願。
另一方面,個人也不能為了獲得職位歪曲、編造個人資訊,否則,會造成動機和態度與組織要求相隔甚遠、個人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的碰撞。結果是員工匆忙到崗後,理想與現實產生了落差,個體本性與組織精神不符合,影響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不僅給組織造成了一定的損失,而且對應聘者職業生涯帶來挫折,自然就無法達成組織與個體之間的默契與和諧,更談不上心理契約的建立。
(二)在工作調整階段修正和維護
心理契約預防危機的產生。當員工處於進入企業和達到正常工作狀態之間的調整過程中,開始進入企業時的興奮、幻想、熱情都會慢慢淡化,此時員工會對與企業之間的心理契約進行一個新的認識和評估。面對這樣一個慣常的適應過程和心理契約的危機,企業是應該有所準備的。企業可以讓一個與新員工職位有關的中間層員工參加面試小組,由他和新員工透過談判、協商形成更為具體的心理契約。有這樣一位對新員工負責的中間層員工的加入,可以及時修正和維護心理契約,使形成的心理契約更加明確合理,從而縮短員工的適應階段,使其儘快進入正常的工作狀態。
(三)在正常工作階段加強雙方溝通促進心理契約明晰化
員工與企業對心理契約的認定都是建立在各自的主觀感知上,那麼就會發生當企業認為已經兌現了所有的承諾,但員工卻覺得企業在某些方面食言了的情況。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雙方對契約的理解不一致。所以企業應該向員工提供更多的與企業的溝通機會。
透過雙向溝通,一方面管理者可以隨時瞭解和關注員工的期望和企業存在的問題,聽取員工的改善意見;另一方面,員工也可以全面瞭解企業的期望和當前存在的問題。企業根據雙方的期望與存在的問題,及時有效地提供承諾方案,可使員工在受到尊重、增加自信心的同時,使組織的問題得以解決,有利於雙方的相互理解,形成融洽的關係。
(四)建立培訓與開發體系來發展心理企業內容
由於現代企業面臨著一個環境變革的時代,經濟全球化、網路資訊科技帶來的企業組織結構扁平化、虛擬企業、戰略兼併重組等組織變革,使得員工與企業傳統締結的長期固定的忠誠和努力工作可換取回報的模式正逐漸被以職業適應力為核心的新型工作模式所取代。那麼,在工作調整階段以及正式工作階段,企業都應加強員工技能培訓,開發人力資源,這是發展企業和員工雙贏的心理契約的關鍵。
建立企業培訓體系,首先要依據企業戰略目標為基準,以形成全員學習型文化、提高員工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為終極目的。實施中應針對不同類別不同管理層次人員,採用適合的培訓方法,注重培訓需求分析、培訓體系設計、培訓課程實施、培訓效果評估等環節的控制,形成符合員工和企業雙方需要的提高工作滿意度、成就感和忠誠度的心理契約新內容。
(五)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作為實現心理契約的保障
激勵主要就是透過人們尋求工作滿意感這種需要來實現的。最基本的需要如生存需要等可以透過工資、福利等方式加以滿足。員工透過簽訂僱傭合同,可以獲得金錢,用以換取生活必需品。然而,在僱傭合同這類正式契約中,很少涉及與較高層次的滿足有關的內容。而只有這些高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人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並最大可能地調動工作積極性。這種滿足是心理契約中極為重要的部分。
企業建立激勵機制時,如果對員工的需要、目標、興趣、職業生涯期望、工作價值觀等無動於衷,眼光僅僅停留於員工個人激勵方面,或者說僅僅注視企業的條件和習慣做法,自然無法取得恰當的激勵效果。在激勵機制的構成上,企業應多設計滿足心理較高層次需求的方法,如:提倡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營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提倡參與式管理,滿足員工心理上被認可信任的需要;設計員工持股或股票期權的激勵方式,把員工自身利益與企業長遠利益結合起來,提高忠誠度,降低離職意願;考慮實行自助餐福利計劃,滿足不同員工不同工作階段不同層次的需要等。
(六)共建企業心理契約型的人力資源文化
“心理契約”的無形約定能使企業內員工之間在動態的條件下能不斷的保持與企業的良好關係,充分把自己視為個人價值的主體,將個體的發展充分整合到企業的發展之中,從而創造出永遠充滿活力的公司文化。也就是說,共建“心理契約”的意義在於它是實現了企業自主的學習與成長,避免企業與員工個人之間由於擁有的所謂的“資訊不對稱”所帶來的工作效率的缺失。因此,有意識共建企業的“心理契約”,是公司減少管理費用,提高管理效率,實現企業不斷創新的重要保證。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員工雖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但更重要又存在著一種利益“共生”的關係。
從現代意義上講,企業是經營管理、員工生活的場所,更為重要的是它是員工實現自我、成就自我的場所,企業的目標是企業成長和員工發展雙重目標的統一。如果一個企業只單純考慮企業經濟利益,而不管員工的成長,那隻會是短命的企業,其存在是不可能長久的,優秀的員工遲早會“毀約”,憤然而去。共建企業的“心理契約”是一個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積極性、創造性與智慧的過程,是保證員工產出高水平的“內激力”和承諾(表現為高能量、延長作業時間、願意多幹和對工作滿腔熱情等)的過程。
共建企業的“心理契約”的實現,在於建設以人的能力為本的企業人力資源文化。文化作為一個環境中人的“共同的心理程式”,健康向上的企業人力資源文化能在企業中創設出一種奮發、進取、和諧、平等的企業氛圍和企業精神,為全體員工塑造強大的精神支柱,形成堅不可摧的生命共同體。
以人的能力為本的現代企業人力資源文化,指的是現代企業的文化價值觀應建立在注重人的能力充分發揮這一基石之上,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活動都圍繞如何正確發揮人的能力旋轉。這裡的能力,特指有益於企業人的合理生存發展、社會職業活動和社會發展的能力,其精神實質在於倡導企業員工透過充分正確發揮其能力,為企業多做貢獻,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
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員工把自己的工作自由與權利交給企業安排,是因為他們相信企業的代理,企業家能實現他們的預望,能提供與之工作績效對稱的發展。
否則這種平衡是不能維持的。建設以人的能力為本的企業人力資源文化,實現人盡其能,人盡其用,高效開發員工的能力與潛力,無疑給達成與維持“心理契約”創設良好的氛圍、空間,增強員工努力工作的熱情與信念,激發企業與員工共同信守“契約”所默示的各自對應的“承諾”。
因此,這種企業人力資源文化的建設要求企業及其管理者應為職工的能力發揮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有效機制、正確的政策和寬鬆的企業氛圍,換言之,它要求建立一個以能力發展為價值導向的企業經濟體制及其執行機制;還要求每個企業員工把能力最大限度地正確發揮作為自己價值追求的主導目標,並積極為此而努力。在這種文化之下,企業領導與員工上下同欲,使經營理念得以落實、共識得以建立、公司使命得以實踐,實現人與事的理想結合。
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 篇2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透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企業創始者和或經營者倡導的,併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範和準則,是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具有延續性的共同認知系統和習慣性的行為方式。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使現代企業管理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的關係成為企業管理者必須研究的課題。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功用也是值得探討的理由。
一、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關係
企業管理一般分為鋼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一種人性化的一種管理模式,它是透過一些企業的文化、企業的精神調動職工的主觀能動性,讓職工緻自身命運與企業為一體,形成創企業效益就是為自己爭創效益。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靈魂,是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維持企業存活乃至繁榮的精神財富。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對外展現其物質和精神的表現方式。企業管理是企業在日常經營和發展中進行的一系列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保障企業的正常運轉。企業管理的關鍵就是在企業發展中,繼承創造性的建設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在企業管理中具有引領指導作用、凝聚力作用、品牌的提升作用、激勵作用、約束作用、穩定作用。
二、企業文化與思想政治工作
在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存在著企業文化與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二者在很多的方面相同相似。
①二者研究物件基本相同,但是研究企業職工和人與他們相關的工作,都需要對企業的內部職工關係進行協調,員工的職業道德與團隊精神的培養方面存在極高的一致性。
②二者工作目標相似,都是推動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是二者的共同目標。
③二者在策略上相通相似,都強調利用薰陶、激勵、啟發及教育等辦法來激發企業員工的主動性,進而增強企業員工的向心力與凝聚力。
④二者工作環境相似,無論是企業文化還是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都離不開特定的企業環境。
雖然企業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間有很多方面相同相似,但是二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
①工作範疇不同,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屬於政治文化的範疇;企業文化則屬於管理科學的範疇。
②職能領域不同企業文化主要是給員工以全方位的影響,而思想政治工作將員工思想理由的解決視為自己工作的重點。
③二者有著不同的主體,群體形象的塑造是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其主要致力於增強員工的整體素質,利用對群體的要求給與職工的個體行為以影響,重視的是團隊精神;而思想政治工作則將引導、教育個體視為重點,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開展教育,針對性極強,同時其重視建立個體規範。
三、企業文化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在國有企業中企業文化和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異曲同工的,企業文化所具有的個性能夠提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發展。首先,企業文化充實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企業文化卻同時包括了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這兩方面的內容,它可以實現企業的管理經濟活動與其政治思想工作的有效結合,兩張皮的理由也因此得以解決。企業精神與企業意識的一般概括構成了企業文化的主要內容,從某種程度上講也延伸了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程度的滿足了企業發展經營的具體需要,社會主義政治上的要求也得以體現出來。其次,提供了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而企業文化所具有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活動方式卻能夠給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效的載體。第三,有利於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斷創新,企業文化給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斷創新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在觀念上推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斷創新。優秀的企業文化實現了企業實際情況和企業文化的一般原理有機統一。因而,成功的企業文化實踐給政治思想工作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導,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應遵循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其有利於政治思想工作的不斷創新。企業文化能夠綜合應用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可以將黨的政策、路線、方針等教育內容內化成企業價值觀,提高企業凝聚力,激發職工的主動性。利用創造出的新策略與新形式,解決存在於政治思想工作中的理由,扭轉那些過時了的策略與觀念,實現企業政治思想工作和其經濟活動的有機統一。
四、結語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企業文化可以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還可以推動企業各方面的穩固,在追求經濟效益的時候,企業也不應該忘記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的建設,企業管理,只有結合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才能更好的推動企業的發展,利用它們的相互關係,才有利於企業的經營和完善,才可以在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才能在環境多變的複雜情況下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穩定發展。
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 篇3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球商品貿易規模逐漸不斷擴大,物資空間移動的深度和廣度也隨之擴充套件,因而對於物流的快速反應能力、物流資訊化、物流活動的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物流需求高度化、個性化、多元化,要求物流服務企業必須不斷改進和最佳化企業的經營模式,提升物流服務,有針對性地開發新型物流服務,以適應物流市場的變化,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如何保持核心競爭力為何有的企業曇花一現,有的中途隕落,有的歷經坎坷仍生生不息?縱觀中外名企,現代化物流管理極其重要,尤其是供應鏈管理對原材料供應商、工業企業、商業企業、零售業等組成的物流供應鏈在物流資訊、資源配置、物流流程、成本控制等方面進行控制、創新和調整。
據相關機構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新增物流企業以超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長,目前全國已有82萬家物流企業或者物流相關企業和機構,但從網路、管理、功能、業績、服務等方面綜合評價,具有現代物流競爭力的企業卻少之又少,規模以上物流企業更是鳳毛麟角。物流管理是指在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科學方法和基本原理,對物流活動進行指揮、計劃、組織、協調、監控,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配置,從而達到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降低物流成本的最終目的。
儘可能低的總成本下最大程度實現客戶要求服務水平是實施物流管理的目的所在,即尋求成本優勢和服務優勢的一種動態平衡,並由此提升企業的戰略優勢。按照這個目標,物流管理要需要面對的根本問題,就是把適當的產品以適當的數量和適當的價格在適當的地點和適當的時間提供給客戶。
降低物流成本,最佳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已成為目前很多國內物流企業最為強烈的變革方向。面對激烈競爭、高深莫測的市場環境以及顧客需求個性化和多元化、消費層次不斷提高的市場需求,傳統企業看似完整但缺乏系統的生產、採購、銷售模式,已沒有辦法適應需求,加強企業物流管理水平,縮短產品開發到流通的週期,降低從供應商到製造商再到終端使用者的全過程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成本,已成為提高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生存和競爭能力的主要手段。
1、現代企業物流概念和特徵分析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企業物流的概念也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不僅物流活動的功能範圍不斷擴大,物流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深入。現代物流表現出如下特徵:
第一、現代物流是系統整合的協作物流。從企業內部來講,它是對資訊、運輸、物料供應、搬運、存貨管理、包裝、倉儲、實物配送等分散的物流作業流程的綜合協調整合;從供應鏈戰略管理的角度出發,現代物流管理指揮著跨企業組織的物流作業,實現供應鏈的協調。企業物流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客戶,而且要考慮自己的供應商;不僅要考慮到客戶的客戶,而且要考慮到供應商的供應商;不僅要致力於降低某物流作業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致力於降低整個供應鏈運作的總成本。
第二、現代物流是物流策略的選擇。在物流中,儘管就成本而言,它是非常重要的,但現代物流的重要性,不僅僅是節約成本,最重要的是要平衡成本與企業長期效益、客戶服務水平的關係,並且在於企業如何選擇物流策略來獲取競爭優勢。
第三、現代物流是客戶服務物流,客戶服務是物流創新的原動力。當今的經營管理理念的核心已從產品製造轉向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與此相適應,企業的物流動作在產品生產組織的基礎上也同時向企業生產過程的上下游延伸,特別是增加了產品的售中和售後服務等一系列活動,現代物流將更多的以企業的客戶服務為價值取向,強調物流動作客戶導向性,成為客戶驅動物流。
2、現代物流管理創新是提高企業績效的手段
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中國國內市場而不斷髮展,企業的成本優勢或價值優勢將是企業生存和成長必需取得的目標。企業的競爭優勢可以透過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等手段來獲取。沿著價值優勢的軸線,物流管理創新能夠縮短提前期,增加可靠性,快速反應能力,提供個性化服務。
第一、現代物流管理創新的中心在於對現有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的創新。從工業化以來,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被不同的部門和人員分割成一個個孤立的步驟。這些分割了的業務流程,差錯多、步驟多、週期長、反應慢,這些都是競爭力的殺手。創新就是要縮短週期、減少步驟、加快速度。伴隨步驟減少,產品的積壓和庫存也就相應減少了,從而得到了更高生產效率。現代物流管理注重的是整個物流系統總成本的合理控制和整個供應鏈物流的管理。要提升整個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的重點不能僅僅放在技術創新和生產線的最佳化上。向生產要利潤、要成本降低的空間有限,我們要著手物流管理,透過卓越的物流效率,創造企業的成本優勢,提高企業利潤,增加企業市場份額。
第二、現代物流管理可以最佳化供應鏈的價值創造過程,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競爭優勢來源於企業能比其他競爭企業創造出更高的價值,這種價值是透過成本高低差異來顯現。對於顧客來說,價值可以獨一無二的服務,也可以是低價格。價值優勢就是與競爭對手的價值差異化能力。一個物流管理技術嫻熟的企業,如果在存貨的可得性、遞送的及時性和交付的一貫性等方面領先於同行業的平均水平,就能成為有吸引力的供應商和理想的業務夥伴。一個擁有卓越物流能力的企業,可以透過向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獲得競爭優勢。
高效的物流管理水平決定了企業的利潤水平,也同時決定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以及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一直扮演輔助角色的物流管理在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二、建立行業物流服務模式。行業物流服務模式是透過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和專業化的經營管理方式,在擁有豐富目標行業經驗和對客戶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礎上,在某一行業領域內,提供全程或部分專業化物流服務的模式。這種經營模式主要特點是將物流服務的物件分為幾個特定的行業領域,然後對這個行業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掌握該行業的物流運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專業服務。行業物流服務模式集企業的經營理念、業務、管理、人才、資金等各方面優勢於一體,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的集中體現。
第三、不斷改進物流過程,增加新的服務內容。首先,實現庫存合理化。庫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物流成本的高低。企業應在保證供應的前提下,儘量降低庫存水平,爭取達到“零庫存”。如果缺乏最佳化控制,運輸路線過長,運輸批次過小或採用運輸代價過高的運輸方案,就會造成運輸成本的直線上升。因此,應制定合理的運輸批次,選擇經濟的運輸路線和運輸方案,以節約運輸成本。再次,增加物流服務的內容,讓顧客“參與”物流。最後,建立科學、合理、最佳化的配送網路和配送中心,產品能否透過供應鏈快速地到達目的地,這取決於物流配送網路的健全程度。
第四、實行企業物流服務整體外包。當前,企業應打破自辦物流傳統觀念的束縛,樹立第三方物流理念,積極尋求與第三方物流提供著合作。其優勢在於從庫存方面看,使用“第三倉庫”可以一方面節省資金投入,減小企業財務方面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減少了企業的投資風險。 從國外優秀企業經驗看,獲利與物流管理已成常態,但國內現代物流業發展起步晚,基礎差,技術和觀念都有待提高,物流管理能否給國內企業帶來豐厚回報,這需要行業的共同努力。隨著中、西部大開發的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企業應抓住機遇,調整市場定位,找準市場位置,從國外引進先進物流技術,開發適合中國本土市場需求的產品,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與提高整個企業物流管理的整體水平。在不遠的將來,企業物流管理必將成為真正的“第三利潤源泉”。
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 篇4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的時代。以資訊科技、生物技術、奈米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正在把人類社會發展推向一個新階段。科學技術的每一項重大突破,對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都將帶來深刻的影響;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經濟實力、生活質量、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以及在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無不繫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發明創造、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受到各國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也成為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
企業創新系統是國家技術創新系統和知識應用系統的核心。要從根本上提高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就必須在認識技術創新含義基礎之上改革原有的科技體制,重新配置科技資源分佈,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使企業參與技術創新活動,並在技術創新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
最早提出“創新”概念的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認為創新是企業家為了追求超額利潤而進行的,“創新是新的生產函式的建立”,是“企業家對生產要素的新組合”,是一種“創造性的毀滅”。熊彼特關於創新的概念既包括技術上的創新,又涉及市場、組織等方面的創新,而且技術上的創新也並不特指重大技術發現,他曾指出“這種新的方法絕不需要建立在新的發現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技術創新並不特別要求對技術上的重大變革,但越來越強調商業化的程度或成功,換言之,就是要求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企業如何才能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呢?就是要使企業參與技術創新活動過程,並在技術創新活動中占主導地位、發揮主導作用。企業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企業要作為技術創新的決策主體。即企業可在國家行業政策的宏觀指導下,依據市場需求變化和市場競爭格局,自主選擇適合本企業發展目標的創新專案,並進行籌資、投資,承擔相應風險。創新涉及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大事,企業有了這個權利,才能做到自主經營自擔風險和自負盈虧。成為決策主體投資主體,是實施諸如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和教育培訓等創新管理的基礎和前提。其次,企業要作為研究開發的主體。即全社會的研究開發工作主要在企業進行,而不是在企業外的專業研究所和高等院校進行。因此,必須一方面增強企業的研究開發實力,組建技術創新開發中心;另一方面要改革現有的科研機制,最佳化科技力量佈局和科技資源配置,促進產學研相結合。最後,企業要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技術創新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而實現這個轉化的主體是企業,因此,確立和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是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化的保證。要進一步鼓勵企業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科技成果,突出技術要素分配,形成推動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動力機制;進一步突出營造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的創新環境。
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主體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解決企業的技術創新意識差、傾向低的問題。要從根本上提高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就必須改革原有的科技體制,重新配置科技資源分佈,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依據市場規律求生存和發展。企業要成為真正的創新主體,還需要深化企業制度創新,建立多種型別的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成為真正的企業。只有具備了法人資格,建立了合理的內部治理結構,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經濟組織,才是真正的企業。企業要成為真正的創新主體,創新的技術源應主要來自企業內部。因為只有企業才最清楚“市場冷暖”,知道如何按照市場需求開發創新所需的技術。一方面,國家重點企業和企業集團應建立自己的研究開發機構,成立技術中心或中央研究院;另一方面,根據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原則,按照“建立產權聯絡、形成利益互依、經營融為一體”的思路,加強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的聯合協作,建立雙邊、多邊技術協作機制,使遊離於企業外的科研機構直接服務於企業。進一步完善企業內部的激勵機制。其核心在於承認和保護創新者的技術創新產權,允許創新人員憑藉其創新產權在企業佔有股份,從企業分得利潤,個人收益高於企業員工平均收入水平;企業家是企業創新的靈魂,要保護和扶植企業家,承認企業家在企業技術創新中的作用,並允許企業家得到更多的個人收益和工作及生活便利,其實就是承認企業家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超額貢獻;另外,透過補貼、獎金及工資福利等多種措施實現極力方式的多樣化,形成尊重知識和人才、有利於創新的內部氛圍。
總之,發展新經濟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企業必須實行以進入世界市場為目標的企業創新工作,而創新是促進企業發展的關鍵,在多元產權結構的基礎上,推進觀念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將有力地推動我國企業的新發展。
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 篇5
1現代企業管理學科特點及現狀
《現代企業管理》課程涉及了多學科知識領域,其作為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和非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公共課,對豐富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就業的適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麥可思-中國2013屆大學畢業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調查顯示本科畢業生有89%到企業工作,特別是讓非經管類的學生了解將來工作中也會涉及的管理、成本、質量、市場、效益等方面的問題,學會用現代企業管理的理論、方法分析和解決工作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現代企業管理》課程可以為非經管類學生開啟一個貫穿文、理、經、管等多學科知識的通道,為此在經管類和非經管類學生中開設現代企業管理課程是一種必然選擇。
1.1《現代企業管理》教學現狀
對於《現代企業管理》這門課程,當前在各大高校的教學模式還採用依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授課的方式,在課堂上教師是主導,學生只是茫然和被動地接受知識,對於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缺乏興趣。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儘管很多教師嘗試了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討論、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但實踐環節教學模式的缺少,在實質上還是強調對理論知識的機械記憶,所引用的案例缺乏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聯絡,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主要還是"從理論到理論",很難實現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更是忽略了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在《現代企業管理》公選課的教學中,由於非經濟管理類學生,缺少專業知識背景,造成授課的難度更大。擺在任課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把完整的知識體系傳授給學生,並把內容講深講透。學生從畢業實習開始到畢業後開始接觸社會的時候,才會發現所學的專業知識無法滿足現代企業對複合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結果就是不得不在工作中不斷地摸索和學習,相應就延長了適應工作崗位的時間。
1.2學生學習現狀
學生對一門課程的認同感直接決定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而目前高校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過程中的急功近利思想十分嚴重,對於一門課程的價值判斷標準直接是對以後就業和考研等是否有幫助,而不取決於該門課程的授課精彩程度和應用性。在學生帶著一定負面情緒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的情況下,直接造成學生從心理上先入為主對課程的忽視,而使該課程體系在非經管類學生中處於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同時從專業核心課程延續的角度而言,由於非經濟管理類的學生主幹課程以專業技術為主,對經管類的知識平時接觸的很少,不僅所學內容是陌生的,而且缺少相應的配套課程輔助,課程內容上有一定難度,而且先從心理上存有畏難情緒,其學習態度也是很不認真,學習效果當然很不好。
2ERP沙盤教學特點及現狀
ERP做為一種體驗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直觀、形象地展示了企業內、外部資源,目前是繼傳統教學及案例教學之後的一種教學模式的創新。ERP沙盤模擬是一個以財務會計、企業管理各環節為核心的資訊作業系統:即從識別和規劃企業資源,到獲取客戶訂單,完成加工和交付的全過程模擬,也就是把虛擬的商業社會完全搬進校園。ERP沙盤訓練是以"模擬企業,模擬經營"為操作平臺,讓學生利用平面、立體模型或網上操作流程模擬真實情況,在有限資源的情況下,合理組織生產,力求做到成本最低,利潤最大。
ERP沙盤課程按照現代企業的實際運營情況,每位學生分別負責商業運營的一部分環節,即人員管理與使用權、產品的研發與生產、裝置投資與改造、物資採購與安置、資金籌集與分配、市場分析與拓展。在課上學生將在各自的崗位上進行模擬操作,嚴格按照企業運營流程,透過一系列的實訓環節即:學生參與-沙盤載體-模擬經營-對抗演練-教師評析-學生感悟,來完成整個課程的學習,領悟現代企業管理的真諦。在沙盤模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以專案為導向、以任務驅動為目標,將真正實現課堂和實習地點合二為一。透過應用用友公司ERP沙盤模擬,給學生展現企業工作情景並佈置任務,完全使用企業運營的各種資料和模擬經營過程中會遇到的各種情況,讓學生透過角色扮演,即模擬組織各種崗位角色,將有限的資源在不同的崗位上運營,實現從"分析市場、制定戰略、組織採購生產、爭取訂單、籌集資金、人員管理激勵"等現代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模擬,讓學生明白資源的有限性,深刻理解現代企業資源計劃的必要性,領悟科學管理規律,提升現代企業管理能力。
3運用ERP沙盤模擬最佳化現代企業管理
3.1ERP與現代企業管理相融合,突出實踐性與開拓性在融合方面。融合性即是透過ERP沙盤將現代企業管理的各部分內容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把理論知識透過ERP沙盤融會貫通,綜合運用。在ERP模擬操作中不斷驗證現代企業科學管理的理論,反過來運用科學管理的方法演練ERP沙盤,也會使模擬的整個運營體系更豐富、更系統,同時二者的相互融合有效地解決了現代企業管理各部分內容相互獨立、分散化的問題。為了更好地融合,首先是課時安排上,突破傳統上實踐課作為理論課程的補充,ERP沙盤模擬課時略大於理論課時或者全部是實踐課;其次課程內容設計上,突破傳統先上完理論課後實踐的順序,而是把理論課完全融合在ERP沙盤模擬中,在講解"遊戲規則"以及點評的過程灌輸相應理論。在每一次的沙盤模擬課程中,教師結合操作的具體內容以及學生運營操作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穿插講解基本理論知識,但只需點到為止,留給學生在"做"中"學"的足夠空間。該課程結束的時候,由每個團隊根據自己實際運營的情況寫出心得體會,並利用一點兒時間進行分享,再這個過程中教師再適時有選擇性有深度地重點講授課程的核心內容,這樣對於教師和學生都很有針對性地教授和學習,彼此都不會感覺生澀和枯燥了。在實踐方面。實踐性就以學生的實際操作為主要內容的訓練課程,在ERP沙盤教學中就是透過學生在實戰操作中學習與領會現代企業管理的精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來接受和理解相關的理論與實踐的知識,透過學生自身的心得感悟來實現實踐到理論知識的昇華。在拓展方面。ERP沙盤模擬適合所有經管類專業的學習,在非經管專業開設的公選課中打破了原來班級與專業的模式,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自由組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自身的專業特長進行交流、合作,團隊內部人員在運營操作方面不僅可以揚長避短地選擇職責,更好地完成任務,而且可以開拓解決問題的思維,拓展學生人際交往的能力。在ERP沙盤模擬實訓課程中,學生透過自已操作與運營,能夠深深體驗企業運營的實質、感悟科學的管理規律,同時工作模式也培養團隊精神,對於全面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崗位專用能力、專業核心能力、行業通用能力"等能力幫助很大,達到高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
3.2ERP沙盤模擬有助於提高學生對課程價值的認同感ERP沙盤模擬透過讓學生"做"中學,"賽"中"悟",在一場貌似大富翁的遊戲中完成了知識向技能的轉化,這種寓教於樂的體驗式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哪一隊學生要想在虛擬商業社會的博弈中獲勝,比的是將現代企業管理相關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的能力。當學生親自置身於虛擬商業企業的運營管理中,將感同身受理論指導實踐的重要性,原來對該課程的興趣缺乏和困惑將迎刃而解,不僅提升了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而且從內心深處認同本課程的價值,自然實現了"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
3.3透過ERP社團和參加各類大賽促進最佳化相關理論知識針對只能很少一部分學生能參加全國或區域性的大學生ERP沙盤模擬對抗賽,在同一所高校成立ERP沙盤社團,吸引來自各類專業有興趣的同學參加ERP沙盤的演練,同時透過社團組織校內的ERP沙盤模擬對抗賽,以及不同高校社團之間的聯合比賽,切實促進相關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聯絡與運用,同時選拔優秀的選手參加省內以及國家的大賽。以社團活動為平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各類大賽促進學習,並檢驗實踐教學環節的平臺。
4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企業管理》課程中引入ERP沙盤模擬教學,把虛擬商業社會搬到校園的教學全過程,不僅可以大大改善目前該課程的授課現狀,對於學生更是主動學習的提升。當然,在《現代企業管理》課程中融入ERP沙盤模擬教學並不是案例教學、課程討論、頂崗實習等實踐教學模式的補充和強化,而是一種全過程全方位教學模式的嘗試與創新。
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 篇6
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
摘要:當今是資訊化、數字化時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最佳化我國經濟環境的同時對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企業經濟任重而道遠。面對諸多挑戰,企業管理者就要有開疆拓土的精神,在充分了解當下發展實況的同時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管理會計是企業日常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體現在會計核算、會計資訊系統和決策分析等方面。不難發現,傳統的會計體系已經跟不上現代企業經濟發展的步伐,這個時候就需要企業管理者採取新的管理方式,融入時代元素,創新建設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只有這樣才能在加強企業管理,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發揮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的價值與作用。
關鍵詞: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多元化發展,提高資訊化程度,加強企業管理是每個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經之路。現代企業管理會計以為企業決策者提供專門有效的會計資訊為目標,採用專門的會計方法,進行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整合各種會計資訊和會計報表的一種管理方法。面對當前我國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進步緩慢的這一事實情況,國家要加強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為管理會計提供法律支援;企業領導者也要加強團隊建設,制定出一套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管理會計體系,實現決策者要求與財務會計反映情況相符的目的。
一、現代企業管理會計的重要性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與市場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的背景下,現代企業的發展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我國的市場競爭力,所以大力發展現代企業是時代所需,在這一過程中,加強我國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就顯得格外重要。管理會計作為現代企業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重要決策的制定有著很大的借鑑意義,也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市場所佔份額大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經濟格局從計劃經濟逐漸向市場經濟轉型,所以這種世界範圍內的經濟交流就要求企業管理會計體系不能再僅侷限於反應企業財務狀況,而是應該在此基礎上發揮其核算監督的作用,提高企業財務資訊的使用價值,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利潤。所以,當今社會加強現代企業管理會計是十分重要的[1]。
二、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的發展現狀
(一)處於轉型升級階段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將退出歷史舞臺,市場經濟將在我國的經濟發展格局中佔據主導地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程序加速,這對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提出新的要求[2]。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就不能再依靠單一的管理會計體系,而是應該融入新的時代元素。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只有順應發展需要,完成自身的轉型升級,才能加快發展的步伐,提高效率,實現利益最大化。才能在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二)觀念落後,人才匱乏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一些思想認識是根深蒂固的,體現在企業發展中就是傳統觀念意識強,很多時候還停留在傳統的記賬,稽核意識裡,缺少新的應用型理念。一些會計工作人員沒有參與到決策中,沒有以一個參與者、決策者的身份參與到企業的日常管理活動中。另外,我國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工作還處於摸索和學習階段,一些意識和想法還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面對經濟大環境裡好的和壞的理念,還沒有明確的辨別能力,這個時候就要求企業要勇於做出選擇,摒棄不好的,學習好的方面。並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力度,採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培養專業性更強的人才,擴大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隊伍,為我國企業管理會計工作源源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5]。
(三)資訊化程度不夠
毋庸置疑現在是資訊時代,任何事情的發展都離不開資訊這個重要載體。會計管理資訊化,可以使各項財務資訊系統化、規範化處理,將有利於企業決策者對財務資訊的使用,從而做出正確決策,促進企業經濟發展。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今天,加強對現代企業管理會計的建設離不開對資訊科技的應用,發揮企業管理會計資訊化的控制作用,加大管理會計資訊系統化程度,是現代企業管理會計工作的主要內容。
三、如何加強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
(一)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加強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需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企業作為所有經濟活動發生的主體,要在市場經濟這個大的環境下整合思路,進行科學創新,建立新的管理模式,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加強管理,提升市場競爭力[4]。要在“走出去”的同時“引進來”,企業在發展中要積極學習國外的管理模式,意識到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在一個企業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在機制和技術上進行改革創新,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推動現代企業發展。
(二)及時調整財務機構
加強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需要及時調整財務機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審時度勢,依照國家相關的法律規定並結合自身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來加大進步的步伐。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需要對財政部門的機構進行適當的調整,設定專門的部門,做出相關的崗位調整,引入專業性強的工作人員,解決崗位配置問題,由原來的單一發展模式調整為財務機構的多元化發展。企業各個部門在獨立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加強交流合作、最佳化配置、優勢互補,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促進財務管理會計體系的改革工作,推動企業發展。
(三)發揮ERP系統的作用
加強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需要發揮ERP系統的作用。ERP又稱為企業資源計劃,是為企業領導者提供戰略方案服務的管理平臺,對企業管理會計工作具有統領作用。在依照財務資料的基礎上建立資料模型,實現整合各類資訊的目的。ERP系統在實際操作中,一方面,充分運用資訊科技的便利條件,充分發揮其整合作用;另一方面,ERP系統採用先進的管理技術,針對不同的企業,不同的需要進行控制,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並能不斷地與國際先進技術進行交流學習,無疑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系統[5]。相信ERP系統的投入使用將有效避免管理會計工作中一些易出現的問題,將使我國的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獨具特色。
(四)培養專業人才
加強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需要培養專業人才。現代企業管理會計經濟活動存在一定的複雜性和反覆性,這個時候就需要完善的培訓機構和專業的工作人員。只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術支援相融合,專業人員做好保障才能加強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的建設。具體可以:學習外國先進管理經驗,取其精華並應用在實踐中,設立專業的指導團隊,提高整個會計工作的戰鬥力;要加強會計人員之間的交流溝通,進行交換學習,不斷訓練與自我提高;採用績效獎勵的形式鼓勵表現突出的會計人員,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進而提高專業性[6]。推動企業管理會計工作與時俱進,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由此可見,管理會計工作是當代企業會計工作開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企業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會計機制做指導,最佳化運用各項會計資訊,找出各項利益的契合點,為企業領導層正確決策提供正確的理論支援。同時也要加強國內外的交流協作,學習先進的經驗技術,培養專業性人才,加大管理會計工作的部署工作,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希望透過本文對現代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的基本論述,使企業管理者能清醒認識到當下企業管理會計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國家體制和具體的管理模式的共同改造來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完善我國管理會計體系,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共贏。
參考文獻:
[1]孫洋.建立成本管理會計體系,推進現代企業經濟發展[J].科技與企業,2015,08(01):25.
[2]封毅.加強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5,10(01):105-106.
[3]陳景條.關於我國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實踐的思考[J].中國總會計師,2015,11(08):70-71.
[4]尹曉偉.推進電網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思考[J].會計師,2015,09(21):57-58.
[5]趙宣華,胡翔,單立.推進中小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探討——以溫州市為例[J].管理工程師,2016,12(05):49-53.
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 篇7
科技和管理是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集約化經營的兩隻車輪。企業一方面要採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生產經營質高價低有競爭力的商品,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另一方面要實行嚴格的科學管理,透過科學的財務管理、會計管理、生產管理、技術管理、採購管理、庫存管理、營銷管理、人事行為管理等,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的重點、難點,也是突破點,現代企業管理必須把會計管理真正放在企業管理的中心位置,根據集約經營的基本要求,考慮會計管理工作。
一、會計管理工作在企業價值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實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要求增加生產要素的產出能力,以較小的投入實現最大的產出,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那麼,怎樣才能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呢?加強會計管理是重要手段,即透過記錄反映、規劃控制、計算分析、監督評價等方式,指導人們的經濟行為向取得最優經濟效益的方向移動。事前,要透過分析、比較、預測經濟發展前景,選擇最佳方案,確定經營目標;事中,要以經營目標為標準,適時控制,隨時反映經營目標的實現情況,發現差異,分析問題,採取措施,及時糾正,保證經營行為按既定經營目標進行;事後,利用會計資訊資料進行經營業績考核、總結經驗,指導未來。可以說,會計不僅是講求經濟效益的實踐性,而且是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講求經濟效益的實踐性活動,又是透過對價值管理的形式來進行的。價值管理作為使用價值管理的抽象化概念,在商品貨幣關係存在並且高度發展的情況下,其重要性遠遠超過使用價值管理。這不僅表現在經濟效益的有無和大小要透過各種價值來表現,還表現在社會產品的再生產過程,經濟效益的數量表現實際上就是價值運動的增值額。企業財會部門是企業價值管理的主要承擔者和聚焦點,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所需的價值資訊是由企業財會部門提供的,宏觀經濟中的價值管理也主要是透過企業財會部門提供的,宏觀經濟中的價值管理也主要是透過企業財會部門對企業經濟活動施加影響的。
二、會計是實現企業管理目標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
會計不僅是經營管理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經營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企業內部管理來看,要使產權清晰,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實行嚴格的經濟責任制,如果沒有會計管理簡直不可想象。企業會計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這是勿庸置疑的。企業會計包括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兩部分。財務會計工作是根據企業日常的業務記錄,登記賬簿,定期編制的有關財務報告,向企業外界有利害關係的團體和個人報告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其具體目標是為企業外界服務。而管理會計是對企業經營管理中的特定問題進行分析,以便向企業內部各階層管理人員提供有關價值管理方面的預測、決策、控制和考核的資訊資料,其具體目標主要是為企業內部管理服務。在現代經濟的發展中,由於科學技術是新月異,生產力不斷髮展,企業規模日趨龐大,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在這樣的形勢下,企業家不得不格外重視企業內部管理和經營預測與決策,以反映和監督為根本任務的財務會計工作就不能滿足需要。為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轉軌變型,應將會計基本職能由核算向管理轉變,向決策傾斜,全面推廣和應用管理會計。
三、管理會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職能作用
現代管理會計區別於傳統會計和執行性管理會計,它履行著更加廣泛的職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集中表現在解析過去、控制現在和籌劃未來三個方面。解析過去即對財務會計提供的資料進行進一步加工、改制和延伸,以滿足企業經營決策的需要。控制現在即嚴格控制企業的經營活動,使之按決策和預算規定的標準有效地動作。首先,企業為實現一定的經營目標,須先透過決策程式確定最優方案;其次,對所選定的最優方案進行加工彙總,形成企業在一定期間的生產經營全面預算;第三,為促進全面預算的實現,需要進行指標分析,形成各個責任中心的責任預算,並以此作為開展日常經營活動的標準;第四,各個責任中心對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系統的紀錄和計量,作出實際完成情況與預定目標對比,評價和考核各個責任中心及其有關人員的工作成本;第五,透過資訊反饋,及時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方面發揮制約和促進作用,以保證決策所定目標的圓滿實現。籌劃未來即以預和決策的形式,對企業可供選擇的有關方案進行針對性的資料分析,以便選出最優方案。預測是指企業根據現有的經濟條件和已經掌握的歷史資料和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絡,對生產經營活動的未來發展趨勢和狀況進行的預計和測算。預測的內容主要有銷售、利潤、成本和資金,預測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法。
企業的會計管理工作則是維持這一體系運轉並提高效率最重要的動力之一。採取有效措施改善和加強會計基礎工作,使會計基礎工作在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 篇8
一、不做忠臣做良臣的歷史典故
1歷史典故
魏徵,不同於唐朝大多數開國元勳的戰功彪炳,甚至曾經是當年唐太宗皇位爭奪者李建成的擁躉,因此在其輔佐李世民的過程中,少不了會受到一些朝臣的詬病。據史料記載,曾經有朝臣向李世民進言,稱當時身為尚書左丞的魏徵“舉賢不避親”,李世民雖然已經調查清楚了事情的原委,卻依然對魏徵進行了一番敲打。耿直的魏徵對皇帝說“臣聞君臣同心,是謂一體,豈有置至公,事形跡?若上下共由茲路,邦之興喪未可知也”,指出了君臣之間理應相互協助、相互信任,在面對國家大事的時候需要秉公處理的必要性。緊接著,魏徵便提出“願陛下俾臣為良臣,毋俾臣為忠臣”的請求,以及“良臣,稷、契、咎陶也;忠臣,龍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顯號,子孫傅承,流祚無疆;忠臣,己嬰禍誅,君陷昏惡,喪國夷家,只取空名。此其異也”2的解釋,翻譯成現代漢語,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歷史上的稷、契、咎陶就是良臣,歷史上的龍逢、比干就是忠臣。良臣使自己受人稱讚,使皇帝受人敬仰,使帝業永昌、萬世太平。而忠臣只能使江山和家業敗落,身家性命不保,皇帝成為罪首。因此,良臣和忠臣之間有很大的.差別”,這樣精闢的見解可以說從根本上對忠臣與良臣進行了區別。這番話不僅說的唐太宗心悅誠服,也為後世的為官為臣者指明瞭道路。為臣之道,不是愚忠,不是盲從;而是為了黎明百姓的安居樂業和國家的長治久安鞠躬盡瘁。
2典故意義
終其一生,魏徵都在用實際行動響應著自己的這一良臣理念,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把魏徵視作倡導“將權力關進籠子裡”的第一人。魏徵本人秉公執法,公正嚴明,同時也利用當時的相關禮法綱紀對上至皇帝、下至各級官員的權力進行強有力的約束,儘自己所能的將個人權力關進法制的籠子。3魏徵的良臣之道,是一心為公,絕無私利之道;是勇於擔當,絕不推諉之道;是為民謀福祉,不畏強權之道;是直言進諫,絕不阿諛奉承之道;是有原則、有立場,絕不左右搖擺之道。這樣的為臣之道,不僅僅適用於魏徵,適用於唐朝,更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為人處事之道,對當代企業管理同樣具備非常珍貴的啟迪意義。
二、魏徵“不做忠臣做良臣”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迪
1古代君臣之道與現代企業管理的共通處
在古代,國家的治理依賴於君王與一班文武大臣的協同配合,透過相關政策及決策的制定,對國家運轉的秩序及方向進行管理與規劃,實現國家的強大和人民的富足。在現代企業中,企業的管理依賴於管理層與基層的共同努力,以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為準繩,結合市場形勢制定企業經營方針,共同實現企業的經濟利益和長久發展。
2魏徵良臣理論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迪
一心為公、絕無私利之道,告訴現代企業管理者將企業利益擺在第一位,跳出個人利益的狹隘,作出客觀明智的企業經營決策。勇於擔當、絕不推諉之道,告訴現代企業管理者應該勇敢的對自己的行為決策負責,不能“有功是自己的,有錯是別人的”。為民謀福祉、不畏強權之道,告訴現代企業管理者要為企業中的全體職工謀求更多的福利,而不是媚上欺下,這樣企業才有凝聚力。直言進諫、絕不阿諛奉承之道,告訴現代企業管理者應該對企業的經營負責,不能為了討好領導或者上級而盲從,損害企業利益。有原則、有立場,絕不左右搖擺之道,告訴現代企業管理者在企業的發展路線和經營方向上應該立足長遠,一旦認定目標便要持之以恆。而不是稍遇挫折就發生動搖,使得企業的經營方針朝令夕改。
三、結論
從古至今,上到國家的治理,下到企業的管理,在其原理上都有諸多相通之處。所謂“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透過對古人行事治國之道的觀察與體悟,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朝代的更迭,歷史的得失,更能夠從中折射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啟迪。
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 篇9
一、引言
企業管理創新是企業未來的發展企業,在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的階段,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才能在這樣的形式下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做好營銷工作,保證企業的營利是現在很多企業應該思索的問題。企業管理創新可以激發企業的活力,讓企業在平穩的軌道上執行,也是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根源。可以說,任何一個企業離開了創新,就等於走向了滅亡。在企業中如何開展管理創新,是本文要深入探索的課題。
二、企業管理創新的內涵
企業管理創新是在創新的基礎上提出的概念,主要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從而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讓企業有效持續的經營的系統性的工作。管理創新是企業管理的精髓,是管理者運用系統的管理方式、模型或者理論形成創造性的思想,然後經過實體的加工,讓他們轉變成可以銷售的產品,或者特製的服務,從而達到企業效益提高的目的。企業管理創新在現在的中小企業中表現的比較明顯,並且起到比較有效的作用。
三、現代企業管理創新的現狀
(一)企業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的企業管理創新中呈現了不足,一般情況,管理創新工作都是由專門的工作人員來從事的,基本上沒有技術人員或者基礎管理人員的。這種情況就導致了一個現象,就是管理創新的工作基本都是由相對應的工作人員來開展的,其他人參與度低,創新的面和深度都無法保證,在企業的一定層面上開展的創新活動較多,而在管理制度上的創新則較少有人關注,這就是當前形勢下我國企業管理創新的情況。
(二)企業管理產生的問題
1、企業管理創新產生問題的原因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始重視現代企業的發展,我國也在企業管理創新方面展開了積極的探索,但是因為起步晚,所以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企業管理創新的水平還有待提高。這樣的現狀致使我國的企業在國際中的定位較低,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綜合來說,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國家對企業的監管不到位、企業法人結構不合理、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激勵體制不完善造成的。
2、企業管理創新產生的問題
我國很多企業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樣的企業創造的利潤價值也比較高,但是往往投入大,風險也高,面對這樣的情景,管理創新就難免有做的不夠到位的方面,具體來存在的問題可能要歸結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思想觀念的問題,大部分企業的領導認為,企業只要注重生產經營就可以了,所以對管理不是十分關注,加之市場意識差,缺乏改革的動力,對現狀表現出比較知足;第二,就是企業管理體制的問題,我國企業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整改以後仍然有老國有企業的影子,所以體制改革並不徹底,企業機構繁冗,規章制度繁多,這些都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四、現在企業管理創新的戰略措施
正是基於以上出現的問題,為了促進企業的發展,更加需要注重企業管理創新,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整:
(一)轉變理念,將管理創新作為企業經營的戰略思想
陳舊的思想觀念極大的影響著管理創新,只有摒棄這些理念後,才能為管理創新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目前,我國的企業很多老闆暫時還沒有建立起現代企業管理創新的意識,沒有認識到提高管理創新將會給企業帶來的發展空間。正是如此,企業的管理創新才一直沒有得到較大的進展。因此,首先要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樹立管理創新的理念,加強對管理創新的理解,更新經營理念。
(二)建立長效機制,培育職業化的企業家隊伍
創新經濟學家熊彼特說:企業家是創新的主體。也就是說,進行管理創新首先就要具備企業家的資質,他們能夠敏銳的洞察到市場的變革,同時具有能力且有影響力,只有這樣的人參與到創新的團隊中來,才能推動創新工作的開展。所以,在企業中實施創新,就要加強對企業家隊伍的構建,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探索適合的建立模式。
(三)構建企業創新氛圍,形成良好的創新環境
一個組織的創新不是單靠個人的力量來完成的,需要組織為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在企業中建立創新的文化,鼓勵創新,對員工進行理念的灌輸,同時要求所有員工參與到管理創新工作上來,擴大創新的廣度。在企業中注重對創新價值觀的認同,培養員工的集體榮譽感,讓員工能夠在輕鬆的工作環境中發揮創造才華。樹立創新榜樣,讓員工對創新的感知更為強烈。
五、結語
總之,只有對現在企業創新管理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和認知,才能堅定我國企業管理創新的決心。透過客觀的分析我國的企業管理創新中出現的問題,對原因進行了剖析,提出了企業管理創新的戰略措施,把這種創新理念沉澱為企業文化,並且讓更多的員工參與到創新的工作中來,不斷的洞察市場經濟的變化,並應用創新的產品回應這種變化,企業才能獲得長足的發展。
現代企業管理的論文 篇10
一、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性
對於企業生產經營來說,該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企業管理,有效的管理能夠使企業蒸蒸日上,並使自己在本行業中的競爭力提升。運用科技手段進行現代企業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該企業的工作效率,進而就可以使本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中擁有較高的競爭力;並且令客戶更加滿意與忠誠,穩定企業的客戶資源,幫助企業在穩重求勝。現代企業還可以透過科學化的管理,實現對成本的科學化掌控,進而節省大量的成本,使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一些不必要浪費的資源與成本得以節約下來,利於企業生產出低成本高質量的產品。
二、我國企業管理的現狀
1.難以掌控企業投資風險
我國企業在當前的管理方式主要是縱向管理方式,企業管理方式隨著不斷完善的經濟體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當前狀態下的市場經濟體制已經不適合企業繼續沿用縱向管理方式了。企業在縱向管理模式中想要正常的執行,一般情況下不是透過自己投資就是合作控股。無形中就使企業的成本與投入都增加了,更有甚者會導致資金緊缺並難以控制,其原因就在於縱向管理方式致使企業在對銷售過程和相關原料的控制過程中,分散了關注生產產品的注意力,使得在某種程度上,產品正在逐漸失去市場競爭的優勢與競爭力。
2.延長產品生產週期
企業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產品市場競爭下產品的生產週期佔據著重要位置。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需要透過縮短生產週期並提高勞動效率來保持核心的競爭力,使產品在市場上的份額得以進一步地提升。企業對原材料與半成品已經採用了傳統的管理方式,因此分散了生產產品的精力,進而就使生產產品所需要的週期延長了,疏忽了企業關鍵性的任務,企業會因隱患的發生而導致經營不善。
三、科技進步與創新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影響
1.提升市場競爭力
現今時代,全球經濟化的步伐逐漸提升,企業之間的社會競爭也不斷增強,使得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形成日益嚴峻的形式。此種形式下,現在企業需要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接受與學習科技創新,這樣才能屹立於社會不斷變動的浪潮中。企業需要尋找新的突破點。對新的科學技術進行不斷的探索,爭取將第一生產力放在科技的進步與創新上,提供企業的發展以牢靠的支撐。在產品市場中利用科技創新手段佔據優勢地位,進而使市場佔有率得以提升、增加利潤、提高價值。
2.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可是透過科技的創新與進步實現綠色經濟發展。對於現代企業來說,國家提倡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實現綠色經濟,對社會環境起到保護作用[2]。近幾年來,我國霧霾天氣增多,經常有沙塵暴發生,水汙染也越來越嚴重,保護環境已經刻不容緩。企業想要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形勢。企業能夠透過科技的進步與創新對造成的環境傷害加以彌補,比如處理汙水與過濾煙塵等。不僅使大自然的最佳化得到了促進,還使企業的形象得到了提升,促進了企業綠色經濟發展以及可持續性發展。3.提升企業經濟實力企業在其經濟活動中想要提升經濟效益,最為直接的方法就是使企業的勞動生產效率得到提升。科技的不斷髮展與進步,湧現出了一些新的科技知識,促進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生產力;另外,它還促進了生產者與管理者認識新知識的程度,進而更加方便了新技術對合適產業的進入與生效。在企業生產產品過程中對科學技術的創新和進步加以運用,就能很好的縮短生產勞動時間,並且提高產品質量。在生產裝置應用科技技術的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式上使產品質量得到保障,並且有效控制殘品率。對於現代企業管理來說,科技的進步與創新具有完善作用,提高整個企業的生產勞動效率。
四、科技進步與創新在現代企業中的應用
科技進步與創新中資訊科技在現代企業中應用較為成功的兩個方面就是電子商務與遠端辦公[3]。在電子商務的發展下,使新的經濟發展體催生了出來,比如網店等。通常在消費者與企業之間進行聯絡時會應用電子商務,而對企業進行內部管理時,會用到遠端辦公。企業在發展時應當以社會發展的形式為客觀規律,對那些能夠滿足消費者與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技術手段要及時的採用。
1.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屬於一種資訊時代的產物,它是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產生的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手段,“網上購物”這種人們熟悉的購物方式,就是一種電子商務表現形式。從通訊的角度考慮企業中應用的電子商務,就是將企業的產品、資訊與服務透過電腦、電話以及其他媒介傳遞給消費者的過程;從企業流程的層面來理解,就是使商業交易透過網路技術自動完成的過程;從服務的層面來看,它是加快傳遞企業對消費者服務速度的一種工具。例如,阿里巴巴就屬於電子商務中的成功案例,還有很多網路交易平臺,使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購買來自世界各地的產品。
2.遠端辦公
另一種資訊時代發展出的產物就是遠端辦公,它在企業管理中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模式。這種辦公模式能夠使人們在家裡或者在旅途中就能實現辦公,不僅使辦公空間得以節省,更是在一定程度使員工的工作壓力得以減輕,令家庭氛圍得到了有效的調節,進而利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遠端辦公還能實現跨國際公司直接管理國外子公司,便於及時傳達並貫徹總公司的決策。
五、結束語
綜上,隨著經濟的發展,走向國際化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企業之間逐漸展開了在雄厚的經濟實力競爭。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並脫穎而出,只能從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創新意識上入手,最佳化與完善現代企業管理,提升企業綜合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