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我很介意勵志感悟

不好意思,我很介意勵志感悟

  01

  對不起,我很介意

  週末和許久不見的朋友出去逛街,在H&M看到一個很漂亮的長裙,我一眼就看中了,拿下來準備去試衣間試試看。衣服剛拿到手,和朋友一起來的臉熟級別女生來一句:“我這人說話直,你別介意啊。”

  我心裡頓時咯噔一下,覺得前方高能,會有讓我不爽的事情發生了。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那廝就來了下一句:“這裙子適合高個子比較瘦的女生,你太矮了有點胖,估計穿不上,不適合你,別試了。”

  你們能想象當時我心裡的火焰是幾個顏色的嗎?我直接炸了,瞥了她一眼,靜靜拿著衣服走進試衣間,繼續試。出來之後,和朋友該說說該笑笑,這個女生的話一概不接。

  朋友感覺到了氣氛的尷尬,趁著中午吃飯把我拉到廁所洗手檯,跟我道歉說,她就那樣,說話比較直,不會拐彎,你別介意,其實人還是很好的,比那些說話拐幾個彎的人強多了。

  我冷笑一下說,對不起,我和她不熟,我很介意,老孃就是聽著不爽怎麼辦。

  我們從小都學過魏徵和李世民的故事,它一直教育我們忠言逆耳利於行。結果很多人的腦海中會固化為這些對你好的話,可能會比較直戳人心,讓你不舒服。它讓你腦海中有這樣一個設定:對你好的話一般都不好聽。

  那麼如果我反推一下,好聽的話是不是一定都是對你不好的,口腹蜜劍?

  當然不是,這些年,有太多誇我的人,難不成都是要捧殺我,我可沒有古代女主那麼刀光劍影的生活,人家就是比較真誠地讚美一下我的小優點而已。

  小時候感冒吃藥,就特別愛吃帶著糖衣的,對於甘草片啊這些一到嘴巴里就苦死了的藥片,我老遠看到就躲得遠遠的。那麼帶糖衣的和不帶糖衣的藥效有差別嗎?沒有,反而甜一點的我會更加主動去吃,病好的快點。

  上學的時候,每次暑假作業我基本都是在開學前一天趕通宵,因為假期玩瘋了都沒寫。我的姑姑就在我身邊,看著我寫,然後損我,讓你玩啊,這下舒服了吧,剛放假的時候就讓你寫,就是不聽啊。這話聽了簡直想摔筆和她幹一架。我老媽就在一邊,彆著急,一點一點寫,別寫錯了。下次記住了啊,一放假每天寫一點,就不這麼著急了。

  同樣的意思,老媽的話就讓我安心下來,好好地寫下去了。

  忠言不一定要逆耳,良藥不一定非要苦口。

  如果有更好的方式,讓人更舒服更易接受的說辭,就不必要去特意的劍走偏鋒,言辭犀利語帶譏諷。心中通透明白的人,能理智地對待這些話語。

  但大多數的我們,沒有那麼堅強的心,這些帶刺的標榜著自己直爽的真誠話,我們聽不進去。

  條條大路通羅馬,你為什麼非常選擇一條最讓對方不舒服的路去走,難道真是為了我好而不是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加的與眾不同?

  02

  說話請注意場合

  傷人最深的,是身邊親近之人,而最讓人下不來臺的,就是在眾人矚目的場合下把你的弱點攤開來說。

  剛上班的時候,專案組有一個女生,可能因為學歷比較高的原因,總覺得自己在老家的小公司屈就了,言談之中帶絲高人一等的感覺,看到什麼不順眼或者覺得不公平的事兒,就會直言不諱,讓人措手不及。

  有一次公司副總的一個親戚來就職,這小姑娘誰知被分配給她帶。人事經理剛走,她就當著大家的面直接給小姑娘來了一句:“我這人說話直,你別介意,我不會因為你是李總(副總)親戚就優待你,該怎麼來就怎麼來,誰也不特殊對待。”

  小姑娘當場就委屈地要哭了,可生生忍回去。你說這話怎麼還回去,要是說不用不用,大家怎樣我怎樣,搞的好像本來小姑娘要優待似的。要是問她你這話什麼意思啊,還真像是仗著是副總親戚就欺負人的感覺。

  一句話,給人逼上死衚衕,可憐這麼清秀的小女生,剛來就要面對這麼尷尬的場面。

  回家和我姑姑說完之後,她言:這個學歷高的女生,在這家公司不會走太高太遠。

  我問:“為什麼?”

  姑姑答:“你沒聽說過一個人的談話讓別人舒服的程度,決定她這個人的高度嗎。”

  老話說得好,逢人見面三分笑,遇事自然有關照。

  她即便對這個小姑娘不滿,何必當著大家的面嚴明,這不是給人留口實嗎。這樣的人不是性子太直,而是傻。旁人看多了,都知道她是個葷素不忌,不分場合給人難看的主,誰還敢和她走近,保不齊哪天也看你不順眼給你來一句,當場讓你下不來臺。慢慢的,她就會被人孤立,這樣不會籠絡人心的人,還能指望在這家公司混多久。

  今年過年的時候,去朋友家不小心打碎了一個陶瓷的小兔子,是她女兒的新寵。我惶恐的和小寶貝道歉,一直說下次再來一定給她買一個更漂亮的。本以為她會哭鬧,都做好了冷場尷尬的準備了,結果她說沒關係,阿姨也不是小心的,她還有另外一個小兔子呢。

  朋友拉著我吃飯,說不用放在心上,不是什麼大事兒,小孩子的玩具很多的。吃完飯要走的時候,我不小心看到這個小兔子的碎片,被寶寶小心翼翼的放在一個小籃子裡,明顯不是要當成垃圾扔走的樣子。

  心裡瞬間很溫暖,回到家裡就在網上買了一個和那個差不多的小兔子寄過去。

  無論是陌生人,還是熟人或者朋友,其實言談都是要注意場合的。交流最期待的,無非是解決問題,帶來新的思想,傳遞快樂,簡言之,你都希望對方給予的是正面的能量。

  而當你不管不顧,不考慮對方處境,直接甩出冷冰冰或直戳人心的話時,就別期望會收到什麼好的反饋,哪怕你覺得是為他好。

  03

  我之所以介意,是因為這話不該你說

  看過一個TED的演講:《我們都誤解了信任》,中心思想就是,當你所說的話語描述和你本人的形象能力不符時,你就不值得被信任。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工作中出現點小狀況,上司來指導,你會認真聽,吸取經驗教訓。倘若同事來談論你的錯誤,除了心很大的人會接受,大部分都會在心裡想或直接說出來:“你算哪根蔥,憑什麼說我!”

  孟子有云,無徵不信。

  這個道理放到與人交談中同樣適合。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做出評價或建議,指導時,一定要先掂量一下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足以支撐你說這些話的資格。不然,這些話就很直了,會讓人不舒服。

  老話說,不要只做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中的矮子。說過很多大道理,仍然沒有人信任你,會不會更悲哀?

  想要讓別人接納並聽取你的建議,首先要自己有底氣,強大之後,才會擁有讓別人信服的資格啊。我們從來,都是先靠一個人的外在表現來評價這個人。譬如談戀愛的時候,男朋友沒有什麼實力,但因為你接觸過,知道他的努力奮鬥,你會判定他是潛力股。而你的爸媽,只是簡單的見一面,肯定是透過他的薪資,有無房產等來評判這個人。

  人們在說別人太過勢利眼的同時,其實自己也在做同樣的事情。一個明星背個帆布包,也會有大批的人說一定是個小眾低調品牌。一個月薪不到三千的普通人,哪天背個愛馬仕,估計同事連問都不問直接判定為高仿假貨了。

  看看,你都做不到毫無條件地相信人,為何還要在和對方不怎麼深入接觸,或者關係並不太熟悉的時候,直言不諱還強硬地讓他們接受你的話呢?

  你的言語太重,而你在他人的心中分量還很輕,這話,就會砸疼人了。

  04

  你不是直,而是太自私太懶得改變

  宗薩仁波切說,大多時候標榜自己說話直的人,只是不願意花心思考慮對方的感受。

  現在貌似流行道德綁架,道德壓制。

  許多電視劇裡經常有這樣的情景,某個人不分緣由,先來一句:請你一定要原諒我,不然我跪著就不起來了。真是叫人為難死了,不答應吧,感覺像是在欺負人家,不講人情,答應了吧,鬼知道後面會有什麼話什麼不好的事兒在等著。

  這樣的人,不是脾氣直,而是自私。你都不願意為了我費點功夫說話委婉一點,我何必要因為你所謂的直強忍不舒服的'現實呢。

  上班的時候,經常會遇見一些所謂標榜自己說話很直的人,可我發現大部分他們都是直直地對待下屬或者是同事,至於朋友之間的相處,倒不清楚。

  但人家對待上司的時候,可沒見到有什麼很直的語言,一個個的都是辭藻謹慎帶著恭敬,禮貌的很。這樣的人,他們直,是有選擇的。那些在他們心中不太重要或者能得罪起的人,就是所謂的承受他們直脾氣的人群。

  我實習結束的時候,為當時帶我的實習主任送了一份小禮物,感謝他在實習期間對我的照顧和指導。結果在最後離別的餐會時,主任提起我送的小禮物,說很感動,要敬我一杯,我連忙站起來。這時聽到身邊一個同樣實習的女生小聲說:哎呀,人家就是會來事兒,看我就不行,幹不了這個,沒辦法啊,誰讓我不懂人情世故,做不來虛情假意的場面應酬。

  當時火氣直接上了頭,差點要和她吵架,想想這是聚會呢,就忍住了。

  散了之後我把這事兒和朋友說起,她說,這叫圓滑啊,自己不懂感恩還非要說別人有禮貌是圓滑。誰也沒逼著她非要送禮物,自己不做不代表別人做了就是錯了。

  許多人喜歡打著自己清新不媚俗的標籤,把說話直等同於真誠和直爽,這真是一個天大的錯誤。真誠的前提是真心實意為別人著想,為別人著想就會盡最大努力做到讓別人舒服,避免讓對方為難。而直爽可不代表著不懂禮貌沒有修養,這個偷換概念做的真是很可怕。

  人自從生下來,就在不停地開始學習,說話也是,從一個簡單的音符,到後來的長篇大論。沒有什麼“我這人就這樣”的說法,只是你不願意改變而已。

  你願意怎麼樣是你的事兒,沒人逼你改變。但如果因為你的不願意改變而讓別人也要和你一樣,不一樣的話就是錯的,就是媚俗,那就是你的錯了。

  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所以,別讓我承受你的直,那是你自己的情緒,和我無關。

  心直不一定口快,出口前請過濾一下傷害。

  如果再有人對我說,我這人說話太直,你不要介意,我會說,不好意思,我很介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