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學評價論文

小學美術教學評價論文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併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下面我們來看看美術教學評價的論文內容吧。

  一、教學評價的概念界定

  現代教育評價、現代教育基礎理論和現代教育發展研究是當代三大教育科學研究領域。教育評價本質上是一個價值判斷併為教育服務的活動過程,可以說:“沒有評價就沒有教育,沒有科學的評價就沒有有成效的教育,沒有先進的技術參加的科學評價就沒有現代化的教育”。在新課程下沒有新的教學評價,就根本談不上是新課程。教育評價是評價者對教育活動或行為主客體價值關係、價值實現過程、結果及其實現意義的一種認識活動過程,其核心內容是揭發教育活動或行為中的客體對主體的需要、目標的價值意義。

  學校教育評價的分類有多種。按物件分有對學校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等。對學校的評價主要是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包括能力素質、教學過程、教學質量等方面;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有學習態度、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學習方法、學習質量等方面。

  教學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和調節作用,教學評價也是完整課程結構的組成部分,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美術教學評價是依據美術課程標準和所獲得的資訊,對美術課程實施過程及其效果作出客觀、科學的判定。"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教學評價重在改變以往以鑑定、甄別、選拔和評價的傾向,而旨在透過教學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促進教師的自我完善和提高,促進美術教育學科的不斷髮展。

  對學生美術學習過程和結果的作出合理評價,對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的人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對學生學習評價的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美術的態度和學習效果,弄不好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和信心。

  二、教學評價的現狀

  1.強調學校應試教育,忽視常規美術教育。

  由於片面追求升學率,一些學校對美術這樣與升學考試無關的科目不大重視,特別是當前的中學階段的美術教育,為了有更高的升學率,美術課的開設只不是一種形式,課外活動更是為了升學率。基本的教學大綱都得不到落實,何談有好的美術評價體系。

  2.強調學科共性評價,忽視美術個性評價。

  一直以來,在如何評價美術教學時,人們常常會直接與其它學科聯絡上,過分地強調評價一些常規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忽視美術學科有其獨特的一些特點。美術在課堂教學就有自己的一些特點,在評價中更應體現出美術課堂教學評價的個性。

  3.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

  長期以來,在評價一堂美術課主要是評價教師的一些常規工作,如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語言、板書設計等等為主課堂教學評價,忽視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習的情況評價。

  4.重視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

  對一堂課的評價往往是一張作業來決定,好和差就決定學生學的怎樣了,課堂教學並不是創作教學,課堂教學是有一個過程性,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並不能用簡單的一張作業來定終身。

  三、教學評價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評價誤區:教師以傳統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畫面乾淨、比例適當、塗色均勻為標準,忽視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以及學生的自身特點和年齡特徵。同時評價形式單一,影響學生個性與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興趣的調動。

  主觀評價誤區:教師認為美術教學評價就是教師評價,課堂上,學生作業剛完成,教師就憑主觀意識給出一個等級,評上好的固然高興,但不知好在哪裡,評上差的心裡難過,也不知差在何處……導致學生未能及時掌握學習資訊,抑制了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長此以往,則造成迷惑厭學情緒。

  單一評價誤區:教師除了只重視作業評價外,對學生期末美術成績的評定也採用簡單的"一畫定成績"的做法。即讓學生完成一幅畫,然後給出一個成績,這樣未能很好地體現培養學生多方面素質的要求,忽視了美術評價的全面性和美術教育的特殊性。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我們在美術教學目標的制定、課型的設計、現代技術與美術課教學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卻忽視或忽略了對美術教學評價的研究與實踐,使得美術教學評價相對滯後。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師對學生的美術評價更容易步入誤區。

  基於上述,構建一種全面的、完善的、重過程、重創新的美術教學評價體系甚為重要,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為學生全面發展而評價”的理念;符合省義務教育美術教學指導綱要提出的“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注意對學生學習目的、態度、審美意識的評價,注意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評價”的要求。

  四、教學評價的措施

  新課程改革強調素質教育,重視人的發展,提倡課程與生活的聯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教學活動,因此建立全新的科學的評價體系,運用科學的評價體系來指導教學實踐尤為重要。在認真分析當前國內外的教學評價的一些模式的基礎上,我們嘗試提出符合美術課堂教學特色的“點、線、面”評價模式。

  1.“點”上評

  針對美術課堂教學的一些特性,在整個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結果上的每個有評價意義的點上進行科學的評價,下面所提到的是美術課堂教學中一些有特點的評價亮“點”。

  教學準備上

  (1)可行性點上: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內容的選定是否遵循了可行性原則。這裡既包括教學內容是否在國家統一要求基礎上考慮了地方、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 同時教學中是否為學生的自主活動準備了必要的材料和活動場地保證教學按計劃開展。在評價教師中,特別是美術課堂教學,在這點上是很有必要評價的。在教學設計準備中可行性不考慮的話,這節課教師上得怎樣精彩都是等於零的。

  (2)合理性點上:教學方案設計和教學內容的選定是否遵循了合理性原則。這裡既包括教學計劃所提出的各項指導目標是否與新課程教育目標相符合, 內容的選定與教學計劃是否密切聯絡形成有機的整體; 同時內容的選定與教學計劃是否考慮到每一個學生的需要。

  (3)充分性點上:有些美術課在課前準備中要求教師充分地準備,比如教案的設計、課件的製作、範畫的繪製等都要求教師在課前有充分地準備。雖然這些工作並不是在課堂當中進行的,但卻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前沒有充分的準備在課堂教學中就無法順利開展教學活動。準備充分的課,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如魚得水,順利開展。所以在充分性上針對美術課同樣是值得一評的。

  (4)教育性點上:教學內容的選定是否具有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這裡既包括教學內容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素養, 同時教學中是否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愉悅學生的身心、拓展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個性。美術課堂教學也是教育的一種形式,具有教育性也是具備的。

  (5)現實性點上: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準備應具有時代的特點,反映時代的主旋律和地方特色,把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把握時代的脈搏,奏出時代的最強音。

  教學過程上

  (1)突破點上:在教學過程中,第一個關鍵的點是本課的突破點的選擇是否恰當。“第一印象”在美術課堂教學中也是至關重要的。“萬事開頭難”,一個好的突破點,對本節課的影響是挺關鍵的。

  (2)啟發透導點上:現代的美術教育不是技能的灌輸,美術教師不是傳統教學中的“師傅”,而是一個“領路人”。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的啟發誘導,激起學生的興趣和創作慾望,使學生能“舉一反三”,把自己的感受全部體現出來。如“誘導創作法”的創始人浙江省特級教師沈永政老師在一所中學裡上的一節利用詩歌進行創作的創作課,沈老師在教學中就運用了“啟發誘導”,如在進行畫面構圖時,問學生一張有小河的畫面有幾種構圖形式,學生回答比較簡單,只有橫的、豎的和斜的幾種,沈老師就在這基礎上進行啟發誘導:小河可以幾條嗎?小河可以有支流嗎?小河可以有變化嗎?小河可以畫成像一隻手嗎?等等一步步地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使學生在創作構圖上非常多樣。在這點也不只是評價教師這一塊,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收到較好的效果,這個也是需要評價的。

  (3)激趣點上:美術特級教師陳壽鵬認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藝術知識技能教學得以成功的關鍵。他指出:“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完成教學計劃,往往不顧學生的年齡及生理特點,將知識技能滿堂灌。由於忽視誘導學生學習興趣這個環節,結果久而久之,使學生對美術課產生畏難心理,最終喪失了信心”。所以說激趣上在美術課堂教學中也是至關重要的。

  (4)愉悅點上:愉悅性也是美術課堂教學中一個非常值得一評的點。從愉悅點進行教學,使教學過程具有愉悅性特徵,這一方面表現為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都處於一種愉快的狀態,都獲得美感滿足,都感到意趣盎然。在教學評價中,特別是美術教學評價中,這一點的評價也很有必要的。

  作業評價上:(主要是評價學生)

  (1)掌握點上:學生在教師的教學下,對知識的掌握很大的一方面是透過作業體現出來的,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評價點。

  (2)創新點上:基本的掌握了,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課堂教學中知識,是否有創造性和創新性的運用,這是一個發展的評價點,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新性的體現。

  2.“線”上評

  教師 “線”上的評價: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策略的實際運用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堂教學過程的流暢性。在整條線的教學過程中是需要教師去把握的,怎樣去由簡入深、由易進難等,是否較流暢地開展教學過程。

  (2)課堂教學方法的把握性:不同的教學內容,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這也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去把握好的。

  (3)課堂評價的把握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較多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學習的表現、學生的回答問題、學生的練習作業,進行有針對性地評價,這個評價的把握性是否注意到分寸,也評價教師“線”上的一個方面。

  教學設計只是一個計劃或設想而異,在實際的運用當中必須要靠教師去把握和實踐的。計劃只有運用到實際當才具有其價值,不然只是一個空想。設計中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教學能力是評價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線”上的一個重要部分。

  學生“線”上的評價:

  (1)學生在課前準備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前的查閱相關資料和學具準備的積極態度和行動,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第一要素。教師準備得非常充分,而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角”卻毫無準備,這樣開展的教學活動是不能夠取得順利和成功的。

  (2)學生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行為。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去評價的:

  ①學習上主動探究性。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與探究的態度和能力上是否主動,是否有較強的目的性。

  ②學習上互相合作學習性。新課程下倡導了一些新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其中一主要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的基礎是交流,它既可以是兩人之間的雙向交流,也可以是多人之間的相互交流。在新課程下美術課上,許多時候是非常需要交流的,所以在評價當中也是要考慮的。

  ③學習上的參與性:這樣的教學情景可以說是司空見慣:教師不停地講解,學生一味地靜聽;教師畫一筆,學生也跟著畫一筆;教師手舞足蹈,學生卻難得一動;教師情緒激越,學生卻難得開心┅┅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是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觀眾。除參與之外,“體驗”可算是參與的第二重含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地讓學生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體驗的價值是來自其自身的、內在的、自給自足的。

  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學生的學習行為是課堂教學的關鍵,評價好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行為是課堂教學成效的關鍵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捷徑。

  3.“面”上評

  全面地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對目標全面把握上:新課程中對目標的把握要求是全面的,不僅在顯性目標,而且還要求在隱性目標上的把握。

  (2)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這個認識過程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只有處於主動積極狀態,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知識並獲得相應的能力。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應體現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有利的條件和進行必要的講解、指導、幫助,使他們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具備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它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學過程中,教是為了學,教制約了學;學需要教,學受導於教,教和學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所以必須發揮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積極性,使“教”和“學”統一同步進行,以達到“教”與“學”的合拍“共振”。

  (3)教師在整美術課堂教學中的自我評價和全面評價。

  (4)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全面評價。

  (5)他人對課堂教學的全面評價。除上面所提到的以外,還應評價如:世界觀的教育的評價、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創新意識的培養等。<蓮山課>

  新課程開設以來,其評價一直處於相對滯後的狀態,影響了新課程整體育人的功能,沒有評價標準,課堂教學就失去了評價參照系。在新課程中的美術課堂教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須建交起與其適合的課堂評價體系,這樣的新課程才會長足發展。作為第一線的美術教師應從新課程根本理念出發,解讀美術新課標,充分認識評價的作用,完善、提高評價體系,不斷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在繪畫中,我們知道一個完整的畫面需要點、線、面的合理安排和運用,在美術課堂教學評價中同樣也需要我們要有“點”有“線”有“面”地去評價,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有特色性地進行評價,較全面性地進行美術課堂教學評價,對於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都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參考文獻:

  ①談振華《課堂教學理論讀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年7月

  ②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走進新課程叢書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2002年

  ③張玉田《學校教育評價》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3年7月

  ④陳玉琨《課程改革與課程評價》  世紀之交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研究叢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