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史泰龍成功前的勵志故事(通用5篇)
關於史泰龍成功前的勵志故事(通用5篇)
故事: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史泰龍成功前的勵志故事(通用5篇)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史泰龍成功前的勵志故事 篇1
伏爾泰說得好:“要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成功,就必須堅持到底——劍至死都不能離手。”下面這個美國人的故事,正是成功從“必要性”走向“必然性”的真實寫照——
他的父親是一個賭徒,母親是一個酒鬼。父親賭輸了,又打老婆又打他;母親喝醉了也拿他出氣發洩。他在拳腳交加的家庭暴力中長大,常常是鼻青臉腫,皮開肉綻。
因此,他面相很不美,學習也不好。高中輟學,便在街頭當阿混。
直到他20歲的時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這樣做。如果這樣下去,和自己的父母豈不是一樣嗎?成為社會垃圾,人類的渣滓,帶給別人、留給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決心,要走一條與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個人樣來。
但是做什麼呢?他長時間思索著。從政,可能性幾乎為零;進大企業去發展,學歷和文憑是目前不可逾越的高山;經商,又沒有本錢……他想到了當演員——當演員不需要過去的清名,不需要文憑,更不需要本錢,而一但成功,卻可以名利雙收。但是他顯然不具備做演員的條件,長相就很難使人有信心,又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訓練,沒有經驗,也無“天賦”的跡象。
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驅動力,促使他認為,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頭的機會,最後的成功可能。決不放棄,一定要成功!
於是,他來到好萊塢,找明星、找導演、找製片人……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四處哀求:“給我一次機會吧,我要當演員,我一定能成功!”
很顯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絕了。
但他並不氣餒,他知道,失敗定有原因。
每被拒絕一次,就認真反省、檢討、學習一次。
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
不幸得很,兩年一晃過去了,錢花光了,便在好萊塢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
兩年來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絕。
他暗自垂淚,痛哭失聲。難道真的沒有希望了嗎?
難道賭徒、酒鬼的兒子就只能做賭徒、酒鬼嗎?
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想,既然不能直接成功,能否換一個方法。
他想出了一個“迂迴前進”的思路:先寫劇本,待劇本被導演看中後,再要求當演員。幸好現在的他,已經不是剛來時的門外漢了。
兩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絕都是一次口傳心授,一次學習,一次進步。
因此,他已經具備了寫電影劇本的基礎知識。
一年後,劇本寫出來了,他又拿去遍訪各位導演,“這個劇本怎麼樣,讓我當男主角吧!”
普遍的反映都是,劇本還可以,但讓他當男主角,簡直是天大的玩笑。
他再一次被拒絕了。他不斷對自己說:“我一定要成功,也許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絕後的一天,一個曾拒絕過他20多次的導演對他說:“我不知道你能否演好,但我被你的精神所感動。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同時,先只拍一集,就讓你當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便從此斷絕這個念頭吧!”
為了這一刻,他已經作了三年多的準備,終於可以一試身手。
機會來之不易,他不敢有絲毫懈怠,全身心投入。
第一集電視劇創下當時全美最高收視紀錄——他成功了!
現在,這個人是世界頂尖的電影巨星。
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龍。
史泰龍的健身教練哥倫布醫生這樣評價他:“史泰龍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恆心與持久力都是令人驚歎的。他是一個行動家。他從來不呆坐著讓事情發生——他主動地令事情發生。”
如果史泰龍當初只是“想”成功,在茶餘飯後做做明星夢,消遣一下,他就絕不會有今天。因為那樣的話,他就不會付出,不會拼命。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世上沒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
史泰龍成功前的勵志故事 篇2
1946年7月,他出生在紐約曼哈頓一所慈善醫院裡。不幸的是他被藥用鑷子傷到了面部神經,導致左臉頰部分肌肉癱瘓,左眼瞼與左邊嘴唇下垂,語言能力也受到極大的影響。
幼年時期,他一直和保姆生活在一起,只有週末才能見父母一面。因為長相的原因,大家都不喜歡他,也不願意和他玩。他十分渴望得到友誼和別人的關愛,得到別人的讚賞和尊重,可人們總是將他拒之門外。
走過苦難的童年和少年,他漸漸長大成人,並且在體育方面表現出過人的天賦。他想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或足球明星,可是沒有一所體育院校願意錄取他;他想參加海軍,可是又不夠年齡。無奈之下,他只好來到瑞士,一邊給女學生上體育課,一邊學習戲劇課程。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排演阿瑟·米勒的名劇《推銷員之死》時,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做一名演員。
不久,他滿懷信心地回到了美國,進入邁阿密大學,正式學習表演藝術。然而他的導師很不喜歡他,認為他不是演戲的料,永遠也不會有前途,還勸他儘快退學。儘管他不相信命運,也不願意服輸,但還是以三個學分之差,被邁阿密大學拒之門外。
1974年,他突發靈感,創作了一個叫《洛奇》的劇本。當時不少製片人都很看好這個劇本,但因為他堅持要求出演其中的男主角,而被所有的製片人拒絕。他不甘心,又帶著劇本分別拜訪了美國的500多家電影公司,終於,在被拒絕了1850次後,有一家電影公司被他的誠心所感動,答應了他的`要求。片子以很低的成本在一個月內就拍完了,可誰也沒想到,這部電影會成為好萊塢電影史上的一匹黑馬。
1976年,這部電影的票房突破了2.25億美元,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並獲得最佳男主角與最佳編劇的提名。著名導演兼製片人弗蘭克·科波拉由衷地讚歎道:“我真希望這部電影是我拍的。”
回眸往事,史泰龍感慨萬千。如果不是經歷了那麼多的挫折,也許他根本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是別人的拒絕激發了他的鬥志,磨礪了他的意志,洗禮了他的靈魂,從而改變了他的人生。用史泰龍自己的話來說:“我必須幹出點兒什麼名堂,來為自己贏得一點兒自尊與自信。”
史泰龍成功前的勵志故事 篇3
伏爾泰說得好:“要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成功,就必須堅持到底——劍至死都不能離手。”下面這個美國人的故事,正是成功從“必要性”走向“必然性”的真實寫照。
一個美國青年,家裡十分貧窮,一日三餐都勉強維持,更別說像樣的衣服了。可是,這個青年卻有著在一般人看來不切實際的夢想,那就是當演員,成為明星。親人和朋友都非常不理解他,連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又如何能拍上電影。
那個時候,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青年逐一記下來,然後根據自己認真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自己寫好的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拜訪。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500家公司全部拒絕他,這種事情很多人都接受不了,恐怕就此罷手了。然而這個青年並沒有放棄,他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和自我推薦。
然而同上一回一樣,500家電影公司依然全部拒絕了他。於是,青年又進行了第三輪、第四輪。終於,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闆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青年苦苦等待了數天後,被公司請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
電影播出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它就是《洛奇》。而這位青年就是著名的影星、導演、製作人兼作家--席維斯·史泰龍。
勵志小故事及感悟:
只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成功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可以說它是無數次失敗之和。
啟示
成功必有方法,失敗定有原因。
成功有三個必要條件:
1。下決心做一個成功的人。
2。堅持不懈的毅力。
3。學習成功的方法。
唯有奮鬥才能成功。這是最好理解又是最難做到的。難就難在“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韌性和毅力。“考驗一個人的勇氣,往往不是隻看他敢不敢死,而是看 他敢不敢活下去。”“由於缺乏一點勇氣,許多有用的才幹都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行百里者半九十,離成功越近的地方,留下的遺憾往往越多。“英雄不比普通 人更有運氣,只是比普通人更能延續最後5分鐘的勇氣”,於是,少數“吃得苦中苦”的人,成了“人上人”,成功了。
這裡沒有更多的秘訣,只有兩個字:堅持。
史泰龍成功前的勵志故事 篇4
有一次,史泰龍看了一場由世界先生史提夫利夫士主演的電影之後便狂熱地愛上了電影和健身。
於是.他開始當小工,在動物田清掃獅子籠,在戲院當帶住。
工作了5年之後,他的視野開闊了,他決心成為電影明星,儘管他知道自已有口吃的毛病,又沒有文化,人不是長得特別漂亮,但是,他一旦有了想法和決心,他就開始了行動。他找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名錄本,開始一個一個去推薦自己。
“你這個樣子怎麼可能做得了電影演員呢?”“算了吧,我們才不會要你哩。” “走遠一點,這裡不是你做夢的地方!”……諷刺、挖苦、嘲笑、瞧不起.應有盡有,一個一個都拒絕了他。
越是這樣,史泰龍覺得:“我一定要成為好菜塢的電影明星。”
他始終告訴自己“過去並不等於未來”、“我並沒有失敗,我只是暫時停止成功。”他鼓足勇氣不斷地重新推銷自己,結果還是一樣,500家電影公司都拒絕了他。
“你死了這條心吧。”“你不要再來了,我們公司不歡迎你。”1000次的拒絕絲毫沒有阻止史泰龍去實現做電影明星的夢想和決心。
有了1000次行動後全部遭到拒絕的教訓,史泰龍根據實際體驗寫了題為《洛奇》的劇本,又一次走進電影公司。
“你怎麼又來了?”
“這次不一樣,我帶來了一個劇本。”有人翻了翻又立即還給了他,還有人不僅不看而且連人帶本都給轟了出去,總之仍然沒有人答應他。幸好,他沒有氣餒,沒有停止行動。他仍然告訴自己:“過去並不等於未來。” “我並沒有失敗,因為我在行動,我只是暫時停止成功。”
這是多麼激勵的語言啊!皇天不負有心人,到1600次的時候,終於有人願意出錢買他的劇本了,這時,他身上只剩40元現金了,非常需要錢。可是當他聽到電影公司不同意由他來主演的時候他急了:“No!No!”他第一次拒絕了別人。
直到1855次的時候,史泰龍終於如願以償。
他主演了電影《洛奇》,一炮打響,使他成為超級巨星。
史泰龍的片酬打破了好菜塢的新紀錄,達到2500萬美元。
史泰龍後來的健身教練這樣評價他:“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100%的投入”。
史泰龍成功前的勵志故事 篇5
史泰龍的企圖心
.....結果安東尼羅賓訪問史泰龍,他說:“史泰龍,我已經聽過所有成功的故事,我見過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士,包括總統,包括元首,包括女王,包括領袖、企業家、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特麗莎修女、曼德拉……這些我都訪問過,史泰龍,你到底是如何成功的?你可不可以給我一些不一樣的成功故事?”
史泰龍開始跟他講,說他那個時候下定決心,一定要從事演藝事業。可是一直找不到這份工作,所以史泰龍每一天都沒有什麼飯吃。
那個時候史泰龍養了一隻小狗,他的小狗也沒有飯吃。你知道讓你的狗沒有飯吃,你會有什麼感覺?那種感覺好像不是很好。
史泰龍自己可以不吃飯,小狗如何每一天不吃飯跟著他?
可是史泰龍下定一個決心,他告訴自己說:“假如我沒有找到一份有關演藝事業的工作,我拒絕去打任何一份臨時的工作來養活我自己。我拒絕!”
這就是他強烈的企圖心!
史泰龍到最後必須把他的狗賣掉,因為他沒有能力去養他的狗。連狗都養不起的話,你知道他可能天天喝西北風。直到他找到一份演藝事業的工作。
這就是史泰龍的企圖心。各位,請問你:你的企圖心在哪裡?
企圖心使喬丹長高20公分
事實上在高中的時候,喬丹的教練告訴他說:“邁克爾·喬丹,你身高不夠高,沒有超過180。所以即使你球打得再好,以後也不可能進入NBA,我們決定不要你這個球員。”
邁克爾·喬丹想:“怎麼可能?我未來要進北卡羅來納州大學,怎麼可能我連高中的校隊都進不去,你嫌我身高太矮?”
邁克爾·喬丹就跟他教練講:“教練,我不上場打球,可是我願意幫所有的球員拎行李。
當他們下場的時候,我願意幫他們擦汗。請你讓我在這個球隊,跟這些球員一起練球,這是我要成功的企圖心。”
教練發現邁克爾·喬丹的企圖心的確超過任何人,所以他接受了邁克爾·喬丹的建議。
有一天早上8點鐘,籃球場的管理員跑去整理球場,發現有一個黑人倒在地上睡覺。他問道:“你叫什麼名字?”這個黑人好像很累的樣子說:“我叫邁克爾·喬丹。”實在是太累了!
邁克爾·喬丹早上練球,中午練球,下午跟著球員一起練球,晚上還要練球,他比任何人都要努力。後來邁克爾·喬丹的父親講,喬丹全家人的身高沒有一個人超過180公分。
邁克爾·喬丹想要成功的企圖心,讓他長到198公分,長高了20公分。
所以各位,假如你想要長高,假如還沒有實現,可能是你的企圖心還不夠。後來邁克爾·喬丹果然如願以償進入北卡羅來納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