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社會實踐活動論文
校園社會實踐活動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校園社會實踐活動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摘 要:
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一直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為了適應社會對人才實踐能力的要求,對這一傾向必須加以重視和改變。對高校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相應對策,以期望規範其操作,提高其成效。
關鍵詞:
大學生; 社會實踐;問題;對策
主要內容:
1、問題的提出
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集中體現在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手段上,其中培養內容又直接表現在各高校對學生的課程要求和實踐要求上。中國高等教育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之一是脫離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生活實際,表現在人才培養上,一直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近年來由於受經濟和物質資源的制約,這一傾向愈益明顯,已經到了必須加以重視和改變的時候了。
2、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涵、意義
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重要形式,是高校有組織、有計劃地讓大學生接觸社會、參加社會活動、參與實際工作,從而達到認識社會、服務社會、認識自我,提高素質的重要教學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不單純指團中央倡導的暑期社會實踐,它應該包括在校大學生以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和培養智慧為目的的所有活動,是大學生現行課堂教學活動的補充和延伸。因此,“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是社會實踐,實踐教學、服務社會、社會調查研究、就業實踐等也是社會實踐,這些活動的目標是一致的,只是其表現形式存在差別而已。
當代社會競爭激烈,衡量人才的標準不僅僅是看其擁有的知識量,同時還要求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經驗。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一百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對全國的大學生提出希望:“希望你們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要健康成長,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而且要向社會實踐學習,自覺地投身於火熱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知識常新和發展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試金石,也是青年鍛鍊成長的有效途徑。”這一席語重心長的話語高度凝鍊了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為大學生成才指明瞭前進方向。
3、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各高校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和方式方法方面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為深入開展這一活動奠定了一定基礎。但我們還應該看到,隨著這一活動的深入和發展,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在一些地方,在一些高校,轟轟烈烈的大學生實踐活動正在偏離初衷,走向形式主義。具體而言,大學生社會實踐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1社會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視程度不夠
隨著我國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追求效益也成為必然。學生社會實踐勢必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和管理,特別是可能帶來生產安全隱患,所以企業一般都不願接受學生社會實踐。導致學校和學生在聯絡社會實踐活動時往往遭遇相互推諉,影響社會實踐的正常開展。大學生是社會實踐的直接參加者和最大受益者,大學生透過社會實踐提高其綜合素質,成為社會上更具有競爭力的人才,最終受益的是需要人才的社會和各企事業單位。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社會以及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在地區和單位也是受益者,但各方面對社會實踐的認識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誤區。一些地方或單位往往把接收大學生社會實踐作為一種負擔,而看不到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因此,政府應加強對接受學生社會實踐意義的宣傳,並出臺有關鼓勵政策,同時學校也應主動、積極地為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3.2缺乏足夠的.實踐教學基地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穩定的基地可以在保證實踐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效率,可以增強實踐環節的針對性,以解決課堂教學的難點和疑點;可以突出重點以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實際工作的需要。但本科院校對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遠不如高等和中等職業院校那麼重視。由於沒有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學生需花大量精力四處奔波尋找社會實踐場所,就形成了“教學實習打游擊、畢業實習靠自己”的局面,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只能是放羊式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就不可能有經驗的積累和教訓的總結。沒有實踐基地的教學過程和結果很不平衡,兩極分化嚴重,部分學生甚至只是走過場,收效甚微。
3.3社會實踐有待科學指導
從總體上看,目前大學生實踐活動大多缺少科學的指導和管理。學生們遠離社會,特別需要學校有關部門和專業導師給予指導以提高成效,如具體實踐內容的指導、文章的選題,和學生一起探討他們在實踐環節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為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和克服所遇到的困難提供參考意見和必要的幫助。但這方面的實際情況並不讓人樂觀,一方面學生不擅於發現問題和捕捉資訊,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抓不住問題的關鍵,反饋資訊不及時。另一方面有的老師責任心不強,將社會實踐簡單化,有的因自身素質和能力所限或與學生聯絡不方便,難以給學生及時有效的指導。如果連一些指導者本身也對實踐物件不甚明瞭,學校又沒有相應設計的話,又如何指望學生們方向更明,收穫更多?
3.4社會實踐成績評價不科學
社會實踐成績評價不夠科學也是影響其效果的主要障礙之一。什麼樣的調查成果才使社會實踐有價值,怎樣的社會實踐報告才算符合要求?許多學校現行的評價學生的實踐活動成績,主要依據為實踐小結報告和接收單位意見、蓋公章的情況等,對此學生們褒貶不一。,多數學生認為單憑小結報告和公章證明有一定的水分,因為有部分學生並未真正參加實踐活動。同時,學校對於報告一般只有字數規定,而對內容、格式等要求不夠確切,評選機制不健全,即使制定了獎懲制度也很難落實,社會實踐活動搞得好壞與否也就沒有多大的差別,這樣很難調動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
3.5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缺乏正確認識
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必須完成的主要實踐環節之一,各高校都規定了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然而,重視不等於就提高了認識。大學生在校內外的社會實踐教學過程中有較大的自由度,他們是否具有正確的社會實踐認識和自覺主動的學習精神,是社會實踐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因素。一些大學生不重視實踐環節,離開學校和老師,就在自由散漫中把時間浪費了;一些大學生心浮氣躁,難以真正沉入基層,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拍幾張照,寫幾個字,與其說是實踐,不如說是旅遊;與其說是搞調研,不如說是湊熱鬧。為了應付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成果檢查,有的同學不知從哪裡抄來的東西,既沒有主題也沒有體會,更有甚者直接從網上下載,沒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收穫。
4、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效的若干對策
透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可以看出:為使大學生社會實踐得以順利和有效進行,必須加強研究,旨在規範操作,以取得最佳效果。
4.1強化大學生注重社會實踐意識
要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效果,如果沒有大學生自身的主動參與這個前提條件,縱有最好的條件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我們應針對就業制度的改革,人才市場對實踐型人才的需求,引導大學生認清形勢,努力調整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所修學科知識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以及同其他學科相結合的能力,鼓勵學生向實踐型人才發展。教育大學生明確知識、能力、素質的關係,使大學生認識到:只有自己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運用,才能使書本的理論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素質,外化為自己的行為、成果;而且只有親身實踐,才能使自己增長見識,提高實踐能力。透過制定一定激勵政策,鼓勵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4.2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
高校要有意識地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這是社會實踐活動得以正常化、制度化進行的保證。社會實踐要真正使雙方受益,必須建立相對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那種一年換一個地方的形式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高校應推行產學研合作機制,加強與企業合作,與其建立戰略聯盟關係,共同建設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力求資源共享、利益共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比如,核電和燃氣輪機是國家中長期電力發展規劃的重要方向,也是上海先進製造業近期急需發展的兩大重點。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電氣集團以此為突破口,聯合建設了核電和燃氣輪機兩個工程研究中心,並簽訂了18個科研專案,已有一大批研究生在導師的帶領下進入了本領域的科研實踐,有的已經在其中嶄露頭角和顯露身手,透過這種學校與企業共建創新研發中心——社會實踐基地形式,在實踐中推進了高層次人才培養。
4.3加強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科學指導
高校應加強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指導。具體地說,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應在事前從確定主題與基地、預算活動經費、編制活動計劃、實施活動方案、評估總結效果等各個方面,統一進行規劃和部署,這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才會更規範、更有價值。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之前。可開設實踐活動指導講座或課程,指導實踐報告寫作,培訓組織實踐活動的技能。同時也應指派認真負責的老師對學生的具體實踐過程給予精心指導。
4.4對大學生實踐活動嚴格考核、科學評價
社會實踐考評條例要規範,做到獎懲分明,公平公正,實事求是,不讓弄虛作假者有可乘之機。評價學生的實踐活動成績在以實踐小結報告和接收單位意見、蓋公章的情況為主要依據的同時,還應結合實踐活動前的準備工作情況及實踐活動的成果一併評價,並且還應到實踐點上抽查,以防止弄虛作假。同時規定社會實踐成績不及格或不參加社會實踐者不能畢業。
此外,學校還應努力營造有利於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良好的環境氛圍,謀求社會的配合和支援。學校應呼籲社會各界要給予大學生社會實踐以實際支援和幫助,包括建立科學的運作機制,給予一定的物質支援、精神鼓勵和正確的輿論導向,熱情歡迎、接收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提供資料、資訊、場所、機會、必要的條件和方便,並與學校密切配合,避免學生弄虛作假現象,以多種方式共同督促和激勵學生們投身於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以更好地服務於社會。
參考文獻
[1] 德秀. 尋找人才培養模式突破,致力培養創新人才[J].中國高等教 育.2006,(11)
[2] 陳傳聯.大學教育必須注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求實.2004, (11)
[3] 劉軍、陳剛、羅偉明.社會實踐對大學生社會化的影響.中國高教研究[J].2000,(7)
[4] 申作青、劉志林.實踐教學對提高大學生能力素質的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