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論文:淺談美術的心育作用(通用10篇)

教育論文:淺談美術的心育作用(通用10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論文:淺談美術的心育作用(通用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論文:淺談美術的心育作用 篇1

  摘 要:美術在培養髮展學生健康心理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美術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美術的心育作用,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育。

  關鍵詞:心育;美育;作用

  “心育”為心理教育的簡稱,是培養髮展學生的健康心理,從而促進其個性完善的教育,心育與德、智、體、美、勞諸育並駕齊驅,同步發展,是教育整體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子系統。那麼,美術和美術教育又具有怎樣的心育作用呢?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美術作業過程中的心育作用

  美術作業的過程不存在強制性,是自由自主的。學生透過教師的引導,可以敞開心扉,宣洩自己的情感。這種方式在促進學生養成自信、自強的心理素質方面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另外,美術作業強烈的秩序性,能夠有效地治療學生浮躁焦慮的心理。教師嚴格按照程式的要求,一絲不苟地強化作業輔導,能有效幫助學生克服焦慮的心理。

  二、美術作業成功後的心育作用

  教師在輔導學生完成美術作業的過程中,要注意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表揚他們的優點,幫助他們克服缺點,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在完成美術作業後,要對他們的成功予以表揚,對他們能力的提升予以肯定。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不要用顯而易見的刺激去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是應在更深的層次上,讓他們透過發現自己“才能”的過程,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本身就是興趣最重要的源泉。教師引導幫助學生把作業完成好,最後的成功很重要。它能讓每個學生都親身體驗到,透過努力和奮鬥,終於獲得最後成功的愉快,使他們萌發積極向上的心理需要。美術作業的結果應該是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快樂。

  三、美術活動的心育作用

  美術課外活動,可以為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透過美術課外活動,增加了學生之間交流、寫作的機會,讓學生的群體意識更加強烈。透過美術課外活動,師生之間獲得了平等交流的機會,信任的程度也大大增加。集體活動與學生個人情感相結合,可以促進學生自主、進取、相容心理的發展,幫助學生克服和矯正固執、孤獨、封閉等方面的不良心理。

  總之,美術教學在培養學生健康心理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機會,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症下藥。美術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的心育作用,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獲得健康的心理素質,正確指引學生以後的人生方向。美術的心育作用是強大的,作為美術教師,要在工作中不斷地實踐、總結,尋找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育論文:淺談美術的心育作用 篇2

  所謂素質,並不僅僅是指掌握和運用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而是通過了解、體驗從整體上將各種文化內化成自身的一種素養,完善自身人格。美術教育透過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來培養其高尚品德,引導學生如何正確地研究和表現物質世界,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些都與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相連。

  一、簡析美術類學生特點

  第一,學習美術的學生大都從小就開始接觸藝術,個性比較鮮明,偏感性,不願意被管束,思維活躍的同時缺少一定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政治覺悟不高[1]。第二,自我認同程度高,擁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慾望,勇於接受和麵對社會中的競爭,但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強,自我調節能力差,面對失敗的時候不會對自我進行反思,總是將失敗原因歸咎於外部環境,且缺乏一定的公平競爭意識。第三,只注重專業課程,將大多數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專業的學習和實踐當中,忽視了文化課的學習,沒有擴充套件知識面的意識。

  二、蘊含於美術教育中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

  1.使美術教育更貼近現實

  學習美術的學生大都家庭條件優越,具有很強的自信心和強烈的自我意識以及濃厚的專業情結,對周邊的人、社會、環境缺少一定的關注,但美術教育的目的並不僅僅在專業技能和素質上,同樣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2]。因此,透過思想政治教育中關於國家史事、政治觀點、社會時事、道德規範等方面的薰染來使美術教育更加貼近現實。

  2.實現美術教育大眾化和人性化之間的融合

  教育本身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所謂因材施教,就是應該承認並尊重學生個體間存在的差異性,維護每位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尊重其人格,欣賞他們在不同方面的不同才能,為不同學生創造出適合其學習和發展的自由空間,即教育的大眾化,美術教育更是如此。美術教育本就比較注重學生個體的興趣、能力、心理結構和知識結構以及需求的差異性,以使學生髮揮出其個人的特點和潛能,實現自我,避免學生思想的僵化,即美術教育的人性化[3]。為使學生能夠在自我教育中更好的維持自身發展,美術教育應透過建立良好校園文化這種隱性、間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來實現對學生情操的潛在薰陶。

  3.促進美術教育中民族性同世界性的融合

  因為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具有一定文化內涵和素養的美術家,同樣的,一個沒有內涵和高品質的人也必定不會成為優秀的藝術家。因此,美術教育也應當跟隨社會主流,以社會主義為指導原則和方向,在教學內容上做到藝術與思想的統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到的有關民族歷史、文化的內容,可以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瞭解到屬於民族的,或具有不同地方特色的藝術文化,使學生在美術教育中既得到藝術薰陶,又得到思想政治薰陶,既向學生傳播了知識,又使年輕一代學生在瞭解民族文化、歷史、藝術的過程中增強了愛國意識,培養了高尚情操。此外,隨著全球化腳步的加快,文化也變得更加多元化,美術教育也逐漸向著開放、多元和世界性方向發展,不斷傳入的外來文化衝擊著我國的傳統文化,此時,思想政治教育就成為了一種既能保持和傳承民族藝術、文化,又能吸收多元文化精華的有效手段,使美術教育具有民族性,在教育日趨國際化的大環境中發揮出更大作用。

  4.推動美術教育同道德教育相融合

  所謂教書育人,重點在人育,教學生如何做人,美術教育也是一樣。藝術本身最初的目的也是安慰人類精神,將人類的品性和道德引導到最高點[4]。就如同列夫托爾斯泰所說的一樣:藝術是美的靈魂,其目的是教育,不僅是智育、心育,更是對整個人的教育。藝術對人的智慧和心靈可以起到直接影響,且這種影響是全方面,綜合性的,美術教育使學生在理解心靈美和外在美方面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幫助他們辨別真正的美與醜,善與惡。因此,透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可以為健康審美觀的樹立和審美的自覺性和追求上打下良好基礎,將美術教育中美和藝術的教育同人性、生活、社會中的道德緊密相連,樹立良好審美觀的同時提高道德素質。

  5.推動了教師素養的提高

  美術教育實際上是將高度發展的那些社會理性轉化,然後以一種更為直觀、生動和感性的形式表現出來,其中包括了思想政治方面的內容和倫理道德方面的內涵,在提高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力的同時,淨化他們的心靈,昇華他們的道德情操,最終完善他們的人格[5]。因此,要想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於美術教育之中,發揮其真正作用,就要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教師能夠跟上時代發展腳步,轉變教學觀念,對教材內容做深入細緻的研究,創新教學模式,喚起學生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對祖國的熱愛,勇於追求理想,實現在美術教育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三、結束語

  思想政治教育與美術教育一樣,都是服務於素質教育的,從魯迅先生的“美術可以輔翼道德”到“禮樂皆得,謂之有德”都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與美術教育在規範受教育者行為,完善其品德方面相互融合,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的關係,因此,在實際教學當中要注重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美術教育中的輔助作用,推進美術教育更好的發展。

  教育論文:淺談美術的心育作用 篇3

  一、對美術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我校的學生,很多是新移民子女,父母有一定的文化,但平時忙著上班、打理生意什麼的,孩子的生活、教育什麼的很多時候都交給老人家負責,這種隔代教育的弊端就出來啦!這時學校教育特別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就顯得優為重要了,再加上小學生正處在思想教育的初始階段,思想品德的培養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校特別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本人也一直將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有效滲透作為重點來抓。

  二、美術教學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美術教學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要求教師根據思想品德的內容尊循學生品德形成的規律,對學生有目的地施加影響,並透過學生自我判斷,自我選擇,自我教育的過程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我們知道,思想觀念的樹立、情感的轉變,習慣的養成,意志信念理想的形成,都不能立竿見影,欲速則不達。小學生的德育內容很多,既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革命傳統教育及自力更生、勤儉節約的國情教育,又有保護自然,保護地球、珍愛生命、關心他人、刻苦學習、熱愛勞動等教育,另外還有遵紀守法,樹立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等等。

  (二)美術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我覺得,只要我們重視,努力去研究探索,對每一個學生都義不容辭;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是一個出色的德育工作者;只有將思想品德教育與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才是出色的德育工作者;只有將思想品德教育與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此外,思想品德還要有針對性才會得到學生的認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把自己投入到學生之中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上個學年我剛接手二年級,5班有個小男孩特別喜歡美術課,但就是不愛講衛生,班裡的同學都不太跟他玩,還說他髒,在分組活動中,大家都不願他加入,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我講起了中國女排在雅典奧運會靠著團結拼搏精神奮力奪冠的經過時,同學們安靜了下來,我乘機教育同學們,使他們懂得:尊重他人,樂於助人,共同進步,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課後,我找來這個小男孩聊天,教育他應注意個人衛生,主動與他人交朋友,並送了一些小畫具給他,還安排班幹部幫助他,幾周下來,這位小男孩便融入到美術的大家庭中。

  (三)美術課是學生喜愛的課程,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教材內容都以形象,色彩去感染兒童,能很自然地與思品教育緊密聯絡起來,因此美術教學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比如畫小白兔講小白兔的善良、溫和、愛衛生;畫老牛講老牛的勤勞、勇敢,有恆心;做紙玩具講變廢品為寶,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孩子們在掌握美術基本知識的同時自然地形成良好的品德,養成熱愛生活,樂於助人,勤勞勇敢的人生觀。

  三、不同年齡特徵的思品教育方法

  (一)滲透法。在美術教學中,根據兒童年齡和心理的接受能力,對低中年級採取講故事、看錄影、讀詩歌、聽音樂等方法,將思想品德內容滲透其中,使孩子們很自然地沉浸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受到薰陶及教育。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還不夠集中,有時上幾分鐘的課,就開始三五個小朋友在交頭接耳的講話,或是坐不住了,或是玩學習用具,這時我通常會講一些小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教學中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誘導法。根據中高年級學生能獨立思考問題的特點,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他們得出正確的結論。如畫“船兒漂漂”的主題目畫時,引導學生結合家鄉———番禺漁鄉進行討論:大海、魚兒、漁民的相互關係,透過討論,從而產生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三)對比法。採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了解正反兩面的經驗教訓,透過成功與失敗、虛心與驕傲、繁榮與落後不同結局的對比,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比較繁榮與落後的不同結果:舊中國的貧弱捱打和新中國的強大不可侮辱,使學生油然而生愛祖國愛新生活的情感,再畫升國旗的創作畫時就格外生動……

  (四)討論法。是誘導法的引伸,有計劃地把兒童分組或全班圍繞一些問題展開討論,充分發揮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及創作熱情,收到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如記憶畫“節日的餐桌”,“美麗的葉子”;故事畫“巧救小昆蟲”等,透過討論孩子們大膽發言、各抒己見,培養了參與意識,調動了記憶思維活動與創造思維活動。

  (五)演示法。這是一種生動形象的直觀性教學法,很適合兒童的特點,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及當堂演示等直觀形象的表達,由形象思維引發抽象思維,產生特殊的教學效果,對美術教學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很好的吸引力和良好的效果。總而言之,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的重要“工程”,美術教學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對美術教學自身也會取得巨大的推動作用。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將美術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結合起來,學生們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心靈美也一點一滴的得到了昇華。

  參考文獻:

  [1]《早期教育》教師版[M].南京市:江蘇教育報刊社,2017.

  [2]《中國中小學美術》[M].北京市:中國美術出版總社,2014.

  [3]《中小學德育》[M].廣州市:華南師範大學雜誌社,2017.

  教育論文:淺談美術的心育作用 篇4

  摘要:博物館美術教育資源整合了科學、歷史、音樂、自然環境等領域的知識,使參與者在獲得藝術薰陶的同時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這種全面、綜合的美術教育特點是讓學生對美術形成廣義的認知,高校美術教育應該引導並啟發學生在文化和歷史的環境中理解藝術的不同目的與功能。

  關鍵詞:文物;美術教育;拓展

  博物館是一種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非營利性機構,為了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傳播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與非物質遺產,由此可見,教育是博物館的重要功能之一。高校美術教育是培養學生藝術觀和審美趣味、提高學生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活動。學生能從博物館中學習美術知識,能從展覽內容中感悟美,也能從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中體驗美、創造美,可以說博物館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一、博物館美術教育的特點

  1.教育資源的實物直觀性

  相較於學校美術教育實物資源數量有限、種類較少等侷限,博物館擁有豐富的文物資源,並透過陳列展示等方式向公眾展示與傳達文物獨特的文化內涵。如,書畫作品實物原件能真實地體現印刷品所不能呈現或者呈現失真的墨色濃淡、細節層次、筆觸質感等。博物館美術教育的實物資源的直觀效能讓人們更加深刻地體會作品所傳達的藝術魅力與思想情感。

  2.教育內容與形式的多樣性

  博物館美術教育不侷限於學校美術課堂中使用的範本,而是充分利用博物館文物和文化遺產資源,注重公眾美術理論素養、技能等多方位的提升,採取豐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形式開展參觀展覽、專題講座、互動體驗等活動,使參與者不受課堂教學內容和形式的限制,在開放的條件下完成學習和教育。

  3.教育環境的開放性

  環境因素對美術教學與美術創作的影響很大。博物館美術教育教學的環境氛圍相對輕鬆、開放、自由,高校美術專業學生在博物館內能夠非常輕鬆、富有成效地學習,有利於學生藝術創新靈感的激發。

  二、博物館在高校美術教育中作用的探索

  1.觀察、觸控與體驗——利用文物複製品

  文物是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保留下來的關於科學、歷史、藝術等具有史學和精神價值的實物遺存。絕大多數的實物遺存只能觀賞,不能直接用於教學,所以文物複製品是博物館用來進行教育教學的重要資源,如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開設了培訓班,以青花瓷器為專題設計了很多講座。這些講座包括了青花瓷器的歷史、器型、裝飾紋樣、製造工藝、釉色等多方面,讓參與的學生透過觀察實物、親自動手體驗、在瓷器上進行繪畫創作等多種形式,更加系統、全面地瞭解青花瓷器知識。另外,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特請專家為青花瓷器專題課專門複製了“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鬼谷子下山”罐等珍貴文物,讓學生不用隔著玻璃櫃觀察,可以真切感受青花瓷器的大小、器型、裝飾、質感、釉色等特徵,瞭解青花瓷器高超的製造工藝。

  2.重技又重藝——展廳臨摹與寫生

  南齊時期的謝赫在其著作《古畫品錄》中提出了繪畫的“六法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六法論”中,“應物象形”是指描畫客觀物象外在狀貌,“傳移模寫”是指對照原作品進行臨摹。受謝赫理論的影響,中國繪畫一直非常注重臨摹與寫生。臨摹書畫作品,原作實物是最好的範本,而博物館正是能夠提供這些實物範本的場所。這樣進行的美術教學技法訓練能夠迅速提高學生的寫生能力,而且對學生審美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也是很有益處的,這樣的教學是重技又重藝。“傳移模寫”“應物象形”是錘鍊基本功、提高寫生能力的最佳途徑,還可以傳承經典,為創新打好基礎。如,教師帶領學生參觀兵馬俑博物館,緊扣活動主題——“始皇帝的悲劇”,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兵馬俑的思想內涵、藝術特徵以及傳遞出的思想情感等,引起參與學生的興趣和創作欲。

  3.傳承與創新——教育互動體驗包

  博物館在深入挖掘自身教育資源,用傳統的形式開展美術教育活動的同時,還應該緊跟時代,採用現代化的方式開展美術教育活動。如,2016年以來,宿遷市博物館針對博物館“MA手工包”原創專案開發了一系列互動體驗包,以“MuseummArt”的方式拓展博物館美術教育的外延,在形式上有針對性地進行與宿遷市博物館有機結合的體驗載體的設計、製作與實施互動。該體驗包以館藏特色為依託,以美術與科學、歷史、文學、音樂、自然等相融合的綜合理念開拓創新,以公眾為主導,讓博物館的文物“活”起來。同時,宿遷市博物館還開發了“紋飾神韻——彩陶”教育互動體驗包。該體驗包以宿遷地區青蓮崗文化為背景,以“遠古神韻”廳中的彩陶器實物作為基本的素材,以淮河流域彩陶資料為輔,以實物為標準器,打造和實物等大的素陶器。參與者可透過互動體驗包,用畫筆和顏料現場動手在素陶罐上描繪精美的紋飾,從而領略彩陶的紋飾神韻,感受中國的璀璨藝術與文化。該體驗包拓展了博物館美術教育的外延和內涵。若高校美術教育能夠經常參與這樣的體驗活動,對學生學習十分有益。博物館美術教育有特色、有內涵、有傳承、有創新,並能積極地將收藏、保護、研究、展覽等資源轉化成為公眾獲取知識、提升文化素養的教育資源。高校的美術教育形式應該豐富多樣,充分利用博物館的資源與美術教育功能將會更加充分、有效地拓展和延伸高校美術教育,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教育論文:淺談美術的心育作用 篇5

  摘要:在現階段的小學美術教育工作中,教師採用單一的繪畫模式和繪畫材料,難以很好地滿足教學需求。綜合材料繪畫結合了多種學科知識,對於有效開展中小學美術教育活動具有積極意義,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該文從介紹綜合材料繪畫的基本情況入手,分析了綜合材料繪畫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作用,以期為推動中小學美術教育水平發展提供借鑑。

  關鍵詞:綜合材料繪畫;中小學;美術教育;作用

  繪畫是人類智慧和天賦的集中表現,美術教育能夠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繪畫能力、創造力。中小學生在接受新鮮事物方面的能力較強,教師積極採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和手段,開展中小學美術教育,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應充分採用綜合材料繪畫形式,引導學生創作藝術繪畫,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綜合材料繪畫基本情況分析

  綜合材料繪畫在現代美術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指在現代繪畫中,創作者不採用傳統形式的繪畫材料,而是使用新材料開展作畫活動。綜合材料繪畫採用多種材料和方式,如金屬材料、塑膠材料、自然界天然材料等,透過拼接、組合方式進行創作。在採用綜合材料繪畫時,最為關鍵的部分在於創作者想要呈現出何種畫面,從而選擇合適的材料和方式開展繪畫創作活動。綜合材料繪畫能有效反映出時代的發展特點,是現代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綜合材料繪畫的具體觀念與方法都體現出了對傳統藝術的變革,從而使創作者有效地表達其對於生活和藝術的看法、態度。在這個層面上,教師使學生充分了解綜合材料繪畫,能夠為其更好地掌握現代藝術特徵和把握現代藝術表現手段,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二、綜合材料繪畫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作用

  綜合材料繪畫深度融合了多個學科的知識內容,教師將其積極應用在中小學美術教育活動中,能夠增強美術教育活動的多元化特徵,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掌握美術創作的技巧與內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

  1.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

  綜合材料繪畫涉及多方面的材料,這些材料特徵不同,給人們帶來的感受也不盡相同。中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想象力較豐富,教師在美術教育活動中積極採用綜合材料繪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將其重新剪下和拼接,呈現出不同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選取一些自己較感興趣的日常用品和材料,將其帶入課堂,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交流,針對各種材料進行科學合理的組合與設計;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具體的創作主體,如一些長方體的物體,引導學生細緻地想象長方體的物品型別,並積極開展相應的創作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度,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充分利用各項材料,製作一些長方體型別的美術物品。

  2.激發學生的潛能

  中小學生創作的作品,在通常情況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在主題方面的表現效果往往不夠鮮明。要充分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和創作能力,教師應積極採用綜合材料繪畫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感知外界事物,並充分融合理論內容和實踐經驗。教師應透過綜合材料繪畫方式,在教學中積極引入豐富的主題繪畫內容,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作能力,完成繪畫活動。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更好地突破傳統理論知識和繪畫技法的侷限,積極應用綜合材料,切實豐富作品形式和內涵,更加全面地展現精神世界,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想象能力。

  3.強化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學生學習綜合材料繪畫,需要具備較強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夠從具體的材料中,科學、有效地選擇出較為合適的材料。應用綜合材料繪畫方式,需要大量蒐集並使用多種綜合材料。面對大量的材料,學生需要從多項材料中選擇出最適合的材料,這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此,教師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某位小學美術教師為了鍛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針對材料的性質、軟硬度、顏色等方面的內容進行科學分類,不同的小組負責不同的內容,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引導學生明確、掌握不同材料產生的效果,能夠使學生逐漸掌握綜合材料繪畫的具體規律。

  三、結語

  綜合材料繪畫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具有積極、有效的作用。教師充分發揮綜合材料繪畫的優勢和價值,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和潛能,強化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現階段綜合材料繪畫的要求,促進美術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參考文獻:

  [1]姚林林,李英梅.淺談綜合材料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美術教育研究,2015(21).

  [2]孫悅怡.為繪畫披上個性外衣——試論綜合繪畫材料的視覺意義.美術教育研究,2015(19).

  [3]王志琪.融合發展——芻議綜合材料繪畫對水彩畫創作及教學的影響.西北美術,2017(1).

  [4]趙希.淺談高中美術繪畫創作採用綜合材料的必要性.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7(9)

  教育論文:淺談美術的心育作用 篇6

  摘要:現代教育比傳統教育有了很大的變化,從教育理念到教育手段都有了改進。在美術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對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體藝術的快速發展也對學生熟悉與掌握現代化工具進行藝術學習和創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美術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

  關 鍵 詞:多媒體 教育改革 美術教育 新媒體藝術

  當今的中國教育正經歷著由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型,現代化教育成為將這種轉變引向深入的重要前提。除了觀念的轉變以外,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實現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走教育資訊化的道路,這已成為一個廣泛的共識。美術教育在教育領域中有著自己重要的地位。美術能夠培養感知能力和分析客觀事物的方法等重要作用。資訊化教學在美術教育中起步較早,且新媒體藝術在中國日趨發展成熟,從平面的架上繪畫創作擴充套件到影片、聲音等加入時間元素的四維空間的藝術創作,它成為架上繪畫以外的另一種藝術表達形式。新的藝術形式要求教育方法和新教育體制的變革。多媒體教學在美術教育中的直觀性、靈活性、生動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是美術教育的重要因素

  美術教育是一種圖式化的視覺藝術範疇,直觀可感知的形象讓學生獲得體驗更為直接有效。在美術傳統教育中,教師的理論講授是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最多加上教師的示範演示就是教學活動的全部了。多媒體的介入使優秀藝術作品圖片全方位展示,和一位或多位畫家的作畫方法及步驟的影片進入課堂,學生在直接欣賞繪畫、多角度觀摩雕塑作品的同時,還可以觀看不同畫家的作畫方法和作畫步驟,並在課堂上體驗一些行為藝術家的藝術作品的影片影像和國內外優秀藝術家的新媒體藝術作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路上同步傳輸世界各大博物館的繪畫、雕塑、裝置、聲光影片藝術作品的數字技術也變成可能,坐在家裡或課堂欣賞世界名畫,感受不同媒介的藝術作品的夢想得以實現。

  二、在多媒體教育中音樂成為美術課堂中流動的色彩

  現代的美術教育已經從“技術化教學”走向“藝術化教學”。在教學中,多媒體教學不僅可利用影象、影片的直觀性,還可以加入不同風格、地域、歷史文化元素的音樂作品,在欣賞不同國家、民族的藝術作品時配合適宜的音樂,使得藝術作品的感染力得到極大的加強。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介紹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時,加入古箏、琵琶等古曲,音樂與影象的結合使這件作品得到了完美的詮釋,把音樂納入美術課程能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音樂進入課堂的“音樂教學法”在很多國家的教育機構都得到廣泛推廣。所以,有人稱繪畫是凝固的音符,而音樂則成了美術課堂上流動的色彩,色彩與旋律交織成一幅絢麗的藝術畫面。因之美術教育的課堂變得更為豐富、輕鬆、靈活了。

  三、多媒體的使用可幫助教師對教學研究及教育創新進行改革與創新

  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當代的藝術教育要求教師不僅要做課程的實施者,更要做課程的開發者、利用者和設計者,如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校內外學習資源的利用以及國內外優秀畫家的作品的學習,並且可以培養學生學會利用多媒體技術方法進行藝術學習和創作。再融入教師創造性教學方法,共同探究全新的藝術教學理念,使教師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並履行職責。美術教學必須研究實施創新教育的有效方法,才能落實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多媒體課件中可以運用影象、文字、影像、音樂等手段進行相關的教學活動。這些方法的運用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可以發揮極大的作用,也為教師教學方法的豐富性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多媒體教學也帶來了新的思考,那就是那些繪畫技能掌握得不太好的學生,是否可以運用影象、影片影像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不一定非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回答是肯定的,利用影片影像表達藝術主張的藝術家的新媒體藝術,在中國有了飛速的發展。新媒體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出現了一批較優秀的作品和成熟的藝術家。與此同時,中國聲像藝術的活躍引起了國際藝壇的矚目,北京2008奧運會開幕式的聲光電的藝術運用,對中國5000年文化做了最為完美的詮釋。所以,讓學生掌握多媒體技術和利用影象、影片等綜合手段來表達藝術觀點和主張,也就成為現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

  四、多媒體教學是師生主客體關係變革的積極因素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最早是由錢夢龍同志提出的,自古就有關於師生之間的“教”與“學”的辯證關係。應以“雙主體”觀點進行教學,“教”的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髮揮能動作用。“學”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教師。所以,教與學都是主體,每堂美術課前都必須對整堂課的教與學進行整體合理的設計,更多地強調了教師的引導。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在課外,教師可以把課件作為學生課餘進行專業學習的師生關係的延續。學生可以更多地參與,學習更為主動,並透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當然,在自由發揮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每位教師在實踐中探索更科學、更適合的教學途徑,不斷改進存在的不足,以適應現代課程的不斷變革。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人們的各種教育觀念也在不斷更新,美術教育的內涵也在日益豐富。教師在“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應當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如何最佳化美術課堂教學方面大膽嘗試、不斷創新,使美術課堂教學最佳化為生動活潑、充滿活力的教學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當代網路及多媒體可擴充套件性的特點,進行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更新教學理念,拓展教學思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技時代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成果。

  教育論文:淺談美術的心育作用 篇7

  摘要:藝術源於生活,又歸於生活。地域文化構成優秀的中華文化,各地區的文化特色是藝術教育創作和學習最主要的素材。所以,現在很多從事藝體教育的學者都深入各地區,融入不同的地域去考察地域文化,併成立課題進行研究。

  關鍵詞:地域文化;少兒美術教育;作用

  引言

  教師透過傳授美術構圖技巧將美術文化傳遞給兒童,這也是文化的傳播和傳承,而兒童對美術的學習,就是一個接受優秀中華文化的過程,同時也能夠培養美學意識和美學鑑賞能力。透過研習各地域的文化,可以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影響力和其文化價值,同時擴充套件美術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延伸教學文化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學品鑑能力,同時開闊學生的眼界,認識不同地域文化的差異性,從而更好地學習和了解中國的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及其對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指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劃分地區的文化,包括地域內人們的生活習性、特色風俗習慣、思考方式、宗教文化、飲食文化等,每個地區的文化都是地方人民的精神支撐,對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地域文化是進行學校藝術教育最重要的教學輔助。世界各地的高校藝術類學生可以檢視地方館藏資源、瀏覽文化博物館以及觀賞地方名勝古蹟,這些都可以快速瞭解當地的文化特色。其次,地域文化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了解地方特色,有助於學生技能的提升。高校學生來自不同地方,地域差異較為明顯,而藝術類學生的就業通常具有突出的地域性,往往喜歡迴歸故里。所以,把地域文化融合到藝術教育的範圍,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學習和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從而擴充套件學生的眼界和思維,讓他們在就業過程中處於優勢地位。地域文化和藝術教育一起學習,能夠促進學生創新和創作。學校傳授地域文化知識,能夠激起學生對地域文化的保護和關注,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再次,二者的結合能夠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地域文化的傳播,地區特色的弘揚,能夠帶動經濟發展,也能夠設計出更多地域特色的產品。最後,藝術類學校要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對高校藝術學生提出新的.人才要求,學校也要開設符合時代需要的課程,提升學生的技能和培訓強度,學習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地域文化融入美術教育的實踐思考

  1.充分挖掘地域美術資源

  對於從事美術教育的學者來說,對挖掘美術資源有著非常敏感的嗅覺,如武夷山山水如畫,文化與古典建築物歷史悠久,是進行藝術教學活動的必選之地。山川秀麗、風景奇秀、河水靈動,山水相逢、人文與自然搭檔恰到好處。九曲江纏繞山間,丹霞單面山、塊狀山、柱狀山偎依河畔,姿態萬千,這些自然風景在美學授課中都是很好的地域資源。武夷山一直都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所以,在進行美術取材授課過程中,簡單的闡述和歸納並不能完全展示武夷山的美,必須到實地身臨其境地領略它的山美、水美、人文美。尤其是作為一名美術學者,更應該親自去感受,同時也要組織帶領學生去實地寫生,讓他們在優美的環境中學習美和欣賞美。

  2.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課程體系

  要系統地學習地域文化,就必須開設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課程。課程是開展教學的基本載體,所以,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加強地域文化學習,必須設計合理的課程體系,學校應與周邊景點或者地域特色景點展開合作,促進學校地域文化課程的參觀和學習。設計的地域文化課程體系需要含有兩方面的內容:基本的文化課程和實操課程。基本的文化課主要是開闊學生的眼界,傳播地域特色文化,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實操課程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實踐操作,讓他們主動去感受和理解文化,並透過自己的理解進行設計創作,從而提高他們的實操能力。此外,教師要帶學生去實地觀察和欣賞,感受地區的文化習俗,並總結當地的特色藝術設計,同時教師應該在旁提點學生,向學生傳播當地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的創作思考。

  3.找準地域文化與藝術教育教學活動的切合點

  文化傳播的主要形式是地域文化藝術產品設計。而藝術產品的價值表現來源於社會公眾的喜歡程度,社會公眾的接受和購買程度反映藝術產品的經濟價值。中國地大物博,具有特色的少數民族非常多,因此包含的地域特色文化也就特別多,然而很多地區的地域文化還沒開發,都屬於自然景點,不符合美術創作設計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所以,教師應多走訪我國具有美術指導意義的地區,尋找具有濃厚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地域,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資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操活動。同時教師要注意興趣導向,帶領學生進行課堂技能的訓練和理論知識的傳授,多進行外地實地演練,讓學生多欣賞地域文化景點和體驗當地的生活方式,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還可以邀請一些知名的藝術大師,讓他們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地域文化參觀活動中來,與學生互動,為學生講解藝術設計,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開設校企合作的實踐課程,為地域文化發展培養人才

  透過與企業建立人才對等機制,為藝術學生提供實習機會,為學生提供一個地域文化設計平臺,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與學校建立聯絡的地方企業,要有象徵性的藝術品,所以,學校要主動與地方企業展開合作,地方企業則應盡力幫助學校成立實訓基地,從而與學校簽訂人才輸送協議,學校提供優秀的畢業生到企業進行實踐動手能力培訓,為地域文化藝術產品的設計提供集美學文化知識和實操動手能力於一體的優秀人才。

  三、結束語

  文化的繁榮昌盛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幅員遼闊,地域特色突出,地域文化能夠為藝術教學提供最好的素材。藝術類大學生需要研習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瞭解不同的地域文化知識,學習不同的藝術表現技能,加強自身文化的薰陶和技能的提升,真正做到學以致用,為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作出貢獻。經濟全球化潮流中,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也就對藝術人才提出了新標準和新要求,藝術人才應該是全能型、綜合型的人才,不僅僅要熟知各地域文化知識,也要學會地域產品設計,培養全面技能,讓學生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提高我國藝術學生的設計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曉霞,吳麗芳.基於地域文化背景的幼兒美術教育———以美術活動“市花百合”為例[J].福建教育,2017(47):45—46.

  [2]趙琴玉.一方水土一方燕———地域文化資在論高校藝術教育中的作用[J].文藝生活文海藝苑,2014(1):214—215.

  [3]吳琛瑋.論實驗劇場在兒童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D].北京:中國美術學院,2016.

  教育論文:淺談美術的心育作用 篇8

  摘要:文章主要從美的本質和對美育的理解出發,提出美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人、發展人,使之成為身心健康的完善的人,同時針對美育在當今社會中存在的一些現實問題,論證了美育的目的和作用。

  關鍵詞:美育;素質教育;社會功能;經濟功能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人類自從在勞動中誕生美之後,就尋找著美,追求著美,創造著美―――既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規律塑造客觀世界,也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規律塑造著自身。馬克思說:“社會的進步,是人類追求美的結晶。”美術教育對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的目的是培養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創造美好的人生,事實上每一種教育的最終目的都是如此,只是美育是最直接的途徑和最有效的辦法。

  一、美的本質及美育的含義

  生活中到處都是美,可又有多少人真正清楚什麼是美呢?筆者認為美是一種有規律的社會實踐活動,它蘊涵著客觀規律與長遠目的高度融合的和諧自由關係的理想存在。羅丹說:“美對於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存在,而是缺少發現。”

  美的本質是天人合一的和諧自由的理想關係,它包含著認識關係和功利關係,又不同於認識關係和功利關係,體現出真善統一的特色,它具有人類社會性、客觀實現性、形象直覺性、精神功利性、和諧自由性、新穎獨特性等基本特徵。

  美術教育,通常稱為審美教育,是審美和教育的融合。美育是透過審美的方式來教育人,它藉助於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培養人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所謂美育的本質,是指美育這種教育的本體存在及其特殊的質的規定性。也就是說,美育,這一概念它體現的應是其本體存在的內部聯絡。因此,要全面、準確地把握美育的本質,就必須以全面、準確地把握美育本體這一整體存在及其內部聯絡為前提。美術教育不同於德、智、體等教育,它只是透過藝術等美感活動和審美方式,來提高人的素質和修養,來轉移人的心理氣質,改變人的精神面貌,從而達到全面培養人的目的,也就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成為具有崇高情操與富有實踐能力的人。它有主體審美感受能力、??美認識能力的培養問題,也有主體在實踐中創造美的能力的培養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等更加重要的問題。

  二、美育的目的

  馬克思說:“人和動物不同,人的活動都是有意識的生命活動。”因為人的活動是有意識的,所以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具有一定的目的。所謂完美的人,是既有物質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理智又有情感,既有工作能力而又善於生活和娛樂。作為一種社會關係,標誌著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與協調,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特有的功能與性質。

  美育的任務在於鼓舞人們去愛美、欣賞美、追求美,使人充滿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美育作為一種愛的教育,能自覺培養學生自愛與愛他,以及愛學校、愛社會、愛祖國、愛人類、愛和平、愛生活的情感態度,他們能在愛的體驗中獲得審美的共鳴和喜悅,建立起一種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由於美育不帶有功利色彩,透過審美教育,不僅能培養和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鑑賞力和創造力,而且能美化人自身,即幫助學生樹立美的理想,發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因而,美育的根本宗旨是培育學生的人格和心靈。有了好的人格和美的心靈,他們就能用正確的觀點看待任何事物,遵循理解人、關心人、尊重人、信任人的原則處理人際關係,用一種讓對方樂於接受的方式交流溝通。同時,也能用正確的審美標準約束自己的言行。此外,由於有了正確的審美觀,人們會不斷髮現生活的美好,從而熱愛生活並不斷去創造美好的生活。他們也必將把與人的和諧交往作為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素質教育是做人的基本的教育。素質教育不是單獨進行的,它潛在於智育、德育、美育、體育等以及各種日常的活動。美育由於它自身的特點,在培養人的優良素質方面有著特殊重要的作用。要想在教育實踐中切實地把素質教育擺在首位,美育,是一個極好的切入口;重視審美教育的獨特功能,可以把目前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改革向更深更廣的層面推進。

  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與地位,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於陶冶人的情操。情感是人對待周圍現實和對待自身態度的一種穩定而持久的體驗。情感既反映人對人的態度,也反映人對事物的態度,因此是反映現實的特殊形式。列寧就曾經指出:“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美術中的形、色、質是人類情感的載體,是作用於人的感官的直觀形象與符號,容易喚起人的情感體驗。情感性同樣是美術課程的重要性質,是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不僅如此,美術課程本身就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態度。美術課程不僅使學生的不良情緒得以釋放和宣洩,恢復他們心理的平衡,而且有益於學生情感的不斷昇華。美育就是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美,對人進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顆豐富而充實的靈魂,並滲透到整個內心世界與生活中去,形成一種自覺的理性力量。這是其他教育無法做到的。

  2.有利於促進心理結構的“內化”。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就是要將道德、知識等教育轉化為人的一種精神素質,使之成為真善美相統一的人格。美育由於衝破了狹隘的功利主義,並且是一種自由形態的教育,所以比較容易與其他教育相結合,並滲透到其他教育中去。一個人僅知道什麼是不夠的,只有從情感上產生愛好,才能心悅誠服,才會在行動中發揮出最大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可見,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

  3.有利於提高思維能力。人類認識事物的思維形式分為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形象思維是藝術活動,尤其是美術活動中的一種基本思維方式,所以美術課程不僅能幫助學生有效地豐富形象儲存,而且能訓練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兩種思維密切相關,從思維的發生學來說,形象思維是基礎,沒有形象思維也就沒有邏輯思維。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尤其對於廣大青少年來說,更要注意形象思維教育。

  從上面論述中可以看出,美育的社會功能在於全面培養人,它是從塑造美的心靈著手,使個體成為一種立體。因此,美育著眼的是整個的人,是人身心的健全發展,所以,美育能從更高的角度體現人的本質要求和理想。

  四、美術教育的時代呼喚

  社會健康、完善的發展就需要健康、完善的新型人才。美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人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年青一代的理想、道德才智和情操的樹立、培養,都不能離開美育的影響和薰陶。

  培養愛心,當然不只是美育的任務,各種教育都應將它納進去,但美術教育有它特殊的作用。審美是人類愛心培養的主要方式之一。愛人類,愛自然,愛自己,愛生活,健全的人格理應如此。充滿愛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個充滿愛的社會必然是美的社會。

  審美想象、直覺與創造力的培養是人類最可貴的素質之一。審美的創造力主要表現為想象。可以說,創造新事物是想象最本質的特點。正是因為審美心理特點是想象,所以審美對於創造力的培養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同時,美育作為完美人格的最基本的建構手段,能夠培養人的道德情操,陶冶人的美好心靈,促使人的道德素質獲得全面而充分的提高。

  中華民族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有著相當深厚的文化底蘊。美術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可以給學生以積極的思想影響。美好的藝術形象,可以給學生展示出社會生活的畫卷,展現出美好的心靈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會生活的本質並提供區別善惡、美醜、榮辱、正義與邪惡的標準。“藝術來源於生活”,在美術教學中,首先應啟發學生認識生活,啟發他們去發現美、創造美,提高學生觀察、記憶、想象、創造以及鑑賞藝術的能力,初步樹立良好、正確的審美觀點。

  【參考文獻】

  [1]仇春霖.大學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繆靈珠.繆靈珠美學譯文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78.

  [3]張晶.美學之思:理的審美化存在[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教育論文:淺談美術的心育作用 篇9

  [關鍵詞】美術社團美術課外教育組織和管理教學素質教育

  【摘要】初中階段的美術教育是整個美術教育鏈條上較為薄弱的一個環節。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我們利用美術社團的組織與管理,在初中開展較為有效的美術課外教育活動,達到促進初中學生美術素養和能力的全面提高的較為理想的美術教育目標。在長期的社團組織和管理過程中,得出了一系列少兒漫畫教學與學生素質培養的可參考、可指導、可操作、有價值的理論依據和有效的參考方法。

  一、初中美術社團的組織形式,有利於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現代教育要求在學科綜合理念下,使學生橫向運用知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由此產生知識遷移的正向效應。因此新課改要求美術教學必須做到“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即重視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動漫社團活動是將美術課與其他活動課完美結合的有益形式,它包含著創造、審美、勞動技術、科學技術、衛生、行為習慣等內容。在動漫社的組織中我們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學習動漫知識,透過因特網以及動漫網頁等渠道獲取資訊,並收集、整理、歸納所學知識,用多媒體形式與全班同學分享研究成果。其次,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動漫創作,藉助多媒體器材運用美術或藝術的形式(如繪畫、雕塑、剪紙、表演等)進行各種動漫活動,表現他們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同時體會動漫的藝術魅力,嘗試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互綜合,深化對不同學科知識之間相互關係的思考。最後,展示藝術作品進行多維的評價。

  學生從生活中選擇主題,描述、表現、設計反映自我感受的動漫作品,編寫動漫劇本,設計表現主題的動漫表現手法,提高學生綜合思維,綜合發揮資訊科技的功能;社團活動在動漫教學的大前提下,內容涉及資訊科技、美術、文學、時事、科學等多領域和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行為習慣等素質的綜合培養。

  透過動漫社的活動,學生在欣賞、創作動漫的同時進行交流和表達,在愉悅的環境中,學生思維得以發展,繪畫技能得以提高,鑑賞能力得以較快增強,正確世界觀得以逐步形成,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初中美術社團的教學輔導,有利於學生美術技能技巧的掌握

  眾所周知,美術技能技巧的學習和掌握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大量的練習和實踐的體驗。而目前初中的美術課每週只有一節課時,時間短,不能保證美術學習連貫性和有效性,導致初中學生的美術學習只能是走馬觀花,根本談不上技能技巧的學習和掌握。學生在長期的“眼高手低”的失落狀態下逐漸消磨了意志,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動漫社團在組織活動上採取了在美術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社團活動和二課堂活動作為輔助,採用集中輔導與業餘創作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活動。社團活動利用每週三、週五兩個中午時間,主要以講座的形式向成員介紹動漫的知識,傳遞動漫資訊,欣賞動漫作品並進行動漫的創作,有效地拓展了教學空間,解決了美術課教學課時太少的問題;又透過辦簡報、開網站、閱雜誌、搞活動等靈活的形式成功地實現了教學互動,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在動漫社的教學活動中,還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對需要幫助的學生,制定幫扶計劃,由能力強的學生定點進行幫助輔導,並保證一定的作業量,以數量帶動質量的提高;對高材生,則有針對性地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加強其技術技巧的輔導。

  三、初中美術社團的活動開展,有利於學生創造效能力的培養

  動漫的創作有一點與其它美術作品不同的是,動漫在注重技法的同時,更講究原創精神,更講究構思,其它的美術作品更多關注的是技法,有的構思相同的或者有的臨摹的作品,只要技法不錯也可以發表,但動漫則不行,動漫更講究獨立的構思。動漫的藝術特點決定了它不同於其他繪畫技巧的學習,它首先更側重於思想的敘說性、深刻性和開放式的思維活動,它要求孩子們細緻觀察生活,捕捉和挖掘帶有深刻思想亮點的情節,用誇張的造型、幽默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及觀點。 動漫創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創造的過程。動漫教學就是引導孩子們在學習、創作的過程中全面掌握動漫的一般創作規律,從而提高孩子們的創造能力。動漫社團活動透過開發與學生生活經歷密切相關的學習內容,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依靠研究推動了學校的美術課外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產生了一批有質量有水平的作品。學生動漫作品不僅填補了本地兒童美術作品中的空白,而且連續在各級比賽中獲獎,在各級刊物上發表。

  四、初中美術社團的管理實踐,有利於美術教學資源的開發研究

  隨著資訊時代的到來,各種媒體的相繼出現,使得原有的一些美術教育資源已不能有效地滿足新時期少年兒童的需要,因此必須深人挖掘美術教育資源。動漫藝術是深受廣大青少年喜愛的文化藝術,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塑造著我們的新一代。動漫對於設計富有活力的美術教育課程是一個很大的資源。

  筆者所在學校自2005年以來,一直將動漫活動作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重要教學活動,長抓不懈。採用動漫社團的組織和管理,可以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獲得更為靈活的研究陣地。所以“開發動漫教學資源的美術教育研究”是我們在長期的社團組織和管理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的,並隨著課題研究的開展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新的活動模式,在實踐中把社團活動與科研緊密聯絡起來,在活動中搞科研,以科研促動漫活動。

  在組織和管理學校動漫社的過程中,我們緊密結合中小學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學生智力水平的不同層面,相應安排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動漫教學課程資源,使學校美術教育開發出與學生生活經歷和興趣愛好密切相關的學習內容。透過實踐,課題組收集了一部分有研究價值的作品與文字資料,開發出可以靈活、互動、符合學生思維和接受能力的教學內容,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備的動漫教學課例體系。

  學校課外美術教育是學校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繼續。透過動漫社團的課外美術教育活動,有效地探討了動漫教學活動符合初中生特點的諸多內容和形式、動漫教學活動與其它學科間的聯絡以及動漫教學活動與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係,在培養教師的科研精神、科研能力,提高業務水平、業務素質上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實踐證明,在初中階段學生中開展社團形式的動漫課外美術教育活動,對豐富和活躍初中生的生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開發智力,激發美術學習興趣,提高實際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對周圍生活中美的感受力和造型的藝術表現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效能力,培養學生專心致志、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等良好個性品質,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育論文:淺談美術的心育作用 篇10

  一、利用資訊,體驗“三生教育”

  教師引導學生用一句話談談在今天的學習中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學生的回答令人滿意:“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應該相互學習”;“要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合作,要學會生存”;“團結就是力量”;“我們要熱愛生活,珍愛生命,關愛他人”……利用多樣化的語音、文字、影象等資訊,使教學內容更直觀,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學習起來更快樂。透過這些小故事、動畫片展開問題討論,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體驗“三生教育”,逐步讓學生了解“三生教育”的意義,認識到人與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感知真善美,逐步懂得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快樂生活。

  二、利用網路,感悟“三生教育”

  在美術活動中不斷為學生創造機會,透過網路教學,提供豐富的資訊資源,滲透“三生教育”的知識,有助於學生理解學習的探索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增長了技能,還提高了效率。透過美術課程與“三生教育”的滲透融合,幫助學生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幫助學生學習生存知識,提高生存能力,培養生存意識;幫助學生認知生活,熱愛生活,奮鬥生活,幸福生活,進而對“三生教育”有更深層次的領悟。2008年曲靖市麒麟區舉辦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美術比賽活動,以此項活動為契機,利用網路,創造學習機會,增強學生對“三生教育”的感悟,幫助學生以更加成熟的生活姿態融入生活,在更大意義上實現生存的價值,實現人生的理想。本次活動,是美術課程與“三生教育”融合的最佳體現。筆者用三個課時在三年級、四年級的部分學生中開展以“關注消防、關注交通、珍愛生命”為主題的美術活動,在其中滲透“三生教育”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當我把活動主題和思路與學生交流時,大家七嘴八舌,議論開了“:太難了,怎麼畫,很難完成。“”我畫人物還可以,但消防器材與背景很難畫。“”我會畫建築物、汽車,可有的場景想不出來。”“主題內容太難畫了。“”交通安全太難表現了?”等等。根據這一情況,我很理解地對同學們說:“就因為難,才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親自體驗,講述不同的看法,來分享彼此的經驗,根據各自的特長,揚長避短,分工合作,完善創作思路,讓我們並肩作戰、團結互助,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難的。”

  內容1:根據活動主題,分小組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討論,如,“如果發生火災,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發生火災時,有沒有簡單易學的逃生方法呢?”

  內容2:安全小知識。在學習“消防小知識“”交通安全小知識”“自護小策略”活動中學生積極展開討論,紛紛舉手發言,暢談心中的感受。透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消防、交通安全知識,增強了學生的自護意識,讓“三生教育”融入其中。第二課時:內容1:欣賞與練習。第一環節,透過大屏出示,觀看消防、交通安全宣傳圖片。

  第二環節,開設安全自救知識訓練營,出示練習題,讓學生選擇與判斷,學習安全自救知識,掌握安全自救技巧。內容2:體驗活動。根據所學的安全自護小常識、小方法進行演練。教師參與其中,讓學生進行評議,哪些做得正確,哪些做得不對。透過演練體驗活動和入情入境的表演,學生掌握了簡單的逃生方法,提高了自護能力,學生在快樂中體驗“三生教育”,喚起了大家對“三生教育”的思考。第三課時:內容3:觀察與構思,合作與交流,啟發與創作。結合前面兩個學習內容,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把他們分為五個小組,每組有組長、協調員,各6人。各組必須團結一致,共同策劃,促進交流,形成合力,達成團體目標。如,有一組的學生在創作“消防叔叔滅火時”,人物的刻畫不夠生動、動態基本相同,顯得呆板,其他小組同學發現後立即提醒他,畫消防叔叔工作時很辛苦,應加上汗水,充滿動感,形態各異,這樣內容才更豐富,人物才更形象、生動;有一學生髮現本組同學在畫交通警察指揮時,顯得單一,就建議動態畫應各種各樣,所表現的是交警叔叔的風采,能不能把他們畫得高大些呢?那樣我們的畫會更生動、更有特色;有一個組的同學們在交流後說:我們畫消防、交通安全時,應該宣傳珍愛生命,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把我們的城市生活畫得更美好,更和諧;有一個組長說,一定把消防、交通安全的理念、口號加上。與此同時,教師深入到各小組中瞭解情況,與學生共同研究,進行調控,加強引導,啟發創作,及時鼓勵學生。我們不僅要把各組的創作內容表現好,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在交流中共同研究、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合作充分、揚長避短,表現好主體內容,最終達到作品主題鮮明,既有思想性,又有藝術性,整體協調、統一、美麗、有創意,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實效。透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按時完成了繪畫創作工作。主題有:“心繫消防心繫交通”“為消防叔叔加油”“我是小小交通警察”“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美好”“和諧美麗之城“”超級滅火機器人”等,許多作品體現出少年兒童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珍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活、保護環境、奮鬥生活,團結互助、頑強拼搏,對明天更加健康、和諧、美好的幸福生活地嚮往追求。

  三、營造氛圍,強化“三生教育”

  根據“三生教育”的理念與學校制定的十項《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美術學科特點,與學校的規章制度融合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努力建立和諧校園、平安校園、文明校園。充分利用教師大會、學生大會及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美術廊等宣傳陣地,對“三生教育”加大力度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切實做好實施“三生教育”宣傳輿論引導工作,使師生充分意識到“三生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在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切入點,讓“三生教育”深入學生、教師和家長,營造良好的“三生教育”氛圍。透過教育,在校園裡大聲喧譁、追逐打鬧的學生少了,上下樓梯,輕聲慢步的多了;講粗話的少了,說“您好”、“謝謝”、“對不起”和互相禮讓的學生多了;亂扔垃圾的少了,愛護環境的多了;違反紀律的少了,文明守紀的多了;排隊擁擠現象少了,遵守交通規則,平安出行的多了。整個校園處處洋溢著和諧與文明的氣氛。透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三生教育”活動,推進了“三生教育”在美術課程中的滲透,把“三生教育”融合在美術課程學習中,不僅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三生教育”的意義,更重要的是促進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深深感受到合作的力量與集體的智慧,瞭解“三生教育”的內涵。透過開展各種活動,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快樂中體驗與感悟“三生教育”;透過活動,學生對生命的珍愛和生活的熱愛已深入於心,不僅影響了廣大學生,還輻射到每一個學生的家庭,也影響到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學生在實現夢想的程序中感知真善美,逐步懂得珍愛生命,學會生存,快樂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