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管理類論文
關於管理類論文
想要寫一篇關於管理類的論文嗎?那麼論文的內容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管理類論文,歡迎閱讀。
【摘要】《管理學原理》這門課程是高職高專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也是具備專業性、藝術性與實踐性的一門學科。本文探討的是以理論教學為基礎,如何透過大量的實踐操作,將傳統意義的純理論教學加以實踐化,讓學生達到知曉企業如何真正來管理這一程度。
【關鍵詞】《管理學原理》課;實踐型;教學方法
一、傳統意義的《管理學原理》教學方法
《管理學原理》這門課不只是在本科高校作為管理專業的必修課,同時也是高職高專學院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之一,在整個大學管理類專業教育中佔據著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學生了解管理、學習管理最基本的入門課程之一,且書中理論知識並不複雜,對於大學生來說,透過老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學習,其完全可以掌握整本書的理論知識。傳統意義的《管理學原理》教學是以課本為基礎,單純性的由老師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課本知識,理解概念,或者背誦概念,以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填鴨式的教育。通常情況下,學生可以透過單純的記憶來獲取一定的管理學概念和知識,但僅僅是獲取,大多數的學生並不能真正將其運用到今後的工作中。
二、探索《管理學原理》課程的必要性
在當今網際網路、大資料背景下,知識與資訊更新速度極快,準確的說,《管理學原理》這本書已經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的管理需求,也並不能在很大程度上引導學生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運用,為證實這一觀點,本人抽取了《管理學原理》這門課中一個基本概念,對大三的10名學生進行調研,探究高職高專大三學生是否可以準確理解出大一上學期所學習的《管理學原理》這門課中的這一簡單概念。因此,可以從調研結果來看,學生在學過《管理學原理》這門課的兩年後,96%的學生已經完全忘記這一概念,有3%的學生可以透過理解講出一部分,只有1%的學生可以回答準確。這一結論無疑是讓管理專業老師感覺遺憾的。所以,這也是探討實踐型《管理學原理》教學方法的必要性之一。
三、《管理學原理》實踐型教學的方法和途徑
《管理學原理》這門課的實踐型教學方式實際上是以如何使學生有效學到管理知識,培養管理技能為出發點,以理論教學為基礎,實踐教學為主導,儘可能大程度的開發學生的管理思維、分析能力以及運用能力。《管理學原理》實踐型教學方法包括:課堂案例分組討論;深入企業探究現實案例;虛擬公司的建立兩大部分來進行教學。
1.課堂案例分組討論
《管理學原理》這門課地教學不僅僅是概念的灌輸,還需要讓學生徹底理解每一個名詞和概念,以達到“會用”的目的。因此,在案例分組討論部分需要讓學生在知曉管理學名詞、概念的基礎上加深理解。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1)管理學理論是基石。儘管說《管理學原理》這門課並不需要學生的死記硬背,更不讚賞教師在課堂上照本宣科。但是,需要強調的是管理學基本概念以及理論是一定要作為基本的教學內容來向學生講授,也是這門學科的基礎。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抓住重點,用淺顯易懂的表達方式讓學生對基本理論有初步的.解讀。同時也要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儘可能的吸引學生注意力,對《管理學原理》這門課感興趣。(2)課堂分組案例討論是進階。在對基本理論有了初步認知後,教師就需要蒐集一些經典管理類案例來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討論。可以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小組,對教師提出的教學案例進行多輪分析、探討,形成一份切實可行的案例報告。以此為方法,既可以提升學生們對《管理學原理》這門課的興趣,也可以啟發學生對理論知識和案例分析融會貫通,真正的理解書中管理學知識的含義。教師在收集案例時,要抓住以下幾點要素。即,內容新穎、具代表性、討論點多。(3)案例觀點闡述是昇華。在學生們分組進行完案例討論後,觀點闡述是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以小組為基礎,每位同學參與,將討論過後的案例觀點展示出來。一方面可以鍛鍊學生對觀點的統籌把握,是否可以自圓其說。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膽量。不失為一種一舉多得的提升課堂知識掌握程度的好辦法。
2.深入企業,實地探究現實案例
要達到課堂全員參與、學生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關鍵在於授課教師課堂引導及課下輔助。課堂引導的方法在前篇已有分析,本篇幅將重點談論教師如何做到課下輔助。在我看來,“深入企業”不失為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的良策。(1)深入企業考察教師可以透過多方途徑為學生提供一處優良的實地考察企業,在與企業方恰當溝通後,由教師引導帶領各組學生深入企業考察。要求對企業各項業務及規模有基本的認識和了解,根據課本所學理論知識,尋找可以作為案例研究的板塊,目標或是人力資源,或是銷售部門,或是組織架構,或是處理投訴等等。(2)尋找研究案例以小組為單位,確定本組的目標板塊,進而加深研究。透過與目標板塊核心人物以及基層員工的溝通交流、業務諮詢等來豐富案例討論的內容。在豐富案例內容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及時的引導和指正,並給予合理的建議。並對每組學生的表現進行記錄、打分。(3)形成案例報告形成報告是企業實地考察的最後一步,目的在於讓學生透過切身考察、分工、研究、組織等將所學所見透過文字組織起來。在撰寫報告的過程中,學生們依然可以發現問題,並不斷地修改完善。用“深入企業”的方式來強化學生對於課本理論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真切的理解理論的真諦。另一方面,訓練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本人在教學中發現,其實學生對於企業實地考察的熱情超乎預期。鮮活的管理案例會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身臨其境、腦洞大開。他們會根據課本上的領導職能理論來分析該企業的領導風格和領導藝術;會結合課本上“決策”的五大原則來對比該企業的決策方式;會引用課本上“溝通的技巧與說話的藝術”來對比自身和企業工作人員的溝通方式;會參考課本上“組織架構設計”來描述該企業整體架構。用此種方法,可使學生達到真正理解課本概念,而並非僅是熟記概念。
四、《管理學原理》實踐型教學的意義
《管理學原理》這門課雖說是管理類專業在校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但其卻是大學生對“管理”知識學習的入門課程,也是大學生對“管理”的認知課程。對於今後走入工作崗位,尤其是行政管理類崗位的大學生,《管理學原理》這門課確是極為重要且必需的。對於《管理學原理》這門課實踐型教學的意義有以下幾方面:1.實現“教”與“學”統一對於本篇探討的《管理學原理》實踐型教學,老師在結合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提問、主動解決,真正的實現“教”與“學”。這樣的嘗試並非是完全摒棄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而是在基於理論灌輸之上的一種參與型的教學模式,有助於讓學生積極融入到課堂中去,並通模擬演練、實際訓練等達到完全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點。對於教師來說也是一種新的嘗試,雖然過程略顯繁瑣,但卻不失為一個真正“教會”學生掌握管理學知識的好方法,實現“教”與“學”統。
2.增強學生對於《管理學原理》課程的興趣
從之前學生對於傳統教學模式的調研來看,75%的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做到認真聽課,但卻只有4%的學生可以掌握《管理學原理》這本書中的內容。由此可見,比例還是相當低的。因此,在本人看來,只有將學生對於“管理”這個概念的興趣真正調動起來,才有可能實現培養管理類人才的目的。而本文所闡述的實踐型教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有代入感,並可以認為自己就是管理者,是可以做決策的人。這樣,學習興趣便會大大挺高,從而對於知識的記憶便會更加深刻持久。
參考文獻:
[1]黃敏,溫廷新,邵良杉.基於網格的虛擬企業知識管理框架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年02期.
[2]馬江寶.Web2.0技術在圖書館員個人隱性知識管理中的應用[J].江西圖書館學刊,2010年01期.
[3]嶽麗娜,聶懷勇,曹巖.基於Web2.0的學生個人知識管理模型[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