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教師自由與教育智慧論文

試析教師自由與教育智慧論文

  試析教師自由與教育智慧

  [論文摘要]自由是教師教育智慧不斷生成的必要條件,不同語境中的自由具有不同的意義與界限,教師需要採取一種理性的態度,在追求和應用自由的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教育智慧,從而實現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

  [論文關鍵詞]教師 教師自由 教育智慧

  現代教育理論家懷特海在其著作《教育的目的》中指出,古代的學校熱衷於智慧的傳授,而今天的學校教育卻將知識與智慧相對立,只致力於各種科目知識的簡單灌輸,而忽略學生智慧的啟發,結果導致死板知識的泛濫以及大量書呆子的出現。現代學校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活動,不僅要向學生傳遞文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成為有智慧的人,啟迪人的智慧應當成為學校教育的全部目的。而智慧教育所需要的第一資源便是擁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智慧型教師的培養是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教育智慧:基本意蘊

  學術界對於教育智慧的界定說法不一。有些學者把教育智慧看作是教師所達到的一種教育藝術境界,在這種境界中,教師充分地運用自己的教育激情、個人智慧、獨特的創造力和審美經驗進行教育研究和實踐探索;有些學者認為教育智慧表現為教師的一種綜合能力,包括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經驗總結能力、對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教育實踐能力;有些學者認為教育智慧是教師在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特殊知識型別——實踐知識;有些學者認為教育智慧就是教師所擁有的各種智慧的集合體,主要體現為在教育知識的整體認知和把握過程中所形成的知性智慧,在探索規律的理論思考中所形成的理性智慧,在個人實踐和教育反思中所形成的實踐智慧以及基於教育責任感、對學生的關愛、人際交往所形成的情感智慧;還有些學者認為教育智慧是教師對個人教育生活進行反思後而獲得的一種理解和感悟。

  二、教師自由:教育智慧產生的必要條件

  正如自由主義哲學家哈耶克所說,人們的各種經驗都是自由獲得的,只有這樣才會有新的知識出現以及人類認識的進步。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個自由的主體,擁有教育智慧的教師也一定佔有和享受著自由的心靈和環境。然而在歷史上,關於“什麼是自由”,學者也有著各自的理解和評價,不同語境中的自由賦予了教育智慧不同的內涵和意義。追求智慧的教師需要採取一種理性的態度,建構起自由與教育智慧的邏輯關係,並從中去體驗教育職業的幸福與自我價值的實現。

  (一)認識論意義上的自由與教師教育智慧

  17世紀哲學家斯賓諾莎提出,人是一種理性的動物,人透過理效能力認識自然的必然性並以此指導自己的行動。之後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也明確指出,人類的自由應當建立在對規律的理性認識基礎之上,一個人越是有理性,他的思想和行為也就越自由。因此,教師教育智慧的生成應建立在其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理性思考和把握基礎之上。

  1 領悟教育教學的'真諦。現代解釋學認為,理解是人世間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關係,理解不僅告訴我們應該怎麼想,同時還告訴我們該怎樣存在。對教育教學的理解,一方面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育態度和教育行為,另一方面也影響著教師對教育智慧的領悟。由於長期受西方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學校教育普遍強調模式化和標準化,按部就班是課堂教學的常規做法,教育教學過程就是教師根據預先設計好的教學大綱和教學程式將知識直接傳遞給學生的過程,由此帶來的結果是教師和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性被扼殺,教師的理論視野和教學智慧被束縛。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使課堂教學有了一些改觀,教師專業發展理念的確立也使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素養得到了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仍然限制著教師自由發揮的空間,僵化著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而阻礙了其教育智慧的生成。

  理解產生智慧,對教育教學真諦的理解是教師教育智慧產生的基礎,一方面教師要認識到教育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展開的精神交流和對話,教育過程不僅要進行文化的儲存與傳遞,同時還要培養具有創造文化意識和能力的人;另一方面教師要明確教學是有雙重性特徵的,它既有標準化、規範化、程式化的一面,又有多樣性、靈活性、複雜性、生成性的一面,教師需要辯證統一地認識教育教學的意義、程式和規律特點,進而重構課堂教學的理論體系。 "

  2 科學整合教師的角色。多元化的社會期望以及豐富多彩的學校教育活動要求現代教師的角色定位從單一化轉向多樣化,在學校教育中,除了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教師還需要扮演終身學習者,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管理者,學生健康心靈的培育者,學生模仿的榜樣以及學生的朋友。這些角色反映了社會對教師理想狀態和角色行為的嚮往,是對教師應該如何的期待。角色觀念明確的教師具備良好的自我認知能力,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自己應該朝什麼方向努力;能有效協調自我角色期望與對他人的角色期待,客觀公正地對待他人;能真切體驗到自尊、自強和自我價值實現所帶來的成就感;能與學生和睦相處,共享共創。而在實際的教育情境中,不同的教育環境、價值取向、思維模式以及認知水平使不同教師對教師角色有著不同的理解,進而表現出多樣化的角色行為,不少教師還因為角色模糊、角色衝突等問題而出現職業倦怠現象,教育智慧因此也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由此看來,充分理解教師的理想角色,科學定位自身角色是成為智慧型教師的先決條件。教師應樹立理性的角色意識,用理想的教師角色約束自己,深刻認識不同角色的內涵,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熟練運用角色技能,將多重角色有機整合,從而在成功扮演相應角色的經歷中不斷提升個人素養和智慧。

  (二)實踐論意義上的自由與教師的教育智慧

  馬克思強調,人是自由的動物,人在自由自覺的勞動實踐活動中認識和改造世界,並在此過程中發展個人的能力和創造力,進而實現自己的自由。人類所追求的真正自由正是“實踐的自由”。站在實踐論的角度,教師的自由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自由的、主動的、創造性活動。這種自由實踐使教師成為自己職業的主人,並且在創造精神生命的工作中感受快樂、傳遞快樂,教師個人的生命意義得以釋放和發展,教師的教育智慧也在自由的教育實踐中不斷生成、提升和完善。

  1 關注教師的教學實踐反思。在學校教育中,很多教師習慣於做“搬運工”的工作,常常打著借鑑的名義,把標準化、固定化的教學方案或者別人已有的教學設計原封不動地嫁接到自己的課堂中,教學過程中喜歡人為地控制或左右學生的思維活動,追求標準答案和共同目標的達成。這種機械化的教育教學方式不僅抑制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也曲解了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本質和教師的教學自由。

  現象教育學的開創者之一範梅南教授曾指出:“智慧和機智是我們透過教學的實踐——不僅僅是教學本身,所獲得的。”實踐反思是教師教育智慧生成的源泉和基礎。智慧型的教師往往擁有自覺的反思意識和較強的反思能力,他不僅懂得佔有是什麼的知識,更注重透過思考為什麼、怎麼辦等深層次、理性的問題以挖掘隱藏在教育事實背後的原理或本質。作為一種理性智慧,教師的反思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它應當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反思的內容應涉及到教育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教師要經常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教學方案、教育觀念、教學過程、教育能力、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審視和分析,對其中的成就和問題進行反覆琢磨,以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另外,教師的實踐反思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總結或回顧,而是教師與教育情境之間展開的一種對話,它要求教師以研究的眼光和心態面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透過自我追問或與他人對話,不斷完善教師的教育觀念、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將個人教育經驗理性化,進而實現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

  2 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機智。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的活動,教育者、學習者以及教育影響因素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決定了教育教學過程中必定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非預期性因素和突發狀況,因此面對動態的、複雜的、多變的教育情境,教師需要具有洞悉他人內心世界的聰慧心靈,具備較好的分寸、尺度感和道德直覺,即教師需要一定的教育教學機智。可以說,教育教學機智集中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智慧,具有教育教學機智的教師通常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和問題意識,能及時捕捉到教學情境中的資訊變化和問題性事件,快速敏捷地做出教育判斷,並能果斷地採取恰到好處的教育措施從容有效地將教學引向高潮。

  當然,教師的教育教學機智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對教師在教育理論學習和教育實踐探索中所獲得的教育經驗進行概括、昇華的結果,它要求教師能夠透徹領悟教育工作的本質,深入研究教育物件,整體提高專業素養,不斷積累並反思教學經驗,以滿腔的教育熱情和豐富的人生智慧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暢談,用自己淳樸的教育情懷、完整的教育實踐、博雅的專業知識和自由的個性品質創造出獨具魅力的教育智慧。

  3 正確定位教師的科學研究。教師的工作是直接面向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的,身居一線的便利條件使其最易瞭解教學中的各種問題與需求,能在教育實踐中檢驗對策的有效性以建構起適合教育情境的教學理論,可以說教師具有開展教育研究的先天優勢。多年的實踐證明,教育科學研究不僅有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學校發展,同時也是教師教育智慧生成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受實用主義等思想的影響,當前教師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功利化傾向越來越突出,應引起高度關注。

  教師的研究是直接指向教育實踐、意在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研究,研究只是一種是手段,並非我們追求的目的。教師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教育研究工作,擺脫功利化色彩,腳踏實地地立足於自身的教育實踐,以教育問題為核心展開有價值、有意義的教育研究,並以研究來帶動個人教育智慧的提升。學校也要創造一種寬鬆的研究氛圍,引導教師明確教育科學研究的內涵與價值,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外在強迫或功利性任務對教師的負面影響,本著以研究促發展的理念科學認定和評價教師的教育研究,讓教師在自由、和諧、公正的環境下不斷提升教育智慧,從而創造性地、高質量地推進教學工作。

  自由是智慧之門,教師的教育智慧離不開自由的滋養。只有在自由的教育氛圍中,充分地佔有和享受屬於自己的各種自由,教師才能在“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教育人生境界中實現自我超越,不斷孕育出屬於自己的璀璨奪目的教育智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