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通用12篇)

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通用12篇)

  難忘的大學生活將要結束,同學們畢業前都要透過最後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一種有計劃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形式,那麼問題來了,畢業論文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通用12篇),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 篇1

  摘 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的生活和現實問題為載體和背景,以學生的直接體驗和生活資訊為主要內容,把教科書中的數學知識巧妙而靈動地轉化為數學活動。

  關鍵詞:應用數學;走進生活;數學活動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去獲得。因此,教師要以學生的生活和現實問題為載體和背景,以學生的直接體驗和生活資訊為主要內容,把教科書中的數學知識巧妙而靈動地轉化為數學活動。引領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實踐活動,發現、理解、掌握數學知識,並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技能,提升能力。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做法與思考。

  一、走進生活,應用有價值的數學知識

  數學來源於生活,離開了生活,數學將是一片死海,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同樣,生活離開了數學,那將是一個無法想象的世界。因此,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巧妙創設真實的生活場境,提供大量的數學資訊。這樣,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又彰顯了數學鮮活的生命力,促使學生萌生主動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一)課前調查,萌發應用意識

  教師要善於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引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為數學知識的學習收集素材,讓學生在生活的每個角落都感受到數學的存在,切實體會到數學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與生活聯絡起來,萌發應用意識。例如,教學“百分率”這一內容,課前,我設計了讓學生開展調查活動,瞭解我們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數,是怎樣用的?由此,學生收集了大量的資料:衣物成分含棉量、某種酒的度數、工廠產品的合格率、樹木的成活率等。並且由於興趣盎然,一些學生透過上網查閱或請教父母,瞭解了其中的意義及在生活中怎樣應用。課上,一張張記錄著學生收集調查結果資訊的紙條,喜滋滋地擺在桌面上,這些是他們對生活知識的收集和提煉。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訊和老師提出的問題積極投入到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直接切入本課知識重點。在收集資訊中,學生了解的是社會,深入的是生活實踐,觀察能力、邏輯能力和推理能力得以明顯提高,求百分率這個知識重點,在學生頭腦中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所以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從日常生活入手學習知識,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促進對新知識的理解,併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邁出堅實的一步,讓他們善於“發現”問題,他們才會善於“解決”問題,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創設場景,培養應用意識

  現實生活是孕育數學的沃土,學生周圍的現實世界應成為探索的源泉,數學知識的學習應當源於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學中,教師要著力於研究學生的生活背景,致力於捕捉生活背景與學習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絡,幫助學生主動尋求新知識的生活原型,使學生藉助生活中的實際情境來學習、理解、感受數學,為新知識的應用找到生長點。因此,恰當地創設場景,讓學生置身於現實生活之中,立足於實際需要中去尋求知識,向學生滲透應用數學的思想,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感受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和普遍性。如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我把本課的教學設計成四個層次進行:

  (1)活動前,教師為每組學生準備零幣(一分、五分、一角、二角、五角、一元、二元、五元等);

  (2)活動開始,把準備好的人民幣發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來認識這些人民幣;

  (3)活動中,組織學生到校外的“超市”去購買商品,每樣商品多少錢(分別用分、角來表示),餘、缺多少錢。這樣教學不僅使學生認識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會進行換算,而且體驗到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從而培養了學生喜愛數學,學好數學的情感。

  (三)親歷體驗,增強應用意識

  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實出發,從具體的問題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識後再把它們應用到現實情境中,透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比如,在家庭生活中,小學生有較為豐富的數學生活背景,如買菜、去超市購物、收存零錢、用好壓歲錢等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節,但學生很少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判斷、選擇和策劃家庭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因此,當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後,教師應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釋家庭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解決家庭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學巨大的應用價值和魅力。例如,我在教學“乘法應用題”之後,啟發學生按下表把自己或家裡買的東西記錄下來,並列出算式。

  在操作中,學生對“單價、數量、總價”的含義及互相間的數量關係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一些學生還從自己的表中發現“當花的錢一樣多時,買單價貴的物品就買得少,買單價便宜的物品就買得多”的函式思想。實踐證明,只有透過學生自己探究、概括的知識,才能真正納入他們已有的認識結構,獲得深刻的理解,也更便於應用。把學生自己的自主探究、概括活動放到他熟悉的生活中,他會更感興趣,也易於更快地探究、理解到知識的實質。

  二、走近學生,倡導有效的學習方式

  “授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將會受用終身。”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本領,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案,並逐步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

  (一)以舊悟新,巧妙遷移

  在教學實踐中,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作為教師應把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對每節課都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去學每節課應掌握的知識,同時還注意教給學生學習各種知識的方法。例如,教學“小數乘法”時,在讓學生學懂小數乘法意義上,要求學生做到:想、比、算,即想整數乘法計算法則,比整數乘法的意義、計算法則與小數乘法意義、法則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計算要準確無誤。透過分組討論或同桌相互討論,使多數學生掌握了這個新知識,但還有少數學生對積的小數點搞不清楚,這時我重點釋疑,告訴他們怎樣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如何從積的右邊起數幾位、點上小數點,這些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整個教學過程不是學生單純接受教師的灌輸,而是在教師的引領下積極思考,促進了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化。 (二)操作體驗,巧建概念

  如何讓學生從“學數學”變為“做數學”,是教師面臨的新課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獲取知識,學會學習,已成為共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力求為學生營造一個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親歷數學學習過程,在不斷的體驗與創造中學習。比如,在教學有關概念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有目的地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實物或模型進行演示。如教學“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等概念時,可讓學生準備一個小蘿蔔、一把小刀,師生一起切蘿蔔:先直著向下切一刀,把蘿蔔分成兩塊,讓學生摸一摸其中一塊的面;切面朝下,再直著向下切一刀,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兩個切面相交形成了一條線,這就是稜;最後橫著向下切一刀,讓學生再觀察發現,三個切面相交形成三條稜,這三條稜又相交成了一個點,這就是頂點。學生透過動手操作、觀察感知,此時對面、稜、頂點等概念已有初步體驗,其感性認識已很豐富。這時教師再出示長方體模型 ,並從模型中抽出長方體的骨架展示在學生的眼前讓其觀察,學生觀察發現長方體有12條稜,每個頂點由3條稜相交而成,它們分別是長方體的長、寬、高,12條稜可以分成3組,每組相對的4條稜的長度相等。再把長方體的6個面展開,學生便直觀地看到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完全相等等特徵。在這一實踐活動中學生手腦結合,既建立了概念,又學到了解決問題的策略,發展了智力、培養了實踐能力。

  (三)以形表數,感悟算理

  數學教學中,每一部分知識都有一定的難點,如何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一些數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藉助幾何直觀來化解教學難點,使教學難點變得易於理解和掌握。如教學“一個數乘分數”時,理解和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法則(算理)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藉助圖形來幫助理解。其活動流程設計如下:

  (6)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黑板上各算式,並結合自己動手摺紙的過程,看看有什麼新的發現,並把你的發現與同桌相互交流。

  這個教學過程把一個高度抽象化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已有經驗,學生透過摺紙有效地把形和數緊密地聯絡起來,靈動地將形轉化為數學符號(即算式)。使學生在經歷抽象――直觀――抽象的探索過程中,在理解其意義的同時,真切感悟了計算分數乘分數時為什麼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

  實踐證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務必引領學生經歷有層次的數學活動,獲得真切的數學實踐體驗。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積極創造條件,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生活、操作等活動場景,來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分析周圍事物的習慣,並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學用相融的過程中,最終獲得數學素養與生命質量的整體提升。

  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 篇2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作為一門數學科學的高等數學,其應用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不僅在傳統的理工類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文史類方面也起著開拓思維空間,打破常規,催生創新的作用。雖然高等數學擁有著巨大作用,但其在應用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迫切需要對此進行改革。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從應用數學的價值入手,指出目前高等數學存在的不足,最後提出幾點改革措施。

  關鍵詞:高等數學;應用數學;改革

  正所謂,數學是一門語言,它是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一種媒介。高等數學,尤其是應用數學長久以來就受到各個領域的重視,廣泛應用於科技、國防、生產管理等眾多領域。把數學理論和實際應用相結合不僅是高等數學改革的要求,同時也是數學本身的發展需要。為此,我們需要對高等數學應用數學的改革做進一步的研究,不斷推動數學改革。

  一、高等數學應用數學概述

  應用數學是由兩個片語成,即應用和數學,一般說來,應用數學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與應用有關的數學,是傳統數學的一支,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可應用的數學;一部分是數學的應用,是指以數學為工具,探討解決工程學、科學和社會學等方面的問題。高等數學應用數學的實踐是個人開啟求職大門的敲門磚,有利於做出明智的判斷和理性思維的形成。任何一門科學都不能脫離現實而存在,正所謂認識來源於實踐,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高等學科,數學更是不例外。高等數學的應用極其廣泛,目前,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和發展,更是拓寬了數學運用的應用領域,對現代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產生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

  二、高等數學應用數學的現狀

  高等數學應用數學逐漸受到學者的重視是在80年代中期,在這一時期,多個院校相繼開設了應用數學的課程,且應用數學的師資隊伍不斷壯大,科研力量也逐漸增強,大量的高等數學應用數學的專著和教材也相繼出版,但從整體上來看,高等數學的應用數學還是未受到足夠重視。我國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和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大大加速了高等數學應用數學的推廣和普及,人們強烈地意識到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離不開高等數學的支援。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目前在高等數學應用數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在教學的內容方面,更多的只是對數學理論的教授,而不能夠把高等數學與相關專業相結合,繼而把高等數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專業實踐中去,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嚴重脫節;其次是在教學的手段和教學模式方面的不足,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不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對教學手段進行更新;最後在教學的理念方面,部分數學教師仍沒有意識到應用數學的重要性,只是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灌輸,不利於高等數學應用數學的改革發展。

  三、高等數學應用數學的改革措施

  (一)學校完善課程設定,開展數學建模活動

  在進行高等數學應用數學的改革過程中,學校應該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只有學校為教師和學生營造一個應用數學的良好氛圍,才有可能推進高等數學的應用普及,不斷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促進現實生活問題的解決。首先在高等數學的教材選編方面,教材編寫的如何將直接影響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進而影響應用數學的教學效果。學校在進行選擇教材時,要儘量選擇與專業貼近,以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具有靈活性、拓展性和實踐性的教材。其次在進行數學課程設定方面,要始終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高等數學的應用能力為宗旨,根據現實情況對課程進行設定,如可以適當多設定一些實踐性強的數學課程,適當減少理論性強的課程,可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最後,學校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鼓勵學生積極學習應用數學的活躍氛圍,如在校園中定期舉行數學建模活動或競賽,鼓勵學生勇於創新,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

  (二)教師加強自身的應用數學的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在學生和應用數學的學習之間起著橋樑的連線作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創新學生的學習方法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想對高等數學應用數學進行改革,就必須增強教師自身的應用數學的理念和意識,只有教師從內心充分認識到應用數學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指引學生進行應用數學的學習。此外,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把應用數學和本專業的相關知識相結合,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在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方面做出努力,這樣可以為數學學習建立一個寬鬆和諧的氛圍,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三)學生要自覺培養自身的數學應用能力

  內因決定外因,要想真正實現高等數學應用教學的改革,最根本的還是培養學生自身應用數學的能力。學生可多參加數學建模活動,不斷增強自身的實踐能力,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此外,在日常的應用數學課堂的學習中,多培養自身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多運用數學思維對相關專業的實際問題進行思考,長此以往,學生就能不斷加強自身運用高等數學應用數學的能力和素養。

  結語:

  綜上所述,高等數學的應用數學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和工作息息相關,在改革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不斷加強運用高等數學的能力。目前,國內都在積極探索如何進行高等數學應用數學的改革,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高等數學應用數學的改革是多方面、長期的一個艱鉅任務。總之,進行高等數學應用數學的改革就是要不斷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加強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問題需要每個研究者認真探討。

  參考文獻:

  [1] 杜秀煥.高校高等數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策略改革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09)

  [2] 遲子孟,王穎,趙欣,劉春豔.應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2(23)

  [3] 蘇德畢力格.高等數學應用數學改革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34)

  [4] 陳曉,趙曉花.對高等數學應用能力的相關問題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03)

  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 篇3

  摘 要:數學專業中應用數學在各個方面都有很重要的實際應用,如教育工作者在數學建模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應用詳例講解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主體。

  關鍵詞:應用數學;數學建模;教學組織形式

  應用數學是高等大專院校的一門課程,其對於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基本理論、服務專業課與思維方式方法等有著極為基礎的作用。以下,筆者將結合教學實踐對應用數學的教學活動發表幾點簡單認識。

  一、重視數學建模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應用詳例講解的重要作用

  應用數學專業的最終教學目的在於培養學生逐漸具備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水平與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格外重視數學建模在學生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這既是幫助學生體會到所學應用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的有效措施,同時,更是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其進一步深化對於所學數學知識點認識與理解的重要途徑。

  例如,在學習微分方程模型的相關知識點之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建立一個數學模型:

  水汙染問題是當今社會所面臨的環境問題之一,某學生小組在實踐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得知某紙廠水庫中原有的水量為500噸,假設含有5%汙染物的廢棄水以每分鐘2噸的流動速度持續注入該紙廠的水庫,那麼,從時間t=0算起,多長時間之後該紙廠水庫廢棄水中的汙染物含有量濃度將達到4%(設定為廢棄水注入水庫後,水庫中的水將不再向外排出)?假設廢棄水注入水庫後,該造紙廠水庫中的水又以每分鐘2噸的速度反流出該水庫,那麼,從時間t=0算起,多長時間之後該紙廠水庫廢棄水中的汙染物含有量濃度將達到4%?並依據計算出的最終結果向社會生活中的用水單位等提出有效控制汙染水源的有效措施。

  這樣就將微分方程這一數學概念置於真實的現實情境之中,有利於學生主觀探究能力與創造性學習思維發展,也有利於其更好地掌握應用數學思維的方式。

  二、讓教學組織形式更好地服務於學生學習

  現代素質教育理念認為,學生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教職員工則是學生各項學習活動中的扶持者與指導者,教育工作者必須在尊重所教學生實際認知規律的基礎之上更快、更好地將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真正落實到各項教學活動中。

  在我看來,要想達到素質教育理念的這一要求,讓教學組織形式更好地服務於學生是重中之重。對於此,針對教師資源與學生實際人數眾多這一突出矛盾問題,我認為高等院校教師在應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同其他教師共同組成幫扶學習小組,即每位教師幫扶一定數量的學生。如此,教師就能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如,針對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幫扶教師可以將自身教學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經驗或者竅門介紹給所要幫助的學生,針對學習基礎較為紮實的學生則可以有針對性地輔導他們參與一些科研專案的調查與研究,這一措施既有利於幫助學生鞏固、夯實學習基礎,提升其數學素質及修養能力;與此同時,教學相長,對於教師來講,也是極大的優勢。例如,透過對不同學生的輔導工作,教師能更深刻地體會到有層次教學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進而更有針對性地採取數學教學活動。再如,學生數學水平的逐漸提高也將間接地推動教師積極地深入到數學科研的學習活動之中,這對於他們自身數學素養以及教學能力的提升都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總之,應用數學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應當重視數學建模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並確保教學組織形式更好地服務於學生主體,這樣才能在確保良好教學效果的同時真正促進大專院校學生數學素養及數學實踐運用能力的顯著增強。

  參考文獻:

  張麗麗.地方工科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陝西教育,2014(06).

  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 篇4

  摘 要:數學與應用數學是計算機專業平臺,它是計算機科學和技術聯絡最重要的專業,該專業是基礎性的專業,就業的面積比較寬,但是考研是專業畢業生的首選。

  關鍵詞:就業前景;就業現狀;關係分析;綜合能力

  在日常生活當中,從天氣預報到最後的股票起落,都充斥著數學的描述和分析,以北京為例,畢業人數最多的專業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需求名列前茅,由於數學人才的需求量相對比較大,所以就業前景也很被看好。

  一、數學與應用數學就業前景

  近年來,伴隨著教育招生分配製度改革,以及高校擴大招生規模,日益壯大的畢業生隊伍的就業問題以顯得格外嚴峻,曾在多次重大場合提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是當務之急,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人力人才資源中屬於較高一層,就業問題也是國家人力資源配備的最高環節,大學生就業問題以成為社會關注的主要問題。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的發展,市場對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專業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多,其就業前景也會越來越廣闊。由於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專業緊密聯絡,與它依託相近專業選擇的比較多,所以,報考該專業的和其他專業的迴旋餘地也會比較多,需要重新擇業改行的也會更多,有利於更好地進行就業。合格的軟體人才需要有很紮實的數學功底,同時還要有嚴密的邏輯思維。

  二、數學與應用數學就業現狀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市場就業趨勢也越來越激烈,所以,就業工作仍然需要根據學校的類別和專業的需求不同,一方面技術的專業正在慢慢走俏,另一個方面是基礎專業,比如,漢語、數學和應用數學的人才相對比較緊缺,根據國家教育部門的預測,我國高中教師的缺口就達到了120萬人,對於數學基礎學科的教師需求量也很大,全國37個大中城市人才市場統計分析,數學教師非常搶手,根據《教育文摘週報》進行披露,北京市所需要的畢業生大概是5萬人,所以使其需求量最多。畢業生是數學和應用數學專業的需求,未來對於數學專業人才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多,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數學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未來就業前景也不被看好。

  三、數學與應用數學的關係分析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是一個基礎性的專業,它是其他相關專業的母專業。現代各行各業進行科研資料分析,軟體開發和三維動畫製作,都需要有數學知識,同時工商管理、通訊工程、化工製藥等,都離不開相關的數學專業,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軟體人才,需要有專業的數學功底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而嚴密的邏輯思維則來源於紮實的數學功底。

  隨著科技事業的發展,數學專業和其他專業的聯絡也越來越緊密,所以數學專業知識也得廣泛的應用。根據相關專家分析,我國未來人才就業就表現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於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緻,導致就業專業化和職業化;另外一個方面是由於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需求也越來越高,職業的變換需要各種基礎專業知識作為重要的依託,然後進行相應的轉換。有關專家對IT行業進行表明,以數學專業和相關專業作為重要的依託,這樣才能真正地進行轉換。

  有關IT行業250名成功人士進行抽查,以數學專業和相關專業為依託的職業再選擇人數佔了90%,由於數學與應用數學和其他專業聯絡非常緊密的,則需要以它為依託相近的專業進行比較,所以報考該專業比起其他專業,其迴旋的餘地也很大,重新擇業改行也相對比較容易,可以實現更好地就業。

  四、數學與應用數學案例分析

  比如,以保險精算師為例,我們需要有紮實的數學知識,同時還需要熟練地運用各種各樣的現代數學方法,對未來變化作出一個科學的預判,同時還需要有堅實的經濟理論方面的基礎,對於法律、稅務制度和財務會計進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尤其是對風險要有非常敏銳的洞察力和處理風險的能力,由於普通的精算人員要最終成為一個成熟的精算師,則需要花上5~7年的時間。保險精算師目前的薪酬水平,在國外平均年薪是需要10萬美元,而國內月薪是在一萬元以上,所以四年以後,隨著人們對於保險認識的不斷加強,保險業需要更多的精算師,根據預測,年收入是在15萬。

  以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數學系的薄先生為例,它是國內透過北美精算學會考試的唯一一個,當年一些學生考精算師,是因為想從考研的失利當中找到自信,薄先生用三年的時間透過精算師的考試,可以說這樣的速度對於精算師資格認證來說非常快的,

  一般來說透過精算師的認證都需要七八年的時間,而且也有一大批沒有透過考試的例子。

  五、數學與應用數學學生就業需提高個人綜合能力

  就業和自己創造的崗位能力與自身的素質有密切的聯絡,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為努力成為複合型人才創造一個就業的機會,對於數學與應用數學專項學生來說,在今後的擇業和創業的過程中綜合能力非常重要,只有迎合現代人才的模式和現代的人才觀,才能培養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在重視基礎理論的同時,要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精通一門專業的“專才”,加強交叉學科的學習,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就現在的大學生整體就業形勢來看,本科生和專科生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對於體育專業的學生來看,透過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就業者的現狀進行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項的特殊性,雖然數學專項學生的今後發展之路仍然非常寬廣。其中,一些經濟環境相對良好的大中小城市,都可以為綜合性院校的專項學生提供一個非常寬廣的創業舞臺,所以,良好的專業知識和專項技能,對於畢業生來說非常重要,要想透過數學與應用數學來開創自己的美好事業,就必須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溝通能力,在學習中創新,不斷地吸引先進的知識和技能,走出校門,融入社會。

  隨著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普通中學師資來源正在慢慢打破行業的`界線,只有拓寬師資的力量,面向社會招聘教師,已經成為教育人事制度最重要的辦法,這樣無疑給報考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生提高更大的發展空間,現代的教育內容正在不斷地進行更新,所以其教學手段也慢慢變得現代化,所以對於數學教師的要求不僅要表現在數量上,同時還需要在質量上有所提高。由師範學院培養出來的教師傳統模式,並能適應現代教育對於複合型人才的高需求,綜合院校在培養複合型人才,有著得天獨厚的教學資源優勢,所以報考綜合院校的數學和應用數學專業可以保證未來就業,也有利於個人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繼光,祝偉.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模式及其啟示[J].世界教育資訊,2011.

  [2]葉忠.教育與就業關係的轉型:從確定性到不確定性[A].南京師大學報,2011.

  [3]張高輝,高耀明.高校就業指導模式研究[M].上海大學出版社,2009-07.

  [4]柳雲飛,周曉麗,張素紅.教育制度創新與社會就業增長:全球視角下的教育與就業關係初步分析[A].前沿,2010.

  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 篇5

  一、課題的來源及意義

  透過對《數學分析》和《複變函式》的學習,我瞭解到《複變函式論》中的許多知識都是在《數學分析》基礎上延伸、拓展的,而復積分在很大程度上說,它就是把實積分的變數範圍拓寬了,即在複數域中進行積分。積分學是在古代東西方微積分思想萌發和微積分創立前夕歐洲的思想社會背景的基礎上,經過多代數學家研究、探索最終形成完整的數學理論。實積分與復積分的比較研究是值得我思考和研究的一個課題。

  積分學是函式論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無論是實積分還是復積分,都是研究函式的重要工具,而且在幾何、物理和工程技術上,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復積分是複變函式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在研究複變函式,特別是解析函式時所起的作用遠遠超過實積分在研究實變函式時所起的作用。無論是在研究複變函式、微分、級數,還是它們的各方面應用,都用到複變函式的積分理論。復積分是實積分的推廣,而實積分的計算又用到復積分,因此,比較研復積分和實積分性質和應用對於深刻理解複變函式的理論,並用利用這些理論來解決數學及其他學科中的各種實際問題,都是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國內外發展狀況及研究背景

  國內許多數學家對積分學進行分析和研究,而且許多大學教師也對復積分和實積分進行研究。隴東學院數學的完巧玲就對“利用復積分計算實積分”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而且還發表過相關的論文;陝西教育學院的王仲建也發表過“實積分與復積分的聯絡與區別”的相關論文。國外對積分學的研究要比國內的研究更廣泛和深遠。實積分和復積分是積分學的具體內容,現代的積分與以前的積分有著一定的區別,但它卻是在以前的基礎上,經過多代數學家的完善而形成的。積分學最初起源於微積分(微積分起源於牛頓、萊布尼茲),微積分的核心概念是----極限,這個理論的完善得力於19世紀柯西和魏爾斯特拉斯的工作。17世紀利用積分學求面積、曲線長始於開普勒,他發表了《測量酒桶體積的新科學》。托里拆利、費馬、帕斯卡等數學家對以前的積分進行了缺點修補和完善使得積分更接近現代的積分。積分不僅是研究函式的工具,而且在其他方面如幾何、物理和工程技術上也有廣泛的應用。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透過對實積分與復積分的比較研究這個課題的研究,熟悉和掌握實積分和復積分的概念和型別,並對其進行分類、歸納,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絡,並瞭解復積分和實積分的相關應用。

  (1)實積分和復積分比較研究課題的研究背景、該課題目前國內外展的狀況以及該課題研究的意義等。

  (2)實積分和復積分的相關概念(定積分、曲線積分)及它們的性質和計算方法。

  (3)對實積分與復積分的定義、性質、計算方法、應用方面進行比較;實積分與復積分的聯絡(應用復積分來計算實積分,結合例題進行分析、說明)。

  四、本課題研究的方法

  課題將透過分析、對比、綜合等方法對實積分與復積分進行比較研究,最後透過例證說明利用復積分可以解決一些實積分問題。

  五、課題的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蒐集資料,確定選題範圍,聯絡指導老師(20XX秋1--7周)

  第二階段:選定題目、填寫開題報告,準備開題 (20XX秋8--12周)

  第三階段:指導教師指導調研、收集資料、準備撰寫初稿 (20XX秋13周--20XX春6周)

  第四階段:撰寫初稿、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修改論文 (20XX春7--14周)

  第五階段:提交論文,準備答辯,論文總結 (20XX春15--16周)

  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 篇6

  大學數學系列課程是工科院校各專業普遍開設的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養工程技術人才所必備的數學素質的重要手段。因此不斷深化大學數學系列課程的教學改革,是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必然需要。我們從工科院校的大學數學系列課程教學改革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建設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與探索。

  1、完善課程體系

  我校數學系列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建模》等。其中高等數學和線性代數課程是基礎中的基礎,機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和數學建模等課程則是應用數學的工具性課程。在課程體系上應該注重課程之間的有機銜接與相互融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礎與創新相結合,構建融理論、實踐、應用於一體的課程體系。

  2、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心所在。在數學系列課程的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說,教師在授課時過分依賴教材,教學內容千篇一律,不能兼顧學生專業的差別,理論與應用相脫節,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採取了以下做法:

  2.1我校按照一般工科院校各專業對數學知識的實際需要,針對不同專業將大學數學課程分為四大類別、四種課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學科競賽培訓、課外科技小組活動)、二個層次(普通班、提高班)的“四四二”分類分級教學模式。使得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教學內容上有所區別、有所側重,更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

  2.2實際的教學中,在強調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巧的同時,要增加一些相關具有代表性的應用例項,理論聯絡實際,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比如在《高等數學》中,在講到拉格朗日乘數法的時候,針對經管專業的學生,就可以介紹一個經濟學中的最優價格模型。學生在數學的課堂上不僅學到了數學知識,而且學會了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課教師在講授知識點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幫助學生對所學課程建立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注重講授學習數學知識的方法和思想,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利用數學方法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實際的問題的能力。而不要照本宣科,單純地為了做題而講題。比如說《線性代數》這門課學生普遍感覺比較抽象,知識點容易混淆。授課教師在第一次課時就應該讓學生明確《線性代數》的兩個核心問題一個是解線性方程組,它貫穿於《線性代數》的始終,另一個是從物理學和經濟學中的問題抽象而來的特徵值與特徵向量。向量理論的發展為了研究方程求解的理論,在求解的過程中提煉了兩個工具,分別是矩陣和行列式,這樣一來,學生就很容易建立起整體知識框架,在學習的時候自然就會把各章節的內容有機聯絡在一起。再比如在《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教學中就要注意對統計思想的講解和理解,儘可能多地應用數學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因為統計部分是這門課的精華所在,也是應用非常廣泛的一部分內容。

  2.4由於數學課程內容上縱橫交錯、知識前後聯絡緊密,一題在解法上也靈活多變,因此鼓勵學生在一題多解上下工夫,有利於掌握定理和公式的內在聯絡,建立知識網路,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分析能力。

  3、教學方法改革

  3.1適度地引進多媒體,與“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授課教師應清楚地認識到二者的優缺點。受數學學科自身特點的影響,儘管使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一些枯燥難懂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和直觀,增大資訊量,但卻容易加快課堂節奏,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理解,尤其是理論推導時,這時就需要“粉筆+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因此在數學的課堂上,必須將兩者有機結合,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學習的樂趣,增加了學習興趣。

  3.2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靈活的教學方式。比如說在課堂教學中加入了討論課,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體,透過討論,學生對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教師掌握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可以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4教材體系的建設

  根據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知識結構、理論應用、特色體現等不同角度,編寫了相應的教材。目前《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建模》均採用學校自編教材,其中《機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建模》教材在每一章的後面都附有相應的數學實驗內容,新教材強化了數學在工程方面的應用。由於數學系列課程具有邏輯性強、抽象難懂等特點,學生對課程的教學、作業和習題課中出現的問題理解和掌握的不好,對證明題和應用題顯得尤為吃力。針對這種狀況,我們還編寫了部分輔助教材,比如說《高等數學習題課教程》,不僅簡要地歸納了各章的知識脈絡,而且按照章節列舉了相應的典型例題,甚至包括一些考研題。這類教材的編寫幫助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對數學系列課程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教材建設等方面的改革與實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起到了積極地作用。

  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 篇7

  一、當前高師數學系學生教師素質的結構性缺失

  當代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引發了全社會對教師角色期望的大幅度提升,這使得人們密切關注著我國師範生素質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筆者於今年3月分別以白城師範學院數學系lOO名實習學生和50名現任中學數學教師的畢業生作為樣本,進行了教師素質現狀的調查,結果發現問題如下:

  1、敬業精神不強

  很多人沒有把教師當作一種促進社會與個體和諧發展的神聖職業,而是把教師職業當作一種謀生手段。主要表現在:

  (1)敬業和奉獻精神不強,如對“是因為熱愛教育事業而選擇教師職業”的人僅佔19%。

  (2)對教師的地位與作用認識不明確,如對“教師地位很高”這一問題回答持否定態度和模糊態度的分別佔42.9%和42.7%。

  (3)專業思想不牢固,如對“有其他機會,是否改行”問題,持肯定的人佔30%。

  (4)教學思想不端正,只注重學習好的學生的教師佔現任教師的50.3%。這反映了我國教師教育在學生培養過程中過度強調知識而忽視人格塑造的狀況,即重智育輕德育。

  2、知識結構不合理

  大量的師範生在知識結構上存在嚴重的不合理現象,主要表現在:

  (1)學科課程過深、過多、過專。

  (2)基礎學科方面的知識過窄、過舊,缺乏人文科學基礎,也就是重專業輕基礎、重科學輕人文,如對“科技文化基礎知識基本能適應中學教學”這個問題39.3%的人表示“模糊”。

  (3)重學科課程而輕教育理論課程。教師普遍缺乏現代教育理念,很多人對教育的本質和價值“不理解”或“模糊,”,有45%的人對我國的教育目的表示“模糊”,有38.3%的人不懂教育的歷史.這說明了教師的教育基礎理論知識缺乏,既反映了師範院校教育專業訓練薄弱,教育課不受重視的程度,也反映了教師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和教育實踐的研究不夠重視等傾向。

  3、教育實踐能力差

  從調查結果發現,師範生實踐能力普遍比較低下。38%的教師不經常與學生談話和與學生接觸,70%以上的人不大使用資訊交流技術。對畢業生跟蹤調查顯示,他們剛參加工作時,教學工作能力和研究操作能力均差,如班主任工作、現代化教學手段應用和教育科研合格率均低於60%。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我國的高師教育在課程上側重理論知識傳授,缺乏對學生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脫離基礎教育實際需要。

  4、創新意識不強,科研能力較差

  由於我國高師教育長期忽視師範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沒有讓他們接受特定的創造性思維訓練,致使他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創新意識薄弱,科研能力缺乏。調查表明,師範畢業生由於缺乏創造能力和個性,照本宜科現象普遍存在,在教育教學上引發了一系列令人擔憂的問題:教育教學思想觀念陳舊,害怕變革,用統一的“模型化”目標要求學生,侷限於單一模式,排斥多元化教學模式,否定學生的獨立性與批判性,實行滿堂灌教學,讓學生處於被動地位,以分數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忽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等。

  二、高師數學系學生最佳化素質結構的對策

  進入21世紀以後,不少國家在進行教育和課程改革時,都不約而同地把提高教師素質和能力作為突破口,因為未來學校的發展和教育質量、人才質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素質和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數學教師正處在從非專業化向專業化的歷史性轉變之中,這必然要求數學教師建構起新的最佳化的素質結構。

  那麼,在新課程下,作為未來數學教師的高師數學系學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呢?

  1.應具有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

  數學教師要有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高尚的職業道德。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師的師德言行、敬業精神,必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數學是一門抽象而又枯燥的學科,數學教師要耐得住寂寞,有無私奉獻的精神。當一個教師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傾注到其職業中時,便會在其舉手投足、一顰一蹙之間充滿深厚真誠的“師愛”。這樣的教師就會讓學生對其產生超乎尋常的向心力和信賴感,就會讓學生在其靈魂深處生髮一種高度自覺的內驅力和自策力,就會贏得學生的心理認同和由衷敬佩。

  2.應具備精湛的專業素質

  筆者認為,教師至少應當具備三方面的專業素質: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情意。在新課程改革中,無論教師的角色如何變換,數學教師的專業素質都應擺在突出的位置。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專業性突出的學科,數學教師需要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知識背景,同時更要具備數學能力。瑞典心理學家韋爾德林將數學能力定義為符號、方法、證明的本質,並在記憶中保持和再現它們,把它們與其它問題;符號、方法和證明聯絡起來以及運用它們解決數學(和類似的)課題的能力。由此可見,數學教師需要空間的、計算和數的、歸納演繹和推理的專業能力。同時,在新課程改革中,由於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開放、自由,教學過程充滿了變數或不確定性,為此教師必須具有駕馭動態的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智慧,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師生共同發展的和諧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真正成為“適合學生學”而不是“適合教師教”的場所。

  3.應成為學習者、研究者和反思實踐者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背景下,知識隨時間呈幾何級數增長的現象,已經使得百科全書式的教師成為歷史;而資訊時代的到來,則摧毀了“教師是知識壟斷者”的基石。這樣,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得以維持的基礎,就從“已有的知識經驗”轉化成了“持續的學習”。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中,有“資訊保安與密碼”、“球面上幾何”、“尤拉公式與閉曲面分類”、“統籌法與圖論初步”、“風險與決策”、“開關電路與布林代數”、“數學建模”等新內容,新課程這些改革的內容要求數學教師必須是一個學習者。同時數學教師也應該是研究者。這是因為在新課程觀下,數學教師要在實踐中研究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溝通中研究學生的思考模式;要研究當代數學潮流,研究新的數學課題;要研究如何使由執行課程計劃和依據教學大綱(新課程改革中稱“課程標準”)講授教材的被動執行者轉變為主動參與的課程研製者。數學教師更應是反思實踐者,因為這裡的“反思”不僅僅是一般地回想教學情況,而是深究處於課程處置、教學決策和技術以及倫理等層面的教學主體、教學目的、教學工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進行自我反思,從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等環節獲得體驗,以便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有益的經驗。

  4.應具有創新精神與合作精神

  教育創新是社會和時代的要求。新課程觀強調數學教師應具有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至少有以下理由:

  一是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培養目標的要求。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明確規定:“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數學教師應多方面、多角度、多起點、多原則、多結果地去思考問題,保護和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努力培養學生的敏銳性。

  二是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強調數學學科內外綜合的結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一方面強調要改革和建立分科課程,另一方面強調要加強課程內容的綜合性,淡化學科界限,加強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絡,增進學科之間知識和方法上的聯絡。數學教師不僅要教好自己的學科,還要主動關心和積極配合其他學科教師的教學,合力育人,這既有利於學生知識的學習,也有利於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三是基礎教育改革設立實踐與綜合運用專題的需要。《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試驗、猜測、嚴整、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等;不僅要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原來就來自我們身邊的現實世界,是認識和解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問題的有力武器;這些數學活動,同時也會使學生獲得進行數學探究的切身體驗和能力。

  國運興衰在於教育,教育成敗在於教師。高師數學系學生必須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質,以不負時代所賦予的使命。

  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 篇8

  一、大學數學系列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指導思想和基本目標

  大學數學課程是高等院校各專業培養計劃中重要的公共基礎理論課,其目的在於培養高校學生所必備的數學素質,為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服務。在高等院校中,大學數學的學習,不僅使學生的知識結構擴充,更重要的是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對開闊學生思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都有很大幫助。因此,大學數學公共課程的教學一直深受重視並且不斷提出高要求。

  我校大學數學系列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和《微積分》等,其核心部分是《高等數學》。作為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院校,我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其數學教學也應該以“適度、夠用”為原則,應適當降低理論難度,割捨一些教學內容,重視數學思想與方法的傳授。在課程設定上也應該緊密結合各專業需求,最佳化課程教學內容,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力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針對我校特點,借鑑國內外應用技術大學的先進經驗,我認為我校可以進行分專業模組化教學。模組化教學是以專業能力培養為目標,注重教學內容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要求變傳統的以知識輸入為導向的課程體系為以知識輸出為導向的模組體系,各專業在制定模組化人才培養方案、對專業能力進行分解時,把大學數學課程作為專業能力分解的基礎模組。根據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按照“以實際應用為目的,以專業需求為導向,以案例教學為主線,以數學軟體為工具,以自主學習為特色”的思路,對大學數學系列課程實施模組化教學改革。

  二、構建大學數學課程模組化教學體系

  針對我校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能力結構和知識結構對於大學數學課程的深度和廣度的要求,依據“適度、夠用”的原則,確定大學數學課程模組化體系的改革的基本原則為:“橫向分類,縱向分級”。

  橫向分類是指:大學數學教學為專業教學服務,要滿足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需要。首先根據我校實際,按照理工科、文科經管類專業的需求,我們將大學數學分為兩大類:工程應用數學、和經管應用數學;然後對於不同的專業,在制定數學模組內容時,根據該專業人才培養能力要素的分解,歸納出該專業課程中所需的數學知識點,並切實地與專業教師進行溝通,對數學知識點進行最佳化整理,使指定的數學模組涵蓋該專業所需的數學知識點。

  縱向分級是指:我們根據數學自身的特點和內在聯絡,將大學數學課程分為若干次級模組,這些模組之間是層層遞進的,不同的專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來選擇,為專業需求提供了選擇和發展的空間。

  具體模組分類如下:

  1、工程應用數學

  適用專業:化工類、機械類、電氣類、生物類等

  具體課程設定

  2、經管應用數學

  適用專業:會計類、工商管理類、經濟類等

  具體課程設定

  在具體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比如我們以經管應用數學中《線性代數和線性規劃》為例,可以這樣做課程設計:

  1、理論學習

  能力培養要求:

  (1)計算能力:掌握行列式、矩陣代數、線性方程組、線性變換、二次型及線性規劃等基本知識及相關基本運算。

  (2)邏輯推理能力:能用所學的知識分析推理相關的問題;

  (3)初步的數學建模能力:能利用矩陣代數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並求解,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結果。

  具體教學內容:行列式、矩陣、線性方程組、矩陣的特徵值、二次型和線性規劃。

  2、實踐教學

  能力培養要求:

  (1)能將專業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給予解決:

  (2)學會查閱資料,閱讀文獻:

  (3)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較複雜的數學問題,增強思維的靈活性,提高數學創新能力;

  (4)學會使用相關的數學軟體,如Matlab、Mathematica。

  具體實踐內容:

  (1)案例分析:矩陣在專業上的應用;

  (2)操作應用:安排兩次數學實驗:投入產出模型、交通調流模型;

  (3)模組深化:利用Mathematica命令求方陣的特徵值和特徵向量;

  (4)專題研究報告:根據交通調流模型的思想方法,為所熟悉的城鎮建立一個區域的交通流量模型,並提供一個具體的解決方案。

  3、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要求:

  (1)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自主學習相關知識,在老師的引導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2)團隊合作能力:能夠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與團隊的其他成員之間能夠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

  (3)口頭表達能力:能用數學的語言簡明扼要地彙報學習任務和學習成果;

  具體學習任務:

  (1)查閱資料,閱讀文獻,完成關於線性代數歷史發展的綜述報告一份。

  (2)自主地運用所學知識、相關數學軟體解決一、二個實際問題。

  這三個環節的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數學跟專業的交叉與滲透,突出“用數學”能力的培養。從而實現了由知識傳授為主向能力培養為主的轉變,由教師為主導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由以授為主向以導為主的轉變,學生由被動依賴向研究型學習的轉變的“四個轉變”。

  三、實施突出“應用”特點的教學方法改革

  1、採用討論法。

  改變傳統的以教師單一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採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討論法。其優點是透過教師引導學生自學,提出問題,啟迪學生積極思維,經過質疑和答疑來解決問題,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結合講授法,將重點、難點講清、講透,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發揮、自主學習的機會。

  2、重視實踐教學環節

  大學數學課程在實踐性教學內容的探索與設計上應具有一定特色,具體做法是在數學建模各個層次的教學過程中,嘗試透過一些數學實驗啟發同學們探索數學現象,發現數學規律。比如,我們可以利用Mathematica軟體,讓學生動手實踐計算方陣的特徵值和特徵向量及求二次型的標準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直觀瞭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使學生對課程知識和數學軟體的掌握與應用能力大大提高,對培養勇於創新的應用型人才無疑是非常有用的。

  3、改革考核方式

  考慮到重需求、重個性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我們可以果斷的將過去的“平時+期末”的考核方式,轉變為“N+2”的過程考核方式。具體操作辦法是:一是增加模組導論課,明確學習任務。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數學模組的要求細化為具體的知識點,各模組的理論學習、實踐學習和自主學習的學習任務,在第一節課就告知學生;二是針對學習內容,在學習過程中設定N次過程考核,過程考核的形式靈活多樣,結合每個模組安排的綜合性作業和實踐作業,制定不同的考核方式。對每一次綜合性作業和實踐任務,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每次作業要進行彙報、答辯,根據作業提交的質量、彙報答辯的情況,綜合給出成績,作為N中的一項。以經管應用數學模組中《線性代數和線性規劃》為例:其考核方案(N=4)是:

  (1)線性代數發展史綜述報告一份;

  (2)案例分析報告一份;

  (3)專題研究報告(交通調流模型報告)一份;

  (4)實驗報告一份(利用Mathematica計算方陣的特徵值和特徵向量);

  (5)平時出勤;

  (6)期末考試。

  四、大學數學課程改革預期成果

  透過模組化教學改革,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建立基本數學模型能力以及應用數學軟體進行數值計算和基本數學實驗能力等數學基本能力方面獲得提升;另一方面使數學更好地服務於不同的專業,培養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將專業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的能力,應用數學軟體解決與專業相關的數學問題的專業能力,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在此基礎上提高分析問題,獨立處理問題,創新解決問題,適應社會快速發展和就業市場不斷變化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誠然,大學數學課程改革是一個複雜而艱鉅的任務,要求我們更進一步深入研究課程目標,與各專業老師通力合作,發揮大家的集體協作精神,各模組具體的內容更還需要細化和精雕細琢,拿出一個完整而具體的方案仍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

  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 篇9

  設計計劃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證設計的優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導設計的展開。在設計需要科學計劃這一概念已成為現代設計界共識的情況下,我國業界內部對設計計劃學的認識與研究,還沒有跟上設計發展需要的步伐。針對我國設計教育現狀,本書將就該學科的教學方面,提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設計計劃方法。以期為設計類學生深入理解設計,更好地掌握設計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導。

  選題依據

  計劃在今天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大至國家事務,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社會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劃,各類大大小小的成功專案,很大程度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匯入,實施了相應的計劃活動。計劃學的興起是知識經濟時代資源整合化的大勢所趨。而反映到藝術設計學的領域,我們可以發現,計劃同樣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設計,如何保證優良的設計,這都需要科學的調查研究,需要精準的分析定位,需要詳實的設計依據,需要合理的組織安排,這些與我們通常理解的形式,風格的賦予層面的 設計 相異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設計計劃的內容。而如何正確進行設計計劃,存在著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在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成為當前學術主流的大環境下,設計計劃應該可以打通各設計專業間的藩籬,為取得成功的設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援。

  在設計先進國家,對設計計劃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設計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較成熟的結果,出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術預測法,科學類比法,系統分析設計法,創造性設計法,邏輯設計法,訊號分析法,相似設計法,模擬設計法,有限元法,最佳化設計法,可靠性設計法,動態分析設計法,模糊設計法等。這些方法側重於不同的專業設計方向,而設計計劃面臨不同設計專業,更需要的是一種整合的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計劃方法。這就需要我們針對計劃自身的學科特點,從現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進行提煉,總結出一套適應現在情況的設計計劃方法來。

  創新性及難度

  本文致力於從簡明實效的角度,為設計計劃人員提供易於操控,而且便於和各個專業設計師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該方法不僅對專業設計團隊的計劃環節有用,對個體設計人員的的設計工作也應具有指導作用。這就需要針對我國設計現狀,從國內外各學科領域名目眾多的相關方法中進行精心挑選,合理安排,科學綜合的處理,創造出一套高效的計劃方法來。雖然國外的相關成果業已成熟,但如何在眾多不同側重角度的方法中總結出理想的計劃方法,需要我們對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認識和理解,同時明瞭我們設計各專業的工作規律,以期做到跨專業的有效性。

  課題名稱:

  鋼筋混凝土多層、多跨框架軟體開發

  專案研究背景:

  所要編寫的結構程式是混凝土的框架結構的設計,建築指各種房屋及其附屬的構築物。建築結構是在建築中,由若干構件,即組成結構的單元如梁、板、柱等,連線而構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稱荷載)的平面或空間體系。

  編寫算例使用建設部最新出臺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50010-2015,該規範與原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J10-89相比,新增內容約佔15%,有重大修訂的內容約佔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規範內容的部分約佔50%,規範全面總結了原規範釋出實施以來的實踐經驗,借鑑了國外先進標準技術。

  專案研究意義

  建築中,結構是為建築物提供安全可靠、經久耐用、節能節材、滿足建築功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建築材料、製品、施工的工業化水平密切相關,對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於結構計算牽扯的數學公式較多,並且所涉及的規範和標準很零碎。並且計算量非常之大,近年來,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城市人口集中、用地緊張以及商業競爭的激烈化,更加劇了房屋設計的複雜性,許多多高層建築不斷的被建造。這些建築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勞動量上,都客觀的需要計算機程式的輔助設計。這樣,結構軟體開發就顯得尤為重要。

  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 篇10

  【摘 要】數學作為理科中最具代表性的學科,是當今社會運轉的基礎,科學研究的基石。雖然數學專業學生在國內外廣泛受到認同與尊敬,但是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專業現狀和就業前景不瞭解。本文研究數學專業畢業生適宜從事的職業,並藉助SPSS對這些職業的待遇情況進行了統計和預測。

  【關鍵詞】就業;待遇

  一、金融業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結合具體資料分析,金融業在1998年平均工資超過了一萬元,2003年超過了兩萬元,在時隔兩年之後的2005年便超過了三萬元,隨後的增長速度更是令人矚目,2008年達到六萬元,10年達到八萬元。

  未來中國銀行業具有巨大的提升盈利的潛能,這不僅僅是因為國內金融業存在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還因為國內銀行業整體經營的提升潛能較大。這將吸引更多的學生投身金融業,也將創造更多的高新就業崗位。

  二、保險業

  保險業是指將透過契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用以補償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業務的行業。 保險市場是買賣保險即雙方簽訂保險合同的場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場,也可以是分散的無形市場。結合具體資料分析,保險業平均工資1998年突破一萬元,2002年超過兩萬元,隨後增長速度較為緩慢,直至2011年平均工資為45263元,遠低於所統計的其他職業。

  保險業作為金融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為國家經濟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儘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市場一直處於高速發展階段,但是,無論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保險業發展的水平相比,還是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內在需求相比,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仍顯滯後,總體上仍處於高速發展過程中的起步階段,保險市場仍具備高速增長的社會經濟條件。

  三、計算機服務業

  計算機服務業是為滿足使用計算機或資訊處理的有關需要而提供軟體和服務的行業,是一種不消耗自然資源、無公害、附加價值高、知識密集的新型行業。計算機服務業是計算機界慣用的名稱,它和計算機制造業同屬於計算機工業。日本稱為“資訊處理產業”。美國稱為“計算機和資訊處理服務業”,與計算機制造業相分離,歸屬於服務業中的商業服務。中國有時將與軟體有關的部分通稱為軟體行業。計算機服務業的內容包括處理服務、軟體產品、專業服務和統合系統等方面,以及計算機和有關裝置的租賃、修理和維護等。結合具體資料分析,計算機服務業1996年平均工資超過一萬元,1999年便接近兩萬元,

  增長速度極快,且平均工資比所統計的其他職業高出很多。2001年平均工資達三萬元,至2011年,平均工資為85508元。

  中國計算機服務業是新技術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動社會向想帶花邁進的活躍因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室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發展最快、影響最為深遠、影響力最為深遠的新興學科之一。中國計算機服務業已在世界範圍內發展成為一種極富生命力的戰略產業。

  四、教育業

  教育事業是指當人們擺脫進行該活動的無計劃、無組織狀態,把教育活動從其他的社會活動中分離出來,劃分成一個獨立的社會部門,並經由專人去進行時,這種活動便成了一種事業,即教育事業。當教育活動成為一種事業以後,便有了完善的組織機構、活動規章、各項制度規則、人員責任等等,從而使其具有組織的嚴密性,活動的系統性,人員的規範性,評價的制度性,時間的秩序性等等。結合具體資料分析,教育業平均工資在2001年才超過一萬元,其中高等教育業工資稍高,1999年超過一萬元。教育業平均工資2006年超過兩萬元,至2011年平均工資為43194元,高等教育業2011年平均工資58178元。

  21世紀是一個經濟全球化和服務國際化的時代,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教育也作為服務業成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教育市場呈現旺盛的增長趨勢,成為我國經濟領域閃亮的市場熱點,成為創業投資最熱門的關鍵詞。2011年面對房地產、股票等投資市場的不景氣,專家指出,中國的教育市場巨大機會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行業將進入比拼內功和規模的圈地時代。有關專家表示教育業是未來投資的熱點,全國教育市場巨大,市縣級城市市場急需開發,新一輪的教育掘金行動即將開啟。

  五、科學研究業

  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裝備,為了認識客觀事物的內在本質和運動規律而進行的調查研究、實驗、試製等一系列的活動。為創造發明新產品和新技術提供理論依據。科學研究的基本任務就是探索、認識未知。結合具體資料分析,科學研究業1998年平均工資超過一萬元,2002年超過兩萬元,至2011年平均工資為64252元,其中自然科學研究至2011年平均工資為70452元,兩者相差不大,平均工資漲速較快。

  數學專業屬於基礎專業,是其他相關專業的“母專業”。無論是進行科研資料分析、軟體開發、三維動畫製作還是從事金融保險,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化工製藥、通訊工程、建築設計等,都離不開相關的數學專業知識,所以數學專業學生往往會從事各行各業的工作,這就給數學專業造就了一個較為開闊的就業前景。另一方面,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尤其是十八大以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具備完善數學知識、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專業畢業生日益受到社會、企業的青睞。

  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 篇11

  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資訊的工具,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樑。教學語言是教學的主要手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的創造性,正確有效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種具有審美體驗的語言技能活動。最佳化教學語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最佳化教學語言必須做到教學語言的準確清晰、使教學語言合乎邏輯性、富有激勵性、生動形象、幽默風趣。

  語言是表達思想、傳遞資訊的工具,也是溝通感情的橋樑。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對教學的高標準,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錘鍊自己的教學語言,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語言修養尤為重要。準確而生動的教學語言,能始終緊扣學生的心絃,使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因此,在課堂中,數學教學語言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準確性。

  這是教學資訊傳遞中一條最基本的要求。在準確的基礎上力求精煉,可以使教學資訊明瞭化。

  1.讀音要準確。作為教師,一定要堅持並儘可能用準確的普通話進行教學,避免在傳遞教學資訊時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發生誤解。在教學中要讀準多音字,方言和習慣讀音要改用標準音去讀。如,長、正方體特徵之一的“稜”,多數人都習慣把它讀成“lèng”,標準讀音應是“léng”。

  2.用詞要準確。尤其是對概念性教學,少說、多說或說錯一個關鍵性的詞語,就有可能改變原意,給學生學習帶來麻煩。如“除”與“除以”、“增加”與“增加到”、“只有”和“有”等,如果混為一談,就違背了同一律。再如,把三角形說成“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這就使概念的外延擴大了。

  3.語言要精煉。具體地說,就是語言要簡明扼要。無論是思維過程的表達,解題思路的歸納,還是教學內容的總結,都要力求精煉,保證輸出的資訊無重複。如,不能把“垂線”說成“垂直向下的線”,不能把“垂線段”說成“垂直的線段”,不能把“最簡小數”說成“最簡單的小數”等等。

  除了具有準確性之外,還應有規範性的要求,如說話吐字要清晰、讀題語句要分明等。語言乾淨利落,重要的話不冗長,要抓住重點,簡捷概括;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說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要準確無誤,不繞圈子,用較短的時間傳遞較多的資訊。

  二、 邏輯性。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且在內容的編排上也體現著前後的連貫性和很強的邏輯性。因此,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教師的語言一定要符合邏輯性。例如,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課本,先安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再安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再如有學生學完平行四邊形後問老師,長方形是平行四邊形嗎?老師是這樣回答的: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長方形,長方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全部特徵,所以長方形是平行四邊形,而且它是一種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這種回答有根有據,理由充足,邏輯性強。又如,在教學“等腰三角形”時,有的教師闡述道:“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銳角三角形。”這句結論性的話忽略了 “直角或鈍角”的這兩種可能,這就是理由不充足,語言不嚴密,缺乏邏輯性。

  三、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覺得數學課“有趣”,關鍵在於教師語言應該形象、生動,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教學語言形象的最好方式之一是“打比喻”,比喻打得恰到好處,可以使學生興致勃勃,樂於思考新問題;比喻打得不夠恰當,就會使學生愁眉苦臉,懶於探索新問題。

  因此,比喻的內容、形式和表達都具有高度的藝術性,要力求達到比喻得體,確切傳神的境界。比如,在教學“長度單位的進率”時,可利用祖母、母親、女兒、孫女四代同堂來比喻米、分米、釐米、毫米的大小關係。同時特別指出米和釐米是隔一代的“祖女關係”,所以1米=100釐米,這樣學生在歡笑中掌握了長度單位的進率規律。又如,在教學“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時,利用找好朋友的方法來講:就115+118+85+132的教學時,讓學生先找出誰和誰是好朋友,把它們放在一起算,學生自然就體會了加法交換律的應用;好朋友相逢,擁抱一個,自然地引出了小括號。由此可知,所舉的比喻一定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徵,符合學生生活經驗和所熟悉的事物,他們才有所體驗。比喻和所講問題情理確切,合乎邏輯,否則愈比愈糊。

  四、激勵性。

  在教學過程中,要變學生的被動接收資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激勵學生透過看、想、做等認識活動來掌握。新課程改革強調課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不僅可以教師評價學生,而且可以學生評價教師、學生評價學生、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等,使學生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

  比如:“不要怕,大膽地說,把你的想法說出來,讓老師和同學們和你一起分享!”、“你說得太好了!”、“你回答得很棒,如果聲音能再大一點,就更棒了!”、“真了不起,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等等。

  啟發學生評價教師,可以這樣說:“老師這樣想好嗎?好在哪裡?”、“你覺得老師這種方法怎麼樣?”學生評價學生:“你同意XX同學的意見嗎”、“ 你能接受他提的意見嗎”。這樣做,學生在課堂上認真思考、合作探究,大膽質疑、主動學習,教師巧妙引導,整個課堂充滿了平等、和諧的氣氛,進而展現了自我,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五、恰當使用體態語言。

  體態語言是指透過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腳等活動來表現個人情感的身體動作,是補充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的一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正確運用它,可以為老師控制和調節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體態語言主要有以下幾種:注視, 表情,微笑、動作。

  一、注視:用目光注視可以溝通學生的心靈,提醒你要注意的是與學生建立視線聯絡一定要平視,不要仰視或俯視。教師的目光大多是鼓勵的, 讚揚的,但也有批評的,否定的,這些目光都能使學生心領神會,從而得到到教育、啟發。

  二、表情:和藹微笑的表情,可以給學生足夠的信心參與到教學中來;相反,嚴肅深思的表情會啟迪學生對問題鑽研,探討。用一句簡單的話,教師的表情能把學生帶到一定的意境當中去。

  三、微笑。教師一個會心的微笑會使學生得到莫大的鼓勵。

  四、動作。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手勢,就像運轉機械一樣冷漠死板,會讓學生覺得枯燥而無味。在課堂教學中,手勢使用得當可以增強語言力度,給課堂增添亮色和活力。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多種多樣,精練而啟發性的語言彷彿一杯甘醇透香的濃茶,引導學生去思索和久久地回味;幽默而輕鬆的語言猶如課堂上徐徐吹過的三春的和風,為課堂增添了幾分神采,醒腦益智且提神。教師可根據教學語言的一般規律、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及自己的語言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對語言進行千錘百煉、棄失揚得、反覆融鑄,以形成自己的風格。

  數學系優秀畢業論文 篇12

  摘要: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是素質教育中一項長期而艱辛的任務。只有讓作為主體的學生透過自己的雙手親自實踐,運用自己的大腦主動地思考,去發現和創新,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就是學習活動中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主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自主學習的重要特徵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動性”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由衷的喜愛,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動、自覺的學習行為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原來的“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新課標倡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能夠獨立獲取數學知識、技能。就數學學科而言,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透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等做法,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下面,談談我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引導激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人們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學生沒有自信,學習上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自主”,“自信”是學生學好數學最基本的心理條件。因此,做教師要儘量鼓勵學生,告訴學生“一勤天下無難事”,只要勤奮刻苦地學習,就會有好的效果。學生的自信心是透過教育、影響和學生親自實踐,逐步培養起來的。作為教師應充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細心人,做學生的知心人,保護他們的童趣、童真,理解他們的情感,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體驗成功感。看到自己的長處,從而在學習上鼓起發奮圖強的信心和毅力。尤其是對於學困生,更要給予特別的關注,教師要及時給予輔導,幫助他們解決做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一節課下來有所收穫,長此以往,他們也就樹立起了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實踐證明:鼓勵、信任和期待是激勵學生自信心和上進心的有力手段。

  二、關注課堂中的核心問題,統領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核心問題就是指起著統領的問題。要與數學知識本質密切相關、能真正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的問題。例如,教學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上冊86頁例5。例5:用16張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拼長方形和正方形,問題是怎樣拼,才能使拼成的圖形周長最短?探究環節是我這樣安排的:

  1、閱讀理解。提出問題:題中的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關鍵詞語是什麼?生:條件是用16張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紙拼長方形和正方形,問題是怎樣拼,才能使拼成的圖形周長最短?生:關鍵詞語:16張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最短。

  2、分析問題,制定措施。提出問題:思考一下,你打算用什麼方式來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生:拼擺、畫(板書)。提出核心問題:動手操作是非常好的方式,在動手之前先想一想,如何才能找到周長最短的圖形?生:把16張紙所拼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全部找出來。可見,教學中的核心問題是來自於研讀教材時的那種透過現象看本質;來自於分析學情時的那種認知衝突的把握;來自於能啟用、激發創造的情境設計。所以準確把握好核心問題,才能夠統領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適時啟發點拔,引領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場。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面對千差萬別的教育物件,千變萬化的教學過程,而應儘可能地鼓勵學生去自主探索,並適時予以啟發點撥。透過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想辦法、找途徑。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教學中的點撥,一是要“準”,要在學生思維的堵塞處、拐彎處予以指導、疏理;二是要“巧”,在學習有困難學生茫然不知所措時,在“後進生”有強烈求知慾望時,在中等生“跳起來想摘果子”力度不夠時,在“優等生”渴求能創造性地發揮其聰明才智時巧以點撥,使其茅塞頓開、豁然開朗。

  總之,自始至終教師都要起著一個引路人的作用。儘量讓學生自己找到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教學中,我總是設法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規律、增長能力、增加信心。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和麵積”一課時,我安排了一個小小的填表題。學生填完後就會發現,當圓的半徑擴大2倍或3倍,則直徑、周長也同樣擴大相同的倍數而面積擴大22或32倍,接著我再延伸一步即當半徑擴大n倍時呢?學生很快說出,當半徑擴大n倍,則直徑、周長擴大n倍,面積擴大n2倍。透過練習,學生覺得自己竟然也可以發現一些規律,慢慢地他們增長了自信心,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增強。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學習,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是素質教育中一項長期而艱辛的任務。只有讓作為主體的學生透過自己的雙手親自實踐,運用自己的大腦主動地思考,去發現和創新,使學生體會到自己就是學習活動中的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主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