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社會階級論文(通用7篇)
傲慢與偏見社會階級論文(通用7篇)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傲慢與偏見社會階級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傲慢與偏見社會階級論文 篇1
摘要
簡·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寫於1813年,一直以來很受大家歡迎,並且被廣泛閱讀。在小說中,傲慢和偏見推動了小說情節的發展,本文旨在從分析《傲慢與偏見》中的“傲慢”與“偏見”產生的原因和兩位主人公---達西和伊麗莎白的性格來探討小說中的“傲慢”與“偏見”。
關鍵詞
奧斯丁 傲慢 偏見 人物 性格 婚姻
一、簡介
簡·奧斯汀,是第一位英國作家透過描寫日常生活使小說具有現代特色,其作品主要關注女性的婚姻和愛情。佛吉尼亞·沃爾夫稱她是“女性中最完美的藝術家”(馬,2003)。她的作品中《傲慢與偏見》最受歡迎,在小說中描述的社會里,男人的價值就是他的財富,而女人的價值在於她的男人。
二、導致“傲慢”和“偏見”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
《傲慢與偏見》的故事發生在英國從資本主義早期向資本主義工業時期過度的特殊時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富人之間等級的膨脹,社會地位的區別越來越小,金錢在人們心中卻越來越重要,併成為鑑定特權和權力的主要依據。
此外,社會仍然是物質的,婚姻成為了社會進步的一種手段。班內特太太和她的親戚們已經透過她與班內特先生的婚姻獲得了貴族地位,而且這個地位會透過她兩個女兒的婚姻再次提高。而且,在當時,男女不平等,許多中產階級女子的出路就是結婚,或是做家庭女教師,但家庭女教師的報酬和其社會地位一樣卑微。因此年輕女子尤其是沒有財富的年輕女子,嫁給富有的男人成為了獲得尊重和幸福生活的唯一辦法。
另外,當時英國法律規定女子不能繼承財產,所以班內特的五個女兒都不能而只有他們的堂兄柯林斯可以繼承。為了獲得財產安全和保護她們的社會地位,班內特夫人急於把她的女兒介紹給那兩個年輕富有的未婚男人。
(二)人性的弱點。
小說中導致“傲慢”和“偏見”的另一個因素是人性的弱點。在當時的社會,金錢和社會地位非常重要,階級意識強烈,人們在判斷另一個人時通常憑藉第一印象而且每個人對他人都存在著一定的偏見。達西,極其富有,驕傲,他的社會地位使他一開始就蔑視他交往圈子以外的人。伊利莎白有頭腦,但是她在判斷別人時受虛榮心的影響,對達西和威克漢姆都產生了偏見。簡,漂亮,善良,她和賓格萊先生在舞會上互相愛慕,但是自卑使她隱藏了自己的感情。賓格萊雖然友好,富有,但極易受他人影響,無意識地被別人控制,於是他們的關係一開始就被達西破壞了。其實這不僅是人性的缺陷,也是社會的悲劇。
從其他角色我們可以發現另一缺陷,人前一套,背後另一套。簡騎馬到賓格萊家生了病,不得不在那兒休息幾天。伊利莎白只好過去照顧她,她一出屋,賓格萊小姐和她的朋友就開始議論簡的行為不端,不漂亮,襯裙上全是泥等等。他們說話無情無義,僅僅因為自己的財富和社會地位而看不起地位低於他們的人,對人的外表加以各種評論。虛偽的他們使人性的缺陷暴露無疑。
三、主人公---達西和伊利莎白
(一)達西先生---“傲慢”。
達西,聰明,直率,但是判斷他人過急過粗。他高貴的出生和財富又使他過於驕傲和看重階層。例如當他來到舞會時,儘管他又高又帥,很快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最後人們才發現他為人驕傲,看不起人,因此對他起了厭惡的感覺,使他極盛一時的場面黯然失色。當賓格萊邀請達西和他人跳舞時,他卻傲慢地說:“我絕對不跳。你知道我一向多麼討厭跳舞,除非跟特別熟的人跳。在這樣的舞會上跳舞,簡直叫人受不了。你的姐妹們都在跟別人跳,要是叫舞場裡別的女人跟我跳,沒有一個不叫我活受罪的。”當他向伊利莎白表白時,他仍然很矛盾。一方面他喜歡伊利莎白,另一方面,他自身的優越感和他的家族似乎妨礙著他的感情,他更多的糾纏於她是多麼的不配而不是她的美麗或者其他的,徒勞地與他的優越感和對母親的厭惡掙扎著。
(二)伊利莎白---“偏見”。
伊利莎白活潑,可愛,聰明,這使她在冷酷無情的社會里脫穎而出。但是,她妄下斷論使她容易誤入歧途,對人產生偏見。從伊利莎白講的話中可以看出她對達西有偏見,例如伊利莎白在彬格萊家照顧簡時說達西的話:“那得看情況說話。一個深沉複雜的人,未必比你這樣的人更難叫人捉摸”(《傲慢與偏見》第九章,52)。
事實上,在那種特定的環境下,伊利莎白的這種反應是最自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們的關係因此充滿了種種困難。起初伊利莎白對達西的判斷缺少謹慎,之後的一些事情又恰好證實了她的看法,說明她沒有理智地思考判斷。
當伊利莎白見到威克漢姆時,她又很快被他的外貌所吸引,相信他對達西的看法,加深了多達西的誤解。她不相信賓格萊先生對達西的認識和賓客萊小姐關於威克漢姆的警告,拒絕客觀地看待達西,差點喪失自己的幸福。
四、結論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早期的作品,某種程度上,也是最成熟的作品。她以敏銳的洞察力觀察著周圍瑣碎的生活。伊利莎白的理智被虛榮心所埋沒,誤會達西和威克漢姆。這篇小說就是以達西的傲慢和伊利莎白的偏見而展開的。本論文分析了導致“傲慢”與“偏見”的原因以及兩位主人公的性格,從而探討了《傲慢與偏見》中的“傲慢”與“偏見”,小說中兩位主人公經歷了一系列事情後,傲慢和偏見才消除。所以幸福不能僅憑第一印象,需要在人們的長期諒解和相處中發現。
傲慢與偏見社會階級論文 篇2
【摘要】美國著名文藝評論家埃德蒙――威爾遜認為:最近一百多年以來,英國文學史上出現過幾次趣味革命,文學口味的翻新影響了幾乎所有作家的聲譽,唯獨莎士比亞和簡奧斯丁經久不衰。
【關鍵詞】奧斯丁;文學;婚姻
簡奧斯丁,生於斯蒂文頓鄉一教區牧師家庭,收到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親的文學藏書,奧斯丁一家愛都流行小說,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時期的習作就是對這類流行小說的滑稽模仿,這就形成了她作品中的嘲諷的基調。她的六部小說《理智與感傷》(1811)、《傲慢與偏見》(1813)、《曼斯菲爾德花園》(1814)、《艾瑪》(1815)以及作者逝世後出版的《諾桑覺修道院》(1818)和《勸導》(1818),大半以鄉鎮上的中產階級日常生活為題材,小說中充滿了各式人物,男人和女人,老人和青年――其中一些是孩子,但為數不多――令讀者難忘而栩栩如生,就像他/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簡奧斯丁沒有走出強加給自己的有限空間。她沒有寫豪門望族的故事――儘管她對北漢普街角的貴族家庭有所瞭解。透過描寫愛情婚姻等方面的矛盾衝突反映了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英國社會的風貌,作品中往往透過喜劇性的場面嘲諷人們的愚蠢、自私、勢力和盲目自信等可鄙可笑的弱點。奧斯丁的小說出現在十九世紀初葉,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和發展了英國十八世紀優秀現實主義傳統,為十九世紀現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了準備,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其中,《傲慢與偏見》實屬世界文庫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被毛姆列入世界十大小說名著之一。它以男女青年的戀愛婚姻為題材,以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糾葛為主線,共計描述了四起姻緣,成為作者最富於喜劇色彩,最引人入勝的一部作品。
奧斯丁明確劃定了婚姻的“好壞”標準,不幸的婚姻大致有兩種:一像夏洛特和柯林斯那樣,完全建立在經濟基礎上;二像莉迪亞和威科姆那樣,純粹建立在美貌和情慾的基礎上。與她們相反,伊麗莎白與達西、簡與賓利,他們的婚事是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這是真正的美滿姻緣。尤其是伊麗莎白,她對達西先拒絕後接受,充分說明:“沒有愛情可千萬不能結婚。”
其次,戀愛婚姻既然是關係到終身幸福的大事,那就一定要嚴肅謹慎,切不可讓表面現象矇住眼睛。伊麗莎白因為受到達西的怠慢,便對他產生了偏見,而當“風度翩翩”的威科姆向她獻殷勤時,她便對他萌發了好感,直至聽信他的無恥讕言,進一步加深了她對達西的偏見和憎惡,後來她自責說,之所以會做出這種蠢事,完全是虛榮心在作祟。事實證明:“初次印象”是不可靠的,而偏見又比無知更可怕。
另外,婚姻不僅是個人問題,而且是個社會問題。莉迪亞的私奔引起了全家人乃至所有親友的驚恐,因為大家都明白,這件醜事假若釀成了醜聞,不但會害得莉迪亞身敗名裂,還會連累親友們,特別是她的借個姐姐,將因此而很難找到體面地歸宿。後來因為達西挽救,莉迪亞才沒有“一失足成千古恨”。與此相反,伊麗莎白和簡圓滿出嫁之後,自然給另外兩個妹妹帶來了希望和機會。作者這是告訴我們:人們考慮婚姻大事,不能光顧自己,還要對親友負責,對社會負責。雖然現在是思想解放的社會,但是在中國,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婚姻幸福與否,這些還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英國學者H沃爾波爾:“這個世界,憑理智來領會是個喜劇,憑感情來領會是個悲劇。”奧斯丁憑藉理智來領會世界,創作了一部描述世態人情的喜劇作品。書中有兩個滑稽人物,貝內特太太是個“智力貧乏,孤陋寡聞,喜怒無常”的女人,因為嫁女心切,完全生活在一廂情願的幻覺中,每遇到一個“有錢單身漢”就將其視為自己某位女兒的“合法財產”。而柯林斯牧師是個集自負和謙卑於一身的蠢漢,他一方面對貴族德布林夫人自卑自賤,另一方面又對他人自命不凡,經常生活在妄自尊大的幻覺中。奧斯丁的諷刺藝術,不僅表現在某些人物的喜劇性格上,也不僅表現在眾多情節的喜劇性處理上,而且還融匯在整個故事的反諷構思中,讓現實對人們的主觀臆想進行嘲諷。
對話,是文學創作塑造人物形象的基本資料和基本手段。奧斯丁在創作人物對話時,一方面注意運用對話來刻畫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善於利用說話人、聽話人、讀者在動機和理解上的差異,製造多層次語調,致使她的對話具有既鮮明生動、富有個性,又含義豐富、耐人尋味兩大特色。例如:達西趁賓利小姐彈起一隻蘇格蘭小曲時,邀請伊麗莎白跳舞:“貝內特小姐,你是不是很想抓住這個機會跳一曲里爾舞?”打死這話說得雖然有些傲慢,但是他主觀上還是想討好伊麗莎白,可是伊麗莎白聽起來卻不以為然。她認為里爾舞是一種鄉土舞,達西邀請她跳這種舞,是想蔑視她的“低階趣味”,於是正顏厲色的回道:“我壓根兒不想跳里爾舞--現在,你是好樣的就蔑視我吧。”達西回答:“實在不敢。”這句話可能做出多層解釋:伊麗莎白僅僅看作對方是在獻殷勤,賓利小姐可能理解成想結“良緣”的表示,而讀者可能會發現,達西心裡可能在想,“這位迷人的小姐著實厲害,我這次只能認輸,以後可得謹慎從事。”類似這些微妙的對話,讓人回味無窮。
總而言之,在《傲慢與偏見》中,簡奧斯丁運用最精湛的語言,展現了她對人性的最透徹的理解,四處洋溢著機智幽默,令人感到光彩奪目,情趣盎然。
傲慢與偏見社會階級論文 篇3
摘要:眾所周知電影音樂是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主要作用是更好的襯托電影內容以及反映電影人物的情緒和推動內容發展,因此配樂家會運用不同的器樂以及不同的曲式曲風為電影情節做具體配樂,本文就是賞析05版傲慢與偏見的電影配樂。
關鍵詞:電影 音樂 傲慢與偏見
我將介紹的是2005版的美國電影《傲慢與偏見》由Keira Knightley和Matthew Macfadyen主演。影片改編自1813年簡奧斯汀的著名小說《傲慢與偏見》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班納特太太最大的人生目標就是給她的五個女兒找到如意郎君。可惜天不從人願,二女兒伊麗莎白偏能找出100個不願結婚的理由。當班納特太太聽說鄰近的內瑟菲爾德莊園被一個富有的單身漢賓利租下,並且會帶著他那些有身份的朋友們前來消夏時,她興奮地認定這是女兒們的福分,求婚的人眼看著就要上門。一切如願以償地進行著,新來的查爾斯·賓利先生很快就與她的大女兒簡墜入愛河。可是,當二女兒伊麗莎白遇上一表人才卻冷漠傲慢的闊公子達西時,這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兒卻因傲慢與偏見心生間隙。
擔綱電影音樂創作的是以近作「神鬼剋星」深獲矚目的義大利電影音樂家達利歐.馬利安尼利(DarioMarianelli),達利歐讓鋼琴與絃樂之間和諧的交融出一篇時而淡雅、恬靜,時而輕盈、奔放的浪漫音樂詩篇,在鋼琴彈奏部分,他邀請到曾在妮可基嫚所主演的電影「伴我一世情」原聲帶中獻藝的法國鋼琴名家提鮑德Jean-YvesThibaudet擔任主奏,提鮑德深具古典涵養與詩意的鋼琴指法,為達利歐所編寫的歐式室內交響樂,注入了濃郁的古典文學氣息。
影片的主旋律第一次出現在影片的開頭,背景音樂是運用恬靜優美的鋼琴曲《down》畫面出現的是女主角伊利莎白在和煦的陽光下捧著書本傳過曬滿白色被單的院子正緩緩往回走,旋律一開始是較恬靜安逸的運用了許多三連音來展示伊利莎白清新如蘭獨立有主見的個性,而當影片中五姐妹得知富有的單身漢賓利要來鎮上參加舞會時樂曲進行到第二部分音量突然加強,並且旋律變得歡快,最小的兩個姐妹為了讓自己在舞會上看起來更美而使勁俏皮的掙大姐的裙子,一旁的伊利莎白真心覺得這事讓家中上下充滿了美好的憧憬所以發出了會心快樂的笑聲。
很快畫面出現在了讓伊莉莎白全家為止欣喜若狂的舞會上,舞會的大門緩緩開啟所有人隨著歡快的樂曲翩翩起舞,背景運用的是非常歡快的管絃重奏音樂《Meryton Townhall》也運用了許多三連音,當達西和賓利還有賓利妹妹出現在舞會上時,音樂戛然而止所有人都望向他們並自動讓出一條道端莊的走向大廳的另一端,安靜的背景和之前熱鬧的音樂形成了一動一靜的強烈對比也暗示這達西和伊利莎白身份和性格上的強烈反差。不善表達一向對陌生人抗拒的達西在舞會的拒絕了和伊利莎白跳舞並稱其相貌平平而使伊利莎白產生了反感的情緒,對此伊莉莎白做出了有力的反擊諷刺達西的不解風情隨即瀟灑的轉身,馬上之前歡快的舞曲又響起伊利莎白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在17分10秒時主旋律再次響起是女主角去賓利的住處探望生病的姐姐,一路走到賓利家的,描繪了伊利莎白體貼細膩富有愛心的一面。
馬上在另一次舞會上達西邀請伊利莎白共舞背景音樂是一首小調小提琴獨奏曲樂曲高貴典雅,這時伊利莎白對達西的誤會還很深,但是同時達西對伊利莎白的愛慕也越來越深,小提琴不停的在高低把位間轉換就像男女主角在跳舞過程中不停的對話,高把位是女主角,低把位是男主角,舞曲在38分58秒時開始,開始時兩個人只是討論平時互相的生活習慣,小提琴的旋律只是單聲部的但當說道軍官威克漢姆時也就是40分50秒之後音樂突然小提琴突然加入了和絃並且加入大提琴,但是這時人物卻沒有對白,音樂是在展現兩個人複雜的矛盾,一個渴望被理解,一個卻看不清真相。
當影片接近尾聲時當兩個人共同衝破了重重阻撓和障礙後終於得到了伊利莎白父親的同意而在一起時主旋律又想起了大概在115分13秒時.故事以極大歡喜的喜劇結尾。
整部影片從頭至尾貫穿了許多旋律優美的音樂和影片結合得非常完美。對於達西向伊利莎白表白那場大雨中的戲非常喜歡。200年前的英國鄉村或上流社會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陌生的,所以我倒不介意導演打破俗規的牽絆更淋漓盡致地表現兩個主人公心中的情緒:伊利莎白為姐姐失去的幸福痛苦,同時又對搗鬼的達西深惡痛絕;達西由於一直以來壓抑的情感得以抒發的激動和輕鬆、以為理所當然地會得到回應的那種自信以及一貫的傲慢,這些澎湃的情感都伴隨著傾盆的大雨毫無保留地一瀉千里。而唯美的英國鄉村美景、如畫中走出來的男女主人公、新鮮生動的生活方式和形態、幽默詼諧的對白、輕鬆的主題和美好的結局……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為影片增值,事實上,光是這些就足夠吸引人的了。古往今來,對名著的影視改編總難受到廣泛的認同,其實我覺得,既是名著,那就一定是經典中的經典,其文字作品本來就已經達到了非常的高度,而環肥燕瘦、個人的審美情趣、對原著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存在太多的不可抗因素,所以,如果能像這部電影一樣,使人有回過去那個年代的感受、能為故事的節奏同喜同悲,而不是單純的把電影中的場景與自己心中理想的場面作比較。
看到這個畫面,我的淚水不禁流了下來。這個丈夫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自己的身軀保護著妻子,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妻子,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妻子的生命,真是太偉大了!
傲慢與偏見社會階級論文 篇4
摘要:反諷手法作為文學表現手法中的一種,在文學創作中的使用是比較不簡單的。在《傲慢與偏見》中,反諷藝術手法的運用將語言和人物變得惟妙惟肖,本文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重點從語言上的反諷,情節上的戲劇化反諷,文學文字的創作結構上的反諷和文學作品的模式設定上的反諷四個方面,對《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進行解讀。
關鍵詞:《傲慢與偏見》 反諷 藝術 人物語言
一、理論概述
認知語言學作為語言學的一門分支學科,誕生在以第二代認知科學和體驗哲學的理論背景下,在反對主流語言學轉換生成語法的基礎之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迅速發展擴張起來。科學認知語言學包括眾多學科,首先涉及到的是語言學,還有認知學、心理學等等。源於人類對於認知的理解,它被認為是我們知識的發源。鑑於此種觀點,我們在涉及生成語言學方向的先天稟賦表達了語言認知學的觀點:每一種語言的發明、使用及其傳承,所有環節都必不可少地要透過人類的認知作為橋樑來連線。綜上,我們界定認知語言學其實本質上是一種研究正規化,並不是任何一種片面的有關語言方面的理論,而是各種不同認知語言方面理論的一種範圍更為寬廣的合稱。
二、《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藝術
(一)《傲慢與偏見》文字中的語言反諷的使用
在《傲慢與偏見》當中,作者利用這樣的反諷語言來塑造人物形象,從而達到整部作品的反諷藝術要求。小說中在講到賓利小姐發現達西喜歡上伊麗莎白的時候,極力進行干擾,說道“你當然就會有一位可愛的丈母孃”。可是我們很清楚,是賓利深深喜歡著達西,可是達西並不和她一樣。家庭殷實又性格孤傲的達西偏偏愛上了別人,這使得賓利很吃醋。於是想到的是用話去諷刺苦班奈特太太,想要透過這樣的方式來迫害達西和伊麗莎白之間的愛慕。作者並沒有使用過多的文字來專門寫賓利性格方面的特點,完全由她的行為去演繹。作者就是在《傲慢與偏見》中使用這樣的反諷語言,來為讀者描寫裡面的各色各樣的人物,從而使小說的反諷藝術得以更直觀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我們首先看到這句話“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也許會給大家一個預設的感受,但是緊接著“這樣的單身漢,每逢新搬到一個地方,四鄰八舍雖然完全不瞭解他的性情如何,見解如何,可是,既然這樣的一條真理早已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她生平的大事就是嫁女兒;她生平的安慰就是訪友拜客和打聽新聞”。這一前一後在言語之間存在著極為明顯的相反口吻和態度,就是一種反諷藝術的具體表現。在《傲慢與偏見》文字之中的這些反諷語言的使用,為後面反諷藝術的呈現開了好頭,也加深了整部作品的反諷藝術魅力。
(二)《傲慢與偏見》情節的戲劇化反諷安排
作為小說情節的戲劇化反諷,是從小說文字中的話語形成並滲透到整部小說內部的。故事情節的戲劇化反諷安排,一般意義上是指那些小說的作者和讀者對文本當時的發展構造和接下去的發展趨勢有了直觀的認識,但是小說當中的故事情節的推動卻呈現出與此截然相反的推進。小說當中的各個人物的發展變化,並不知道會出現情節上的重大轉折。所以在小說當中,他們往往會出現一些非常異常的舉動,和當時的真實情況格格不入,並最終導致想法和結果的不一樣。其實,這在戲劇形式的文學形式當中,是非常慣用的手法。在作者奧斯汀的筆下,那個從開篇到結尾都充斥著諷刺味道的人物是柯林斯先生,尤其是在他對伊麗莎白的真心表白的狀態下體現得最為生動。因為他事先準備好的表白話語,在他說出來的時候卻是表達得非常滑稽,甚至是可笑。由這種言語組成的反諷形式,在柯林斯向伊麗莎白求婚的過程當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樣由故事情節的戲劇化反諷和文字言語反諷彼此呼應,從而推動故事情節在反諷中不斷向前發展。“我差不多一進屋子,就挑中了你做我的終身伴侶”,這是柯林斯一本正經地向心愛的人表白的時候說出來的可笑的話,緊接著還有更荒誕的,“在我還控制得住我自己感情的時候,先談談我要結婚的理由,更要談一談我來到哈福德郡擇偶的打算”,另外還新增有極為可笑的四項理直氣壯的要求。但結果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幾次三番地被潑冷水,柯林斯並沒有要停下的意思,甚至丟掉自己的自重,有些不要自己顏面。當小說的情節發展到伊麗莎白非常明確以及肯定地拒絕柯林斯的時候,男主人公給自己找了一個根本就不可能有的理由給自己臺階下。在這樣的求婚情節安排下,表現出來的戲劇性很明顯。因為在我們和小說的創作者一樣認為女方堅持不同意,可是男方固執地不斷自己想象自己獲得了肯定和接受。但是最終的結局告訴了大家,其實並不是他想象的那樣,甚至是截然相反。這樣一來,反諷的效果就極為明顯和鮮明。小說《傲慢與偏見》的作者,這樣安排著故事的戲劇化情節,來展現反諷的藝術魅力,為小說增添了不少的趣味。
(三)《傲慢與偏見》文字創作結構上的反諷處理
透過閱讀小說,一種怪僻的看似荒誕的真理被人們信奉著。假如你是富裕的單身漢,有一天你是會討老婆的;小說中的班奈特太太將所有的富得流油的那些單身男人視為她未婚女兒的合法財產。這些結構上的巧妙安排,是作者精心設計的。當我們在賞析這部分內容的時候,可以對那個所謂的真理進行冷嘲熱諷,可以對班奈特太太自戀的想法感覺好笑。但是,在小說的最後,作者將我們的這些自以為是的想法都給封殺了。因為無論是那個真理也好,還是班奈特太太的想法也罷,竟然都是正確的。在社會現實的證明之下,廣大的讀者朋友們的精神上的巨大舒適感受,被狠狠地揭穿了。因為班奈特太太可以盡情地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那些有錢的單身漢。就在小說快收尾的地方,非常詳盡地使用反諷的口吻和話語,將班奈特太太的性格特徵表現了出來。這也是小說作者奧斯汀非常擅長的反諷藝術手法的使用。因為,在小說的最後,贏得成功的正是人們所認為不對的那些事情和人。看似非常荒誕不羈的結構,卻以這樣的方式解答了其中的反諷藝術,使得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看清楚整個小說中的創作結構上的反諷處理。
(四)《傲慢與偏見》在文字模式上的反諷設定
在小說中,作者一共給我講述了四段差別挺大的姻緣。這在整個小說的文字模式上進行了充分的反諷設計和應用。結局各異的四樁婚姻具體是賓利和簡、威克姆和莉迪亞、柯林斯和夏洛特以及最後一樁達西和伊麗莎白。最後一個也是整部小說當中算是圓滿的婚姻。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最為成功的婚姻當中,也是充斥著反諷藝術氣息。在剛剛開始的時候,當事人雙方認為彼此並不是互相有好感的,也談不上是喜歡或者吸引。可是,到了小說的最後,兩個人居然莫名其妙地結合在一起了,這給廣大讀者的感覺是非常反常。這樣的收尾的確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因為起初兩個人互相沒有好感,竟然最後能成為一對新人,真是讓讀者為小說作者在文字模式上的反諷設定感到吃驚。但是,在情節上的類似模式的安排,其實早在十八世紀的傳統浪漫小說當中就有體現,也即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諷刺設計。所以,我們經過分析界定,小說在模式上的設定,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比較具體的反諷藝術。
結語
重點分析了小說在文字語言的組織上,小說的具體故事情節的發展上,小說的整體主題表現上和整個文學文字的模式設定上的反諷藝術的成功使用,使得小說在藝術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這幾類因素的綜合影響之下,小說在藝術上的反諷氣息更加強烈和明顯。也正是由於小說具有了這種藝術上的獨特魅力,才使得小說《傲慢與偏見》一躍成為了一部廣受歡迎的不朽名作。
參考文獻
[1]王琦.《傲慢與偏見》中反諷藝術初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01).
[2]洪梅.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中反諷藝術的運用[J].瀋陽農業大學學報,2008(05).
[3]姚振武.“認知語言學”思考[J].語文研究,2007(02).
傲慢與偏見社會階級論文 篇5
一、導論
(一)研究綜述
《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話題一直以來為人們樂此不疲地談論著,下面是前人對該書婚姻的分析:不管是貝內特夫婦還是夏洛特和柯林斯夫婦,他們的婚姻的出發點都是錢。在當時工業革命的大潮下,人們瘋狂地追逐名利地位,形成了經濟第一的觀念,同時卻忽略了對婦女的教育,把她們框在狹小的家庭生活圈內,限制了她們的受教育權利。因此,沒有多少財產的年輕女性在那樣的金錢社會中唯一的生存機會就是嫁個有錢人。這種資本主義婚姻的實質無非就是金錢和利益的結合,缺少了情感因素這一基本保障,在日久經年的婚姻生活中雖然衣食無憂,但必定缺少了應有的快樂,也體會不到何謂幸福的婚姻。
(二)本文的研究視角和研究目的
《傲慢與偏見》作為世界經典名著,被毛姆列為世界十大小說名著之一,其文學價值自然不言而喻。因此,多年來,對該書的解讀和研究從未中斷過。不管是對奧斯丁本人的研究,還是對書中各個人物的解讀,或是對該書文學藝術的考究,都深刻地反映了《傲慢與偏見》作為世界上經久不衰的一部作品有其獨特的魅力。
本文從婚姻這一角度深入研究書中四對青年男女的婚姻狀況,討論影響人們幸福婚姻的因素到底有哪些。是愛情?是金錢?還是社會地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對幸福的理解不同,自然對婚姻的選擇也不盡相同。本文提倡愛情是婚姻最根本的要素,也是婚姻最重要的條件,當然一定的物質基礎與婚姻的幸福指數也密切相關。
透過對書中四對婚事的探討,以及它們對當代人的影響,最後筆者總結了愛情才是締結一段美好婚姻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傲慢與偏見》中不同性質的婚姻
(一)理想的婚姻:伊莉莎白與達西
1.真愛的結合
伊莉莎白與達西的感情糾葛貫穿了整部小說。伊莉莎白是貝內特太太的二女兒,不僅美貌出眾,而且聰明過人。她在一次舞會上受到了達西的怠慢,自尊心受到傷害,因而對達西產生了偏見。再加上威克姆利用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副“討人喜歡”的儀表迷住了伊莉莎白,不停地為自己洗刷冤情,中傷達西,使伊莉莎白對達西的偏見越來越深。達西的個性拘謹嚴肅、不善言辭,給人自大傲慢的印象。同時他又生得俊美,一表人才,自視清高。他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伊莉莎白,卻因伊莉莎白的出生把自己的愛放在心中。後來,他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向伊莉莎白求婚,卻遭到拒絕和怒斥,後幾經波折,達西檢討了自己的過去,改掉了自己傲慢的態度,伊莉莎白也認識到對達西的偏見是由自己的虛榮心所致。當她瞭解到達西的真實品質和達西千方百計救出她妹妹時,她的偏見隨之冰釋,並油然產生愛慕之情,誤會消除,最後兩個人喜結良緣。當然他們的婚姻也有外力的阻撓,那就是達西姨媽凱瑟琳夫人對他們婚姻的反對,但是最後還是沒有辦法阻止他們的結合。
2.對該婚姻的分析
筆者認為,伊莉莎白與達西的婚姻是《傲慢與偏見》中描寫得最理想的婚姻。達西與伊莉莎白在開始的時候都不喜歡對方,卻在相處之中被對方所吸引,並因為對方而認識到自己身上的缺點,為了對方而改掉自己的缺點。因為愛情深入彼此的內心當中,理解謙讓對方,這樣的婚姻才是幸福的。
3.婚姻的根本條件
雖然說金錢使伊莉莎白和達西的婚姻錦上添花,但不可否認的是愛情仍然是締結一段美好婚姻的根本條件。沒有愛情的婚姻就像一個空殼雞蛋,輕輕一摔就會破碎。伊莉莎白最終與達西結成美滿的婚姻是她對改過的達西產生了真摯的愛情,而不是達西一開始就有的金錢和地位。在這個時候,即使達西沒有萬貫家財,伊莉莎白還是會嫁給達西。伊莉莎白的擇偶標準很明確,她要選擇她所愛的人,同時也愛她的人。
她要將婚姻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其他的因素,比如社會地位、金錢和財富都是不重要的。總而言之,在伊莉莎白與達西的婚姻當中,我們看到了真正的愛情,也唯有真愛才是開啟幸福婚姻的唯一鑰匙。
(二)現實的婚姻:夏洛特和柯林斯
1.利益的結合
夏洛特本來是個聯盟女子,只因家裡沒有財產,到二十七歲還是個“老處女”。柯林斯選擇夏洛特作為自己的妻子,顯然不是因為愛上她,在柯林斯向伊莉莎白求婚時就闡述了自己結婚的理由:“第一,我認為每個生活寬裕的牧師(像我本人),理當給教區在婚姻方面樹立一個榜樣;第二,我相信結婚會大大增進我的幸福;第三,這一點或許應該早一點提出來,我有幸奉為恩主的那位貴婦人特別勸囑我要結婚。”因而當柯林斯向伊莉莎白求婚遭到拒絕後,他毫不猶豫地把結婚物件轉向夏洛特小姐。柯林斯急著結婚並不是出於個人需要,只是在完成他所崇拜的德布林夫人佈置的一項任務,只要結婚了就算完成了任務。至於結婚物件是誰,對她是不是有感情並不重要,而且夏洛特小姐還算是貴族出身的小姐,也算是門當戶對,這就已經夠了。柯林斯這個人並不懂得如何去愛和經營婚姻,他看上去有些笨拙可笑,缺少男子漢氣概但又很自負。他的婚姻一定程度上遵循了當時社會上流行的婚姻理念:“凡是有財產的單身漢必定要娶位太太,這已經成為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2.對該婚姻的分析
《傲慢與偏見》中夏洛特的聰明伶俐令人印象深刻,可更讓人感嘆的是她對自己婚姻選擇的那份精明。她清楚地認識到了當時英國社會生活中上層階級婚姻的普遍本質:物質因素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社會婚姻生活的重要因素,貴族的婚姻很大程度上要服從家庭的利益。對於許多經濟困難的貴族來說,尤其如此。因而,屬於落魄貴族家庭的夏洛特沒有多少可觀的財產,也無法攀高求貴,被迫嫁給柯林斯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3.婚姻的基本條件
與伊莉莎白和達西———愛情為基礎的婚姻相比,夏洛特與柯林斯的婚姻完全是以金錢為基礎的。選擇對偶的動機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婚姻的幸福程度。
夏洛特選擇了柯林斯,雖然一生衣食無憂,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但從幸福的角度講,她是一個十足的失敗者。因為在她的婚姻生活中毫無幸福可言,有的只是枯燥平淡的生活。也許只有當他們孕育出下一代時,彼此才會產生———種愛—對下一代的愛,對孩子的關心呵護,到那時他們的婚姻也許便不會這麼乏味。我們不能說夏洛特的選擇是錯誤的,因為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國是一個以男性為中心的時代,法律規定,女性不擁有財產繼承權,家庭生活被認為是最適合婦女的天地。婦女要生存,婚姻是捷徑也是唯一的途徑。但從客觀上看,一樁沒有愛情的婚姻確實是可悲的,前面說到愛情是締結一段美滿婚姻的根本條件,而金錢只是婚姻的一個基本條件。沒有金錢有愛情的婚姻會幸福,但只有金錢的婚姻註定是一個悲劇。
三、《傲慢與偏見》中不同性質的婚姻對當代人的啟示
(一)“理想的婚姻”的現實意義
伊莉莎白與達西的婚姻可以用公式來表達:愛情+物質+平等=理想的婚姻,這不僅是奧斯丁本人所向往和追求的婚姻,也是當代人心目中理想的婚姻。她在作品中不斷地暗示人們、告知人們:簡單的愛情根本無法帶來美滿的婚姻,階級是存在的,生活是現實的。但她反對為金錢利益而結婚,反對將婚姻單獨作為一種交易手段,牢固的`愛情才是婚姻的奠基石。
奧斯丁的這種婚姻觀對當時社會而言,的確是一種進步,即使在今天它依然值得我們深思。
(二)“現實的婚姻”的現實意義
《傲慢與偏見》中最現實的婚姻莫過於科林斯與夏洛特的婚姻了,這種現實一方面是說在當時的英國社會里,物質因素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夏洛特因為金錢選擇了威克姆,這恰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另一方面,將物質因素作為婚姻的主導因素,這種婚姻觀在今天也尤為可見。
事實上,當今社會上流行的“金錢婚姻”並沒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比過去體面一些。金錢交易反而更加赤裸裸地暴露在當代人的婚姻當中。“學得好不如嫁得好”這樣的話在許多女生心目中已成了真理。無數女生為了和金錢結婚而辜負青春。娛樂界中“傍大款”的女性數不勝數。因為金錢而結婚的想法是愚不可及的,金錢不是萬能的,在人與人之間的真實情感中,金錢所扮演的角色就更微乎其微了。
(三)“花好月圓的婚姻”的現實意義
在四對婚姻中,簡和賓利的結合可謂是男才女貌,兩個人的性格都溫文爾雅,相信在兩人的婚後生活中,憑藉兩人能夠相互理解、謙讓對方,就像童話中王子與公主的愛情一樣,他們兩很有可能會沒有爭吵地生活下去。賓利英俊溫柔,典型的貴公子,簡美麗動人,有郡花之稱,他們倆的婚姻也是很多人所稱讚和追求的。但是這樣的婚姻真的可能成為現實嗎?我們不得不畫上一個問號。
四、結論
如果說婚姻戀愛是經久不衰的話題,那麼《傲慢與偏見》就是圍繞著這個話題的經典之作。它道出了任何時代都會面臨的在婚姻選擇上的無奈與悲哀。真正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畢竟是少數。很多情況下人們都會向現實妥協,成為夏洛特的影子。現實生活中,也不乏莉迪亞式的婚姻,彼此因為某種原因結婚,大多都是因為美色、情慾、金錢,追求物質上的享受,沒有精神上的交流,忽略了婚姻最大的精神食糧:愛情。最後,只能以離婚收場。簡和賓利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婚姻在小說中無疑是美好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卻站不住腳。該書凸顯了伊莉莎白這樣一個人物形象是如此完美。事實上這也是人們對於理想婚姻的一個寄託。雖然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但筆者相信只要樹立正確的婚姻觀,就會避免很多婚姻的悲劇,幸福也會朝我們每一個人招手。
參考文獻:
[1]簡·奧斯丁.傲慢與偏見[M].孫致禮,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2]朱虹.奧斯丁研究[M].北京:中國文獻出版公司,1985.
傲慢與偏見社會階級論文 篇6
《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汀最成功也是最受歡迎的一部代表作。在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人的不同的婚姻生活,它們各有特色反映了各自對婚姻的態度。
一.柯林斯與夏洛特的婚姻
柯林斯是班納特先生財產的繼承人,他自負而愚蠢。當這個自大而又心胸狹隘的人被伊麗莎白拒絕後,他很快便於夏洛特結為夫妻。他對夏洛特的愛並不是忠誠專注的,婚姻對於他來說只是他身份的一種象徵,因此和誰結婚都可以,無論是夏洛特還是伊麗莎白。
夏洛特是個平凡而又愛慕虛榮的年輕女子。她對柯林斯百般殷勤只是為了嫁給他而過上風光的生活。從她對婚姻的態度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她對這樁婚姻是很滿意的:她從來沒有把男人或婚姻看得那麼重要,但她一直打算結婚。雖然結婚並非總能帶來幸福,但一個人沒有多少收入、受過良好教育的女人要想給自己安個家,這也算是為一體面的方法。
我們可以看出柯林斯和夏洛特的婚姻實際上是名存實亡的,他們的婚姻僅僅建立在對社會地位的追求之上。
二.韋翰與莉迪亞的婚姻
韋翰表面看來溫文爾雅,實際上是一個奸詐﹑虛偽而又卑鄙的小人,以欺騙女性感情和錢財為生。莉迪亞並不富有,因此誘騙莉迪亞與她私奔似乎並不合情理。但實際上這恰恰正是他卑劣本性的體現:他放蕩成性,時刻尋求性的刺激,而與莉迪亞私奔只是為了躲債。
年輕的莉迪亞下愛慕虛榮﹑膚淺而無知,行為舉止十分放蕩。她生活唯一的樂趣就是和兵團的軍官們混在一起。當她聽說軍官們要離開時嚎啕大哭,而有訊息說新計程車兵將會到來時,她又轉悲為喜,這種膚淺而放蕩的本性顯露無疑。
莉迪亞對愛情並無認真的思考,她和韋翰私奔僅僅是出於放蕩的性的本能,最終為了顏面而與韋翰結婚。因此,他們的婚姻是毫無責任的。
三.彬格萊與簡的婚姻
開朗隨和的性格使彬格萊成為小說中最受歡迎的人物,他談吐優雅風趣、舉止大方得體。雖然他善良隨和,卻也優柔寡斷、毫無主見。正因為他的這個人格弱點使聽信達西的建議在與簡的愛情進展極為順利時突然臨陣逃脫,險些失去這段美好的姻緣。
簡是一個溫順、善良的姑娘,她對人慷慨熱情,善於發現人們的優點,因此她也受到所有人的喜愛和稱讚。可她卻過於內斂,即使在真愛面前,她依然強作鎮定。她深愛著彬格萊,但她始終不露聲色,任由顆內心激烈碰撞也依然極力掩飾她的真實情感,她的性格反映了當時女性典型的矜持。而這種矜持讓人產生誤解,幾乎使她和幸福失之交臂。
兩人性格的缺點使他們的愛情波瀾起伏,因此我們可以說他們的婚姻是具波折的。
四.達西和伊麗莎白的婚姻
達西是個外表英俊但內心十分高傲的人。初次見到他,伊麗莎白斷定他是個極其無禮的傢伙,傲慢又沒有教養。實際上,在他高傲的外表背後,我們可以感受到他正直、善良而又略帶憂鬱的內心。在接觸並深入瞭解後,他被伊麗莎白的個性所傾倒,最終拋卻自己的高傲,鼓起勇氣向其示愛。示愛遭到無情的拒絕後這個驕傲的男人沒有因此而懷恨在心或就此放棄,相反,卻以一顆真誠的心向伊麗莎白證明了他真摯的愛,以自己的行動感動了她。
伊麗莎白與那個時代的女性不同,她獨立、堅強、睿智、果斷,從她的身上,我們看到女性追求獨立自由的反叛精神。也正因為此,她不被金錢左右拒絕了柯林斯的求婚。她是那個時代新女性的代表,反映了作者追求自由獨立的理想。然而,由於性格太過剛強,伊麗莎白最初鄙視達西的傲慢,以至在達西向其求婚時,她斷然拒絕。但是,伊麗莎白並不是個極端的人,她聰明而理智。在透過自己仔細觀察和分析後,她逐漸發現了達西身上高尚的品格,並承認自己對達西抱有偏見。最終,兩人解除誤會並克服一切阻礙,喜結良緣。
五.結語
在小說中作者透過對不同婚姻的描述向讀者展示了不同人對於婚姻的形形色色的看法。透過展示,小說再現了當時人們的婚姻觀使讀者在對將婚姻盲目與金錢和地位掛鉤的態度進行批判,對把婚姻當成遊戲進行譴責的同時,發現在那個專制腐朽的時代依然有真愛存在。我想,這也是簡·奧斯汀對社會與婚姻的希望。
參考文獻:
[1]《文學術語詞典》[美]M.H.艾布拉姆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標準書號:ISBN978-7-301-10865-9
[2]《英國文學簡》史劉炳善著河南人民出版社
標準書號:ISBN7-215-01997-7
[3]《英國文學選讀》楊豈深孫銖著上海譯文出版社
標準書號:ISBN7-5327-0159-X
[4]《英國女性文學的傳統》範麗娟著黑龍江教育出版社
標準書號:ISBN7-5316-4321-9/I·168
傲慢與偏見社會階級論文 篇7
【摘要】愛情與婚姻是人們歷來都在談論的亙古不變的話題。《傲慢與偏見》是簡.奧斯丁的鉅著之一,它同時成就了文學史上的婚姻經典。小說從女性獨特的視角出發,描述了19世紀社會背景下英國的鄉村生活及在此環境中的四段不同的婚姻,影響愛情與婚姻的因素林林種種,而正是這四種婚姻完全概括了那個時期愛情與婚姻的社會地位。文章將闡述小說中經濟對愛情及婚姻的影響,再現《傲慢與偏見》的重大現實意義。
【關鍵詞】傲慢與偏見;經濟;婚姻
從小說中我們能瞭解到良好的婚姻對女性的重要性,婚姻與女性的社會地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19世紀的英國存在著性別歧視,人們認為女人的天是男人,女人以男人唯命是從,那個時候很多年輕的中產階級女子要麼邁入婚姻的殿堂要麼成為老姑娘。奧斯丁在小說中剖析了她的婚姻觀:為錢財而婚是錯誤的,但無錢而婚是愚蠢的。愛情、婚姻和家庭財富緊密相關。她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理想丈夫都是相貌與財富兼具,她也賦予品行不良的女子糟糕的婚姻或將她們排除在婚姻家庭之外。
奧斯丁以細膩的筆觸,女性獨特的情感視角深入描繪了愛情與婚姻;她的小說風格是幽默的、輕鬆的,也充斥著矛盾的喜劇特色;整部小說都伴隨著諷刺的韻味和富有內涵的對話。如Darcy與Elizabeth之間由最初的傲慢與偏見喜劇性地轉變為互相愛慕,進而創造了幸福美滿的婚姻。除此寫作風格,奧斯丁還善於用對話來塑造小說中的人物性格,運用說話人的不同語音語調在聽者和讀者之間產生思想和情感的共鳴,來達到對愛情、婚姻、金錢這一主題的深刻詮釋和領悟。
一、資產階級婚姻的本質
因為歷史與社會等諸多原因,在19世紀的英國女性被剝奪了遺產的繼承權,為了更好地生活,她們不得不寄希望於婚姻,於是很多人的愛情成為了物質世界的犧牲品。但在奧斯丁的小說中愛情與“麵包”兼有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現實主義貫穿了奧斯丁的整部小說,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婚姻的主題,同時揭露了資本主義婚姻的本質:婚姻是金錢交易和利益的結合。小說中Collins和Charlotte的婚姻是體現金錢交易的典型。他們的婚姻無關乎愛情,對男人是一種責任;對女人是生活的根本。當Collins追求伊麗莎白遭到拒絕後又馬上向Charlotte展開了追求的攻勢。而Charlotte受過良好的教育、聰明、行為舉止端莊,但也只能依靠婚姻來擺脫貧困。他們的婚姻根植於現實生活,也盡情地暴露了資本主義婚姻的本質。奧斯丁創設了幾種不同型別的婚姻:因愛而結合的婚姻、金錢交易的婚姻、年少輕狂而飽含慾望的婚姻、有生活保障的婚姻等;不過她仍一直堅持只有金錢而缺乏愛情的婚姻是不幸的也是不道德的。
二、四種不同婚姻的不同境界
在小說中,有四種不同的婚姻因為不同的原因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它們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交易和利益構築的婚姻生活。
(一)Collins與Charlotte的婚姻
金錢給予了柯斯林和夏洛特婚姻的基礎更是婚姻的支撐,在他們的婚姻中清晰明白地表達了金錢與婚姻的不可分割性。小說的第一個句子就指出了金錢是決定婚姻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們在談論婚姻的同時也在談論著錢財。柯斯林和夏洛特的婚姻是金錢交易結合的典型,財產和地位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是那個時期英國資本主義社會里婚姻的代表,婚姻的結合完全依賴於對物質的考量。而結婚是象夏洛特這樣沒錢但受過教育長相平凡的女孩唯一的選擇,她們不在意丈夫會是誰,婚後的生活會是怎樣,她只考慮到柯林斯的社會關係和社會地位將可能給自己帶來的舒適生活。
柯林斯能迅速地轉換結婚物件是奧斯丁對他迫切物質生活慾望的描寫,透過他們的婚姻更充分地表達了柯林斯膚淺的愛情觀。柯林斯的婚姻是為了樹立所管轄教區一個良好的形象,為了改善物質的豐富程度,找到一個能善於持家、適合牧師太太身份的女人;而夏洛特正是這不二人選。他們的婚姻態度也突顯了那個時代大多數人們的婚姻觀念——婚姻是利益的結合體。
(二)Lydia與Wickham的婚姻
莉迪亞與威克姆是為追求慾望而結婚,這種婚姻受到了奧斯丁的批判。愛情和道德很顯然是婚姻幸福的重要因素,莉迪亞因威克姆的挑逗和誘惑而不顧家庭的名譽與之私奔,這樣的愛情是虛假的,並非真愛,最終沒有愛情的婚姻也將走向了毀滅。在這段婚姻裡,生理的慾望戰勝了理智、良好的品行和道德的標準。莉迪亞奢求社會地位的慾望和威克姆的錢財貪求導致了婚姻觀的扭曲。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威克姆能繼承擁有的財產非常有限,但他遊手好閒、享樂於酒肉之中,對錢財更多的需求成為了其孜孜以求的目標,經由婚姻來達成目的似乎是一種捷徑。於是,因金錢而婚便應運而生了。奧斯丁在小說中也交代了威克姆夫婦婚後不得不靠借貸生活,是對錢財交易婚姻的無情鞭撻。
(三)Jane與Bingley的婚姻
對簡和賓利之間的關係,爭論一直是非常激烈的。既然他們互相都一見鍾情,那結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是他們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規則和限制讓他們的結合過程變得曲折蜿蜒。一段標準的婚姻程式需要經歷相識、相愛、求婚、訂婚,然後結婚,人們必須按照步驟一一走過,就像進行的某一種儀式。賓利和簡的婚姻就是基於這種儀式之上,同時也是滿足資產階級道德婚姻的範例。
簡是《傲慢與偏見》中美德的化身,她性格沉穩、溫柔賢淑、渴望幸福,但是在面對愛情時,她是被動的,也因為她對愛情的不積極主動導致了與賓利之間的重重誤會。雖然與伊麗莎白的婚姻相比,簡的婚姻似乎缺乏點什麼,不過也算是一段完美的姻緣了。
(四)Darcy與Elizabeth的婚姻
達西與伊麗莎白的婚姻是小說的重中之重,它展現了完美婚姻是以相同的物質需求和懷有平常生活的信念為基礎的。在達西和伊麗莎白愛情滋生的過程中,知識的影響是很深刻的。儘管每次他們都堅持自己的觀點,但對很多問題相互間的爭論是無法避免的,也是知識的辯論讓達西逐漸地愛上了伊麗莎白,這就是奧斯丁理想中的知識性的女性人物。
伊麗莎白不贊成母親安排的婚姻,堅持婚姻生活必定包含愛情,也認定只為了愛情而結婚,達西第一次的求婚遭到拒絕是因為伊麗莎白沒有感覺到這種做法是因為愛。
這段婚姻在整本書中流露出了良好的教育是甜蜜婚姻的必要條件,只有在伊麗莎白真正地瞭解自己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確地評估達西先生的言行舉止和品行。生於小資家庭的伊麗莎白與富家子弟的達西相愛了,達西不理會家庭背景與財富的懸殊毅然決然求婚,兩人從傲慢與偏見到誤會冰釋,從不愉快的相識到深深地相愛,從愛情的拒絕到婚姻的幸福,反映了女性對思想獨立和平等權利的渴望與追求。高貴的品格和自我意識在男女主角之間也發揮著關鍵的作用,而它們又屬於教育的範疇。
三、小說對現代社會婚姻的影響
簡·奧斯丁用不同的婚姻揭露和諷刺了在特定社會文化背景中對女性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婚姻價值,剖析了理想的婚姻,刻畫了真愛婚姻的幸福度。小說裡除了達西與伊麗莎白的婚姻而外,其它的都似乎缺少構成幸福婚姻的價值觀念。奧斯丁認同愛情和婚姻是男女和諧關係的延伸,但無可否認金錢也是婚姻裡的重要條件。從小說的細枝末節中隨處可見愛情是婚姻的首要因素,是婚姻之根本。
愛情之餘,性和道德也是現代社會婚姻的評判標準。性是人類生理的本能需求,是愛情另一層面的體現和維繫,擁抱和親吻常常是人們表達深深愛意的直接方式。儘管性不是全部的婚姻生活,但是它維持著婚姻的穩定,是愛情的生理因素。道德卻從另一方面詮釋著婚姻的條件。人們的言語行為總是遵循著社會的紀律。人類的一切活動包括婚姻都受著社會道德的管制。首先,愛發展著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其次,人們的情感也必然受到約定俗成的道德規範的影響。婚姻既得到道德的限制也享受道德給予的保護,這是社會不斷髮展和進步的結果。
傲慢與偏見是故事中愛情的阻礙物,是人們進行人際交往和正確待人接物的絆腳石。人無完人,若想取得成功,就要與自己內心各種各樣的困難作鬥爭,只有戰勝了自己,才能變得更加開朗和自由。在對的時間遇上正確的人是人生一大難事,人與人互相交流時發生摩擦是無比的正常,要善於發現自己的不足,放大別人的優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事事和諧。小說陳述的達西與伊麗莎白之間的故事就是一個例子。思想是沒有時代的侷限,人性和情感的關懷深深影響著現代社會。迥異的婚姻形式源於人類本身的缺陷,也鑄就了不可能存在絕對完美的婚姻。
現代社會充斥著各種扭曲的物質觀念,類似夏洛特和莉迪亞的婚姻比比皆是,離婚的現象已是見慣不驚。達西和伊麗莎白卻給現代人樹立了良好的婚姻形象,將現代人際關係和人類道德價值引向了更健康的發展道路。
四、結語
《傲慢與偏見》中,金錢貫穿了整本小說和四段不同的婚姻。女主角伊麗莎白是女性爭相追捧的物件,以女性為主體的發展被認為是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本文簡單分析了經濟對愛與婚姻的影響,伊麗莎白具有顯著的文學特徵:她尋求與男性平等權利的過程十分生動形象;她的聰慧、精確的判斷力、自我認識、勇氣和獨立勾勒了奧斯丁理想中完美女性的雛形,是不同於對社會完美女性認知的概念,給人們以新的啟示。
四種婚姻映照出不同背景和地位下不同的人物。奧斯丁微妙有效地將女性主義觀點糅合在小說的角色裡,為了突出伊麗莎白的主體地位,還建立了富有喜劇性的男性人物--柯林斯的出現帶有戲劇性地諷刺,批判了婚姻中的性別主義;透過伊麗莎白對追求者的斷然拒絕,奧斯丁也表達了男女平等的女性主義意識。
四種婚姻形成的不同原因和人物關係不同的發展趨勢更進一步顯現了經濟在婚姻與愛情中的分量;女性對自身權利的追求和維護彰顯了小說重大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