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功的勵志文章
關於成功的勵志文章
篇一:挫折教育ABC
近來,青少年輕生、出走的極端行為不斷見於報端,青少年承受能力差、經不得一點挫折已然成為人們對此類現象的共識。一時間,“挫折教育”成為熱門話題,併成為最流行的詞彙之一。
挫折教育並非吃苦
“挫折教育,就是吃苦夏令營吧,孩子報名、參加過。”這是多數家長聽到“挫折教育”後的反應。在他們看來,孩子承受力差是因為生活好、家庭溺愛造成的,只要讓他們吃點苦就能解決問題。因此,同時滿足家長“要孩子吃苦”與“見效快”要求的“吃苦夏令營”出現時,夏令營營營滿員也就可以理解了。但家長說起吃苦夏令營的效果,往往搖頭的居多。
今年暑假時,李女士就曾為兒子報名參加了一個吃苦夏令營。在送孩子去夏令營時,李女士全家人像歡送親人遠征一樣將孩子送上了征程。沒想到的是,12天的夏令營活動,孩子就打來幾十次電話,叫苦不迭,陳女士家人更是如坐針氈。總算熬到夏令營結束,又像迎接凱旋歸來的將士一樣將兒子迎回了家。可這一次回家以後,兒子非但沒有“不再嬌慣”,反而變本加厲。李女士說,同事中有類似她的經歷的人還有不少,她很是納悶,吃苦夏令營為什麼就沒有效果呢?
“挫折承受力能透過經歷如吃苦夏令營等人為製造的挫折或艱苦情景而獲得提高。”教育專家和心理專家對這種說法並不贊同。醫院心理科的劉醫生認為,一般說,“吃苦夏令營”這種事先有心理準備、且能形成團體動力的活動,多數青少年都能挺過來。這種經歷對他們今後面對困境也會有一定的幫助。但,挫折情景是多方面且不預知的,當面對突發的且是精神打擊而身體極限和物質匱乏時,當孤立無援、不被理解、不被接納時,“吃苦夏令營”這類的挫折教育就無能為力了。而從事教育心理學研究與培訓工作的董老師則明確指出,挫折教育應該是抗挫折能力教育,人為的讓孩子吃苦並非挫折教育的本質。同時,她認為,家庭溺愛未必是孩子耐挫力差的主要原因,家庭對孩子的期望過高,造成其壓力過大的精神傷害遠大於溺愛。
挫折,就在身邊
對於挫折教育,劉醫生有著與眾多家長不同的看法。他對短期訓練就能脫胎換骨的說法頗不以為然。劉醫生認為,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絕非一日之功,家庭教育最為重要,而身邊的小事則是最為有效的。孩子走路時跌倒,家長不是鼓勵他自己爬起,而是抱起又親又哄;孩子生病了,立刻又摟又抱同時許諾“要什麼,就給買什麼”;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寧可自己受苦,不讓孩子受丁點委屈;要求孩子完美,不犯一點錯誤和過失———這些幾乎每個家長都有的行為皆與挫折教育、增強孩子耐挫力背道而馳。
專家獻策
在採訪兒童教育專家和心理醫生時,他們幾乎都談到一個共同的話題,即挫折教育應當重在培養孩子心理上的抗挫折能力。
在生活中,在一點一滴的小事裡,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心理抗挫力,他們給出如下建議:
一、給孩子一個遭遇挫折的機會
如果永遠將孩子置於羽翼之下,幫他抵擋傷害與失敗,那他就永遠不會學會在打擊到來時獨自承受。大一點的孩子有時會拒絕嘗試新的或他們認為困難的事情,如果向他確定目標是“試一試”而不是“成功”,孩子就會比較容易接受。
二、保持好的心態
孩子的抗挫力有多強,有很多時候直接取決於你對待挫折的態度。
三、“我會和你在一起”
孩子的抗挫力來源於他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孩子最大的成就感來自家長對他的重視。
四、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孩子不可能完美無缺,但也不會是一無是處。要努力發現孩子擅長的事物,並給予鼓勵。在某一領域有充分的自信能幫助孩子更好的面對來自其他方面的挫敗。
五、告訴孩子:失敗是什麼
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失敗,讓孩子看到,導致失敗的原因是自己可以改變的。
六、表揚孩子:你很努力
對於孩子,以正確的態度面對成功與正視失敗同樣重要。在孩子成功時,表揚孩子“你很努力”而不是“你最能幹”,能讓孩子明白:成功意味著掌握一項技能,而不是顯示一種天賦。
篇二:成功的名言20條
名言警句大都是成功大師們的生產生活總結,或是人生道理的濃縮精華,那麼你知道關於成功的名言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20條成功的名言。
1、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愛因斯坦
2、要成功一項事業,必須花掉畢生的時間。——列文虎克
3、聰明的資質、內在的幹勁、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堅忍不拔的精神,這些都是科學研究成功所需要的其他條件。——貝弗裡奇
4、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幹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勞的意志。——部爾衛
5、只有一種成功——能以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度過你的一生。——克里斯托弗·莫利
6、成功的條件在於勇氣和自信,而勇氣和自信乃是由健全的思想和健康的體魄而來。——科倫
7、天下無難事,唯堅忍二字,為成功之要訣。——黃興
8、你因成功而內心充滿喜悅的時候,就沒有時間頹廢。——弗蘭克·邁耶
9、如果你具備開始的勇氣,就有了成功的豪情。——戴維·維斯考特
10、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依依耐人際關係、外世技巧。軟與硬是相對而言的。專業的技術是硬本領,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交際本領則是軟本領。——卡耐基
11、每一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支援的女人。
12、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說,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愛科學作者:在長期思索任何問題上的無限耐心作者:在觀察和蒐集事實上的勤勉作者:相當的發明能力和常識。——達爾文
13、一個成功的商人是虎,一個失敗的商人是狼,你和他們中間哪個打交道?——馮驥才
14、外國人不需要中國人,中國人也不需要外國人,在這一點上,我任何時候都是和義和團站在起的。義和團是愛國者。他們愛自己的國家勝過愛別的民族的國家。我祝願他們成功。義和團主張把我們趕出他們的國家。我也是義和團。因為我也主張把他們趕出我們國家。——馬克吐溫
15、不光榮的成功好像一道不加佐料的菜,可以填飽肚子,但沒有好味道。——喬佩特諾
16、機會是極難得的,但他具備三大成功的條件,那就是“像鹿一般會跑的腿,逛馬路的閒功夫,和猶太人那樣的耐性。——巴爾扎克
17、丈夫想到管太太,遠不及情人想到接近情婦次數多;禁子想到關牢門,遠不及囚犯想到逃命次數多;所以困難盡多,情人和囚犯照樣應該成功。——巴爾扎克
18、成功的企業經營所需具備的要素是:熱衷於貨品的產出,確切熟知產出成品,責任感以及有效地派任職務。經理人員必須能讓部屬充分發揮自我才能,獨立作業以擔負份內完全職責;也必須將企業組織內每一個人視為追尋共同目標的一份子。——洛德福特
19、一個人上床的時候能夠對自己說:我沒有對別人的作品下斷語,沒有叫誰相信,沒有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當作刀子一般在清白無辜的人心中亂攪;沒有說什麼刻薄話破壞別人的幸福,便是對痴呆混沌的人也不干擾他的快樂,沒有向真有才氣的人無理取鬧;不屑用俏皮話去博取輕易的成功;總之從來不曾違揹我的信念……能夠對自己這麼說不是極大的安慰嗎?巴爾扎克
20、應該懂得這樣一個道理: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如果開始不成功,還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威·希克森
有一句歌詞寫得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彩虹固然美好,然而也只有在風雨之後才可以見到這樣美麗之景。成功的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而成功的名言將成為我們的座右銘,激勵我們前行。以上所分享的20條經典成功的名言,希望能對還在成功路上的你提供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篇三:新生兒的五大神奇本領
在胎兒教育過程中,透過對新生兒的研究,我們發現,新生兒還具有一些神奇的本領。
模仿能力:
寶寶的模仿能力是不可思議的,出生8小時,他就會模仿母親吐舌頭。
聲音定向:
在覺醒狀態下,用一個小塑膠盒內裝少量玉米粒或黃豆,在距離新生兒耳旁10—15cm處輕輕搖動,發出很柔和的格格聲,他會轉動眼或轉動頭往發出聲音的方向。新生兒喜歡聽高調的聲音,喜歡聽人說話,當母親叫他時,他會轉過頭來。如果出生後每天都聽媽媽讀書,寶寶就會建立對其一生都產生影響的閱讀興趣與習慣。他的專注力、語言能力的發展會驚人地超前。
注視與追視:
新生兒特別喜歡看東西,特別是圖書,有鮮豔顏色的東西,如紅球或黑白分明的靶心圖、條形圖、漢字等等。他特別喜歡注視別人的臉龐,尤其是母親慈愛的笑容,他還對戴眼鏡的臉龐更好奇。當紅球移動時,嬰兒的目光甚至頭部會追蹤距眼前20cm移動的球體。
觸、味和嗅覺:
新生兒喜歡緊貼著躺在媽媽懷中,當寶寶哭鬧時,你把手放在寶寶腹部並輕輕按住兩上臂,寶寶就不哭了。新生兒對味道很敏感,他們喜歡香甜的味道,對於鹹、苦、酸的味道會有不愉快的表情。當聞到一種氣味時,有心率加快、活動量改變的反應,他能區別自己母親奶墊的氣味。在狀態良好時,他還會凝視對著你笑,吸吮自己的手或抓住談話人的手。
運動能力:
新生兒具有許多先天的運動本領。例如:爬行反射:讓新生兒趴在床上,用手抵住他的兩腳,嬰兒可趁勢向前爬行。行走反射:扶嬰兒光腳板直立在床上,他就會一步一步向前走“貓步”,有的孩子走的非常好。游泳反射:在水下分娩的嬰兒,具有游泳的天賦,他們能自由的在水中游來游去。牽拉反射:將食指放在新生兒掌心,能立即感到手指被嬰兒攥緊(抓握反射)。檢查者可藉此將嬰兒提升在空中停留幾秒鐘,就像人類的祖先在森林中懸吊在樹枝上一樣等等。這些先天就有的能力,如果不及時加以練習,幾個月後就會自然消失,如果及時訓練,這種先天的反射就會變成後天的本領。
新生兒能力的發現,被認為是20世紀科學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人類對自身認識的里程碑式的跨越。它為我們從新生命誕生時就科學地開展其潛能提供了依據。難怪有人把發現新生兒的潛在能力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相媲美。但新生兒潛能開發須由經嚴格專業培訓的人員來進行。
篇四:弱者不是一種自怨自憐的資本
孱弱不是用來肆無忌憚傷害他人的理由,更不是維持天長地久的唯一砝碼。
某次大地震時,一位妻子被埋,丈夫徒手挖了十幾個小時,救出了妻子。妻子的性命雖然得以保住,卻雙腿截肢,終身殘疾。
妻子感激丈夫的救命之恩,認定“沒有哪個男人會比他更愛我了”。丈夫也表示要一生一世照顧妻子,場面催人淚下,許多人感慨他們忠貞的愛情。
這故事本該到此戛然而止,如同童話裡的結局,從此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幾年後一次關於當年地震倖存者的採訪中,另一個結局裸地呈現在世人面前——丈夫在幾年前離開了妻子。
妻子還在苦苦等待著丈夫,只有家人陪伴著日漸消沉的她……在初讀這篇報道時,我與所有人的'感慨一樣,只覺滄海桑田,人心易變。可是當讀到另外一篇關於此事的深度報道後,我漸漸改變了一些看法。
報道中說:妻子因為癱瘓,脾氣性格大變,丈夫做事稍不如意,就哭鬧或埋怨,對待親友也無好聲好氣。她雙腿殘疾,還有雙手可以使用,卻拒絕做任何工作,每天無所事事,諸多挑剔,恨上天不公,甚至幾次嘗試自殺,折騰得家人筋疲力盡……甚至在記者採訪時,還在持續哭訴丈夫的不忠與自己的不幸,再不提半句他曾對自己的好。
讀畢,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的確無人能在這樣慘烈的婚姻裡有資格做道德評判員。但是妻子所為,用盡了一個弱者的身份,在脅迫丈夫愛她、寬容她、忠於她,甚至把今生都無條件奉獻給她。
如果我是那位丈夫,也會大聲反駁一句:憑什麼?
殘疾是不幸的,但生活不會永遠不幸。坐著輪椅的妻子,也可以是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無法自理的妻子,也可以是找到生活重心,幫助別人減輕一點負擔的。妻子還可以擁有靈活的雙手、傾聽的耳朵、微笑的眼睛和體諒他人、自強自立的美好心靈。孱弱不是用來肆無忌憚傷害他人的理由,更不是維持天長地久的唯一砝碼。
因為在除掉強者和弱者的名頭以後,我們首先都是“人”。
沒有哪個人,願意無底線地對另一個人退讓。
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弱者以弱者自居,以此希望世界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幫助甚至成功。如果不給他們,就會大哭大叫,捶胸頓足:“為什麼?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更有甚者仇視這個世界,甚至放棄這個世界,在弱者的“名號”下,草草了結一生。
沒錯,你不如別人生就豪宅香車,英俊貌美,高貴富有;不如別人天資聰穎,機智練達;不如別人身體健康,人見人愛;你卑微、貧窮、笨拙甚至有終身無法彌補的殘缺。
你是一個弱者。可是那又有什麼了不起?
弱者只是註解,並不是用來要挾這個世界的道具。
你沒有這個資格。
弱者不是無限索取的源頭,即使別人因為你的弱勢而施捨給你想要的東西,那也僅僅是施捨而已。你是弱者,卻不應是一個乞丐。弱者被人憐憫,乞丐卻被人徹底瞧不起。
心理解讀:弱者更不是一種自怨自憐的資本,甚至可能是變為強者的起點。因為你比那些生下來就萬千寵愛的強者,還多了一分可以去拼,去創造,去改變自己的命運的機會,這是多麼難得的偏愛。成為強者那一天,你絕不會因為對方是弱者而放鬆要求。也許會比當年你遇見的那些強者更嚴苛。——因為你知道,如果不這樣做,弱者永遠只是弱者。
篇五:挫折教育要遵守三個原則
挫折教育在國外很流行,對孩子的成長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近年來,國內的家長們也開始認識到挫折教育的好處,一些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開始對孩子實施挫折教育。
目前家長們實施的挫折教育,還存在著一些誤解和不足之處。有些家長會以為吃虧就是挫折教育,也有家長認為孩子受到的挫折越多越好,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要改變目前存在的錯誤做法,實施挫折教育有必要遵守以下三個原則。
1、適度和適量原則
在孩子的挫折教育中,設定的挫折情境必須有一定難度,能讓孩子產生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難,讓孩子感到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完成,產生自卑感,從而徹底否定自己。所以,難度應該是基於孩子的能力,孩子透過一定努力就能完成的。同時,孩子一次面臨的難題也不能太多,否則會損傷其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孩子產生嚴重的挫折感、恐懼感,最後喪失興趣和信心。
2、事後說明原則
挫折教育的根本在於讓孩子明白生活的真相,應在事後跟孩子說明,讓他遭受挫折不是為了打擊他,而只是要讓他明白每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挫折,困難挫折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正確地認識和對待它,只要鼓起勇氣努力向前,最終就能克服困難、戰勝挫折。
3、同伴交流原則
在同伴的交流活動中,孩子往往會經歷一些挫折,如玩具用品爭奪、觀點爭吵、遊戲主導權的爭奪等,這些經歷必然使他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如何友好相處、如何合作,這種磨練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
總之,家長在實施挫折教育之前要先了解它的真正含義,以免陷入誤區,同時在實施的時候也要遵守一定的原則,以免過多的挫折讓孩子產生恐懼。
篇六:國母宋慶齡的挫折教育
宋慶齡小時候就被送去了美國,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宋慶齡學成歸國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 命生涯。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扞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
成長故事
她創辦了華美印書館,協辦了中國教青年會,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她就是宋耀如先生與倪桂珍女士的孩子之一——宋慶齡。他們養育了六個孩子,他們便是名聞中外的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三姐妹和宋子文 、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
宋靄齡和宋美齡天資聰穎,大膽潑辣,在她們只有5歲時,宋耀如就送她們到寄宿學校中的 女塾讀書。宋慶齡與姐姐和妹妹一樣聰明,卻不像姐妹那樣大膽潑辣,鋒芒畢露。7歲時 ,父親也送她到中西女塾讀書。宋靄齡13歲時,宋耀如夫婦把她孤身一人送到美國求學, 使宋靄齡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早赴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子之一。
1908年,宋氏夫婦又把二女兒宋慶齡一同送到美國接受教育。當時宋美齡年僅11歲。由 於年齡小,在威斯里安女子學校註冊為特別生。宋耀如使這三姐妹在早期教育上佔了先,在 接受西方教育上佔了先,在女子接受高等教育上佔了先。
宋先生很重視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和堅強的品質,宋家的孩子還在爬行和學步階段,宋耀如就 鼓勵他們:“一步二步三步,好!跌倒了別哭,自己爬起來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 ”孩子們果然不哭,跌倒了爬起來再走。朋友們說他是“開孩子們玩笑”,宋耀如卻回答 :“ 老兄錯了,這不是開玩笑,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將來在社會上闖世界,全靠這第一步呀 !”
孩子們漸漸長大。有一天,宋耀如特地選擇了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帶著靄齡、慶齡、子文 等人去龍華。他不讓孩子們參觀龍華古剎,卻讓他們丟開手中的雨傘,站在古塔下淋雨。宋 耀如指著高高聳立的龍華塔對孩子們說:“你們看這座塔,千餘年來不怕風雨,為什麼?因 為它基礎牢固,骨架緊密。你們將來投身革命,就要從小打基礎,練骨架。現在讓我們一起 開始比賽,圍繞寶塔跑六圈,六六大順!”宋耀如帶頭跑了起來,孩子們緊緊跟著父親,有的孩子不小心在泥濘中跌倒了,卻迅速地爬起來再跑,無一肯落後。
正是這種嚴格的挫折教育造就了歷史上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她們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譽為上個世紀世界上最傑出的女性。