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自然科學教學論文

小學自然科學教學論文

  自然科學是研究無機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屬性在內的有機自然界的各門科學的總稱,含括了許多領域的研究,是用來定位“科學”,是遵守科學方法的一個學科。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 小學自然科學教學論文,歡迎閱讀。

  摘要:新課改推廣要求基層教育工作者積極踐行,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情況,不斷創新與發展。潛下心來認真研究新課標的優秀觀點,並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從“現代教育技術”“綜合實踐活動”及“開發教學資源”三個方面入手,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自然科學;新課標;現代教育技術;綜合實踐活動;開發教學資源

  新課改運動的普及與推廣要求基層教育工作者積極踐行、落實其大力倡導的先進教學觀點以及理念,並要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情況,對所運用的理念進行不斷創新與發展。這就奠定了各學科教師學習新課標理念、貫徹新課標理念、革新新課標理念的重要基調。筆者身為一線小學自然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對如何更有效地運用新課標所提倡的優秀教育理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與實踐,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將個人的一些認識與見解歸納、總結如下。

  一、恰當、科學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資訊化是現代社會最鮮明的時代特徵之一,在此背景下,各行業各領域都對現代資訊科技進行了最充分的運用。教育界也不例外。《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更是在其教學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現代教育技術為教育教學開拓了更為廣闊的天地,教師應當從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教學實踐中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筆者認為,新課標之所以如此倡導,是因為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自然學科中的恰當運用,能有效拓寬學生的視野範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有效兼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以下的教學實踐便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如,在教學“人的進化”這一內容時,筆者就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出示了一組貓、狗、大猩猩等不同動物以及人的幻燈片,要求學生認真觀察圖片,並回答哪一動物與人的親緣關係最近。透過觀看圖片,學生很快就能回答出:“大猩猩與人的親緣關係最為接近。”在此基礎上,筆者又透過圖片對比的方式,比較了人與大猩猩外部特徵的相似之處。例如,人與大猩猩都能直立行走、五官長相位置大致相同、都具有豐富的面部表情、都能靈活地用手拿東西等。藉助現代教育技術,不僅有效擴充了課堂容量,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還使學生對於“人的進化”這一知識點具有更為濃厚的探究興趣,而這很顯然為他們在高漲的.學習姿態下積極、主動地融入“人的進化”的具體學習活動之中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礎。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自然與科學教學中的科學運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靈活組織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現代素質教育理念提倡

  “學中做”“做中學”的觀點,即鼓勵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夯實理論知識、提升實踐技能。與此相適應,《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持有相類似的教育觀點:“教師應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實教學過程,這些活動的開展既能使學生親身體驗科學發現、科學探究、科學創造的過程,同時更有利於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中切實發展、提升自身的自然科學修養及綜合素質。”筆者認為,小學自然科學教師在踐行這一先進教育觀點時,應當從所教內容出發,從所教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精心選擇那些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能充分誘發學生興趣的活動,同時,又要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關,這樣才能確保綜合實踐活動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對此,筆者感受頗深。例如,在教學了“種子植物與非種子植物”這一節的相關知識點之後,筆者就將學習的陣地由課堂轉移到了校園這一廣闊的空間,要求學生利用校園內豐富的植物資源,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哪些植物是種子植物,哪些植物是非種子植物。這一學習形式新穎別緻,因此學生的參與熱情格外高漲,他們全都自覺且積極地投入到了實踐活動之中。在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之中,學生既懂得了植物可分為種子植物和非種子植物兩大類,同時,更是透過認真觀察植物落在地上或者是長在樹枝上的種子,對其屬性進行了科學、正確的判斷。例如,廣泛分佈在校園中的松樹屬於種子植物,而潮溼、陰涼處的苔蘚則是非種子植物;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種子是裸露在外的,像銀杏、雲杉等;而有些植物的種子外則有果皮包被著,像玉米、菜豆、向日葵等;有果皮包被的最大意義是能對植物的種子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進而有益於其傳播……如此,透過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一方面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及能力得到了顯著的鍛鍊與發展,另一方面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對植物類別進行劃分的過程,更是他們回顧、複習課堂所學理論知識,進而建立完善知識結構體系的過程。該項教學實踐案例充分證明了小學自然學科靈活組織綜合實踐活動一舉多得的良好教學效益。

  三、合理開發一切可用的教育教學資源

  《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強調:“各地區、各學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統一、劃齊的要求顯然並不符合實際情況。小學自然科學教師應當積極挖掘、合理運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教學資源。”筆者認為踐行新課標這一理念的優勢在於,能使得小學自然與科學教學變得更為契合所在地區、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而顯著最佳化、改善最終的實際教學效果,學生的自然科學素養也能因此得到更好提升。筆者自身的教學實踐便可以充分證明這一觀點。如,在教學“保護大氣”這一知識點時,就要求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同父母一起,對平時生活中常見的大氣保護標誌、環境保護標誌進行充分的蒐集與整理,這一社會生活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既使得學生掌握了更多的環保標誌,更使得他們深刻認識到保護大氣、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教學反響異常良好。又如,“土壤的成分”這一內容涉及“土壤的保護”這一知識點,在教學了相關的內容之後,筆者就要求學生在課下自由結合成學習小組,並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互聯網路技術對土壤遭到破壞的原因、土壤遭到破壞後的嚴重後果以及有效保護土壤的措施方法等進行相關資訊的蒐集與整理。這一網路資源的充分利用,既有利於學生資訊蒐集、歸納能力、問題分析、問題解決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切實進步與發展,同時,更能使得學生自覺樹立起“保護賴以生存的土壤”這一端正的價值觀念,而這恰恰正是“土壤的保護”這一知識點的教學追求所在。一言以概之,小學自然與科學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應當多渠道、多途徑地開發、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課程教學資源,這對於最佳化小學自然與科學的實際教學效果、真正促進小學生自然科學素養的更好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總而言之,新課標的先進教育理念為小學自然學科正常組織教學指明瞭前進的道路與發展方向。對此,小學自然學科教師必須潛下心來,認真研究新課標的觀點,並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情況,對其進行最大限度的靈活運用。這既是迎合新課改歷史發展趨勢的客觀要求,又是切實最佳化、提升小學自然學科教學效率與質量的客觀要求,同時,更是促進小學生自然科學素養顯著進步的客觀要求。

  參考文獻:

  [1]林美玉.“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論”的發展與思考[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3).

  [2]袁平.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科學課教師角色轉變[J].生物技術世界,2013(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